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弯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1261阅读:1809来源:国知局
排水弯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水弯头,该排水弯头安装在预埋的排水管道上,所述排水弯头包括由平直段和竖直段构成的弯管,所述平直段插接在电器的排水口中,所述竖直段插置在所述排水管道中,竖直段上设置有“碗”型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下表面顶靠所述排水管道,以限定其插入深度,位于保护罩下部的竖直段上设置有密封套,密封套上段的外径大于密封套下段的外径,所述密封套下段紧固在所述弯管的管壁上,且密封套上段和下段均设置有膨胀密封环,平直段上设置有倒齿型插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在不增加额外专门排水设施的情况下,解决了地面用水设备的排水问题;易于安装和更换。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体积小,节省空间等优点。
【专利说明】排水弯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弯头,特别是一种连接地面用水设备和下水管道的排水弯头。

【背景技术】
[0002]作为一种基础排水设施,地漏被广泛应用于厨房、淋浴房、卫生间等场所,但以往人们更多地关注了这些场所的地面排水,而这些场所还往往设置有水槽、洗碗机、洗衣机等众多用水设备,这些用水设备排出的废水只能先流到地面上,然后再由地面上的地漏流入下水管道中。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弯头,下水管道与排水弯头之间设有密封装置,地面用水设备的排水管可通过排水弯头直接将废水排入下水管道中。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0005]一种排水弯头,所述排水弯头包括,由横管段和立管段构成的“L”型弯管,所述横管段与地面用水设备的排水管连接,所述立管段插置在预埋的下水管道中,其中,横管段上设置有“塔”型插接头;立管段上设置有“碗”型的保护罩和密封套,所述密封套设置在所述保护罩的下方,保护罩下表面顶靠所述下水管道,以限定立管段的插入深度,密封套上段的外径大于密封套下段的外径,所述密封套下段紧固在所述立管段的管壁上,且密封套上段和下段设置有适配于不同下水管道口径的膨胀密封结构。
[0006]进一步,所述立管段从保护罩上表面处分为可拆卸的上、下两段,立管段的上段与立管段的下段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卡接连接,并通过密封件密封。
[0007]进一步,所述横管段上还设置有橡胶接头,该橡胶接头套装在所述横管段外表面,橡胶接头的外表面设置有供与所述排水管相连的连接结构。
[0008]一种排水弯头,由横管段和立管段构成的“T”型弯管,所述横管段两端分别与地面用水设备的排水管连接,所述立管段插置在预埋的下水管道中,横管段上设置有“塔”型插接头;立管段上设置有“碗”型的保护罩和密封套,所述密封套设置在所述保护罩的下方,保护罩下表面顶靠所述下水管道,以限定立管段的插入深度,密封套上段的外径大于密封套下段的外径,所述密封套下段紧固在所述立管段的管壁上,且密封套上段和下段设置有适配于不同下水管道口径的膨胀密封结构。
[0009]进一步,所述立管段从保护罩上表面处分为可拆卸的上、下两段,立管段的上段与下段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卡接连接并通过密封件密封。
[0010]进一步,所述横管段上还设置有橡胶接头,该橡胶接头套装在所述横管段外表面上,橡胶接头的外表面设置有供与所述排水管相连的连接结构。
[0011]本实用新型在不增加额外专门排水设施的情况下,解决了地面用水设备的排水问题;易于安装和更换。在横管段与立管段连接一端设置导流锥,既利于减缓水的流速,避免排水过急使水溢出地漏,又能够截留住所排放水中的头发、碎屑等杂物,避免堵塞管道;通过设置塔形密封套,方便与各种口径下水管道的连接。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体积小,节省空间等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横管段;2、保护帽;3、立管段;4、密封套;5、密封垫;6、橡胶接头;7、
下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1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排水弯头包括横管段1、保护帽2、立管段3、密封套4。
[0018]排水弯头整体呈“L”形,包括垂直延伸的立管段和横向水平延伸的横管段,立管段从保护罩上表面处分为可拆卸的上、下两段,上段与下段通过螺纹和密封垫5密封连接。立管段上段向下旋入下段上设置的安装螺纹孔中,螺纹孔底端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环形凸台,立管段上段的下端紧压放置在环形凸台上的密封垫5,起到密封作用。立管段上段与立管段下段的密封连接不限于这种形式,还可以用生料带或者密封圈等形式实现。
[0019]在立管段上段的下端管内,同心设置有一尖端朝上的导流锥(图中未示出),导流锥通过与管内壁紧配合的支撑环和跨接在环上的横梁固定,导流锥用于减缓水的流速,避免排水过急使水溢出地漏,横梁又能够截留住所排放水中的头发、碎屑等杂物,避免堵塞管道。该导流锥也可以设置在立管段下段的上端或者下端的管内。
