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景观挡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0893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生态景观挡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生态景观工程,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景观挡墙。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中的堤岸挡墙结构中,无论是斜坡式或者直立式挡墙,对于水下区域或者水位变动区,为了防止堤岸免受水流、风浪侵袭和冲刷,通常采用混凝土或浆砌块石的硬质材料结构,缺乏生态和景观性。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或城镇堤段,河道护岸基本采用直立式挡墙结构,更是普遍采用混凝土或浆砌块石材料。这些结构显然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水利工程中的堤岸挡墙结构应重点倡导生态、环保、水清、岸绿的生态型护坡结构,充分发挥河道堤岸在防洪、排涝、生态环保及改善周边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功能。

传统的采用混凝土或者浆砌块石材料硬质护岸结构,阻断了堤岸原有的生态链,景观性、亲水性差。因此,堤岸挡墙如何在保证结构安全经济的基础上,能同时具有生态环保、美化环境、亲水自然,既满足行洪安全又具有生态景观功能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景观挡墙,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堤岸挡墙采用混凝土或者浆砌块石材料硬质护岸结构,阻断了堤岸原有生态链的问题,同时具有景观效果好、亲水性好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景观挡墙,所述生态景观挡墙包括置于堤岸最底部的混凝土底板,以及叠放在所述混凝土底板上且布满整个堤岸的多层预制组件,预制组件的长度随预制组件层高的增长而递减,以此多层预制组件在临水侧形成阶梯状,且每层预制组件由多块预制块并排而成,每块预制块具有顶部开口的第一空腔。

优选的,每块所述预制块的两侧面均具有凹槽,每层所述预制组件中相邻两块预制块上的凹槽拼接形成第二空腔。

优选的,每层所述预制组件中由两种类型的所述预制块间隔并排构成,第一种类型的预制块的临水端宽度与挡土端宽度相同,第二种类型的预制块的临水端宽度小于挡土端宽度。

优选的,位于所述第二种类型的预制块两侧的第二空腔,其中一个第二空腔为周向闭合的腔体,另一个第二空腔为临水侧具有开口部的腔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其中一个第二空腔内均填充有回填土料,所述另一个第二空腔内填充有石块。

优选的,在由所述多层预制组件形成的阶梯上,外露的回填土料中种有水生植物。

优选的,每块所述预制块上的凹槽内腔面积为所述第一空腔面积的一半。

优选的,相邻两层所述预制组件中,叠放的两个所述预制块中的第二空腔上下相通。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底板的临水端具有竖直向上延伸且用于止挡位于最底层的所述预制组件的抗滑挡块。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底板的临水端具有填充回填土料的凹槽。

优选的,所有预制块的宽度和高度相同,每层所述预制组件中的所有预制块的长度相同。

优选的,除构成最底层所述预制组件之外的所有预制块的挡土端具有向下延伸的止挡块,当前层所述预制组件上的止挡块位于与当前层相邻的下层所述预制组件的后方。

优选的,所述止挡块内具设置有钢筋。

优选的,所有所述预制组件与所述堤岸间设置有反滤土工布。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生态景观挡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预制组件层层叠放布满整个堤岸,预制组件的长度随预制组件层高的增长而递减,使预制组件的设置符合土压力的变化规律,因为土压力随着土层的增高而递减,所以高层越高的预制组件所受到的土压力越小,其自身长度可减小,这样节约了制作预制组件的成本,体现了了科学性、合理性。既保证了结构安全,又节约了材料,同时在挡墙的临水侧形成了阶梯状的结构,阶梯状台阶也可以兼作亲水平台,同时阶梯状台阶也便于两栖动物水下、岸上的活动。另外,每层预制组件由预制块并排构成,形成的空腔中回填土和石块,这种结构使挡墙充分柔性化。整个挡墙具有非常好的生态性、景观性和亲水性,避免了硬质材料挡墙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且其具有投资省、占地少的特点,能适应各种堤岸的要求和挡土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生态景观挡墙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生态景观挡墙中各层预制块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每层预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位于最底层的预制块的截面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的其它层的预制块的截面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混凝土底板

