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瓶盖体简要门排水防臭户用地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排水防臭并重的户用地漏及类同的排水防臭装置。
背景技术:
楼房住户都会遇到地漏防臭不灵或失效的尴尬和苦恼,我的同事为此而干脆用起了软木塞子。我一直用自制的倒扣塑料筒杯,杯口有栅栏状缺口,缺口过水,栅栏则滤析流水中的碴絮毛发等物,清理极方便。但水封原理的防臭缺陷难以避免。2012年2月又一次尴尬和苦恼时,一个塑料瓶盖引起了我的冲动,就用文具刀切出门洞,又剪塑料薄片和塑料硬板,找钢丝,还借来钢锯紧贴瓶盖处锯缝,按设想的简要门, 把几个组件插入锯缝中。一试,门片的开闭恰如设想中的既稳定也可靠,做回风回水试验, 门片关得更紧。自用自赏之中,又可惜锯缝损害了瓶盖整体的牢实度和密封性。几天之后,一个简妙之法迸出来。这就是,用螺杆螺母定位紧固,来代替锯缝卡塞。 所有用材,除防锈钢丝外,都可以是一般塑料。于是,我检索地漏技术领域的专利已有上千条之多,难以全部查阅,查看了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所见尚无瓶盖体简要门技术特征的,更无没有内芯的。但愿,检索和查阅,不会有而未见。品析自制的瓶盖体简要门,在方法上或改进上,已完全区别于依赖水封、磁吸或优质薄膜等现有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瓶盖体简要门排水防臭户用地漏的设计方案。它悟于自制之中,直通而简单,从根本上区别于依赖水封、永磁吸封或优质膜材等现有技术方案。该发明的核心是瓶盖体与简要门相结合,通过定位紧固和联动,在方法上和改进上而有别于现有技术。其特定技术特征是设计瓶盖体及门洞,门片,防锈钢丝,硬垫板并关联设计定位螺孔,设计用螺杆螺母将门片、防锈钢丝、硬垫板定位紧固并附着在瓶盖体上,简要门由此获得了门枢门闩稳定可靠的确立和联动,使简要门打开自然,关闭严实。有水流时门将被打开排水,无水流时门是关闭着的,遇回风、回水时,门关得更紧。这种结合在瓶盖体的牢实性和密封性之中的简要门,精妙自然。圆形的瓶盖和水管,极易吻合密封。该发明,可以嵌于下水管道内壁,也可以套于下水管道外壁,在管口的接合处放置密封胶圈压紧,再倒扣一个筒杯样滤网,滤析碴絮毛发等物,方便清理。当瓶盖体需要大如井盖或池盖时,可在其上增设适当数量的简要门以增大排水量,也不影响防臭效果。所以该发明不受其尺寸大小的限制,也不受门洞联体上门洞数量多少的限制,有广泛的适用性。
(图I)是本发明各组件示意图,图中标记1,表示带有门洞7和两个定位螺孔8的普通型瓶盖体;
标记2,表示带有两个定位螺孔8的塑料门片;标记3,表示带有两个定位螺孔圈8的防锈钢丝;标记4,表示带有两个定位螺孔8的硬垫板;标记5,表示螺杆螺母;标记6,表示带有门洞7和两个定位螺孔8的空心内凹瓶盖体;标记7,表示门洞;标记8,表示定位螺孔。(图2)是(图I)中标记I所示的A-A面剖视图(图2)中,标记9表示密封胶垫,其他标记同(图I)。(图3)是(图I)中标记6所示的A-A面剖视图(图3)中,标记9表示密封胶垫,其他标记同(图I)。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优选方式的具体实施从瓶盖体I或6上的门洞7的内侧,将门片2、防锈钢丝3、硬垫板4顺次对准定位螺孔8并紧贴一起,然后用螺杆螺母5的螺杆从里向外或从外向里穿过定位螺孔8,再用螺杆螺母5的螺母将各组件拧紧,瓶盖体简要门即被定位紧固和联动。在下水管道与瓶盖体接合处放置一个合适的密封胶垫9,压紧至吻合密封,再倒扣一个筒杯样滤网(图中未示),滤析碴絮毛发等。
权利要求
1.瓶盖体与简要门相结合所具有的排水、防臭的技术方案,其实质技术特征是,通过设计瓶盖体及门洞,门片,防锈钢丝,硬垫板及其定位紧固方法,直接使简要门的门片、防锈钢丝、硬垫板紧固地附着在瓶盖体结构的特定传导力上,正是这种定位紧固方法和特定传导力,使简要门的门枢门闩获得了稳定可靠的确立和联动,各种门洞联体与这种简要门相结合的应用都属于这一实质技术特征。
2.权利要求一中所述的定位紧固方法,不限于优选实施例所用的螺杆螺母定位紧固方法,也可以是钉、铆、焊、梢、铸模、胶结、卡塞或其他定位紧固方法。
3.权利要求一中所述的简要门,不受门洞联体形状及大小的限制,也不受门洞数量多少的限制,适用于同时使用多个简要门结构的需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瓶盖体简要门排水防臭地漏的设计方案,以其直通简捷、稳定可靠而区别于现有技术。其技术特征是,设计瓶盖体1或6及门洞7,门片2,防锈钢丝3,硬垫板4并关联设计两个定位螺孔8,用螺杆螺母5通过定位螺孔8将各组件紧固附着于瓶盖体1或6上,使简要门的门枢门闩获得了稳定可靠的确立和联动。有水流时门被打开排水,无水流时门自动关闭,遇回风、回水时,门被关得更紧,从而使排水和防臭效果达到了稳定可靠。这种简要门精妙地结合在瓶盖体的牢实性和密封性之中。圆形的瓶盖体和水管,又极易吻合密封。当瓶盖体大如井盖或池盖时,可同时有多个简要门来达到大量排水、同样防臭的效果。
文档编号E03C1/298GK102587470SQ20121006041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9日
发明者熊正永 申请人:熊正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