[0020]横管段I上设置有宝塔接头。宝塔接头由从其开口端端面向其中部依次排列有4个外径逐渐加大的接头单元组成,该4个接头单元分别与4种不同管径的排水管相匹配。第一、第二、第三3个接头单元直接成型于横管段外表面上,第四接头单元由套装在第二接头单元上的橡胶接头6构成。
[0021]密封套4为外径由上至下阶梯缩小的塔形结构,可以适配多种口径的下水管道7,塔形密封套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台阶。密封套4表面排布与密封套4一体的有膨胀密封结构;膨胀密封结构为锯齿状环带,锯齿状环带的上表面水平,下表面为斜面。
[0022]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地面用水设备的排水管与横管段I相接,立管段3插入下水管道7,即可直接将废水排入下水管道7中。当然,根据排水管的管径,排水管既可以与横管段I上的第一接头单元相接,也可以与第二接头单元或第三接头单元相接,当第一、第二、第三接头单元的外径均小于排水管管径时,还可以将橡胶接头6套装到第二接头单元上,而通过橡胶接头6将排水管与横管段I相连。
[0023]保护帽2扣在下水道口上,将套接在立管段3上的密封套4扣压在里面,防止密封套4被划破,同时,也遮挡了下水道口,保护帽2采用美观的设计,起到装饰作用。在立管段3插入下水管道7时,保护帽2的顶部还起到限位作用,限定立管段的插入深度。
[0024]立管段3插入下水管道7后,套接在立管段3外边的密封套4内表面与立管段3密封连接,外表面通过膨胀密封结构与水管道6密封连接,塔形设计通过不同外径的薄壁台阶组合过渡,减少了材料用量,减轻了密封套的重量;密封套4表面的膨胀密封结构进一步减少了用料,膨胀密封结构设计为锯齿状可以减少插入时的阻力,插入后,形成倒刺结构,当管道中水压增大时,会推动密封套上移,膨胀密封结构的变形使环带径向压力增大,进一步增强密封效果,密封套4顶端的环形台阶首先是限位作用,可以避免整个密封套4整体进入下水管道7,有利于从下水管道7中将密封套4拔出,同时,环形台阶被保护帽2压紧在下水管道7 口上时,也可以起到密封作用。
[0025]实施例2
[0026]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弯管与实施例1结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横管段有两个接头,和立管段构成的“T”型结构,如此设计,横管段两端分别与地面用水设备的排水管连接,可以同时为两台地面用水设备的排水;如果只接一台地面用水设备时,需将不用的一端封闭。
[0027]上述实施例中的横管段的轴线与立管段的轴线相垂直,这样可尽可能降低横管段的高度,而减小排水弯头的占用空间,便于排水弯头的安装使用。除此之外,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横管段也可以向斜上方延伸。
[0028]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熟知,以上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具体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任何实施形式上的改变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排水弯头,由横管段和立管段构成的“L”型弯管,所述横管段与地面用水设备的排水管连接,所述立管段插置在预埋的下水管道中,其特征在于,横管段上设置有“塔”型插接头;立管段上设置有“碗”型的保护罩和密封套,所述密封套设置在所述保护罩的下方,保护罩下表面顶靠所述下水管道,以限定立管段的插入深度,密封套上段的外径大于密封套下段的外径,所述密封套下段紧固在所述立管段的管壁上,且密封套上段和下段设置有适配于不同下水管道口径的膨胀密封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段从保护罩上表面处分为可拆卸的上、下两段,立管段的上段与下段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卡接连接并通过密封件密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段上还设置有橡胶接头,该橡胶接头套装在所述横管段外表面上,橡胶接头的外表面设置有供与所述排水管相连的连接结构。
4.一种排水弯头,由横管段和立管段构成的“T”型弯管,所述横管段两端分别与地面用水设备的排水管连接,所述立管段插置在预埋的下水管道中,其特征在于,横管段上设置有“塔”型插接头;立管段上设置有“碗”型的保护罩和密封套,所述密封套设置在所述保护罩的下方,保护罩下表面顶靠所述下水管道,以限定立管段的插入深度,密封套上段的外径大于密封套下段的外径,所述密封套下段紧固在所述立管段的管壁上,且密封套上段和下段设置有适配于不同下水管道口径的膨胀密封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段从保护罩上表面处分为可拆卸的上、下两段,立管段的上段与下段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卡接连接并通过密封件密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段上还设置有橡胶接头,该橡胶接头套装在所述横管段外表面上,橡胶接头的外表面设置有供与所述排水管相连的连接结构。
【文档编号】E03C1/122GK203960954SQ201420398399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8日
【发明者】李润凡 申请人:北京润德鸿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