防臭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2467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臭地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臭地漏。
背景技术
目前防臭地漏已经被广泛运用于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物中。防臭方式大体分为水封式和自封式。自封式虽然防臭效果好但是结构复杂容易堵塞,有些设置有封盖的地漏由于封盖成扁平状容易滑落不能真正起到防臭作用;水封式就是有水囤积在地漏底部从而保证不会反味,但是大部分的水封式地漏水封深度都达不到50mm,也不能真正起到水封防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水封又能自封的防臭地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臭地漏,它包括地漏本体、与所述的地漏本体上端面相扣合的上盖,所述的上盖上开设有漏水孔,所述的地漏本体下端面开设有一出水孔,所述的出水孔周圈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凸环,所述的凸环上放置有一浮球,所述的浮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并且所述的浮球的直径小于上盖与凸环间的距离。为具有较好的水封效果,所述的上盖底面至凸环上端面距离大于50mm。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的漏水孔沿上盖中心向外逐步增大形成漏水孔组,所述的漏水孔组以上盖中心为圆心呈环形阵列,这样使得地漏外形美观。更进一步地,为了增加地漏的实用性,所述的上盖上设置有将下水道管与上盖相连接的连接管,连接管可与洗衣机等的下水管直接相连,便于排水。优化的,所述的连接管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连接管固定在上盖上且与漏水孔相对应的凸块,所述的凸块与位于其对应位置处的漏水孔相插设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上盖中心开设有用于连通连接管与地漏本体内部且与连接管中心的孔相对应的连通孔。为到达较好的自动封效果,防止浮球偏移,沿所述的连通孔周圈设置有多个向下延伸的连接片,所述的连接片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阻止浮球冒出地漏本体的冒盖,所述的浮球的直径小于冒盖直径且冒盖底面至凸环上端面的距离小于浮球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的冒盖焊固在连接片上。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集水封式与自封式于一体,当管道内水过盛时,水会掩盖凸台上端面,顶起浮球,形成水封式,防止臭气,虫害从管道内进入室内;当管道内水不多时,浮球封盖在出水孔上,防止臭气,虫害从管道内进入室内。

[0013]附图1为实施例一的俯视图;附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附图3为实施例二的俯视图;附图4为连接管的主视图;附图5为连接管的仰视图;附图6为实施例二中上盖仰视图;附图7为图3的B-B剖视图;其中1、地漏本体;2、上盖;3、浮球;4、连接管;11、出水孔;12、凸环;21、漏水孔; 22、漏水孔组;23、连通孔;24、连接片;25、冒盖;41、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部开设有出水孔11的地漏本体1、与地漏本体1 上端面相扣合的上盖2,上盖2上开设有漏水孔21。出水孔11周圈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凸环 12,凸环12上放置有一浮球3,浮球3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并且所述的浮球3的直径小于上盖2与凸环12间的距离,且上盖2底面至凸环12上端面距离大于50mm。漏水孔21呈牛角形,三个所述的漏水孔21沿上盖中心向外逐步增大形成漏水孔组22,六组漏水孔组22以上盖中心为圆心呈环形阵列,这样使得地漏外形美观。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相比,在实施例二中,在上盖2上增设了一个可直接连接洗衣机下水管的连接管4,如此便能更好的起到排水功效。如图4、5所示,该连接管4底面上设置有三个用于将连接管4固定在上盖2上且与漏水孔21相对应的凸块41,3个凸块41以连接管4轴心为圆心成环形阵列分布,凸块41 与位于其对应位置处的漏水孔21相插设连接。如图6所示上盖2中心开设有用于连通连接管4与地漏本体1内部且与连接管4中心的孔相对应的连通孔23。如图7所示,沿连通孔23周圈设置有四个向下延伸的连接片M,连接片M上焊固有用于阻止浮球3冒出地漏本体1的冒盖25,浮球3的直径小于冒盖25直径且冒盖25底面至凸环12上端面的距离小于浮球3直径。这样不仅能防止浮球3通过连通孔23浮出地漏本体1,还能保证浮球3始终位于凸环12上方,进而保证了地漏的防臭功效。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当采用水封式防臭时,水封深度大于50mm,具有较好的防臭防虫效果。、当水退去,采用自封式防臭时,浮球不会便宜,可以始终处于凸环上端,使防臭没
有真空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可成批大量生产。上述结合对本实用新型所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实施例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防臭地漏,它包括地漏本体(1)、与所述的地漏本体(1)上端面相扣合的上盖 (2),所述的上盖(2)上开设有漏水孔(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漏本体(1)下端面开设有一出水孔(11),所述的出水孔(11)周圈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凸环(12),所述的凸环(12)上放置有一浮球(3),所述的浮球(3)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并且所述的浮球(3)的直径小于上盖(2)与凸环(12)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2)底面至凸环(12)上端面距离大于5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漏水孔(21)沿上盖(2) 中心向外逐步增大形成漏水孔组(22),所述的漏水孔组(22)以上盖(2)中心为圆心呈环形阵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2)上设置有将下水道管与上盖相连接的连接管(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管(4)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连接管(4)固定在上盖(2)上且与漏水孔(21)相对应的凸块(41),所述的凸块 (41)与位于其对应位置处的漏水孔(21)相插设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2)中心开设有用于连通连接管(4)与地漏本体(1)内部且与连接管(4)中心的孔相对应的连通孔(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的连通孔(23)周圈设置有多个向下延伸的连接片(24),所述的连接片(24)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阻止浮球(3)冒出地漏本体的冒盖(25),所述的浮球(3)的直径小于冒盖(25)直径且冒盖(25)地面至凸环(12)上端面的距离小于浮球(3 )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冒盖(25)焊固在连接片(24)上。
专利摘要一种防臭地漏,它包括地漏本体、与所述的地漏本体上端面相扣合的上盖,所述的上盖上开设有漏水孔,所述的地漏本体下端面开设有一出水孔,所述的出水孔周圈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凸环,所述的凸环上放置有一浮球,所述的浮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并且所述的浮球的直径小于上盖与凸环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集水封式与自封式于一体,当管道内水过盛时,水会掩盖凸台上端面,顶起浮球,形成水封式,防止臭气,虫害从管道内进入室内;当管道内水不多时,浮球封盖在出水孔上,防止臭气,虫害从管道内进入室内。
文档编号E03F5/042GK202157391SQ20112004652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4日
发明者张云贵 申请人:丹阳市永鑫电子工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