2 预制组件

21 最底层的预制块

22 第二层预制块

22a 第一种预制块

22b 第二种预制块

23 第三层预制块

24 第四层预制块

201 凹槽

200 第一空腔

210a 闭合式的第二空腔

210b 开放式的第二空腔

3 止挡块

31 钢筋

4 水生植物

5 抗滑挡块

51 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景观挡墙,所述生态景观挡墙包括置于堤岸最底部的混凝土底板1,以及叠放在所述混凝土底板1上且布满整个堤岸的多层预制组件2,多层预制组件2的临水侧为阶梯状,且每层预制组件2由多块预制块并排而成(见图3所示),每块预制块具有顶部开口的第一空腔200。本发明采用预制组件层层叠放布满整个堤岸,预制组件的长度随预制组件层高的增长而递减,使预制组件的设置符合土压力的变化规律,因为土压力随着土层的增高而递减,所以高层越高的预制组件所受到的土压力越小,其自身长度可减小,这样节约了制作预制组件的成本,体现了了科学性、合理性。既保证了结构安全,又节约了材料,同时在挡墙的临水侧形成了阶梯状的结构,阶梯状台阶也可以兼作亲水平台,同时阶梯状台阶也便于两栖动物水下、岸上的活动。另外,每层预制组件由预制块并排构成,形成的空腔中回填土和石块,这种结构使挡墙充分柔性化。整个挡墙具有非常好的生态性、景观性和亲水性,避免了硬质材料挡墙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且其具有投资省、占地少的特点,能适应各种堤岸的要求和挡土高度。

下面具体描述每层预制组件的结构以及每块预制块的结构。本发明中临水端均指与水接触的端,也称临水侧;挡土端为与临水端相对的端,也就是与堤岸的挡土接触的端。

所有预制块的宽度和高度相同,本实施例给出了四层预制组件,见图2所示,从右往左依次为从最底层到最高层各层中的预制块的结构图,最底层的预制块21、第二层预制块22、第三层预制块23、第四层预制块24,他们的高度和宽度均相同,长度从最底层至最高层依次递减,叠放后临水侧形成阶梯状(见图1所示)。

每层预制组件中的所有预制块的长度相同,见图3所示给出的是第二层预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他层未予图示,但处于相同层的预制块的长度相同。随预制组件层高的增长,构成预制组件的预制块长度缩短,在形成本发明的生态景观挡墙时,只需随着层高的增长预制块来逐渐缩短即可,因此,预制块长度的缩短既节省了材料,又根据土层增高土压力减小的原理,更好地实现挡土功能。

本发明中上述最底层的预制块21(见图2所示)采用水泥砂浆粘结在混凝土底板1上。为更好地定位各层预制组件,防止滑动,见图1所示,在混凝土底板1的临水端具有竖直向上延伸且用于止挡位于最底层的预制组件2的抗滑挡块5,抗滑挡块5的设置可以止挡最底层的预制组件2向前滑动,为了抗滑挡块自身的牢固性,在抗滑挡块5内设有钢筋51。为更好的固定除最底层外的其它层预制组件,见图1所示,除构成最底层预制组件之外的所有预制块的挡土端具有向下延伸的止挡块3,当前层预制组件上的止挡块3位于与当前层相邻的下层预制组件的后方。图5给出的是第二层预制块22的截面图,第三层和第四层的预制块的截面与其相同。止挡块3内也具有钢筋31,起到加固止挡块的作用。由于上层预制组件中的止挡块卡设在下层预制组件的后方,而最底层的预制组件的前方具有止挡滑块,则在止挡滑块和止挡块的作用下,所有预制块被定位,不会向前滑动。

