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口井及其建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18491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口井及其建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位补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口井及其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一些较为缺水地区,由于长期依赖于机井抽取大量地下水进行灌溉,导致该地区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河湖水干涸。

由于地区降水不均匀,且雨水等在地表随着河流沟壑流失较快,很难对地下水进行及时有效的补给,长此以往,往往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

针对上述情况,通常采用挖掘渗水井来进行地下水的补给工作,专利申请文件cn103835333a公开了一种平原地下渗水深井修造方法,渗水井主要由渗水深井、蓄水田、双层滤水网井盖、筒顶球形滤水网组成,并且采用人工或机器钻成有底无盖的圆筒形或其他形状的渗水深井之后,进行双层滤水井盖和筒顶球形滤水网的安装固定,其中筒顶球形滤水网采用一个无下底有上顶面的圆筒和两个半球可组成,并在表面开设有滤水孔,在安装时筒顶球形滤水网安装在双层虑水井盖上部,即位于渗水井的上端,公开的的深水井修造方法解决了地下水位在被灌溉抽取之后不能够及时得到补充、普通水井渗水缓慢的问题,但是这种水井在进行地下水渗水作用时,围绕在渗水深井周围的土壤等容易脱落沉积在渗水深井井底,由于提高了渗水速度,更加速了土壤掉落沉积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渗水深井存在不能使用的隐患。

专利文件cn202081499u公开了一种钢骨架塑料检查井,该检查井由一个长方体井室、一个井筒和两个管道连接件构成,井室上平面连接的井筒和左右两侧面对应连接的管道连接件均为聚乙烯塑钢缠绕管材,该检查井适用于排水管道交汇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和跌水处等需要定期检查的、清洁和疏通管道的地方,其中的长方体井室采用了钢管焊接成的框架、并采用聚乙烯板材进行框架表面密封,以防止向外渗水。上述的检查井虽然一定程度提高了自身强度, 但是,并不适用于渗水井,并且这种井的结构较为复杂,应用到深度是检查井的深度数倍的补给地下水的渗水井中难度极大,建造成本也非常高,并不能从中得到启示,以此来解决普通的渗水井在现实中存在的井壁易坍塌、使用后期井壁沙土出现自然脱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快速补充地下水位,又能防止井体侧壁沙土自然脱落的开口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口井,所述开口井包括井体和井体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骨架设置于井体内部,所述井体骨架由钢筋构成,钢筋间距50cm,所述井体骨架的高度与所述井体的深度相一致,所述井体骨架表面覆盖金属丝网和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与井体骨架之间有金属丝网或其它网状织物。进一步,所述井体骨架为上下贯通的圆筒形。

进一步,所述井体骨架的钢筋直径至少为12mm。

进一步,所述井体骨架为整体钢筋骨架,所述骨架钢筋之间可通过焊接、螺栓、铁丝捆绑固定,

进一步,所述过滤层为反滤土工布,所述夹层的材质为网状织物或金属丝网。

进一步,所述金属丝网覆盖在所述井体骨架外表面。

进一步,所述过滤层覆盖在所述金属丝网的外表面。

进一步,所述井体骨架的材料为螺纹钢筋。

进一步,所述开口井在井口设有盖子。

基于上述结构的开口井,其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搭建焊接开口井井体骨架;

(2)挖掘2-3米深的基坑;

(3)将井体骨架置于基坑中;

(4)在基坑中沿井体骨架下端边缘竖直向下挖掘基坑,井体骨架随挖土、抽水的过程依靠重力沉降到井底,直至井体骨架上端面与井体上端面平齐。

(5)取出井体骨架;

(6)在井体骨架表面蒙上金属丝网或者网状织物;

(7)在金属丝网或者网状织物外层蒙上过滤层(反滤土工布);

(8)再将蒙好金属丝网和过滤层的井体骨架放回到井中。

作为优选,挖掘基坑时,选择在干旱缺水的平坦地带进行基坑的挖掘。

作为优选,所述基坑深度为2~3m。

作为优选,所述井体骨架外部覆盖有反滤土工布,所述反滤土工布与所述井体骨架之间覆盖有夹层,夹层优选金属丝网,可防止土工布表面受力破裂。所述金属丝网可以为铁丝网或铜丝网。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井体侧壁以及设置的井体骨架能够透水,并且透水面积增大数倍甚至十几倍,在灌溉等取水后,地下水位得以快速补充恢复;

