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斜桩施工的外挂模板、辅助装置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0163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斜桩施工的外挂模板、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挂模板包括相互配合的底模板(1)、中模板(2)和顶模板(3),所述底模板(1)为矩形,所述底模板(1)上均匀分布有第一外侧穿孔(11)和第一内侧穿孔(12),所述第一外侧穿孔(11)为十字交叉形,所述第一内侧穿孔(12)为正方形,所述底模板(1)中部设置有第一提环(13),所述底模板(1)上部还设置有第一连接柱(14);所述中模板(2)上部为凹陷结构,所述中模板(2)上均匀分布有第二外侧穿孔(21)和第二内侧穿孔(22),所述第二外侧穿孔(21)为十字交叉形,所述第二内侧穿孔(22)为正方形,所述中模板(2)中部设置有第二提环(23),所述中模板(2)下部设有第二连接柱(24);所述顶模板(3)是下部为凸起的扇形结构,所述顶模板(3)上均匀分布有第三外侧穿孔(31)和第三内侧穿孔(32),所述第三外侧穿孔(31)为十字交叉形,所述第三内侧穿孔(32)为正方形,所述顶模板(3)底部设置有第三提环(33),所述顶模板(3)中部两侧设置有第三连接柱(34),所述第三连接柱(34)与第三内侧穿孔(32)之间还设置有椭圆形开口(35)和螺纹孔(36),所述螺纹孔(36)位于开口(35)四周;所述辅助装置包括导流槽(5)、固定支架(9)、拱形箍架(101)和对拉螺杆(102),所述导流槽(5)底部可拆卸的连接于顶模板(3)上表面,所述导流槽(5)底部与所述开口(35)适配;所述固定支架(9)配合于第一连接柱(14)、第二连接柱(24)和第三连接柱(34);所述拱形箍架(101)端部设有与对拉螺杆(102)适配的螺杆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斜桩施工的外挂模板、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9)包括第一连接板(91)、第二连接板(92)和第三连接板(93),所述第一连接板(91)为“X”形,所述第一连接板(91)底部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94),所述第一连接板(91)顶部两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95);所述第二连接板(92)和第三连接板(93)为长条形,所述第二连接板(92)和第三连接板(93)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板(92)和第三连接板(93)的一端分别与第二连接孔(95)铰接,另一端为第三连接孔(96),所述第一连接孔(94)与第一连接柱(14)配合,所述第二连接孔(95)与第二连接柱(24)配合,所述第三连接孔(96)与第三连接柱(34)活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斜桩施工的外挂模板、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5)为公母配合向上弯曲的结构,包括公端(51)和母端(52),所述公端(51)底部设有公端底座(55),所述公端底座(55)上设有公端螺纹孔(53);所述母端(52)底部设有母端底座(56),所述母端底座(56)上设有母端螺纹孔(54);所述公端螺纹孔(53)和母端螺纹孔(54)在公端(51)和母端(52)配合后与所述螺纹孔(36)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斜桩施工的外挂模板、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5)上还配合有锁箍(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斜桩施工的外挂模板、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第一提环(13)有两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斜桩施工的外挂模板、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板(1)、中模板(2)和顶模板(3)均是厚度为5mm~10mm的钢板。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用于斜桩施工的外挂模板、辅助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开孔、铺设钢筋网、架设钢拱架、喷射混凝土和下放钢筋笼的前序工作,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导流槽(5)安装于定模板(3)

步骤二:搭设底模板(1)

A1、将底模板(1)在斜桩桩口位置穿过斜桩桩口底部的钢筋笼预留的竖向钢筋(8)和钢筋网预留的钢筋网片钢筋(7);

A2、将底模板(1)绑扎固定于斜桩桩口底部;

A3、浇筑混凝土至不超过底模板(1)的最高点,同时用震动器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震动除气处理;

步骤三:搭设中模板(2)

B1、将中模板(2)底部与底模板(1)顶部对齐,同时穿过斜桩桩口中间部位的笼预留的竖向钢筋(8)和钢筋网预留的钢筋网片钢筋(7);

B2、将中模板(2)绑扎固定于斜桩桩口;

B3、敲打中模板(2)顶部和两侧,并将固定支架(9)套于底模板(1)和中模板(2)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孔(94)与第一连接柱(14)配合,所述第二连接孔(95)与第二连接柱(24)配合;

B4、继续浇筑混凝土至不超过中模板(2)的最高点,同时用震动器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震动除气处理;

步骤四:搭设顶模板(3)

C1、将顶模板(3)底部与中模板(2)顶部对齐,穿过斜桩桩口顶部的的笼预留的竖向钢筋(8)和钢筋网预留的钢筋网片钢筋(7),同时将第三连接孔(96)与第三连接柱(34)配合;

C2、通过导流槽(5)继续浇筑混凝土至混凝土灌满导流槽(5),同时通过导流槽(5)用震动器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震动除气处理;

步骤五:安装拱形箍架(101)和对拉螺杆(102),将拱形箍架(101)套住钢筋网片钢筋(7)外围,在底部用对拉螺杆(102)锁紧。

步骤六:待混凝土初凝后8小时~12小时,拆除对拉螺杆(102)和拱形箍架(101);拆除导流槽(5)并依次拆除顶模板(3)、中模板(2)和底模板(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A2中用钢丝绑扎或通过其他钢筋焊接相邻或底模板两侧的竖向钢筋(8),限定底模板(1)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C2中用推杆推动导流槽(5)内混凝土进行辅助浇筑混凝土。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板(3)、中模板(2)和底模板(1)之间互相贴合的部位设置有彼此嵌套配合的结构,所述嵌套配合的结构为一侧凹陷另一侧凸起的结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