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筋土挡土墙用面层部件、使用该面层部件的加筋土挡土墙构造物以及加筋土挡土墙用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33312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加筋土挡土墙用面层部件、使用该面层部件的加筋土挡土墙构造物以及加筋土挡土墙用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筋土挡土墙用面层部件、使用该面层部件(facingmember)的加筋土挡土墙构造物及加筋土挡土墙用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施工方法,由于在内置有增强材料插入口的面层部件上能够迅速且容易地实现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连接,从而能够提高操作性和施工性,并且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或情况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连接方式(连接形态),设计成即使增强土体下沉,在与面层部件的连接部中,也能够防止剪应力集中在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前端部,由此能够构建稳定性优良的加筋土挡土墙构造物。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加筋土挡土墙包括:增强土体,埋设有条状的增强材料;以及在所述增强土体的前表面竖立的挡土墙,即面层部件;埋设在所述增强土体(填充体)中的增强材料的前端部构成为,通过锚销(anchorpin)连接到面层部件上或嵌入到形成于面层部件上面的增强材料插入槽中并连接的结构。

此外,对于加筋土挡土墙而言,所述增强材料使用网状的栅格(grid)和带状纤维增强材料及钢带增强材料等,关于本发明的增强材料为带状纤维增强材料,以下对使用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加筋土挡土墙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与本发明有关的现有技术中,专利文献1公开了挡土墙筑造用块,其通过避开外露式锚固方式,在块的后表面埋设销套(pinholder),从而使得在进行增强材料的拉动操作时,不会引起连接销脱离的现象,并能够迅速简单地连接增强材料,该销套中形成有增强材料插入部以使带状纤维增强材料能够插入到块的内部,在该增强材料插入部的上部左右侧方向对称地形成有连接销插入部,以使得连接销能够插入到块的内部,为了向所述增强材料插入部的内侧下端形成圆弧形,所述连接销插入部连续形成,在所述连接销插入部的下端形成有卡合部,插入到块内部的连接销的左右侧卡合在所述卡合部上,从而使得增强材料在块内部构成为可通过连接销来锚固的结构,但是其仍存在需要辅助部件来连接销的缺点。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不使用额外的连接销,并且包括由浇铸材料构成的主体,使得该主体的条带的前端在不产生突然弯曲或扭曲的情况下,能够稳固地连接到外装元件(壁体)的内部,在位于所述外装元件的后表面的两个突出点之间,用于加固条带的路径形成于主体内部,所述路径由两个直线部、两个曲线部、一个连接部构成,所述两个直线部分别邻接于两个突出点,它们分别配置成,使得条带位于与所述后表面呈直角方向的、相同的突出平面上,所述两个曲线部分别从所述两个直线部延续,并且以使条带从突出平面脱离的方式进行配置,所述一个连接部使所述两个曲线部相互连接,并且至少具有一个位于突出平面外侧的环(loop)。

在所述专利文献2中,加固条带能够以不会扭曲或突然弯曲的方式连接到外装元件上,但是为了将加固条带连接到外装元件而需要像钢丝那样的额外的辅助部件,由于将加固条带连接到各自的连接部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因此存在施工性下降的缺点,由于不切断加固条带而以“之”字形连续施工方面存在困难,因而还存在只能利用在各个连接部位分别连接以规定长度切断的加固条带的方法的缺点,因此存在降低操作性和施工能力的问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由于加固条带仅简单地依赖于摩擦阻力,因而存在因铺设长度变长而不经济的问题,由于加固条带的截断面在土壤内部与水分或盐分及其它化学成分接触而存在物理性质改变的担忧,因此还存在土壤构造物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授权实用新型第20-0453027号(2011.03.25.授权)实用新型名称:容易连接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挡土墙筑造用块

