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廊的结构底板和地面板的施工方法及其支模结构与流程

文档序号:13382709阅读:1191来源:国知局
地下管廊的结构底板和地面板的施工方法及其支模结构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地下管廊的结构底板和地面板的施工方法及其支模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建设在全国方兴未艾。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综合管廊,在结构底板面上设计有50mm厚的混凝土地坪,作为建筑地面。我们考察了很多管廊的施工建设,发现建筑地面的施工均采用常规的施工方法,先施工管廊结构,50mm的混凝土建筑地坪待管廊顶板施工完成、模板拆除后施工。由于管廊内部空间狭窄光线不足,同时管廊顶板施工完成后形成封闭空间,混凝土运输困难,50mm厚建筑地坪施工效率非常低下。另外地面和底板分两次施工,结构底板施工完成后,建筑地面浇筑时,结构底部上的灰尘泥土等难以清除干净,建筑地面发现裂缝、空鼓等质量缺陷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地下管廊的结构底板和地面板的施工方法及其支模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地面板在管廊结构施工完成后再施工而存在的作业空间狭窄、混凝土材料运输困难、施工效率低且地面板易发生裂缝、空鼓等质量缺陷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管廊的结构底板和地面板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于待施工的结构底板的位置处绑扎底板钢筋,支设底板模板,所述底板模板内围合形成有底板浇筑空间;

于所述底板钢筋之上立设地面板模板,所述地面板模板位于待施工的地面板的两侧,所述地面板模板内围合形成有地面板浇筑空间;

于所述底板钢筋之上铺设封顶模板,所述封顶模板位于所述地面板浇筑空间的外侧并封闭所述底板浇筑空间,将所述封顶模板与对应的所述地面板模板固定连接;

于所述底板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形成结构底板;以及

在底板的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于所述底板的混凝土之上向所述地面板浇筑空间内浇筑钢纤维混凝土形成地面板。

本发明采用了结构底板和地面板一次成型的施工方法,在施工结构底板的同时施工地面板,使结构底板和地面板一次成型,避免了建筑地面板后施工面对的材料运输困难、作业面狭小、光线不足不利施工的问题。另外针对建筑地面板裂缝的问题,管廊内的建筑地面板采用了钢纤维混凝土,解决地面板空鼓、开裂质量通病,很好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在封闭空间浇筑混凝土的难题,减少了施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本发明地下管廊的结构底板和地面板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立设地面板模板时,提供斜撑件,将所述斜撑件的一端顶撑于所述地面板模板的外侧,另一端抵靠于所述底板钢筋的边缘,并与所述底板钢筋固定连接。

本发明地下管廊的结构底板和地面板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铺设封顶模板时,于所述底板钢筋之上垫设垫块,将所述封顶模板置于所述垫块之上。

本发明地下管廊的结构底板和地面板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浇筑混凝土和浇筑钢纤维混凝土时采用分层浇筑,且每层浇筑的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均振捣密实。

本发明地下管廊的结构底板和地面板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待所述地面板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于所述地面板的表面满铺保护板,而后施工地下管廊的侧墙和顶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地下管廊的结构底板和地面板的支模结构,包括:

设于待施工的结构底板的位置处的底板钢筋;

围设于所述底板钢筋周围的底板模板,所述底板模板内部围合形成有底板浇筑空间;

立设于所述底板钢筋之上的地面板模板,所述地面板模板位于待施工的地面板的两侧,所述地面板模板内部围合形成有地面板浇筑空间;

铺设于所述底板钢筋之上的封顶模板,所述封顶模板位于所述地面板浇筑空间的外侧并封闭所述底板浇筑空间,所述封顶模板与对应的所述地面板模板固定连接;

浇筑形成于所述底板浇筑空间内的结构底板,所述结构底板为混凝土结构;以及

浇筑形成于所述地面板浇筑空间内并位于所述结构底板之上的地面板,所述地面板为钢纤维混凝土结构。

本发明地下管廊的结构底板和地面板的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斜撑件,所述斜撑件的一端顶撑于所述地面板模板的外侧,另一端抵靠于所述底板钢筋的边缘并与所述底板钢筋固定连接。

本发明地下管廊的结构底板和地面板的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垫设在所述封顶模板和所述底板钢筋之间的垫块。

本发明地下管廊的结构底板和地面板的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浇筑形成所述结构底板和浇筑形成所述地面板时,通过分层浇筑形成,且每层浇筑的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均振捣密实。

