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水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9081阅读:826来源:国知局
生态型水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型水渠,包括水渠基础和铺设在水渠基础上的袋装土壤,袋装土壤包括柔性袋体和容纳在该柔性袋体内部的土壤,袋装土壤上种植有植物,并且袋装土壤和水渠基础之间还设置有能够由植物的根系穿过的防渗层。具有柔性袋体的袋装土壤的能够以柔性承载方式创建植物生态型水渠,其中柔性袋体和其内的土壤能避免现有技术中刚性结构的水渠局部发生的裂痕和塌陷,即使发生破损,袋装土壤和其上植物也会随之变化因此稍加修复即可,由于设置防渗层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渠完成排水作业。另外,通过植物的根系能够抓住水渠基础的土壤,以实现水渠和袋装土壤的和谐共生,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防护型水渠的水土保持效果高。
【专利说明】生态型水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渠建设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生态型水渠。
【背景技术】
[0002]水渠在边坡治理以及市政绿化工程中应用广泛,以起到相应的排水作用。其中在现有技术中,水渠一般为刚性截面,即水泥或砌片石结构,其笔直横向或纵向的结构显得古板生硬,硬度较大,易破碎。一旦遇到局部沉降塌陷或者垮塌皆会使水渠随之变形出现断渠,从而影响工程质量。尤其在汛期因截、排水渠断流造成洪水冲击工程基础,极易发生垮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给工程埋下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型水渠,该生态型水渠在实现排水作用的同时具有柔性结构,从而不易破损、便于修复并且能够实现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生态型水渠,包括水渠基础,所述生态型水渠包括铺设在所述水渠基础的袋装土壤,所述袋装土壤包括柔性袋体和容纳在该柔性袋体内部的土壤,所述袋装土壤上种植有植物,并且所述袋装土壤和所述水渠基础之间还设置有能够由所述植物的根系穿过的防渗层。
[0005]优选地,所述防渗层为生态砂层或防渗膜层。
[0006]优选地,所述袋装土壤上种植的所述植物包括地被植物。
[0007]优选地,所述水渠基础包括水渠底沟和位于该水渠底沟两侧的水渠边沿,所述水渠边沿从所述水渠底沟斜向外延伸,其中,所述袋装土壤分别设置在所述水渠底沟和所述水渠边沿上。
[0008]优选地,铺设在所述水渠底沟的所述袋装土壤的所述柔性袋体为植生袋,所述植生袋的包括围成袋装结构的本体,远离所述水渠基础的一侧本体中设置有用于容纳植物种
子的夹层。
[0009]优选地,所述植生袋为多个,并沿所述水渠底沟的延伸方向交错压缝地铺设。
[0010]优选地,所述植生袋为长方形结构,该长方形结构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水渠底沟的延伸方向地铺设。
[0011]优选地,铺设在所述水渠边沿上的所述袋装土壤的所述柔性袋体为生态袋,所述生态袋为多个,并沿所述水渠边沿的高度方向上下交错地压缝地堆砌。
[0012]优选地,至少部分相邻的所述生态袋通过锁扣相互固定。
[0013]优选地,所述水渠基础的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袋装土壤接触的凹凸结构。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具有柔性袋体的袋装土壤的能够以柔性承载方式创建植物生态型水渠,其中柔性袋体和其内的土壤能被避免现有技术中刚性结构的水渠局部发生的裂痕和塌陷,即使发生破损,袋装土壤和其上植物也会随之变化因此稍加修复即可,并且由于设置防渗层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渠完成排水作业。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构建的生态结构中,通过植物的根系能够抓住水渠基础的土壤,从而实现水渠和袋装土壤的和谐共生,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防护型水渠的水土保持效果和稳定性较高,实用性强。
[0015]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生态性水渠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中袋装土壤铺设在水渠底沟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中生态袋堆砌在水渠边沿上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I水渠基础2袋装土壤
[0022]3防渗层4植物
[0023]6生态袋
[0024]11水渠边沿21柔性袋体