韩国授权专利第10-0722963号(2007.05.22.授权)发明名称:稳定的土壤构造物及其土壤构造物建设用外装元件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加筋土挡土墙用面层部件和使用该面层部件的加筋土挡土墙构造物及加筋土挡土墙用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施工方法,对于所述加筋土挡土墙用面层部件而言,对于包括板或块状的多种面层部件,在不使用额外的连接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容易地连接带状纤维增强材料,并且无需实施额外的拉动操作,由于在面层部件上连接前端,从而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在填土体上铺设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连接方式(连接形状),能够缩短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铺设长度,在进行加筋土挡土墙构造物的施工之后,即使增强土体下沉,在与面层部件的连接部上也能够防止剪应力集中在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前端,并且使得不会发生面层部件的褶皱现象或扭曲现象,因此能够筑造稳定性优良的加筋土挡土墙。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提供一种加筋土挡土墙用面层部件,其为形成加筋土挡土墙的前表面的面层部件;所述面层部件具备能够插入并结合所述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增强材料插入口,所述增强材料插入口包括:两个入口,向面层部件的后表面开放,并且左右隔开;以及通道,在左右隔开的所述两个入口之间向面层部件的后表面内侧形成;左右隔开的所述两个入口的外侧以向面层部件的后表面的左侧或右侧方向扩张的状态开放,由此能够使带状纤维增强材料以从一侧入口插入并由另一侧入口引出的方式连接。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筋土挡土墙构造物,其包括形成加筋土挡土墙的前表面的面层部件和结合到所述面层部件上而埋设在增强土体中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所述面层部件具备可插入并结合所述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增强材料插入口,所述增强材料插入口包括:两个入口,向面层部件的后表面开放,并且左右隔开;以及通道,在左右隔开的所述两个入口之间向面层部件的后表面内侧形成,左右隔开的所述两个入口的外侧以向面层部件的后表面的左侧或右侧方向扩张的状态开放,由此能够使带状纤维增强材料以从一侧入口插入并由另一侧入口引出的方式连接。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左右隔开的所述两个入口的周围以水平或垂直方向形成有用于安装导向部件的孔,所述导向部件用于在面层部件成型时将增强材料插入口固定在面层部件成型用模具上,或在实施加筋土挡土墙的施工时,使带状纤维增强材料在增强材料插入口内侧维持折叠的状态,或用于实现增强材料插入口中插入带状纤维增强材料;形成有所述孔的内侧面或上表面、下表面呈向面层部件的后表面的外侧突出的状态。

在优选实施例中,左右隔开的所述两个入口的内侧面以与面层部件的后表面呈一定角度的方式开放,左右隔开的所述两个入口的外侧面在面层部件的后表面以前宽后窄的形状开放,以便插入和引出带状纤维增强材料。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加筋土挡土墙用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在增强土体的前表面以左右邻接的方式竖立面层部件,并使带状纤维增强材料插入到面层部件的增强材料插入口中;第二步骤,在所述带状纤维增强材料上部铺设回填材料并进行固化;以及第三步骤,重复施工所述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至规定的高度,所述增强材料插入口包括:两个入口,向面层部件的后表面开放,并且左右隔开;以及通道,在所述入口之间向面层部件的后表面内侧形成,在所述第一步骤中,能够使带状纤维增强材料以从一侧入口插入并由另一侧入口引出的方式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对于所述第一步骤而言,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前端连续地插入到面层部件的增强材料插入口中,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拉向各个增强材料插入口的后方,在增强土体上铺设成“之”字形,将所述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前端部沿长度方向折叠并与所述增强材料插入口紧贴,使得所述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中间部在增强土体上构成为全幅展开的状态,使得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后端部构成为环状态。

在所述实施例中,可以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全幅展开并插入到增强材料插入口中,或者还可以以预先沿长度方向折叠的方式插入,优选的是,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全幅插入之后,使得向所述增强材料插入口的入口外侧露出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前端部沿长度方向折叠,例如沿长度方向折成一半,将沿长度方向折叠的前端部插入到增强材料插入口的内侧,由此将所述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前端部沿长度方向折叠并与所述增强材料插入口紧贴,以便在增强材料插入口的内侧使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前端构成为沿长度方向折叠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加筋土挡土墙用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施工方法,对于所述第一步骤而言,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以全幅展开的状态插入到面层部件的增强材料插入口中而连接之后,使得向所述增强材料插入口的入口外侧露出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前端部沿长度方向折叠,将沿长度方向折叠的前端部再次插入到增强材料插入口的内侧并与增强材料插入口的内侧面紧贴,所述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由于考虑其铺设长度而切成规定的长度之后,将其与各个的增强材料插入口分别连接,将连接于增强材料插入口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两端在增强土体上向后方展开平放之后,覆盖回填材料进行固化。

