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护坡砌块。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可绿化的河道护坡应用越来越普及。但是多数河道在改造中被取直,且坡度单一,使其看起来更像人工开凿的水渠而不是天然的河道,缺乏自然生态美感,而且人们亲近河水比河道改造前更加困难。
为了使改造后的河道弯曲程度以及河堤的坡度都贴近自然,可以使更多的植物按照生物多样性的形态在河道护坡上生长,还可以使人们能够很方便地亲近河水,有必要研制出更加生态环保安全的护坡砌块。
目前,对于护坡砌块的种类繁多,例如:专利号为201020517960.2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铺连锁式护坡砌块(简称平铺砌块),它的上部和下部设置了对称的榫槽,同时构成榫槽的凸起结构在与相邻砌块拼接时又形成了燕尾形榫头。解决了小坡度河堤的护坡问题。如果原有河道较直、河堤斜坡足够平整,该砌块可直接铺设在原有的河堤上。
而专利号为201010123591.3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锚固式护坡砌块(简称锚固砌块),它的后部设置了贯通的锚固孔,靠插入橡胶棒或灌注混凝土使上下方的砌块连为一体。解决了陡峭坡度河堤的护坡问题。该砌块需距离原有河堤一定距离砌筑,形成挡土墙,然后在原有河堤和挡土墙之间填土,形成新的河堤。
专利号为201420786040.9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变坡的空间交错互嵌式生态砌块挡土墙系统(简称互嵌砌块系统),它包括两种主互嵌式生态砌块和两种对应的辅助生态砌块。解决了较陡峭坡度河堤的护坡问题,并且试图用该系统解决坡度有变化河堤的护坡问题。该砌块也需距离原有河堤一定距离砌筑,形成挡土墙,然后在原有河堤和挡土墙之间填土,形成新的河堤。
虽然上述不同的砌块能适应不同坡度的河堤,但是,每一种砌块都不能适应坡度任意变化的同一条河堤,因此,在同一条河堤存在坡度连续变化的情况时,就需要将河堤修整为坡度一致,或采用不同规格甚至不同类型的砌块进行铺设。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护坡砌块,以适应河堤坡度的任意变化,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护坡砌块,以适应河堤坡度的任意变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护坡砌块,其包括:
砌块主体,所述砌块主体一端具有种植腔,另一端为连接段;
所述种植腔底面具有灌注孔和连通孔,其中,灌注孔的底面能够与相邻所述砌块主体的连接段的上表面叠合连接,所述连通孔用于连通填充在所述种植腔内的种植土与河堤基层土。
优选地,上述的护坡砌块中,所述砌块主体为混凝土块。
优选地,上述的护坡砌块中,所述种植腔的底面具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种植腔分割为所述灌注孔和所述连通孔。
优选地,上述的护坡砌块中,所述隔板的高度小于所述种植腔的侧壁的高度。
优选地,上述的护坡砌块中,所述灌注孔具有便于灌注水泥砂浆的斜度。
优选地,上述的护坡砌块中,所述连接段的上表面为波形面。
优选地,上述的护坡砌块中,所述连接段的上表面为锯齿波形面或梯形波形面。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护坡砌块,其包括砌块主体,其中,该砌块主体的一端具有种植腔,另一端为连接段;上述的种植腔底面具有灌注孔和连通孔,其中,带有灌注孔的砌块前端底面能够与相邻砌块主体的连接段的上表面叠合连接,而连通孔则用于连通填充在种植腔内的种植土与河堤基层土,以使种植土中种植的植物能够吸收河堤上的养分。使用本实用新型中公开的护坡砌块,在进行铺设时,沿河堤的坡度相邻的护坡砌块可调节砌块前端底面与连接段的上表面的叠合面积,即若两者叠合的面积较大时,位于河堤的坡度较陡的地方,若两者叠加的面积较小时,位于河堤坡度较缓的地方。本实用新型采用堆叠的砌块主体的叠合部分面积的变化而实现适应河堤坡度的任意变化,提高该护坡砌块的适应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护坡砌块剖去一角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护坡砌块铺设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护坡砌块应用于河堤坡度不一致时的铺设方法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立体效果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在河堤坡度超过叠合面积调节范围时的用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护坡砌块,以适应河堤坡度的任意变化。