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调节铁塔高度且便于检测出铁塔重量的地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2305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调节铁塔高度且便于检测出铁塔重量的地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基,特别涉及一种方便调节铁塔高度且便于检测出铁塔重量的地基。



背景技术:

铁塔地基即铁塔基础,可分为铁塔刚性基础和铁塔矛性基础,铁塔刚性基础和铁塔矛性基础均采用智能网格法自动优选基础尺寸,按照构造要求自动对基础配筋。包括(1)、上拔稳定计算;(2)、下压稳定计算;(3)、倾覆稳定计算;(4)、主柱正截面强度和斜截面抗剪计算;(5)、底板混凝土强度验算;(6)、底板剪切强度计算核基础冲切计算;(7)、底脚螺栓强度计算;(8)、基础软弱下卧层计算;(9)、验算用户手工输入的基础尺寸或配筋是否满足设计条件;(10)、输出计算书和施工图,铁塔基础在无地下水和有地下水的地段,采用深埋与浅埋,手工与计算机设计的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可以设计成联合基础形式或者每个腿按桩基础设计。

然而现有的铁塔地基无法控制调节铁塔高度,当导致接收或发射信号较差时,不便于调节铁塔高度,不方便使用,且现有的铁塔地基无法检测出铁塔的重量,当铁塔上的螺丝或钢板发生掉落时,无法察觉,长时间使用会导致铁塔的稳定性降低,不便于进行及时的维修,影响了铁塔的使用周期。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方便调节铁塔高度且便于检测出铁塔重量的地基,不但便于调节铁塔高度,有利于加强信号的接收和发射,而且方便检测出铁塔的重量,便于发现铁塔上的螺丝或钢板掉落,方便进行及时的检修,有效的提高了铁塔的使用周期。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便调节铁塔高度且便于检测出铁塔重量的地基,包括地基、铁塔安装块、液压泵和称重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地基底端的凸起,所述地基的顶端固定设有所述铁塔安装块,所述铁塔安装块的外侧固定设有四个立柱,所述地基内固定设有所述称重器,所述称重器的顶端固定设有所述液压泵,所述液压泵通过液压杆与所述铁塔安装块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泵和所述称重器均电性连接信息传送模块,所述信息传送模块信号连接远程终端,所述远程终端信号连接信息接收模块,所述信息接收模块电性连接主控制模块,所述主控制模块分别电性连接所述液压泵和所述称重器。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之间固定安装有防护网。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固定设置有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杆与所述地基之间固定设有密封件。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便调节铁塔高度且便于检测出铁塔重量的地基,通过设有液压泵,便于通过远程终端控制液压泵工作,使液压杆带动铁塔运动,便于有效的调节控制铁塔的高度,加强了信号的接收和发射,便于传输工作的快速进行,方便使用;通过设有称重器,便于检测出铁塔的重量,当铁塔上的螺丝或钢板发生掉落时,便于察觉,方便对铁塔进行及时的检修工作,有效的增加了铁塔的使用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地基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调节铁塔高度且便于检测出铁塔重量的地基,包括地基1、铁塔安装块2、液压泵5和称重器6以及设置在地基1底端的凸起4,地基1的顶端固定设有铁塔安装块2,铁塔安装块2的外侧固定设有四个立柱3,地基1内固定设有称重器6,称重器6的顶端固定设有液压泵5,液压泵5通过液压杆8与铁塔安装块2固定连接,液压泵5和称重器6均电性连接信息传送模块9,信息传送模块9信号连接远程终端10,远程终端10信号连接信息接收模块11,信息接收模块11电性连接主控制模块12,主控制模块12分别电性连接液压泵5和称重器6。

相邻的两个立柱3之间固定安装有防护网,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近铁塔,导致意外事故发生。

凸起4固定设置有多个,有效的增加了地基1的横向预制力,便于增加铁塔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液压杆8与地基1之间固定设有密封件7,防止灰尘或雨水侵入地基1内,对地基1内的液压泵5和称重器6造成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便调节铁塔高度且便于检测出铁塔重量的地基,通过称重器6的顶端固定设有液压泵5,便于通过远程终端10控制液压泵5工作,使液压杆8带动铁塔运动,便于有效的调节控制铁塔的高度,加强了信号的接收和发射,便于传输工作的快速进行,方便使用;通过地基1内固定设有称重器6,称重器6便于检测出铁塔的重量,当铁塔上的螺丝或钢板发生掉落时,便于察觉,方便对铁塔进行及时的检修工作,有效的增加了铁塔的使用周期。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