发明效果

根据以上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加筋土挡土墙用面层部件、使用该面层部件的加筋土挡土墙构造物及加筋土挡土墙用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施工方法,由于在面层部件无需额外的附件或辅助工具也能够迅速容易地连接带状纤维增强材料,因而能够提高操作性及缩短施工时间,带状纤维增强材料分别与面层部件的增强材料插入口连接,或在预先嵌入的状态下经由整个区间连续地以“之”字形状态埋设于回填材料中,或可以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以按一定间隔向后方引出的方式埋设,因此可以根据现场条件或情况来采用各种各样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铺设形状,在埋入面层部件中的、嵌入到增强材料插入口中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前端呈沿长度方向折叠的状态,并保持与增强材料插入口的内表面紧贴的状态,因此具有如下优点,不仅无需实施额外的拉动操作,而且当施工之后发生增强土体的下沉时,不破坏前端部而垂直滑动的同时,能够防止剪应力集中到与面层部件的连接部的问题,不会出现面层部件的膨胀现象或扭曲现象,因此能够筑造稳定性优良的加筋土挡土墙。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施工方法的挡土墙的背面部立体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2是示出图1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示出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前端叠成一半并与增强材料插入口紧贴的过程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在挡土墙施工之后,增强土体下沉时叠成一半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滑动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施工方法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b部放大图。

图8是示出图6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为了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埋入回填材料中而将前端叠成一半,中间部在填土体上以“之”字形扁平地展开,后端部以环形竖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增强材料插入口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增强材料插入口的平面剖视图。

图12示出了在增强材料插入口安装导向辊并插入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状态。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施工方法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图13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增强材料插入口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施工方法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施工方法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施工方法的立体图。

图19是组合图16至图18的施工方法而筑造的挡土墙构造物的剖视图。

图20为与图19对应的挡土墙构造物,示出了相对低的挡土墙的筑造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对不限定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术语中,为了适当说明加筋土挡土墙施工过程而将"增强土体"混合使用为"填土体"以及"回填材料",本发明的说明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详细描述而使用,在解释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时,不应仅解释为术语本身所具有的含义。

首先,对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图1至图5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施工方法,本实施例的施工方法是由第一步骤、第二步骤及第三步骤构成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施工方法,所述第一步骤,在增强土体g的前表面以左右邻接的方式竖立面层部件10,使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插入到所述面层部件10的增强材料插入口20中;所述第二步骤,在所述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上部铺设回填材料并进行固化;所述第三步骤,重复施工所述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至规定的高度。

所述增强材料插入口20包括:两个入口21、22,向面层部件10的后表面12开放,并且左右隔开;以及通道23,在左右隔开的所述两个入口21、22之间向面层部件的后表面12内侧形成,在所述第一步骤中,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插入到面层部件10的增强材料插入口20中而连接之后,将向所述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入口21或22外侧露出来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前端部沿长度方向折叠,将沿长度方向折叠的前端部再次插入到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内侧并与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内侧面21a、22a紧贴,但是所述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因考虑其铺设长度而按规定的长度切断之后,将其与各个增强材料插入口分别连接,使连接于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两端在增强土体上向后方展开平放。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所述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以全幅展开的状态与增强材料插入口连接的方式进行了说明和图示,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当然还可以以预先沿长度方向折叠的状态插入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在与面层部件10连接之后,实施在增强土体上展开平放的操作即可。

所述面层部件10在本实施例的附图中图示为形成为板(panel)状,但本发明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施工方法除了附图所示的板状之外,还能够采用以块状形成的面层部件的情况,面层部件应当被解释为包括板状和块状部件的含义。