[0025]72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7]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相对于水渠边沿11的沿高度的延伸方向而言的,具体地可参考图1中的图面方向。 [0028]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生态型水渠,包括水渠基础1,该水渠基础I可以为建设在边坡坡顶、分级平台或市政绿化工程等中的任意具有排水作用的渠状结构。其中水渠基础I的宽度可根据地形并计算的最大水量来确定。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在此所涉及的生态型水渠可以为一个完整的水渠,也可以为整体水渠中的一段或几段,只要使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型水渠的结构,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0029]其中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型水渠包括铺设在水渠基础I的袋装土壤2,袋装土壤2包括柔性袋体21和容纳在该柔性袋体21内部的土壤,袋装土壤2上种植有植物4,并且袋装土壤2和水渠基础I之间还设置有能够由植物4的根系穿过的防渗层3。因此,具有柔性袋体的袋装土壤的能够以柔性承载方式创建植物生态型水渠,其中柔性袋体和其内的土壤能被避免现有技术中刚性结构的水渠局部发生的裂痕和塌陷,即使发生破损,袋装土壤21和其上植物也会随之变化因此稍加修复即可,并且由于设置防渗层3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渠完成正常的排水作业,并且不会影响植物4的根系生长以抓牢水渠基础I的土壤。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构建的生态结构中,通过植物通过其发达的根系能够稳定抓住水渠基础的土壤,从而实现水渠和袋装土壤的和谐共生,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防护型水渠的水土保持效果和稳定性较高,实用性强。[0030]需要说明的是能够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有多种,例如袋装土壤2的结构以及所种植物的种类等等,为了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只介绍其中的优选实施方式,该优选实施方式只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1]首先需要介绍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防渗层3为生态砂层或防渗膜层,例如可在水渠基础I上涂抹生态砂以形成透气的防渗层,从而在保证植物生长的情况下实现排水目的。其中,生态砂可用粘土壤中添加PAM (聚丙烯酰胺共聚物,添加量占土壤的1%。-5%搅拌夯实)而形成;另外还可以选用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生态砂系列产品。另外,还可以采用本领域内各种常见的防渗膜来代替生态砂,对于防渗层3的其他构建方式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0032]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优选选用适合潮湿环境生长的矮生性并且根系发达的植物,例如高羊茅、滨藜、紫穗槐等,另外优选袋装土壤上种植的植物4包括地被植物。所谓地被植物,是指铺设于大面积裸露平地或坡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枝叶密集或偃伏性或半蔓性的灌木以及藤本。例如,紫花地丁、常春藤、五叶地锦等。对于所需用于的植物种类的变形,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0033]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地被植物4的种植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可事先将种子混合在植生袋中的土壤内,还可以在施工后将种子通过液力喷播在袋体表面上,又或者还可以通过点播、以及扦插方式实现通过袋装土壤2的植物种植方式,对于各种植物的种植方式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除事先将种子混合在土壤中的方式外,本实用新型优选地选择植生袋作为袋装土壤2的柔性袋体21,即将柔性袋体21设计为多层结构,因此利用植生袋可在袋体内设计种子层的特点,可事先向柔性袋体21内投入植物种子。
[0034]具体地,在植生袋包括围成袋装结构的本体,即由该本体容纳土壤,其中在远离水渠基础I的一侧本体中设置有用于容纳植物种子的夹层。更具体地,为了实现将种子稳定地容纳在该夹层中而且不影响种子萌发,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植生袋的本体内可形成四层结构,其中最外侧为尼龙纤维网层以提供袋体的强度和韧性,次外层为短期内自动分解的纸浆或无纺棉纤维布层,内层为无纺布层,而种子层则位于无纺布层和纸浆层之间。这样,纸浆层既能够保证种子容纳在柔性袋体21中不遗撒,而且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从而实现木本和草本植物的生长。另外,植生袋的各种制成材料可以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自然降解,从而不会影响生态环境。另外,可根据绿化场地的不同而生产各种不同的植生带,同时也可将不同物种均匀的混播,从而可建植出抗病虫害,抗逆性更好,草、灌、花共生的原生态群落。其中用植生袋建植防护的水渠,发芽快、出苗齐,形成植被速度快。