本发明地下管廊的结构底板和地面板的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地面板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所述地面板的表面满铺有保护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地下管廊的结构底板和地面板的支模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地下管廊的结构底板和地面板以及侧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管廊的结构底板和地面板的施工方法及其支模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地面板施工在地下管廊施工完成后进行,而存在管廊内部空间狭窄光线不足,混凝土材料运输困难,施工效率低,地面板和结构底板分两次施工,地面板易发生裂缝、空鼓等质量缺陷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地下管廊的结构底板和地面板一次成型的施工方法,在施工结构底板的同时施工地面板,避免了地下管廊施工完成后内部空间狭窄光线不足、材料运输困难等不利施工的问题,地面板采用钢纤维混凝土,且其结构底板一次成型,解决了地面板空鼓、开裂等质量通病,很好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在封闭空间浇筑混凝土的难题,减少了施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地下管廊的结构底板和地面板的施工方法及其支模结构进行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发明的地下管廊的结构底板和地面板的支模结构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提供的地下管廊的结构底板和地面板的支模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地下管廊的结构底板和地面板的支模结构包括底板钢筋21、底板模板、地面板模板23以及封顶模板24,底板钢筋21设于待施工的结构底板的位置处,该底板钢筋21包括多个横向钢筋和多个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横纵交错连接形成底板钢筋21。底板模板围设在底板钢筋21的周围,该底板模板的内部围合形成有底板浇筑空间22。地面板模板23立设于底板钢筋21之上,地面板模板23位于待施工的地面板的两侧,地面板模板23内部围合形成有地面板浇筑空间231,该地面板浇筑空间231位于底板浇筑空间22之上;封顶模板24铺设在底板钢筋21之上,封顶模板24位于地面板浇筑空间231的外侧并封闭底板浇筑空间22,该封顶模板24与对应的地面板模板23固定连接,封顶模板24处的标高低于地面板模板23的顶部标高,该封顶模板24处用于形成水沟,该水沟位于结构底板之上并设置在地面板的两侧。结合图2所示,在底板浇筑空间22内浇筑混凝土形成结构底板11,该结构底板11为混凝土结构,在地面板浇筑空间231内浇筑钢纤维混凝土形成地面板12,该地面板12位于结构底板11之上,地面板12为钢纤维混凝土结构。

本发明将底板模板和地面板模板一起支设,底板浇筑空间22和地面板浇筑空间231连通且上下设置,使得结构底板11和地面板12能够同时施工,一次成型,形成整体结构,避免了在地下管廊施工完成后而导致材料运输困难、作业面狭小以及光线不足等不利施工的问题;地面板12采用钢纤维混凝土,且结合其与结构底板11同时施工,能够很好地夹紧地面板空鼓、开裂的质量通病,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在封闭空间浇筑混凝土的难题,减少了施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为提高地面板模板的稳定性,该支模结构还包括斜撑件25,斜撑件25斜向支撑在地面板模板23的外侧,斜撑件25的一端顶撑于地面板模板23的外侧,另一端抵靠在底板钢筋21的边缘并与底板钢筋21固定连接。该斜撑件25沿着地面板模板23的设置方向间隔布设,通过斜撑件25顶撑住地面板模板23,斜撑件25能够承受住地面板模板23所受的混凝土的侧向压力,斜撑件25与底板钢筋21连接的端部,在浇筑混凝土形成结构底板11后,该斜撑件25与底板钢筋连接的端部锚固在结构底板11内,提高了该斜撑件25的结构稳定性,以及结构强度,从而能够确保地面板模板23的结构稳定性,避免偏移、变形以及失稳等情况。斜撑件25较佳差异hrb400钢筋,在地面板模板23上每隔400mm设置一根斜撑件25。在支设地面板模板23时,确保地面板模板23安装精确定位,该地面板模板23在2米以内的顺直度偏差控制在2mm以内,该地面板模板23的顺直,能够提高地面板12的质量。较佳地,地面板模板23采用铝合金模板。