此外,所述板状的面层部件10不仅包括附图所示的简单的长方形,而且还包括十字形、t(t)字形或六角形等各种形状。

此外,所述面层部件10不仅限定于用混凝土成型的构件,当然还能够适用于整个或一部分由合成树脂或金属材质构成的面层部件。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面层部件10是通过混凝土材料来成型的,所以以下述方式进行了说明,即,当面层部件10成型时将由合成树脂或其它非混凝土材料制造的增强材料插入口20埋入成型模具内部的状态下注入混凝土而成型,并且在整个或一部分由合成树脂等成型的面层部件的情况或由混凝土成型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利用合适的成型模具来使所述增强材料插入口3一体成型到面层部件自身上。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42为固定销(固定钉子),用于使插入到增强材料插入口20中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沿长度方向维持折叠的状态(附图中折成一半)。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增强材料插入口20大致形成为c字形,它可以根据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尺寸(宽度或厚度)而制造成各种尺寸,除了两侧的入口21、22和内侧通道23的基本形状之外,对于附带的部分可以制成各种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左右隔开的所述两个入口21、22的外侧以向面层部件10的后表面12左侧或右侧方向扩张的状态开放,由此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从一侧入口21或22插入并由另一侧入口22或21引出,从而便于连接。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入口21、22和通道23的上下宽度形成为比对应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宽度大,如图5示出的侧剖视图所示,在将插入到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沿长度方向折成一半的状态连接的状态下,当发生增强土体g的下沉(参照箭头“a1”)时,折成一半的增强材料30的前端在增强材料插入口20内向下方同时滑动(参照箭头“a2”),由此消除因增强土体g的下沉而使剪应力集中于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前端的现象,从而能够提供稳定性优良的挡土墙。

由图1至图3所示的施工状态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左右邻接的面层部件10形成阶梯并且以交叉堆砌方式进行配置,因此在面层部件10的后表面12上下侧配置有两排增强材料插入口20,在邻接的面层部件10以相同的高度填充回填材料,并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连接于面层部件10,实施埋设到增强土体g上的操作即可,因考虑回填材料的前后填充宽度即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铺设长度而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切断成规定的长度之后,将其与各个增强材料插入口20分别连接,依次实施在增强土体g上将与增强材料插入口20连接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两端向后方展开的操作,在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上再次以覆盖并压实的方式埋设回填材料,从而能够支承面层部件10,通过依次重复实施以上过程而能够筑造出具有设计高度的加筋土挡土墙构造物。

对于本实施例而言,在图4中示出了将所述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前端部沿长度方向(附图中为一半)折叠从而使其与增强材料插入口20紧贴的优选方法,若对此进行说明,则如下所示。

第一,如图4(a)所示,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从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一侧入口21或22插入并由另一侧入口22或21引出。

第二,如图4(b)所示,将向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入口21或22外侧引出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前端部折成一半。

第三,如图4(c)所示,将折成一半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前端部再次插入到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内侧。

第四,为了变为像图4(d)那样的状态,当折成一半的部分以左右对称状态由两侧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入口21、22外侧露出,并且使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顶端在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内侧成为折成一半的状态时,操作结束。

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对于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前端折成一半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和图示,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当然除了一半之外也能够以1/3至1/4的宽度或其以上的方式沿长度方向多层折叠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前端,折叠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位置可以在增强材料插入口20两侧的入口21或22中的任意一侧或两侧同时实施。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与埋设在面层部件10中的合成树脂增强材料插入口20连接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不限于此,同样还能够直接适用于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与形成于面层部件10自身上的c字形孔形状的增强材料插入口连接的方法,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应当被解释为包括这些所有的方法。

由图3的放大图可知,在本发明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施工方法中,以长度方向折叠的状态与所述增强材料插入口20紧贴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中,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可通过由固定销42折叠的部分要张开的力和要全幅展开的部分相互作用来保持与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通道23内面紧贴的状态,由此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没有被推到通道23的前方。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除了所述的固定销42之外,通过将楔子等插入到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入口21、22侧,使得折叠状态不会被解除或不产生其它的游动,使得在增强土体g上铺设之后,可以不执行额外的拉动操作。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是,对于所述增强土体g上扁平展开平放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通过使用未图示的临时固定钉子来稳定地保持平放的状态,从而能够容易实施覆盖回填材料而固化的操作。

此外,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不限于在所述增强土体g上展开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相对于面层部件10向斜线方向铺设,也可以以与面层部件呈直角的方式铺设或以邻接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相互交叉的方式铺设,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铺设形状适当地改变为多种形状。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增强土体g上展开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在挡土墙的回填宽度窄的情况下,即在增强材料的前后铺设长度短的现场,,可以将额外的手动阻力体附接到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中间部或后端部,以便附加至与回填材料的摩擦阻力上,从而发挥额外的手动阻力,这种手动阻力体可以由混凝土、合成树脂或金属材料等各种材料制造成各种形状。

