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井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4868发布日期:2018-08-14 17:21阅读:38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市政道路用具领域,具体为一种市政道路井盖。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市政道路井盖,市政道路井盖上设有两个通孔,现有一般都依靠这两个通孔来完成漏水和取盖。

公开号为CN103074934B中国发明专利说明书就公开了一种下水道井盖,尤其涉及一种大流量时自动上浮且小流量时自动复位的不堵塞的下水道井盖,包括上盖板、导杆、下井座组成,下井座的内侧凹槽,凹槽内有导向孔,上盖板上有多条导流槽,导流槽之间有密闭气室,上盖板和导杆的平均密度小于0.9×103千克/米3,导杆从下井座的下面穿过导向孔与上盖板连接,使用时将下井座浇筑在混凝土地面内,小流量水从上盖板的导流槽直接留下,水顺着井口流入下水井,上盖板的导流槽不能满足大流量水的流速时,上盖板从下井座内浮起,导杆的最下端限制上盖板,水从上盖板和下井座之间流入井口,水流量降低后,上盖板下降,上盖板在导杆的导向作用下进入井座的凹槽内,实用性大。

但是该下水道井盖的导杆和下井座的导向孔配合容易堵塞,大流量水过来时容易失灵。另外,上盖板和下井座直接也是比较紧密配合,容易被泥土卡牢,很快就会失灵。另外,该上盖板尺寸过大,上浮是还容易出现危险隐患,人容易掉落。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不足,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在大雨洪水等小流量无法满足排水时,能够上浮打开漏水通径,小流量能个自动恢复的市政道路井盖;该市政道路井盖中心浮盖和井盖本体之间不易堵塞而使得上浮功能失灵。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道路井盖,由井盖本体和中心浮盖组成,井盖本体中部设有通孔,通孔下侧壁设有向内伸出的凸台;

中心浮盖是由尺寸小于通孔的浮盖本体和伸入通孔下方的中心导向柱组成;中心导向柱上端固定于浮盖本体下侧中部,中心导向柱下端设有限位块;

在凸台下方的井盖本体上还设有用于限制中心导向柱上下活动的第一限位架和第二限位架;

第一限位架由固定于井盖本体的第一钢筋架和中部的第一导向环组成;

第二限位架由固定于井盖本体的第二钢筋架和中部的第二导向环组成;

第一导向环和第二导向环上下平行、同径且同心,中心导向柱贯穿于第一导向环和第二导向环内;

限位块尺寸大于第二导向环;

所述浮盖本体下侧周部设有多个规则排列的浮块;

浮盖本体通过浮块托于凸台上方。

进一步的,中心浮盖的平均密度在于0.80-0.88×103千克/米3之间。

进一步的,通孔和浮盖本体呈圆形,通孔尺寸大于浮盖本体,使得浮盖本体外周至通孔之间留有环形的漏水间隙。

进一步的,凸台内侧设有多个漏水孔,多个漏水孔环形排列,且对应于漏水间隙下方。

进一步的,通孔面积占井盖本体面积的1/4~1/2,小于一般成人的尺寸,防止成人掉落。

进一步的,多个浮块环形排列,多个相邻浮块之间留有流水间隙。

进一步的,第一钢筋架固定于凸台内壁;第二钢筋架固定于井盖本体下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结构简单,井盖承重并没有减小的情况下,在大降雨量、洪水时,中心浮盖能够上浮,井盖上浮时不会飘走,保护行人安全;同时排水量加大。

二、在小流量下,水中杂物不能阻塞井盖,无论使用多长久,中心浮盖和井盖本体也不易积泥或杂物卡牢,因此,其上浮功能灵敏。

三、通过第一导向环和第二导向环上下平行、同径且同心,中心导向柱贯穿于第一导向环和第二导向环内这种结构来设置,不仅可以防止大型杂物和一些难以清理的塑料袋掉落下手管道而导致阻塞,而且又不失流入通径。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市政道路井盖常态的剖视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市政道路井盖上浮状态的剖视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井盖本体的剖视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井盖本体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中中心浮盖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市政道路井盖,由井盖本体1和中心浮盖2组成,井盖本体1和中心浮盖2均呈圆形。井盖本体1中部设有通孔10,通孔10也呈圆形,通孔10面积占井盖本体1面积的1/4~1/2。通孔10下侧壁设有向内伸出的凸台100,凸台100呈环形。

中心浮盖2是由尺寸小于通孔10的浮盖本体20和伸入通孔10下方的中心导向柱21组成。中心导向柱21上端固定于浮盖本体20下侧中部,中心导向柱21下端设有限位块22。中心导向柱21和圆形的浮盖本体20同心。

在凸台100下方的井盖本体1上还设有用于限制中心导向柱21上下活动的第一限位架12和第二限位架11。第一限位架12由固定于井盖本体1的第一钢筋架和中部的第一导向环120组成。第二限位架11由固定于井盖本体1的第二钢筋架和中部的第二导向环110组成。第一导向环120和第二导向环110上下平行、同径且同心,中心导向柱21贯穿于第一导向环120和第二导向环110内。第一导向环120和第二导向环110的环截面呈圆形,并且内径与中心导向柱21外径之间相一致,保证中心导向柱21和导向环之间留有微小的间隙即可。中心导向柱21的周面和第一导向环120、第二导向环110内径之间线接触,上述第一钢筋架固定于凸台100内壁,第二钢筋架固定于井盖本体1下部。上述限位块22尺寸大于第二导向环110。浮盖本体20下侧周部设有多个规则排列的浮块23,多个浮块23环形排列,多个相邻浮块23之间留有流水间隙。浮盖本体20通过浮块23托于凸台100上方。通过设置,通过设置多个浮块23,中心浮盖2的平均密度在于0.80-0.88×103千克/米3之间。

为了更好地在小流量情况下漏水,通孔10尺寸大于浮盖本体20,使得浮盖本体20外周至通孔10之间留有环形的漏水间隙。凸台100内侧设有多个漏水孔101,多个漏水孔101环形排列,且对应于漏水间隙下方。由于浮盖本体20下侧周部设有多个规则排列的浮块23,多个浮块23环形排列,多个相邻浮块23之间留有流水间隙。上述漏水间隙、多个漏水孔和流水间隙的设置,使得中心浮盖2与浮盖本体20相接触的的位置均可以漏水。这样一来,无论使用多久,积泥和杂物均不会在中心浮盖2与浮盖本体20堵塞,在大降雨量、洪水时,中心浮盖2必然不会被卡住失灵,上浮灵敏。

使用时将该井盖本体1安装在地面,中心浮盖2如上述结构配装在井盖本体1中部。平时,小流量水从中心浮盖2周边的漏水间隙、多个漏水孔和流水间隙流入,当在大降雨量、洪水时,中心浮盖2上方,大的通孔就变成流水通径,加快水的下流。中心导向柱21的作用下,上浮的中心浮盖2不会飘走,也不会随水飘荡,而只会在正上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