[0035]除此之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柔性袋体21,例如下面介绍的生态袋6,也可以是混合使用植生袋和生态袋6而形成袋装土壤层,对于袋装土壤2的本身结构的各种变形设计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其中生态袋6可由聚丙烯或者聚酯纤维及一系列辅料复合加工而成;具有抗紫外线、耐腐蚀性强;抗紫外线;不降解;抵抗老鼠、白蚁、蛀虫、甲壳虫等动物的破坏;另外重要地,生态袋对植物友善,从而使植物通过袋体自由生长。
[0036]另外,为了构建较为完善和优良的植物生态结构,其中柔性袋体21内可使用客土土壤,也可用混合土壤、人造土壤代替。后两种土壤一般为客土土壤添加如腐殖土、草炭土、污泥、木纤维、肥料、保水剂等各类人为添加的载体,对于此类对于土壤的选用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在具体施工中,可将上述植物4的种子事先拌匀在在柔性袋体内的土壤中或放置在植生袋的种子夹层中,而在袋装土壤2铺设完毕后为了确保物种的多样性和早、中、晚物种的交替形成,还可在柔性袋体21的外表面上采用液力喷播营养层和植物种子或点播、扦插植物,一般可以为紫穗槐、紫花苜蓿、地锦等植物,以形成完善的适合潮湿环境生长的矮生型根系发达的植物复合生态防护结构,从而达到优良的水土保持效果。
[0037]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好地完成排水,如图1所示,水渠基础I包括水渠底沟12和位于该水渠底沟12两侧的水渠边沿11,水渠边沿11从水渠底沟12斜向外延伸,以形成用于排水的槽状结构,具体地为反梯形截面的槽状结构。其中,袋装土壤2分别设置在水渠底沟12和水渠边沿11上。
[0038]其中,如图2所示,水渠底沟12上优选铺设装有土壤的植生袋,植生袋为多个,并沿水渠底沟12的延伸方向交错压缝地铺设,从而使得袋装土壤2以类似砌砖的方式稳定地铺设在水渠底沟12上。另外,植生袋的袋装土壤2通常为长方形结构,优选采用横向堆砌,即其长度方向垂直于水渠底沟12的延伸方向,其中横向堆砌方式能够使得每个袋装土壤2的受力更加均匀,不易被水流冲散。此外,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其他堆砌方式例如纵向堆砌、斜向堆砌或混合堆砌的变形也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0039]其中,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植生袋应用在铺设在水渠底沟12的袋装土壤2上,以主要起到防护水渠的作用。而铺设在水渠边沿11的袋装土壤2的柔性袋体则可以选择生态袋6,以易于沿水渠边沿11堆砌。另外水渠边沿11和水渠底沟12都可以构建防渗层3,例如可根据水流量涂抹生态砂或铺设防渗膜,以更好地完成排水工作。
[0040]生态袋6上种植的植物4的种类类似于上述植生袋所种植的植物,种植方式优选为采用铺设生态袋6后,通过液力喷播的方式喷洒营养液和植物种子或采用点播、扦插植物的方式,一般可采用紫穗槐、紫花苜蓿、地锦等根系发达的植物。因此使得水渠边沿11和水渠底沟一样具有本实用新型上述柔性载体的优点和水土保持的优良效果,为了避免重复不再赘述。其中,生态袋6的堆砌方式可以采用横向堆砌、纵向堆砌、斜向堆砌或混合堆砌方式完成,这主要有水渠的地形所决定,对于各种堆砌变形方式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0041]另外优选地,为了使得袋装土壤2的固定更加稳定,水渠基础I的表面上形成有与袋装土壤2接触的凹凸结构,。因此在重力作用下,柔性袋体21内的土壤会使得袋装土壤2嵌入水渠基础的表面,定位稳定。因此水渠边沿11和水渠底沟12上均可以形成与生态袋6或植生袋接触的凹凸结构。例如,在水渠底沟12上设置垂直于水渠底沟12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沟坎结构,从而使得袋装土壤2在水流的冲击下仍能定位稳定可靠。还可以在水渠边沿11上设置垂直于水渠边沿11高度延伸方向延伸的沟坎结构,以减小生态袋6滚落水渠边沿11的趋势,使得生态袋6的定位更加稳固。