在图6至图9中示出了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加筋土挡土墙构造物和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施工方法的附图,本实施例的加筋土挡土墙构造物包括:面层部件10,埋设有增强材料插入口20;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嵌入到所述面层部件10的增强材料插入口20中,并且以铺设在增强土体g(填土体)上的状态被埋入。

在本实施例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施工方法中,基本上与所述的第一实施例的施工方法相同,不同点仅在于,在第一步骤中,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前端连续插入到面层部件10的增强材料插入口20中,向各个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后方拉动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在增强土体g上以“之”字形铺设,将所述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前端部32沿长度方向折叠并与所述增强材料插入口20紧贴,在增强土体g上以全幅展开的状态形成所述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中间部34,以环状形成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后端部36。

在本实施例中,与所述的第一实施例的施工方法同样地,对于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前端沿长度方向折叠并与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内侧面紧贴的方法而言,将向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入口21或22外侧露出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前端部沿长度方向折叠,并将沿长度方向折叠的前端部插入到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内侧,为了在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内侧使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顶端形成为沿长度方向折叠的状态,将所述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前端部32沿长度方向折叠并与所述增强材料插入口20紧贴。

在本实施例中,也按照所述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以全幅展开的状态与增强材料插入口连接的方式进行了说明和图示,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当然还可以以预先沿长度方向折叠的状态插入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在与面层部件10连接之后,实施在增强土体上展开平放的操作即可。

在图10及图11中示出了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面层部件上设置的增强材料插入口20,该增强材料插入口20包括:两个入口21、22,分别向面层部件10的后表面开放并左右隔开;通道23,从所述两侧入口21、22向面层部件的后表面内侧形成规定的曲率半径,所述两侧的入口21、22的内侧面21a、22a以与面层部件10的后表面12呈一定角度的方式开放,所述入口21、22的外侧面21b、22b在面层部件10的后表面12以前宽后窄的形状开放,因此使得在一侧入口21或22以竖立的状态将柔软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插入,并由另一侧入口22或21引出而连接变得容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侧入口21、22的内侧面21a、22a以与面层部件10的后表面12呈一定角度的方式开放是指,在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如上所述插入到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状态下,当在增强土体g上向后方铺设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时,用于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铺设角度能够以与面层部件10的后表面12呈直角的方式铺设或以比它角度大一些的方式,即以“之”字形铺设,由于在增强土体g上铺设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状态下,所述内侧面21a、22a是接触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前端部的部分,因而由形成于所述内侧面21a、22a之间的通道23的内面23a所形成的曲率半径优选尽可能大的半径,以便可以防止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突然弯曲。

图10及图11所示出的实施例的增强材料插入口20可以由聚乙烯、聚丙烯或聚乙烯类的合成树脂材料等以廉价大量成型,通过将该增强材料插入口20固定在用于成型面层部件的模具(模具)的状态,注入混凝土砂浆并成型,因此与面层部件10构成为一体是显然的,由于用合成树脂涂覆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直接与混凝土接触,因而还能够防止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

此外,所述增强材料插入口20优选的是,其外侧面即与面层部件的混凝土接触的面由略为粗糙的表面形成,内部面即插入有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面由光滑的面形成,从而能够提高与面层部件的粘合力和顺利地插入带状纤维增强材料,当增强土体下沉时,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前端部表面在不受到损伤的同时,形成有效的滑动。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增强材料插入口20可以根据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尺寸而制造成各种尺寸,除了所述的入口21、22和通道23的基本形状之外,对于附带的部分可以制造出各种形状,对此将在下面进行说明。

此外,在本发明中,如图所示,所述增强材料插入口20不仅可以成型为一体式管(u形管)形状,而且还可以成型为上下分割式或前后分割式等多种形态而进行组装,从而完成形态。

所述的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成型由于考虑到制造成本,可以在已知的注塑成型或吹塑成型等方法中选择并进行生产。