进一步地,在两侧的地面板模板23内侧之间支撑有顶撑件,顶撑件设置在地面板模板23内侧的顶部处,与斜撑件25连接的位置相靠近,该顶撑件也沿着地面板模板23的设置方向间隔布设。通过斜撑件25和顶撑件的设置,使得地面板模板23的支设稳定,保证浇筑形成的地面板12的结构质量。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封顶模板24作为水沟13的底模,用于形成水沟13,该封顶模板24和底板钢筋21之间垫设有垫块26,通过垫块26的设置,使得结构底板11的顶面距底板钢筋21顶部有一定的厚度,形成对底板钢筋21的保护。该垫块26采用pvc垫块。封顶模板24置于该垫块26的顶面,封顶模板24与地面板模板23固定连接形成l型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浇筑形成结构底板11和地面板12时,通过分层浇筑形成,且每层浇筑的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均振捣密实。先浇筑结构底板11的混凝土,浇筑前,清除底板模板内的积水、铁丝、铁钉等杂物,并且用水湿润模板,底板模板内表面应保持清洁,检查模板、脚手架以及钢筋、预埋件等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筑。浇筑混凝土时,采用分层浇筑,连续进行,振捣到位,结构底板11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控制底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10小时左右,在底板浇筑完混凝土后,马上浇筑地面板12,地面板12采用c20的钢纤维混凝土,由于钢纤维混凝土具有和易性要求高、坍落度损失快等特点,难以泵送,因而配合比的设计要使得版何物具有较强的粘聚性、保水性、较大的初始坍落度,钢纤维抗拉强度等级不低于600级,长度不宜大于输送混凝土管道的内径的0.7倍,长径比宜为30-80,钢纤维体积率为0.35%。

由于封顶模板24的标高较低,使得水沟底部处的混凝土容易出现振捣不到位的情况,在振捣时将振捣棒伸入到封顶模板24的下方进行振捣,加强振捣的效果,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后,初凝前初步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搓板反复进行搓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在终凝前再用铁搓板压光。钢纤维混凝土的地面板12的表面平整度每2米应控制在3mm以内。

在浇筑好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之后,对底板结构11和地面板12进行养护,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并保证混凝土工具有足够湿润状态,冬期施工应采用覆盖塑料薄膜和草帘,直到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浇筑后的混凝土达到1.2mpa以后,才能上人操作,地面板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够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害时,再进行拆除。

进一步地,在地面板12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在地面板12的表面满铺保护板进行保护,该保护板采用18mm厚的木胶板,而后在绑扎墙体钢筋141、折射墙体模板142,顶板模板安装和顶板钢筋绑扎,施工墙体14和顶板,从而完成一个标准节段的地下管廊的施工,以此往复直至地下管廊施工完成。

在浇筑结构底板11时,对应墙体14的位置处浇筑形成一段导墙,连接墙体14,使得墙体14的模板支设和钢筋绑扎均方便,这样在浇筑结构底板11的混凝土时,导墙的模板立设在待形成的墙体14的底部,该导墙的模板和地面板模板23之间形成水沟13,从而使得导墙模板和地面板模板23夹设封顶模板24,从而地面板密布23、封顶模板24以及导墙模板形成了一体的稳定结构,能够保证浇筑混凝土时整体的支模结构处于稳定状态,从而提高结构的成型质量。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地下管廊的结构底板和地面板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地下管廊的结构底板和地面板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于待施工的结构底板11的位置处绑扎底板钢筋21,支设底板模板,底板模板内围合形成有底板浇筑空间22;

于底板钢筋21之上立设地面板模板23,地面板模板23位于待施工的地面板12的两侧,地面板模板23内围合形成有地面板浇筑空间231;

于底板钢筋21之上铺设封顶模板24,封顶模板24位于地面板浇筑空间231的外侧并封闭底板浇筑空间22,将封顶模板24与对应的地面板模板23固定连接;封顶模板24处的标高低于地面板模板23的顶部标高,该封顶模板24处用于形成水沟,该水沟位于结构底板之上并设置在地面板的两侧。

于底板浇筑空间22内浇筑混凝土形成结构底板11;该结构底板11为混凝土结构;以及

在底板的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于底板的混凝土之上向地面板浇筑空间231内浇筑钢纤维混凝土形成地面板12。该地面板12位于结构底板11之上,地面板12为钢纤维混凝土结构。

本发明采用了结构底板和地面板一次成型的施工方法,在施工结构底板的同时施工地面板,使结构底板和地面板一次成型,避免了建筑地面板后施工面对的材料运输困难、作业面狭小、光线不足不利施工的问题。另外针对建筑地面板裂缝的问题,管廊内的建筑地面板采用了钢纤维混凝土,解决地面板空鼓、开裂质量通病,很好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在封闭空间浇筑混凝土的难题,减少了施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在立设地面板模板23时,提供斜撑件25,将斜撑件25的一端顶撑于地面板模板23的外侧,另一端抵靠于底板钢筋21的边缘,并与底板钢筋21固定连接。该斜撑件25沿着地面板模板23的设置方向间隔布设,通过斜撑件25顶撑住地面板模板23,斜撑件25能够承受住地面板模板23所受的混凝土的侧向压力,斜撑件25与底板钢筋21连接的端部,在浇筑混凝土形成结构底板11后,该斜撑件25与底板钢筋连接的端部锚固在结构底板11内,提高了该斜撑件25的结构稳定性,以及结构强度,从而能够确保地面板模板23的结构稳定性,避免偏移、变形以及失稳等情况。斜撑件25较佳差异hrb400钢筋,在地面板模板23上每隔400mm设置一根斜撑件25。在支设地面板模板23时,确保地面板模板23安装精确定位,该地面板模板23在2米以内的顺直度偏差控制在2mm以内,该地面板模板23的顺直,能够提高地面板12的质量。较佳地,地面板模板23采用铝合金模板。

