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774555阅读:3047来源:国知局
检查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查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检查井都是现场砌制,耗时耗力较大。针对此情况,本发明人研究了一种采用混凝土等材料制造预制检查井的技术方案,只需在施工现场合适的位置布设孔洞,将预制的检查井放置后再进行其他工序即可。现有的检查井底部较为平坦,污水流速缓慢且容易存积,其中夹杂的尘土等容易堆积在井底,长久以来容易造成堵塞等不利情况。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的检查井,解决污水中的尘土堆积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检查井,包括收口和底座;所述收口下缘与所述底座上缘相配合;所述底座为筒状,所述底座内部底面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开口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侧壁上。上述检查井,底座内部的底面可以是由边缘向导流槽方向地势逐渐降低。上述检查井,所述导流槽可分为主导流槽和支导流槽,所述支导流槽汇流入主导流槽;在所述支导流槽与所述主导流槽的汇流处,所述支导流槽与所述主导流槽之间的距离沿着主导流槽内水流的方向逐渐缩小。上述检查井,所述支导流槽可由开口端向与主导流槽汇聚端地势逐渐降低。上述检查井,所述支导流槽的开口下端可高于所述主导流槽底部。上述检查井,导流槽的开口处可设置有密封圈。上述检查井,所述导流槽开口处的密封圈优选为三圈。上述检查井,所述底座上可以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螺栓吊点,螺栓吊点的数目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上述检查井,所述底座上缘可以为靠近底座中心的部分高于远离底座中心部分的台阶面;所述收口下缘可以为靠近收口中心部分低于远离收口中心部分的台阶面;所述底座上缘的台阶面与所述收口下缘的台阶面相互配合。上述检查井,所述底座上缘的台阶面处可以设置有密封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底座上设置导流槽,使积水迅速沿导流槽排出,避免水中尘土聚积;2、底座的地势引导污水快速进入导流槽;3、支导流槽中的水流汇入主导流槽时与主导流槽中的水流方向一致,不会发生流速减缓的情况,水流中的尘土也就不会在该处沉积,从而解决因尘土沉积导致堵塞问题;4、支导流槽的开口端高于主导流槽汇聚端,有助于支导流槽中的污水向主导溜槽汇聚;5、支导流槽的开口下端高于主导流槽底部,防止水流倒灌回支导流槽,进而防止排水流速变缓而使得尘土淤积;6、导流槽开口处设置密封圈,通过弹性密封圈来保证管材与检查井之间的密闭,解决了本技术方案混凝土预制检查井采用现有技术中采用水泥砂浆勾缝密封的技术方案时容易因为振动发生密封部断裂的不利情况;7、底座上设有螺栓吊点,便于运输安装;8、底座和收口通过台阶面插拔配合,连接更为紧密,有助于保证连接稳固,方便安装。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检查井一种实施例的底座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面视图。图3是图1中F-F方向的剖面视图。图4-图6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三个表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中管道的个数、方向和角度可根据需求进行增减。图7是本实用新型检查井用作污水井时只有主导流槽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检查井用作污水井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10是图8中C-C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查井作为直角污水检查井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D-D方向的剖面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查井作为转角污水井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查井作为自来水、消防井和强弱电井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的表面结构示意图。图16-图19是本实用新型检查井中收口几种不同形式,可根据实际需求与上述各实施例进行配合使用。图20是本实用新型检查井导流槽开口处设置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1、收口;2、底座;3、主导流槽;4、支导流槽;5、密封圈;6、螺栓吊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一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如图1-图2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查井,包括收口1和底座2;所述收口1下缘与所述底座2上缘相配合;所述底座2为筒状,所述底座2内部底面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开口设置于所述底座2的侧壁上。底座2上设置导流槽,使积水迅速沿导流槽排出,避免水中尘土聚积。底座2内部的底面由边缘向导流槽方向地势逐渐降低,引导污水快速进入导流槽。如图1所示,导流槽分为主导流槽3和支导流槽4,支导流槽4汇流入主导流槽3;在支导流槽4与所述主导流槽3的汇流处,支导流槽4与所述主导流槽3之间的距离沿着主导流槽3内水流的方向逐渐缩小。图中其中一个支导流槽4直接倾斜汇入主导溜槽,另一支导流槽4的基部成弧形设置以使支导流槽4中水流的方向与主导流槽3中的一致;如此,也就不会发生流速减缓的情况,水流中的尘土也就不会在该处沉积,从而解决因尘土沉积导致堵塞问题。支导流槽4由开口端向与主导流槽3汇聚端地势逐渐降低,有助于支导流槽4中的污水向主导溜槽汇聚。支导流槽4的开口下端高于主导流槽3底部,防止水流倒灌回支导流槽4,进而防止排水流速变缓而使得尘土淤积。导流槽开口处设置密封圈5,通过弹性密封圈5来保证管材与检查井之间的密闭,解决了本技术方案混凝土预制检查井采用现有技术中采用水泥砂浆勾缝密封的技术方案时容易因为振动发生密封部位断裂的不利情况。为避免振动导致的密封性不可靠,导流槽5开口处的密封圈5为至少三圈。所述底座2上还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螺栓吊点6,便于运输安装;螺栓吊点6的数目根据实际需求改变。底座2上缘为靠近底座2中心的部分高于远离底座2中心部分的台阶面;所述收口1下缘为靠近收口1中心部分低于远离收口1中心部分的台阶面;所述底座2上缘的台阶面与所述收口1下缘的台阶面相互配合。底座2和收口1通过台阶面插拔配合,连接更为紧密,有助于保证连接稳固,方便安装。底座2和收口1分离设置,一则便于加工,二者便于在底座2内安装管路。通过在底座2上缘的台阶面处设置有密封圈能够实现收口1和底座2的有效密封。收口的形状可以是外表面如图5中的圆台形、图6中的圆柱形或截面为图7中梯形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作出的任意形状改进。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