一方面,由本实施例可知,在所述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两侧入口21、22周围以水平和/或垂直方向形成有用于将增强材料插入口20固定在面层部件成型用模具上的孔24,形成有该孔24的内侧面21a、22a和上表面、下表面21c、21d、22c、22d构成稍微向面层部件10的后表面12外侧突出的状态。

在所述孔24中嵌入能够与支承体(支架或形钢等)分离的固定销等进行固定,该支承体用于向模具内部安装增强材料插入口20,在外侧用于支承增强材料插入口20。

此外,所述孔24中可以插入安装导向辊(参照图12),以便在加筋土挡土墙的施工时,用于辅助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插入和引出操作,或者还可以插入形状保持用固定销42(参照图9)等,以使得带状纤维增强材料能够沿长度方向保持折叠的状态。

此外,所述两侧入口21、22的外侧面21b、22b以与面层部件10的后表面12构成相同平面状态的方式延长形成,所述外侧面21b、22b在面层部件10成型时,起到作为支承面或基准面的作用,以使增强材料插入口20与面层部件10的后表面12保持相同平面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入口21、22和通道23的上下宽度形成为比对应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宽度大,如图5中示出的剖视图所示,在插入到增强材料插入口20中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被连接成沿宽度方向折叠的状态下,当发生增强土体g的下沉时,埋入增强土体g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下沉的同时,所述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前端部32也在增强材料插入口20向下方滑动,从而还可以消除因增强土体g的下沉而使剪应力集中于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前端的现象。

在图6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面层部件10由板状构成,由图6及图8的初始施工状态可知,对于所述板形面层部件,左右邻接的面层部件形成阶梯并且以交叉堆砌的方式进行配置,因此在面层部件10的后表面12上下侧配置有两排增强材料插入口20,从而能够将一条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连续地连接到邻接的面层部件10上,由此,可以将以辊状态供给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呈竖立的状态将其前端连续交叉地插入到位于邻接的面层部件10的后表面上的增强材料插入口20中,以此来代替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按一定长度进行切断并使每个面层部件10的增强材料插入口20独立连接,之后,如图9所示,向各个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后方拉动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根据增强土体g的前后宽度以“之”字形状态铺设,并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前端部32折成一半,以能够与所述增强材料插入口20紧贴,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中间部34,即,在增强土体g上保持全幅展开的状态,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后端部36以形成环状态的方式竖立,以覆盖的方式埋设回填材料,从而能够支承面层部件10即可,通过依次重复实施以上过程而能够筑造出具有设计高度的加筋土挡土墙构造物。

在本发明中,由于将所述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前端部32沿长度方向(附图上为一半)折叠从而使其与增强材料插入口20紧贴的方法与所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省略重复说明。

在本发明中,将所述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连续插入到增强材料插入口20中是指,将一条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嵌入到两个以上的增强材料插入口20中,当然连续被连接的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个数或面层部件10的个数可以根据情况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施工。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连续地与埋设于面层部件10的合成树脂材料增强材料插入口20连接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不限于此,同样还能够适用于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连续地与形成于面层部件10自身的u字形孔形状的增强材料插入口连接的方法,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应当被解释为包括这些所有的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所述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后端部36可以以形成环状态的方式竖立,如在进行普通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施工时所使用的方法一样,当然也可以将钢筋嵌入后端部36后,以水平扁平的方式形成环状态之后,覆盖回填材料并埋设。

在本发明中,如图6所示,首先,将所述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交叉地插入到面层部件10的增强材料插入口20中之后,后续还可以进行向增强土体的后方拉动的操作,当然可以通过反复实施以下过程的方法来进行施工,插入到一个增强材料插入口中之后,以向增强土体的后方拉动的方式铺设,然后再次插入到邻接的另一个增强材料插入口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前端部32、中间部34及后端部36的形状优选使用附图中未图示的额外的形状保持区(临时固定用销、钉子或手动阻力体等),这样的形状保持区可直接埋入增强土体g内部。

在图12中示出了在筑造本实施例的加筋土挡土墙构造物时,为了更加容易地执行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连接操作而将导向辊40安装于面层部件(未图示)中所具备的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入口21、22侧的状态,在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在左右方向上连续地紧固到面层部件10的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过程及紧固之后执行向后方引出的操作的过程中,所述导向辊40能够起到使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不直接与增强材料插入口20摩擦而顺利地引出的作用,在完成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安装之后,可以去除所述导向辊40,并在后续的操作中重复使用。