2、建造挖掘方法合理,节约资源,施工作业时不会出现井壁坍塌的危险,施工速度快;

3、有效阻止了井体侧壁的沙土石掉落入井体内,可以长久不用清淤。

4、造价低、渗水量大,可以代替现有的大多数机井,有益于改善生态环境。

5、能够提高农民打开口井取水的积极性,消除农民担心打开口井易塌方出现事故及容易淤积泥沙的顾虑,有人落水也可沿井体骨架向上爬自救。

本发明涉及土壤中地下水位自动补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口井及其建造方法。所述开口井包括井体,所述井体内部设有井体钢筋骨架,钢筋间的间距为50cm,所述井体骨架的高度与所述井体的深度相一致,骨架外包裹铁丝网和起防沙透水作用的反滤土工布。本发明的井体侧壁也能够完全透水,透水面积比普通水井增大数倍甚至十几倍,在灌溉等取水后,地下水位可以从井壁渗入得以快速补充恢复;建造挖掘方法安全合理,节约资源和资金,施工作业时不会出现井壁坍塌的危险,施工速度快,使用人工量少,井水的储水容量大;有效阻止了井体侧壁的沙土石掉落入井体内,可以长期不用清淤清沙;造价低、渗水量大,可以代替现有的大多数机井,有益于改善生态环境、恢复地下水位。 也极大的提高农民打开口井取水的积极性,消除农民担心打开口井易塌方出现事故及不断清理淤积泥沙的顾虑,有人落水也可沿骨架向上爬自救,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基坑示意图。

图3本发明井体骨架示意图。

图4本发明井体骨架置于于基坑中示意图。

图5本发明井体骨架覆盖过滤层及夹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首先对开口井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这种开口井,包括井体1,即在地面向下挖掘出的直达地下水的坑洞,为了解决自然状态下的井体1侧壁的沙土易脱落的问题,所述井体1内部设有井体骨架2,采用井体骨架2对井体1的侧壁进行固着,其一,能够防止沙土的脱落,其二,相比与传统的混凝土固着,能够保证井体1侧壁的渗水性能,为了对井体1整个侧壁的有效固着,所述井体骨架2的高度与所述井体1的深度相一致。

其次对开口井内部的井体骨架2的结构及其特点进行说明,如图3,所述井体骨架2侧壁钢筋间距50cm,井体骨架2为上下贯通的圆筒形笼体,形似没有上下底面的笼子,所述井体骨架为一整体,所述骨架钢筋之间可以通过焊接、螺栓固定或铁丝捆绑等形式连接,所述井体骨架2的壁厚为12mm,这种结构的井体骨架2,易于制作,便于安装,与之相匹配的井体1易于挖掘。

如图5所示,在井体骨架2的外表面设有能够隔离沙土等并能透水的过滤层4,这种过滤层与井体骨架之间设有网状织物的夹层3,能够增加过滤层的抗拉强度和抵抗破坏的能力,也可采用金属丝网作为夹层3,可防止土工布表面受力破裂;过滤层4采用反滤土工布,过滤效果好,成本低,能够长期使用,利用反滤土工布其自身较为柔软的特性,可以紧密贴合在井体骨架2上,从而对 土壤中含有的水分进行过滤至井体1内,快速补充水位。

另外,井体骨架2的上端,即井口处还设有井盖7,能够防止井口因刮风下雨等原因进入沙土,同时也可以在必要时通过打开井盖7对井体1实施检查。

最后对开口井如何建造进行说明,如图2和图4,

基于上述结构的开口井,采用如下步骤进行建造:

(1)搭建开口井井体骨架2,如图3;

(2)挖掘2-3米深的基坑,如图2;

(3)将步骤(1)中的井体骨架2置于基坑6中;

(4)在基坑6中沿井体骨架2下端边缘竖直向下挖掘基坑6,井体骨架随挖土、抽水的过程依靠重力沉降形成井体1,直至井体骨架2上端面与井体1上端面平齐;

(5)取出井体骨架2,在井体骨架2表面蒙上金属丝网3和过滤层4,并对金属丝网和过滤层进行固定,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脱落,如图5;

(6)再将蒙好金属丝网和过滤层的井体骨架放回到井中,并盖上盖子,如图1。

补充说明,关于本开口井的形状,可以是圆柱形、圆锥形、球形、六棱形等等各种几何立体形状,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发明内容的实质所作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