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腐蚀地区输电杆塔改进型灌注桩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5490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腐蚀地区输电杆塔改进型灌注桩基础,其可应用于桥梁工程、沿海地区的输电线路工程。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电厂送出线路须通过滨海滩涂,线路铁塔桩基础受海水或盐渍土腐蚀,会产生了不同于内陆地区塔基的腐蚀破坏。灌注桩基础主要的破坏形式有钢筋的锈蚀和桩基混凝土的劣化。根据不同的钢筋腐蚀形式,钢筋腐蚀可分为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两种,对于钢混构件中的钢筋,其主要的腐蚀形式为电化学腐蚀。

沿海地区基础和桩基础在地下水位变化的部位有干湿交替作用,在介质的干湿交替作用下,材料会加速腐蚀。干湿交替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混凝土受水湿后时干时湿,或昼干夜湿。干湿交替带的腐蚀主要是:地表水对混凝土的腐蚀 、地下水对地面上混凝土的腐蚀、地下水对地面下混凝土的腐蚀、地下水对隧洞混凝土的腐蚀。

混凝土干湿交替带,毛细上升水产生的硫酸盐结晶腐蚀,是干湿交替带表层上微观气候、阳光、空气、温差三者互相作用造成的。桩基础在地下水位变化的部位有干湿交替作用,此部位是桩基础易遭受腐蚀的薄弱环节,需做重点防护。

目前国内对于沿海强腐蚀地区的桩基础防腐主要采用钢护筒、包裹环氧玻璃丝布、涂刷水泥基聚合物砂浆等措施。钢护筒措施代价昂贵,干湿交替区受腐蚀最严重,防腐效果有限;包裹环氧玻璃丝布有局部开裂老化现象,老化后织物破损严重,作用发挥有限,防腐效果不佳;涂刷水泥基聚合物砂浆与桩体粘结强度较差,易开裂、剥落,防腐效果不佳。目前防腐措施各有其侧重点,但方案造价较高,施工复杂,推广应用性不佳。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有针对性的防腐蚀灌注桩基础,以此增强灌注桩基础耐久性,实现经济环保、全寿命最优的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干湿交替腐蚀地区的灌注桩基础型式,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无需在灌注桩基础外附加防腐措施,且经济环保,不用维护。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腐蚀地区输电杆塔改进型灌注桩基础,包括钢筋混凝土桩身、混凝土保护层、桩身干湿交替部位保护层,所述钢筋混凝土桩身统体加设有混凝土保护层,在钢筋混凝土桩身上部易受腐蚀地区增加保护层厚度,形成桩身干湿交替部位保护层,桩身干湿交替部位保护层边缘设为圆弧形。加厚了桩基础易受腐蚀部位的保护层厚度,增强了桩基础的耐久性。桩身干湿交替部位保护层边缘为圆弧形,使其平顺过度,减少棱角。

本实用新型所述桩身干湿交替部位保护层的厚度设为120-150mm。桩身干湿交替部位保护层的高度根据实际使用时的水文条件确定。

桩身干湿交替部位保护层分地表以上部分和地表以下部分,地表以下部分根据地下水埋深确定,地表以上部分根据潮汐水位上升高度确定。

所述钢筋混凝土桩身(1)、桩身干湿交替部位保护层与混凝土保护层为一体成型结构。

根据地区强、中腐蚀程度的不同,所述混凝土保护层(2)的厚度分别取70-75mm、65-7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桩基础整体型式的前提下,在地表附近干湿交替地区增加保护层厚度,形成桩身干湿交替部位保护层,对桩基础易受腐蚀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强(弥补),以此满足基础防腐蚀要求。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沿海干湿交替地区,能够有效降低地表水对混凝土的腐蚀、地下水对地面上混凝土的腐蚀、地下水对地面下混凝土的腐蚀、地下水对隧洞混凝土的腐蚀,从而进一步阻止灌注桩中钢筋遭受腐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腐蚀地区改进型输电杆塔灌注桩基础实施例,如图1所示,其包括钢筋混凝土桩身1、混凝土保护层2、桩身干湿交替部位保护层3、桩身干湿交替部位保护层边缘4。不同的强、中腐蚀地区灌注桩计算时,桩基础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分别取70mm、65mm,桩身干湿交替部位保护层厚度可以设为120-150mm,桩身干湿交替部位保护层边缘4设为圆弧形,减少棱角。

本实用新型桩身干湿交替部位保护层分地表以上部分和地表以下部分,地表以下部分根据地下水埋深确定,地表以上部分根据潮汐水位上升高度确定。

本实用新型腐蚀地区改进型输电杆塔灌注桩基础施工时,桩身干湿交替部位保护层按尺寸支模,桩身、保护层、桩身干湿交替部位保护层同时灌注,实现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其适用于沿海干湿交替地区输电线路灌注桩,同时适用于带连梁的灌注桩基础型式,且结构简单、易施工、免维护、经济环保、全寿命周期最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