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5所示,一种护坡砌块,其包括砌块主体1,其中,该砌块主体1的一端具有种植腔2,另一端为连接段6;上述的种植腔2底面具有灌注孔4和连通孔5,其中,灌注孔4的底面能够与相邻砌块主体1的连接段6的上表面叠合连接,而连通孔5则用于连通填充在种植腔2内的种植土与河堤基层土,以使种植土中种植的植物能够吸收河堤上的养分。使用本实用新型中公开的护坡砌块,在进行铺设时,沿河堤的坡度相邻的护坡砌块可调节具有灌注孔4的砌块前端的底面和连接段6的上表面的叠合面积,即若两者叠合的面积较大时,位于河堤的坡度较陡的地方,若两者叠合的面积较小时,位于河堤坡度较缓的地方。本实用新型采用堆叠的砌块主体1的叠合部分面积的变化而实现适应河堤坡度的任意变化,提高该护坡砌块的适应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的叠合是指砌块主体1在沿河堤进行铺设时,会沿河堤的坡面由下向上进行铺设,在铺设过程中,沿河堤的坡度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两排的砌块主体1会存在重合在一起的部分,而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则在于通过改变重合在一起的部分的大小,而改变护坡结构的坡度,从而适应不同的河堤。而背景技术中公开的护坡砌块在铺设时要么是需要相邻的护坡砌块的边缘贴合(专利号为201020517960.2的实用新型),而不能上下叠合在一起;要么是需要相邻的护坡砌块的叠合面积固定(专利号为201010123591.3的实用新型专利和专利号为201420786040.9的实用新型)。
具体的实施例中,该砌块主体1的材质为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材料的砌块主体1成本低,强度大,使用寿命长。在此只是提供了一种砌块主体1的具体材料,但是,本实用新型中并不仅限于此种砌块主体1,只要能够满足上述核心的砌块主体1均在保护范围内。
在实际中,相邻两排的砌块主体1叠合后通过向灌注孔4内灌注水泥砂浆以实现砌块主体1的稳定连接。鉴于上述过程,优选的实施中,在种植腔2的底部设置有隔板,并且该种植腔2通过上述隔板分割为灌注孔4和连通孔5。采用隔板的方式,以避免在向灌注孔4内灌注水泥砂浆的过程中水泥砂浆流入连通孔5内,而影响砌块主体1的种植腔2与河堤的连通。本实用新型中公开的种植腔2为在砌块主体1的一端的通槽,并通过隔板将该种植腔2的底部分隔为灌注孔4和连通孔5,并通过隔板的隔离将水泥砂浆完全隔离在灌注孔4内。此外,也可将种植腔2设置为盲槽,并在槽底开设灌注孔4和连通孔5,由于为盲槽,开设的灌注孔4和连通孔5均具有一定的高度,可没有隔板存在,在灌注水泥砂浆时,可直接向灌注孔4内灌注,并避免从灌注孔4内泄露即可,但是,为了更好的进行隔离,也可在槽底增加隔板,并且隔板位于灌注孔4和连接孔5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的隔板的高度小于种植腔2的侧壁的高度。当种植腔2为开设在砌块主体1上的通槽时,为了对种植腔2进行分割,设置的隔板需要与种植腔2的侧壁进行连接。为了尽可能增大种植腔2种植植物的空间,将隔板的高度设置为小于种植腔2的侧壁的高度,一般为砌块主体高度的三分之一~二分之一,既要保证种植腔2的空间尽可能大,又要保证灌注水泥砂浆后砌块之间有足够的抗侧压能力。对于隔板的尺寸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限定,且均在保护范围内。灌注孔4的独特的形状和构造设计使得植物的种植面积明显大于普通护坡砌块的种植面积,可大大提高护坡可绿化率,提升了护坡的美感。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灌注孔4为具有一定脱模斜度的孔,以方便对灌注孔的加工和便于码放在河堤后的浇筑水泥砂浆的施工。对于脱模斜度的大小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设定,且均在保护范围内。在实际中也可将灌注孔4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方形孔或圆柱孔或倒圆台孔。