[0042]其中,生态袋6在装入适量土壤后封口待用。其中如图3所示,类似于砌砖垒墙,生态袋6沿水渠边沿11的高度方向上下交错压缝地堆砌,并且进一步地,至少部分相邻的生态袋6通过锁扣72相互固定,具体地,如图3所示,锁扣72用于连接上下相邻的生态袋6,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锁扣72还可以用于连接左右相邻的生态袋,对于这种变形方式同样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因此保证水渠边沿11的结构稳定。对于其他结构的变形方式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0043]在实际应用中,在设置植物种群时,需要根据周边环境相协调,还要充分考虑适地适种、项目功能,实现自然景观和谐共生。并构建涉及草本、木本、花卉以及水生植物等各类草、灌、花的复合配制植物生态群。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型水渠为仿自然结构,依据植物生长特性,30天后形成明显植被层,逐步改善沟渠微环境,45天以后即可通过植物的交错根系牢牢的抓住水渠基础I上的土壤,并形成覆盖水渠表面的生态结构,从而防止水渠表面被外力损坏。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仿自然流向原则,依据地形按照水流规律形成,充分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生态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融合。
[0044]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型水渠通过由根系发达的植物构建的复合植物生态结构能够在实现水渠基础I和袋装土壤2的和谐共生的基础,以柔性承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型水渠的水土保持效果和结构稳定性较高,实用性强,因此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0045]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6]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47]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生态型水渠,包括水渠基础(I ),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型水渠包括铺设在所述水渠基础(I)的袋装土壤(2),所述袋装土壤(2)包括柔性袋体(21)和容纳在该柔性袋体(21)内部的土壤,所述袋装土壤(2)上种植有植物(4),并且所述袋装土壤(2)和所述水渠基础(I)之间还设置有能够由所述植物(4)的根系穿过的防渗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层(3)为生态砂层或防渗膜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袋装土壤(2)上种植的所述植物(4)包括地被植物。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生态型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渠基础(I)包括水渠底沟(12)和位于该水渠底沟(12)两侧的水渠边沿(11 ),所述水渠边沿(11)从所述水渠底沟(12)斜向外延伸,其中,所述袋装土壤(2)分别设置在所述水渠底沟(12)和所述水渠边沿(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型水渠,其特征在于,铺设在所述水渠底沟(12)的所述袋装土壤(2)的所述柔性袋体(21)为植生袋,所述植生袋的包括围成袋装结构的本体,远离所述水渠基础(I)的一侧本体中设置有用于容纳植物种子的夹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型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袋为多个,并沿所述水渠底沟(12)的延伸方向交错压缝地铺设。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型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袋为长方形结构,该长方形结构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水渠底沟(12)的延伸方向地铺设。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型水渠,其特征在于,铺设在所述水渠边沿(11)上的所述袋装土壤(2)的所述柔性袋体(21)为生态袋(6),所述生态袋(6)为多个,并沿所述水渠边沿(11)的高度方向上下交错压缝地堆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态型水渠,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相邻的所述生态袋(6)通过锁扣(72)相互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生态型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渠基础(I)的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袋装土壤(2 )接触的凹凸结构。
【文档编号】E02B5/02GK203795382SQ201420092015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8日
【发明者】王夕刚 申请人:王夕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