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渗排雨水生物滞留设施的多功能延时排放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5904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多级延时排放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渗排雨水生物滞留设施的多功能延时排放口。

背景技术:
雨水延时排放是雨水管理中的常见技术之一,主要用于调节雨水径流进入市政管网的水量,起到延时调节径流的作用,传统雨水延时排放口主要用于雨水设施调蓄水位的控制,具有控制过水量的功能,但是存在结构单一、功能单一的问题,难以满足对径流分级控制或暴雨峰值流量控制的要求,因此,现有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实现多功能雨水延时调节装置的进一步开发。

技术实现要素:
(一)发明目的: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级溢流井,可实现针对不同的降雨程度分别做出不同的分级控制,达到不同的控制目标,暴雨时发挥削减径流峰值的作用,中小雨时可适当兼顾对径流水质的调控以及防止雨水设施中植物被长期浸泡。(二)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渗排雨水生物滞留设施的多功能延时排放口,包括混凝土基础、溢流井壁、市政出水口和顶部溢流通道,其中,还包括渗排通道;所述渗排通道包括渗排管,所述渗排管设置在溢流井壁的侧壁上,所述渗排管的内侧口与通过溢流井壁包围的井体连通,所述渗排管的外侧口与雨水设施连通;所述顶部溢流通道包括顶部溢流格栅和顶部溢流口,所述顶部溢流格栅设置在溢流井壁的顶部;所述渗排通道和顶部溢流通道通过井体、市政出水口与市政管线连接。优选的,还包括侧部溢流通道;所述侧部溢流通道包括侧部溢流格栅和侧面溢流口,所述侧部溢流格栅与设置在溢流井壁侧壁上的预埋钢板固定连接,所述侧面溢流口设置在侧部溢流格栅内侧。优选的,所述渗排通道的位置低于所述侧部溢流通道。优选的,所述顶部溢流格栅倾斜设置。优选的,所述顶部溢流格栅较低一侧设置在侧部溢流格栅处。优选的,所述溢流井壁由预制模块拼接设置。优选的,所述顶部溢流格栅为矩形或圆形。优选的,所述渗排管的直径为20-100mm。优选的,所述渗排通道包括两个。优选的,所述两个渗排通道设置在一条直线的两个方向上或所述两个渗排通道垂直设置。(三)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延时排放口具有以下优点:特别适用于植草沟、雨水花园等需要渗排的雨水设施,具有延时调节和根据不同降水调节进行分级控制的作用,在有效增加雨水设施的雨水滞留时间的同时可对渗透雨水进行收集和排放,防止植物被长期浸泡,保护植物正常生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延时排放口的纵向刨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延时排放口的横向刨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延时排放口的平面示意图。1-渗排管;2-侧部溢流格栅;3-预埋钢板;4-市政出水口;5-顶部溢流口;6-顶部溢流格栅;7-溢流井壁;8-侧面溢流口;81-一级溢流口;82-二级溢流口;9-混凝土基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示意图,需要注意的是,此附图仅作为示例,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要求保护范围构成限制。为了弥补传统延时排放口在水量延时、分级控制以及水质控制方面的不足,本多功能延时排放口采用了延长径流停留时间的涉及思想,在有限的调节容积的基础上,通过排放口的设计,达到多级控制的目标,排放口通过渗排管1与雨水渗透设施连接,在雨水渗透后外排,避免雨水长期浸泡植物,保护植物生长,还可通过延长雨水径流在滞蓄空间的停留时间、对径流进行在线沉淀净化,获得更好的出水水质,特别适用于植草沟、雨水花园等需要渗排的雨水设施。一种适用于渗排雨水生物滞留设施的多功能延时排放口,包括混凝土基础9、溢流井壁7、市政出水口4和顶部溢流通道,其中,还包括渗排通道;所述渗排通道包括渗排管1,所述渗排管1设置在溢流井壁7的侧壁上,所述渗排管1的内侧口与通过溢流井壁7包围的井体连通,所述渗排管1的外侧口与雨水设施连通;所述顶部溢流通道包括顶部溢流格栅6和顶部溢流口5,所述顶部溢流格栅6设置在溢流井壁7的顶部;所述渗排通道和顶部溢流通道通过井体、市政出水口4与市政管线连接。在雨水较小时,通过渗排通道对雨水径流进行渗排,延长雨水径流的滞留时间,在雨水较大时,通过顶部溢流通道进行快速排水,防止雨水满溢,初步实现雨水的二级分级控制。顶部溢流格栅6可防止杂草、树叶、垃圾等大颗粒污染物进入井体。还包括侧部溢流通道;所述侧部溢流通道包括侧部溢流格栅2和侧面溢流口8,所述侧部溢流格栅2与设置在溢流井壁7侧壁上的预埋钢板3固定连接,所述侧面溢流口8设置在侧部溢流格栅2内侧,所述渗排通道的位置低于所述侧部溢流通道,所述侧面溢流口8包括一级溢流口81和二级溢流口82,所述一级溢流口81位于二级溢流口82下方。增加侧部溢流通道可实现渗排通道、侧部溢流通道和顶部溢流通道的三级分级控制,其中,侧部溢流通道还可实现内部的多级分级控制,对雨水设施的雨水径流排放可实现精准控制和多功能控制,极大提升现有的延时排放口的排放功能。所述顶部溢流格栅6倾斜设置。所述顶部溢流格栅6较低一侧设置在侧部溢流格栅2处。所述溢流井壁7由预制模块拼接设置,预制模块的预先设计制造,可实现排水口的低成本和快速建设,所述预制模块可选用PP或PE塑料材质。所述顶部溢流格栅6为矩形或圆形。所述渗排管1的直径为20-100mm,渗排管1的直径和型号根据实际场地及设计要求进行选择,但不限于20-100mm。所述渗排通道包括两个,所述两个渗排通道设置在一条直线的两个方向上或所述两个渗排通道垂直设置。所述渗排通道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多条渗排通道的组合形式也不限于直线分布或垂直分布。当雨水很小时,雨水径流经过雨水渗透设施渗透至低位置处,经过渗排管1收集并排放,即保证了雨水滞留时间,又可通过雨水渗透设施对雨水径流进行在线沉淀净化,获得更好的出水水质;当雨水较小时,雨水径流通过侧部溢流通道的一级溢流口81进入井体,通过市政出水口4进入市政管线,由于一级溢流口81的通路较小,雨水径流排出的速度被有效减缓,增加了雨水径流的停滞时间;当雨水较大时,雨水径流通过侧部溢流通道的一级溢流口81和二级溢流口82进入井体,通过市政出水口4进入市政管线,此时,侧部溢流通道的排放能力得到充分使用,雨水径流的排放速度明显提高;当雨水为暴雨等降水量非常大的情况下,雨水径流通过渗排通道、侧部溢流通道和顶部溢流通道同时排放,雨水排放速度再次提升,满足快速排水的要求;当降水量极高的情况下,雨水径流仅能通过渗排通道、侧部溢流通道和顶部溢流通道同时排放,雨水径流的排放总量为排放口的上限,可有效控制洪峰流量。以上内容是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优选的实施例的说明,可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技术方案。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举例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这些实施例的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创造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和变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