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5741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雨水处理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可见,节约用水对我们每个公民来说都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义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可以将屋顶边缘的雨水收集起来,有效节约了水资源。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包括接水装置,所述的接水装置包括夹体和运水槽;所述的夹体分为上夹体和下夹体,所述上夹体截面呈鱼钩形,上夹体中部设置有一号连接孔,且上夹体顶部靠近下夹体的一侧还设置有防滑装置;所述的下夹体呈扁平长方体,该下夹体中部设置有二号连接孔,且下夹体顶部靠近上夹体的一侧还设置有防滑装置,夹体用来将本装置固定在屋檐上;所述的一号连接孔与二号连接孔位置相对,且所对应的一号连接孔和二号连接孔之间设置有连接螺栓;所述的运水槽呈截面为半圆的槽状,运水槽中部固定在上夹体底部,且运水槽首部设置有连接箍,运水槽用于将雨水收集并输送到运水槽末端;所述的连接箍呈半圆形环状,连接箍包围在运水槽外壁处,用于连接前后相邻的运水槽。优选的,所述上夹体下半部分呈“U”形,且上夹体下半部分的末端还设置有固定螺钉。优选的,所述的固定螺钉为外六角螺栓,且固定螺钉数量为一个。优选的,所述的一号连接孔与二号连接孔数量均为三个,且一号连接孔和二号连接孔均呈三角形分布,一号连接孔内设置有内螺纹,二号连接孔内设置有与一号连接孔旋向相反的内螺纹,且所对应一号连接孔和二号连接孔之间的连接螺栓末端未配有螺母。优选的,所述的一号连接孔与二号连接孔数量均为四个,且一号连接孔和二号连接孔均呈矩形分布,一号连接孔和二号连接孔内壁光滑,且所对应一号连接孔和二号连接孔之间的连接螺栓末端配有螺母。优选的,所述的防滑装置为一排横向的直线形凹槽。优选的,所述的防滑装置为矩阵排列的点状凸起。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可以将屋顶边缘的雨水收集起来,有效节约了水资源。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1.夹体,12.运水槽,111.上夹体,112.下夹体,113.防滑装置,121.连接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如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包括接水装置1和发电装置2,所述的接水装置1包括夹体11和运水槽12;所述的夹体11分为上夹体111和下夹体112,所述上夹体111截面呈鱼钩形,上夹体111中部设置有一号连接孔,且上夹体111顶部靠近下夹体112的一侧还设置有防滑装置113;所述上夹体111下半部分呈“U”形,且上夹体111下半部分的末端还设置有固定螺钉;所述的固定螺钉为外六角螺栓,且固定螺钉数量为一个;所述的下夹体112呈扁平长方体,该下夹体112中部设置有二号连接孔,且下夹体112顶部靠近上夹体111的一侧还设置有防滑装置113,夹体11用来将本装置固定在屋檐上;所述的一号连接孔与二号连接孔位置相对,且所对应的一号连接孔和二号连接孔之间设置有连接螺栓;所述的运水槽12呈截面为半圆的槽状,运水槽12中部固定在上夹体111底部,且运水槽12首部设置有连接箍121,运水槽12用于将雨水收集并输送到运水槽12末端;所述的连接箍121呈半圆形环状,连接箍121包围在运水槽12外壁处,用于连接前后相邻的运水槽12。如图1,所述的一号连接孔与二号连接孔数量均为三个,且一号连接孔和二号连接孔均呈三角形分布,一号连接孔内设置有内螺纹,二号连接孔内设置有与一号连接孔旋向相反的内螺纹,且所对应一号连接孔和二号连接孔之间的连接螺栓末端未配有螺母。如图1,所述的防滑装置113为一排横向的直线形凹槽。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其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一号连接孔与二号连接孔数量均为四个,且一号连接孔和二号连接孔均呈矩形分布,一号连接孔和二号连接孔内壁光滑,且所对应一号连接孔和二号连接孔之间的连接螺栓末端配有螺母;所述的防滑装置113为矩阵排列的点状凸起。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