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式防洪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0885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利防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式防洪墙。



背景技术:

防洪墙是保证城镇和重要工矿企业、沿江河、海岸区(部分海塘)的防洪安全或其他特殊要求所采用的一种混凝土或圬工挡水建筑物,又称防汛墙,传统的防洪墙是固定高度的水泥墙,不能升高或当作路面使用,在发特大洪水的时候不能有效阻挡洪水,因此急需一种可以折叠的防洪墙。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折叠式防洪墙,在没有洪水的时候可以作为公路使用,在有洪水的时候可以抵御较大的洪水。

本发明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折叠式防洪墙,包括滚轮、支架、中间板、第一铰链、第一液压缸、连接板、铰支座、第二铰链、上层板、第二液压缸、第三液压缸、伸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支座安装在河堤的后方,所述河堤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的连接板后端铰接在铰支座上,前端通过第一铰链与中间板的中部位置相连;所述的支架安装在中间板的前部,在支架底部安装有滚轮,滚轮与河堤底部接触;所述的第一液压缸一端铰接在河堤底部,另一端铰接在连接板的中间位置;所述的上层板是一块带有夹层的钢板,其左端部通过第二铰链连接在中间板上,在夹层内安装有第二液压缸,在第二液压缸前端安装有可以滑动的伸缩板,伸缩板与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相连,上层板可以向上转动,其转动是通过第三液压缸控制的,第三液压缸的缸体后端部铰接在中间板上,第三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在上层板的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层板宽度为3米,所述的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的转动连接处采用橡胶皮密封。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在没有洪水的时候可以作为公路使用,在有洪水的时候可以抵御较大的洪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侧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河堤;2-滚轮;3-支架;4-中间板;5-第一铰链;6-第一液压缸;7-连接板;8-铰支座;9-第二铰链;10-上层板;11-第二液压缸;12-第三液压缸;13-伸缩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可折叠式防洪墙,包括滚轮2、支架3、中间板4、第一铰链5、第一液压缸6、连接板7、铰支座8、第二铰链9、上层板10、第二液压缸11、第三液压缸12、伸缩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支座8安装在河堤1的后方,所述河堤1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的连接板7后端铰接在铰支座8上,前端通过第一铰链5与中间板4的中部位置相连;所述的支架3安装在中间板4的前部,在支架3底部安装有滚轮2,滚轮2与河堤1底部接触;所述的第一液压缸6一端铰接在河堤1底部,另一端铰接在连接板7的中间位置;所述的上层板10是一块带有夹层的钢板,其左端部通过第二铰链9连接在中间板4上,在夹层内安装有第二液压缸11,在第二液压缸11前端安装有可以滑动的伸缩板13,伸缩板13与第二液压缸11的活塞杆相连,上层板10可以向上转动,其转动是通过第三液压缸12控制的,第三液压缸12的缸体后端部铰接在中间板4上,第三液压缸12的活塞杆端部铰接在上层板10的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层板10宽度为3米,所述的第一铰链5和第二铰链9的转动连接处采用橡胶皮密封。

本发明工作原理:在没有洪水发生的时候中间板4和上层板10都呈水平状态,伸缩板13藏在上层板10的夹层内,此时上层板10可以当做公路使用;当有洪水的时候通过控制第一液压缸6和第三液压缸12使中间板4和上层板10翘起,并通过第二液压缸11使伸缩板13伸出,增加伸缩板13末端的高度来抵御洪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