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构筑物外墙与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7725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构筑物外墙与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地下构筑物外墙与围护结构包括底板(3)、顶板(9)、多个地连墙(1)、多个中间板(6)、多个传力板带(7)、多个外墙(8)和多个传力板(10),多个地连墙(1)首尾依次连接组成框体,所述框体设置底板(3)的上表面与底板(3)的下表面之间,底板(3)、顶板(9)、多个地连墙(1)组成一个封闭空间,多个中间板(6)由下至上依次平行设置所述封闭空间内,且多个中间板(6)将所述封闭空间分割成多个空间层(11),底板(3)的边缘与地连墙(1)内侧壁之间设有传力板(10),顶板(9)的边缘与地连墙(1)的内侧壁之间设有传力板(10),每个中间板(6)的边缘与地连墙(1)之间设有传力板(10),每个空间层(11)之间的地连墙(1)的内侧壁上设有外墙(8),外墙(8)的外侧壁与地连墙(1)的内侧壁之间设有传力板带(7),传力板带(7)与传力板(10)依次连接组成平层(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下构筑物外墙与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地连墙(1)的内侧壁与平层(2)之间由外至内依次设有柔性防水层(4)和防水保护层(5),主体顶板(8)的上表面有上下依次设有柔性防水层(4)和防水保护层(5),底板(3)的下表面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柔性防水层(4)和防水保护层(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下构筑物外墙与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主体顶板(9)、中间板(6)、底板(3)的边缘插入地连墙(1)的深度是地连墙(1)厚度的1/3~1/2。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地下构筑物外墙与围护机构施工方法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的:步骤一、在基坑开挖至基层底后,在基坑底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基底垫层、柔性防水层(4)、防水保护层(5);步骤二、在基坑内侧壁设置地连墙(1),并在地连墙(1)的内侧面上由下至上依次开设多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的深度均是地连墙(1)宽度的1/3~1/2;步骤三、在基坑底部浇筑底板(3),底板(3)的边缘插入相应的凹槽内,并在底板(3)的边缘与凹槽内壁之间依次设置柔性防水层(4)、防水保护层(5)、传力板(10);步骤四、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依次设置外墙(8)、中间板(6),将每个中间板(6)的边缘插入相应的凹槽内,并在每个中间板(6)的边缘与凹槽内壁之间依次设置柔性防水层(4)、防水保护层(5)、传力板(10),在外墙(8)的外侧壁与地连墙(1)的内侧壁之间依次设置柔性防水层(4)、防水保护层(5)、传力板带(7);步骤五、在位于最上端的中间层(6)上设置外墙(8),并在外墙(8)与地连墙(1)之间依次设置柔性防水层(4)、防水保护层(5)、传力板带(7),设置顶板(9),并将顶\t板(9)的边缘插入相应的凹槽内,在顶板(9)的边缘与凹槽内壁之间依次设置防水层(4)、防水保护层(5)、传力板(10),在顶板(9)的上表面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柔性防水层(4)、防水保护层(5)完成施工。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