更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该连接段6的上表面为波形面,通过将连接段6的上表面设置为波形的结构,在连接段6上表面与灌注孔贴合时,可增加浇铸的水泥砂浆与连接段6上表面的接触面积并形成与该波形面相互啮合的齿状条纹,从而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在需要的连接的强度不要求太高时,也可将连接段6的上表面设置为带有凹坑的平面,即连接段6以带有凹坑的平面与灌注孔4叠合。
优选的实施例中将连接段6的上表面设置为锯齿波形面或者梯形波形面。由于锯齿波形面和梯形波形面的波形方向都是垂直于河道方向的,可提高整个护坡的抗侧压能力和耐冲刷性能。此处只是公开了两种具体的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包括上述两种形状但并不仅限于上述两种。
对于砌块主体1的形状可为梯形砖,对于梯形的方向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设定,例如有在前表面7的长度小于后表面的长度,或者前表面的长度大于后表面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适应不同坡度的河堤的基本原理:
以长高比为3比1的护坡砌块为例,简称这种砌块为三一砌块。按照图2所示位置(搭接面积为三分之一砌块长乘以砌块宽)码放砌块,每块砌块均水平放置,简称这种码放形式为标准码放。此时河堤的坡度刚好为1:2,即坡度角α刚好为tg-10.5,约等于26.6度,简称该坡度为三一砌块对应的标准坡度。当一段河堤的整个斜面都码好砌块后,用水泥砂浆填入灌注孔4中并轻轻捣实。砂浆的填入量为不小于砌块单体1高度的三分之一。待砂浆凝固后,每块砌块灌注孔4的下方都会形成与连接段6上表面的啮合槽完全啮合的凸棱91。灌注砂浆时,啮合槽表面的灰土不必清除,当河堤出现不均匀沉降时,啮合槽与凸棱91的粘结面可能脱开,但仍然可以相互嵌合起到提高耐河水冲刷性能和抵御土壤的侧向压力的作用。图2中A标示的为河堤。
护坡砌块使用时的安装方式为:先码放砌块主体1,码放时可随着河道的弯曲以及河堤的现有坡度的变化随弯就坡地进行。但还是要先将最下面一排砌块的摆放位置铲平后再摆放砌块,并将第二排护坡砌块的摆放面(其后部下表面)摆放位置的地面修整平整,并将修整地面铲下的土填放至砌块主体1的挡土面8处并踏实,使其为梯田型。整段河堤都码好新型护坡砌块之后,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入灌注孔4中并轻轻捣实。砂浆的填入量宜为砌块单体1高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砌块主体1的前表面7则形成随河堤坡度变化而变化的台阶面。
砌块长高比的选择:砌块的长高比是根据需要设计的,当一个河道大部分河堤的坡度都很平缓,可以定制所谓七二砌块(长高比为7比2)或四一砌块(长高比为4比1)。当一个河流大部分河堤的坡度都很陡峭,可以定制所谓五二砌块(长高比为5比2)或二一砌块(长高比为2比1)。
单一砌块能够适用于变化的坡度的原理:如图3所示,同一规格的砌块用于实际坡度小于所述该规格砌块对应的标准坡度时,可使上下砌块搭接部位面积尽量减少(见图3或图4中河堤的下部)。同一规格的砌块用于实际坡度大于所述该规格砌块对应的标准坡度时,可使上下砌块搭接部位面积尽量增大(见图3或图4中河堤的上部)。灌注水泥砂浆的方法不变。
在河堤坡度变化超过叠合面积调节范围时,单一砌块也能够适用,其原理:如图5所示,同一规格的砌块用于过于平缓坡度处时,可使砌块向堤岸方向倾斜一定角度β,并且使上下砌块搭接部位面积尽量减少(见图5中河堤下部)。同一规格的砌块用于过于陡峭坡度处时,可使砌块向河床方向倾斜一定角度γ,并使上下砌块搭接部位面积尽量增大(见图5中河堤上部),这种铺设方法可以使单一砌块适应的坡度范围增加至β+γ。灌注水泥砂浆的方法不变。
灵活的安装方式可根据河堤不同部位坡度的不同,灵活改变相邻护坡砌块相互搭接的面积和角度,形成完全啮合的互嵌构造。仅仅采用一种规格尺寸的新型护坡砌块,就能满足一条河流中不同坡度河堤的护坡需要,而且可以在原有河堤上直接铺设,而不需要距离原有河堤一定距离进行砌筑,减少了回填土的工作量。
随弯就坡的安装方式使得改造后的河道更加生态自然;阶梯式的铺装结构,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下到水边亲近河水。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