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在板形面层部件10的后表面12的上下部配置两排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不限于此,当然还可以将增强材料插入口20在面层部件10的后表面12的上下配置两排以上或在中间仅配置一排,尤其是在上下宽度不大的块状面层部件的情况下,优选在面层部件的后表面的中间部分仅配置一排。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分别在所述面层部件10的后表面的左右侧埋设一对增强材料插入口,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当然可以配置成多种方式,例如,仅在中间部分埋设一对增强材料插入口,或分别在左右两侧仅埋设一个增强材料插入口,或扩大面层部件10的宽度并在该面层部件10中埋设多个增强材料插入口。

在图13及图14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加筋土挡土墙构造物的施工方法,即与上述的第二实施例相比,形状稍微不同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连接方法,在本实施例中也基本上与上述第二实施例一样,由左右邻接的面层部件10形成阶梯并且以交叉堆砌方式进行配置,将一条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连续地与面层部件10的后表面12中所具备的增强材料插入口20连接而成,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拉向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后方并按照增强土体g的前后宽度进行铺设,但存在以下差异,在增强土体上间断地铺设带状纤维增强材料,以便嵌入于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一部分形成为与面层部件10的后表面12紧贴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使向增强土体g侧延长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前端部32折成一半并与所述增强材料插入口20紧贴,在未向增强土体侧铺设而与面层部件10的后表面12紧贴的状态的情况下,保持全幅竖立的状态,在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中间部34即在增强土体g上保持全幅展开的状态,竖立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的后端部36来形成环状态并且以覆盖回填材料的方式进行埋设,从而能够支承面层部件10即可,通过依次重复实施以上过程而能够筑造设计高度的加筋土挡土墙构造物。

本实施例的施工方法适合在以下情况下采用。即,想要在增强土体内设置各种构造物等时,需要空间的情况或连接路堑边坡的钉子(nail)和岩栓的情况,或筑造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施工方法相比高度相对低的加筋土挡土墙,或加筋土挡土墙的上层部的施工;对于使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铺设间距紧密或间歇地进行铺设而言,考虑到施工现场的情况或经济性,可以适当地设计或施工,这样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连续施工与现有的个别施工方法相比,不仅具有优良的现场适用性和操作性,显然还能提高施工速度,并且带状纤维增强材料自身还同时具有用于互锁(interlocking)左右邻接的面层部件之间的附件的功能,因此不仅提高操作性和施工性,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施工后的加筋土挡土墙构造物的稳定性。

在图15中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增强材料插入口20,在本实施例中也基本上包括两侧的入口21、22和连接所述入口21、22之间的通道23而成,与第一实施例的增强材料插入口的不同点在于,形成有用于使向所述通道23的内侧折成一半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嵌入的插入槽25和向所述入口21、22的外侧四周附加有支承肋26。

本实施例的增强材料插入口20采用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增强材料插入口相同的方式埋设于面层部件而使用,因此将省略对此的重复说明,本发明的增强材料插入口20的结构不局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以下记载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的概念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形,这样的变形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是显然的。

在图16中示出了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施工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当在面层部件10的后方不能充分确保增强土体的回填长度时,即岩层或混凝土构造物等与面层部件10的后方邻接时,在面层部件10的后方安装网袋50并填充岩屑(rockdebris)或其它骨料60,使顶端与面层部件10连接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包围该网袋50的周围,从而使得面层部件10和填充有骨料60的网袋50通过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而连接成一体,从而能够发挥支撑力(手动阻力)。

在本实施例中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连接于面层部件10的方法也与上述的实施例相同,只是通过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像裤子系皮带(腰带)那样竖立而围住网袋50的外侧,从而使得在填充岩屑等骨料60时,网袋50能够保持稳定的形状,网袋50中填充骨料60之后,用以重力方式筑造的骨料堆石(rockfill)围住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能够稳固地支撑面层部件10。

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当筑造难以充分确保增强土体的回填长度(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前后铺设宽度)的挡土墙的下层部或低的挡土墙时,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铺设于填土体内部并进行固化的加筋土筑造方式和一种重力筑造方式(rockfill)进行组合,从而可以谋求施工性的提高,对于难以直接采用加筋土挡土墙筑造施工法的现场(由于有岩层或混凝土构造物而不能确保回填空间的情况),示出了可以部分采用的合适的方法。

