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臭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0439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防臭地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用于卫生间、厨房连接下水道的新型防臭地漏。
背景技术
研究证明下水道臭气污染所帯来的疾病,占城市居民所患疾病的百分之六十。绝大多数居民在生活中很少使用地漏进行排水作业,地漏在不使用时排 放的臭气,构成了家庭的主要危害。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地漏,虽然形状各异,但其封气原理不外两种ー种是U型管水封(或者变形水封);ー种是利用下弹簧拉カ结合下水道臭气的压力进行气封。当下水道臭气压力足够大时,水封型地漏的水就会被冲开,臭气溢出。当泥沙淤积,或者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及酸碱度发生变化(气封型地漏就容易发生变形),或者有杂物滞留下水ロ时,气封型地漏就容易跑气漏气。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新型防臭地漏,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解决地漏的漏气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ー种新型防臭地漏,包括地漏主体和旋转塞,地漏主体包括带过滤孔的水封盖和壳体,水封盖设于壳体中,旋转塞与壳体通过螺纹连接。前述的ー种新型防臭地漏中,壳体包括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为截面为“L”形的圆桶状,中壳体为截面为“U”形的圆桶状,下壳体为空心圆柱体,水封盖位于中壳体的上方,上壳体与旋转塞通过螺纹连接,下壳体的下端与下水管道连接。前述的ー种新型防臭地漏中,上壳体的半径大于中壳体的半径,中壳体的半径大于下壳体的半径。由于上、中、下壳体的半径不同,可以适应、连接不同尺径的下水管道。前述的ー种新型防臭地漏中,还包括下端设有凹槽的手柄,旋转塞上端设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凸起。使用者只需将手柄的凹槽与旋转塞的凸起对准,随即转动手柄,就可以很轻易地将旋转塞从上壳体中脱离;由于双手不直接接触旋转塞,因此,操作时不会弄脏手。前述的ー种新型防臭地漏中,手柄内部设有磁铁,旋转塞内部设有铁芯。由于磁力,使手柄与旋转塞更容易结合,防止操作后旋转塞从手柄上脱落,便于使用者将拧下的旋转塞带起移开。前述的ー种新型防臭地漏中,凹槽、凸起为十字形、叶轮形、花瓣形或者螺丝形。前述的ー种新型防臭地漏中,水封盖的半径介于上壳体和中壳体之间,上壳体与水封盖之间设有圆形垫圈。使得水封盖与上壳体之间的密封性更好,有效防止下水道的臭气溢出。前述的ー种新型防臭地漏中,水封盖上端设有提手,使用者可以利用勾子轻松分离旋转盖和壳体。[0013]前述的ー种新型防臭地漏中,旋转塞底部设有圆形凹槽。这样既节省材料,又为地漏的上表面加盖预留了空间。前述的ー种新型防臭地漏中,所述地漏采用PVC材料或者不锈钢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地漏主体采用水封型地漏,又在其基础上加以改进,増加旋转塞和手柄。通过结合水封和封气两种结构,在无需排水的情况下,利用手柄将旋转塞塞住地漏主体,有效解决地漏漏气问题;需要排水吋,再利用手柄将旋转塞旋出,操作方便。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塞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地漏主体的半剖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_旋转塞,2-过滤孔,3-水封盖,4-上壳体,5-中壳体,6-下壳体,7-下水管道,8-凹槽,9-手柄,10-凸起,11-圆形垫圏,12-提手,13-圆形凹槽,14-圆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ー种新型防臭地漏,其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ー种新型防臭地漏,包括地漏主体和底部设有圆形凹槽13的旋转塞1,旋转塞I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地漏主体包括带过滤孔2的水封盖3和壳体,水封盖3设于壳体中,旋转塞I与壳体通过螺纹连接。壳体包括上壳体4、中壳体5和下壳体6,上壳体4的半径大于中壳体5的半径,中壳体5的半径大于下壳体6的半径,上壳体4为截面为“L”形的圆桶状,中壳体5为截面为“U”形的圆桶状,下壳体6为空心圆柱体,水封盖3的半径介于上壳体4和中壳体5之间,水封盖3位于中壳体5的上方,上壳体4与水封盖3之间设有圆形垫圈11,上壳体4与旋转塞I通过螺纹连接,下壳体6的下端与下水管道7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地漏还包括下端设有圆盘14的手柄9,圆盘13底部设有凹槽8,旋转塞I上端设有与凹槽8相配合的凸起10,凹槽8、凸起10为十字形,手柄9内部设有磁铁,旋转塞I内部设有铁芯。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地漏主体采用水封型地漏,其原理为U型管原理,使下水道臭气在一般压カ下(与大气压相同)不会溢出;上部采用手拧式旋转塞拧紧(接触部位加胶垫圈),以保证整个地漏在下水道臭气压カ増大时不漏气。
权利要求1.ー种新型防臭地漏,其特征在干包括地漏主体和旋转塞(I),地漏主体包括带过滤孔(2)的水封盖(3)和壳体,水封盖(3)设于壳体中,旋转塞(I)与壳体通过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新型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壳体包括上壳体(4)、中壳体(5)和下壳体(6),上壳体(4)为截面为“L”形的圆桶状,中壳体(5)为截面为“U”形的圆桶状,下壳体(6)为空心圆柱体,水封盖(3)位于中壳体(5)的上方,上壳体(4)与旋转塞(I)通过螺纹连接,下壳体出)的下端与下水管道(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ー种新型防臭地漏,其特征在干上壳体(4)的半径大于中壳体(5)的半径,中壳体(5)的半径大于下壳体(6)的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新型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端设有凹槽(8)的手柄(9),旋转塞⑴上端设有与凹槽⑶相配合的凸起(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ー种新型防臭地漏,其特征在干手柄(9)内部设有磁铁,旋转塞(I)内部设有铁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ー种新型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凹槽(8)、凸起(10)为十字形、叶轮形、花瓣形或者螺丝形。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ー种新型防臭地漏,其特征在干水封盖(3)的半径介于上壳体(4)和中壳体(5)之间,上壳体(4)与水封盖(3)之间设有圆形垫圈(11)。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新型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水封盖(3)上端设有提手(12)。
9.根据权利要求I或8所述的ー种新型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旋转塞(I)底部设有圆形凹槽(13) ο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新型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采用PVC材料或者不锈钢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防臭地漏,它包括地漏主体和旋转塞(1),地漏主体包括带过滤孔(2)的水封盖(3)和壳体,水封盖(3)设于壳体中,旋转塞(1)与壳体通过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解决地漏的漏气问题。
文档编号E03C1/28GK202440898SQ201220079130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6日
发明者秦旭明 申请人:秦旭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