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暗挖段使用的地基桩及隧道暗挖段地基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6224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涉及土建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隧道暗挖段使用的地基桩及隧道暗挖段地基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暗挖隧道而言,不可避免会局部穿越土质条件较差的地层,在该地段土质不满足强度要求时,需要对该地段进行地基处理,而对隧道的暗挖段进行地基处理的施工空间有限,大型设备无法安放,并且隧道开挖过程中施工难度大、工期紧,因此对于隧道暗挖段的地基处理而言,需要找出一种施工空间小、方便快捷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隧道暗挖段使用的地基桩及隧道暗挖段地基处理方法,可以使隧道暗挖段施工时间更短,效率更高,更加简单,同时可以提高土体承载力,加强隧道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减少沉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隧道暗挖段使用的地基桩,其特征是:地基桩由若干混凝土预制构件首尾配合连接组成,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中空结构,且在尾端开有尾端凹槽,顶端设有与尾端凹槽配适的顶端凸起,所述的地基桩顶端凸起可插入相邻地基桩尾端凹槽中,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构件表面设有若干水泥浆连接孔。

所述的尾端凹槽外侧面与桩体外侧面平齐,凹槽壁厚度为桩体厚度的1/2。

所述的顶端凸起内侧面与桩体内侧面平齐,凹槽壁厚度为桩体厚度的1/2。

所述的水泥浆连接孔为连接桩内外的通孔。

一种隧道暗挖段使用的地基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施工的需要确定桩体的直径和长度、所挖桩孔的直径和深度以及相邻桩之间距离的参数;

步骤2,在隧道暗挖段底部放线测量确定钻孔位置并钻孔,所钻的桩孔直径要大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直径;

步骤3,将混凝土预制构件按照顺序首尾凹凸相连,依次放入桩孔中,并在相邻预制构件的连接面上涂抹泡沫树脂作为连接剂;

步骤4,在地基桩内侧和外侧高压注入水泥浆,直到水泥浆充满地基桩内部并且包裹住整个地基桩,水泥浆充满水泥浆连接孔连接地基桩内外侧,使地基桩内侧水泥、地基桩外侧水泥和地基桩本身形成一个整体。

所述的步骤2中桩孔位置呈梅花形分布。

所述的步骤3中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连接方式为混凝土预制构件的顶端凸起与上方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尾端凹槽配合连接,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尾端凹槽与下方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顶端凸起配合连接。

所述的步骤4中在注入水泥浆的过程中地基桩内外侧要同时注入水泥浆且注入方式为自下而上逐层注入。

在隧道暗挖段施工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质情况,地质情况较差的情况也经常出现,由于位于隧道暗挖段,施工场地较小,而且有高度限制,通常情况使用的地基桩无法使用,使用本发明的地基桩及其处理方法能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该种地基桩不同于普通预制桩,需先打孔,再将混凝土预制构件一段一段连接起来,在连接的过程中将连接好的桩体放入桩孔中,该种方式能够解决场地小,高度遭到限制的问题。

在连接的过程中需在相邻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连接处涂抹泡沫树脂,涂抹后的泡沫树脂能够让桩体更加一体化,同时泡沫树脂的减震作用能提高桩体的安全性。

将桩体放入桩孔中后要高压注入水泥浆,该种高压注入方法为建筑业普遍采用的注入方式,但注入水泥浆时需要注入口放入桩孔底部,随着注入的进行逐渐将注入口上移,该种自下而上的注入能够减少注入后水泥浆中的气泡,提高桩体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隧道暗挖段使用的地基桩及隧道暗挖段地基处理方法的工作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结构图。

图例说明:1、桩体;2、桩孔;3、混凝土预制构件;4、顶端凸起;5、尾端凹槽;6、水泥浆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隧道暗挖段使用的地基桩,其特征是:地基桩1由若干混凝土预制构件3首尾配合连接组成,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构件3为中空结构,且在尾端开有尾端凹槽5,顶端设有与尾端凹槽配适的顶端凸起4,所述的地基桩顶端凸起4可插入相邻地基桩尾端凹槽5中,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构件3表面设有若干水泥浆连接孔6。

本实施例中,尾端凹槽5外侧面与桩体外侧面平齐,凹槽壁厚度为桩体厚度的1/2。

本实施例中,顶端凸起4内侧面与桩体内侧面平齐,凹槽壁厚度为桩体厚度的1/2。

本实施例中,水泥浆连接孔6为连接桩内外的通孔。

本实施例中的隧道暗挖段地基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施工的需要确定桩体1的直径和长度、所挖桩孔2的直径和深度以及相邻桩之间距离的参数;

步骤2,在隧道暗挖段底部放线测量确定钻孔位置并钻孔,所钻的桩孔2直径要大于混凝土预制构件3的直径;

步骤3,将混凝土预制构件3按照顺序首尾凹凸相连,依次放入桩孔2中,并在相邻预制构件的连接面上涂抹泡沫树脂作为连接剂;

步骤4,在地基桩内侧和外侧高压注入水泥浆,直到水泥浆充满地基桩内部并且包裹住整个地基桩,水泥浆充满水泥浆连接孔6连接地基桩内外侧,使地基桩内侧水泥、地基桩外侧水泥和地基桩本身形成一个整体。

本实施例中,步骤2中桩孔2位置呈梅花形分布。

本实施例中,步骤3中混凝土预制构件3的连接方式为混凝土预制构件的顶端凸起4与上方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尾端凹槽5配合连接,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尾端凹槽5与下方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顶端凸起4配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步骤4中在注入水泥浆的过程中地基桩内外侧要同时注入水泥浆且注入方式为自下而上逐层注入。

在隧道暗挖段施工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质情况,地质情况较差的情况也经常出现,由于位于隧道暗挖段,施工场地较小,而且有高度限制,通常情况使用的地基桩无法使用,使用本发明的地基桩及其处理方法能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该种地基桩不同于普通预制桩,需先钻桩孔2,再将混凝土预制构件3一段一段连接起来,在连接的过程中将连接好的桩体1放入桩孔2中,该种方式能够解决场地小,高度遭到限制的问题。

在连接的过程中需在相邻的混凝土预制构件3的连接处涂抹泡沫树脂,涂抹后的泡沫树脂能够让桩体1更加一体化,同时泡沫树脂的减震作用能提高桩体1的安全性。

将桩体放入桩孔2中后要高压注入水泥浆,该种高压注入方法为建筑业普遍采用的注入方式,但注入水泥浆时需要注入口放入桩孔底部,随着注入的进行逐渐将注入口上移,该种自下而上的注入能够减少注入后水泥浆中的气泡,提高桩体质量。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是一种隧道暗挖段使用的地基桩及隧道暗挖段地基处理方法,在隧道工程建设时需要面对多种多样的地质状况,在暗挖段遇到地质状况不好的情况时由于场地空间的限制,无法使用大型工程机械,常规的地基桩由于长度太长也无法使用,只能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分段连接的地基桩,具体的地基处理方法需要先进行地质测量,根据地质测量计算所需数据,在通过数据分析确定桩的位置、直径和长短以及相邻桩之间的距离,接着打孔放桩,最后成桩后检测是否合格,该种处理方法效果明显,处理方法简单,可多人多地同时进行,不需要大型机械,适合在空间较小的地段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左熹;周桂云;顾荣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陵科技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6.08.15
技术公布日:2018.03.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