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墙体后浇带处提前回填土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382716阅读:55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室墙体后浇带处提前回填土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浇带施工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地下室墙体后浇带处提前回填土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后浇带保留时间一般不少于一个月,在此期间,将影响室外回填,外架搭设等工作,将严重影响项目的施工进度且将增加项目的施工成本。

当前对于后浇带的处理措施大多为等时间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回填工作,当工作面不充足时,将严重影响后续工作进行,如若地下室外墙有防水、保温等措施,长时间未回填更容易造成防水、保温的破损。

因此已知的地下室墙体后浇带处提前回填土的方式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效果好、成本低的地下室墙体后浇带处提前回填土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地下室墙体后浇带处提前回填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利用砌块在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处砌筑一个操作井,操作井顶标高与回填土标高一致,操作井大小以适合一人在其中作业为宜;

b、外墙防水层预留接头边缘距后浇带边缘100mm,保温层在后浇带处预留接头距防水层边缘150mm;

c、待后浇带浇筑完成后,恢复防水层,与预留防水层搭接100mm,最后按设计要求施工保温层;

d、外墙防水层和保温层施工完成后,再将操作井以设计要求回填土回填完。

本发明的地下室墙体后浇带处提前回填土的方法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操作井墙厚≥240mm。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操作井宽度≥760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地下室墙体后浇带处提前回填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节约施工成本

该方法消耗工程量小,方法简单易行,无需保养维护,应用范围广,值得推广;

2、加快工期,降低施工投入

该方法在满足后浇带预留意图的同时能很好的加快施工进度,不用等后浇带浇筑周期,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投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操作井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温层恢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操作井回的土方回填示意图。

图中:1墙体,2后浇带,3预留防水层,4操作井,5操作井墙体,6恢复防水层,7外墙保温层,8外墙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地下室墙体后浇带处提前回填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利用砌块在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处砌筑一个操作井,操作井顶标高与回填土标高一致,操作井大小以适合一人在其中作业为宜,所述操作井墙厚240mm,操作井宽度为760mm。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操作井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b、外墙防水层预留接头边缘距后浇带边缘100mm,保温层在后浇带处预留接头距防水层边缘150mm。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温层恢复示意图。

c、待后浇带浇筑完成后,恢复防水层,与预留防水层搭接100mm,最后按设计要求施工保温层。

d、外墙防水层和保温层施工完成后,再将操作井以设计要求回填土回填完。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操作井回的土方回填示意图。

本发明具有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本发明的地下室墙体后浇带处提前回填的方法,消耗工程量小,方法简单易行,无需保养维护,应用范围广,节约施工成本,值得推广。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地下室墙体后浇带处提前回填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利用砌块在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处砌筑一个操作井,操作井顶标高与回填土标高一致,b、外墙防水层预留接头边缘距后浇带边缘100mm,c、待后浇带浇筑完成后,恢复防水层,d、外墙防水层和保温层施工完成后,再将操作井以设计要求回填土回填完。本发明的地下室墙体后浇带处提前回填的方法具有节约施工成本,加快工期和降低施工投入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昌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6.28
技术公布日:2018.01.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