进一步地,在两侧的地面板模板23内侧之间支撑设置顶撑件,将顶撑件设置在地面板模板23内侧的顶部处,与斜撑件25连接的位置相靠近,该顶撑件也沿着地面板模板23的设置方向间隔布设。通过斜撑件25和顶撑件的设置,使得地面板模板23的支设稳定,保证浇筑形成的地面板12的结构质量。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在铺设封顶模板24时,于底板钢筋21之上垫设垫块26,将封顶模板24置于垫块26之上。通过垫块26的设置,使得结构底板11的顶面距底板钢筋21顶部有一定的厚度,形成对底板钢筋21的保护。该垫块26采用pvc垫块。封顶模板24置于该垫块26的顶面,封顶模板24与地面板模板23固定连接形成l型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浇筑混凝土和浇筑钢纤维混凝土时采用分层浇筑,且每层浇筑的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均振捣密实。先浇筑结构底板11的混凝土,浇筑前,清除底板模板内的积水、铁丝、铁钉等杂物,并且用水湿润模板,底板模板内表面应保持清洁,检查模板、脚手架以及钢筋、预埋件等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筑。浇筑混凝土时,采用分层浇筑,连续进行,振捣到位,结构底板11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控制底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10小时左右,在底板浇筑完混凝土后,马上浇筑地面板12,地面板12采用c20的钢纤维混凝土,由于钢纤维混凝土具有和易性要求高、坍落度损失快等特点,难以泵送,因而配合比的设计要使得版何物具有较强的粘聚性、保水性、较大的初始坍落度,钢纤维抗拉强度等级不低于600级,长度不宜大于输送混凝土管道的内径的0.7倍,长径比宜为30-80,钢纤维体积率为0.35%。

由于封顶模板24的标高较低,使得水沟底部处的混凝土容易出现振捣不到位的情况,在振捣时将振捣棒伸入到封顶模板24的下方进行振捣,加强振捣的效果,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后,初凝前初步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搓板反复进行搓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在终凝前再用铁搓板压光。钢纤维混凝土的地面板12的表面平整度每2米应控制在3mm以内。

在浇筑好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之后,对底板结构11和地面板12进行养护,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并保证混凝土工具有足够湿润状态,冬期施工应采用覆盖塑料薄膜和草帘,直到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浇筑后的混凝土达到1.2mpa以后,才能上人操作,地面板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够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害时,再进行拆除。

进一步地,待地面板12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于地面板12的表面满铺保护板进行保护,而后施工地下管廊的侧墙和顶板。该保护板采用18mm厚的木胶板,而后在绑扎墙体钢筋141、折射墙体模板142,顶板模板安装和顶板钢筋绑扎,施工墙体14和顶板,从而完成一个标准节段的地下管廊的施工,以此往复直至地下管廊施工完成。

在浇筑结构底板11时,对应墙体14的位置处浇筑形成一段导墙,连接墙体14,使得墙体14的模板支设和钢筋绑扎均方便,这样在浇筑结构底板11的混凝土时,导墙的模板立设在待形成的墙体14的底部,该导墙的模板和地面板模板23之间形成水沟13,从而使得导墙模板和地面板模板23夹设封顶模板24,从而地面板密布23、封顶模板24以及导墙模板形成了一体的稳定结构,能够保证浇筑混凝土时整体的支模结构处于稳定状态,从而提高结构的成型质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地面板采用钢纤维混凝土,且其与结构底板一次成型施工,解决了空鼓问题,同时也增强了耐磨性和抗裂性,有利于管廊结构的耐久性。

地下管廊结构底板和地面板一次成型施工方法在主体结构施工的同时就施工地面板(人行步道)和排水沟,克服了常规管廊结构施工完成后再在封闭空间内施工建筑地坪的难题,避免了在狭窄封闭的空间里施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施工工期。同时解决了空鼓、开裂缝难题,质量更有保证。

地下管廊结构底板和地面板一次成型的方法解决了原先方法运输困难、劳务费用等成本增加、施工质量差等问题,节约了人力、物力,降低成本,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