此外,在图16示出的实施例中,所述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与邻接的面层部件10连续交叉地连接,并且以与面层部件10的后表面内侧接触的方式安装网袋50,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如图15中示出的第五实施例所示,还可以向连接左右邻接的面层部件10之间的部位的后方安装网袋50,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网袋50部分,可以使在增强土体(填土体)侧发生的水经由所述骨料60堆石后通过邻接的面层部件10的缝隙,容易地向面层部件10的前方排出。

在本发明中,通过所述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来支承的网袋50的配置位置和网袋50的大小不局限于图16及图17所示的实施例,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来适当地变更,所述网袋50可以使用网眼型(meshtype)、板条型(lathtype)、网络型(nettype)铁丝网或合成树脂栅极(grid)等能填充骨料堆石的各种材料。

而且,在本发明中,所述网袋50的设置高度或向后方的突出长度以及左右布置间距等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进行设计,通过以多段的方式连接到面层部件10的后方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使得面层部件10倍多段围绕,因此不仅能够保持稳定的形状,而且可以形成由上下及左右邻接的多个面层部件10和骨料60堆石一体化的结构。

在图18中示出了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施工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在填土体上铺设而被埋入,从而谋求填土体的稳定的方式(加筋土筑造方式)及,如图16以及图17示出的实施例所示的那样,包围网袋50的外廓并将骨料60填充到网袋50之后,使得配置成被以重力方式筑造的骨料堆石包围的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能够支承面层部件10的方式并存于同一级别。

图18示出的施工方法能够铺设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但适合应用于长度未充分确保的迁移区间(中层部)或岩层或混凝土构造物局部存在的区域。

图19为组合图16至图18的施工方法而筑造的挡土墙构造物的剖视图,挡土墙的下层部能够适用图16以及图17所示出的施工方法(重力筑造方式),中间部能够适用图18所示出的施工方法(折衷式),上层部能够适用图6至图9所示出施工方法(加筋土筑造方式)。

由附图可知,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当挡土墙施工现场存在障碍物即,岩层或混凝土构造物时不需要实施岩层的破碎操作,不需要在岩层上钻锚固孔进行锚固的操作,因而不仅提高施工性,而且能够缩短施工时间,挡土墙下层部可通过将进水容易且廉价的网袋和岩屑与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组合使用而以重力式进行筑造,中间部混合重力式和加筋土挡土墙筑造方式进行筑造,从而能够筑造稳定的填土体和面层部件,能够充分确保回填长度的上层部以通过带状纤维增强材料的铺设以及埋入的加筋土挡土墙筑造方式进行筑造。

图20为与图19对应的挡土墙构造物,并示出了相对低的挡土墙地筑造状态,在由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包围的网袋50的内部填充岩屑等骨料60,从而形成由面层部件10和带状纤维增强材料30及骨料堆石一体化的重力式构造物,以抵抗来自后方的土砂层及回填材料土压,与在现有的篾筐(gabion)挡土墙或现场浇注型扶壁式挡土墙(counterfortedwall)中壁体(面层部件)直接与土压抵抗的方式相比,具有能够提高挡土墙构造物的稳定性的优点。

在以上实施例中以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在全幅展开的状态下插入到面层部件后方的增强材料插入口中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当然能够以预先将带状纤维增强材料折成一半的状态的方式插入到增强材料插入口中,对于插入这样的增强材料时折叠或展开增强材料而言,可以根据增强材料插入口的大小或形状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附图标记说明

10:面层部件(板型、块型等)

12:后表面

20:增强材料插入口

21,22:入口

23:通道

21a、22a:内侧面

21b、22b:外侧面

21c、22c:上面

21d、22d:下面

24:孔

25:插入槽

26:支承肋

30:带状纤维增强材料

32:前端部(半宽度折叠部(half-widthfoldedpart))

34:中间部(展开部(unfoldedpart))

36:后端部(环部(looppart))

40:导向辊

42:固定销

50:网袋

60:骨料

g:增强土体(填土体、回填材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