如图2及图3所示,每块预制块的两侧面均具有凹槽201,每层预制组件2中相邻两块预制块上的凹槽201拼接形成第二空腔。每层预制组件中由两种类型的预制块间隔并排构成,第一种类型的预制块的临水端宽度与挡土端宽度相同,第二种类型的预制块的临水端宽度小于挡土端宽度,见图3所示,其给出的是第二层预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种预制块22a为临水端宽度与挡土端宽度相同,第二种预制块22b为临水端宽度小于挡土端宽度,第一种预制块22a与第二种预制块22b间隔分布。且位于第二种类型的预制块(即第二种预制块22b)两侧的第二空腔,其中一个第二空腔(闭合式的第二空腔210a)为周向闭合的腔体,另一个第二空腔(开放式的第二空腔210b)为临水侧具有开口部的腔体。由此,每层预制组件中会形成三个闭合空间间隔一个开放空间的分布形式,三个闭合空间由一个第一空间200、一个闭合式的第二空腔210a和一个第一空间200构成,开放空间指开放式的第二空腔210b。

相邻两层预制组件中,叠放的两个预制块中的第二空腔200上下相通,见图4及图5所示,图4为最底层的预制块21的截面图,最底层的预制块21具有底板,即最底层的预制块21的第二空腔210有底壁,图5所示为第二层预制块22的截面图,第二层预制块22无底板,即第二层预制块22的第二空腔210为上下相通的结构,其它层的预制块与第二层截面图相同,这样上下叠放的预制块中的第二空腔则上下相通。当所有预制块叠放在一起后,既由所有的第一空腔200以及上述闭合式第二空腔210a形成的封闭空间,又有由上述开放式的第二空腔210b形成的开放空间。

为使整个生态景观挡墙更加稳定以及更好地生态化,上述所有封闭空间内填充有回填土料,开放空间内填充有石块。在由多层预制组件形成的阶梯上,底层的预制组件外露的回填土料中种有水生植物4,达到美观和生态的效果;其它部位的预制组件外露的回填土料中可根据水位变化情况,种植品种合适、景观效果好的水生的、旱生的花、草等植物。随着植物的生长,会将整个堤岸和开放空间遮盖,会更加美观,达到最好地绿化效果;而开放空间内由于填充有石块,可以为水生动物提供觅食、栖息、繁衍和避难的场所,动物可以随意往来游动。这样,硬质的挡墙得到了充分的柔性化、生态化。

本实施例还在混凝土底板1的临水端具有填充回填土料的凹槽11,凹槽内也种植水生植物4。为防止水土流失,在所有预制组件2与堤岸间设置有反滤土工布。

为保证稳定性以及美观,上述每块预制块上的凹槽201的内腔面积为所述第一空腔面积的一半,则每层预制组件中,第二空腔210的面积与第一空腔200的面积近似相同。

本实施例中的预制块可为混凝土预制块,也可以采用钢渣、粉煤灰、石硝等工业废料,这样挡墙就更具生态性、环保性。上述第二空腔210中充填石块时,可以根据河流所在地水生动物的品种和特点,根据需要少填或多填、不填,以利给动物提供更好的生境。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生态景观挡墙,墙体结构科学合理、安全可靠、成本节约,同时临水侧形成的阶梯状的台阶可种植水生、旱生植物,经过一段时间生长后,可以迅速覆盖、遮挡墙面,形成阶梯状的绿色景观带;阶梯状的临水侧也可以兼作亲水平台,同时阶梯状台阶也便于两栖动物水下、岸上的活动;通过预制块的布置,墙体中巧妙的形成了封闭的空间和开放的空间,封闭空间内填充有回填土料,开放空间内填充有石块,对硬质材料挡墙进行了充分的柔性化、生态化。预制块的使用可以适应任意的挡土高度且施工方便、快捷,墙体质量有充分保证;抗滑挡块和止挡块的设置保证了墙体结构安全,也比斜坡式护岸节约了土地资源。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化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