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室外监测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3278阅读:696来源:国知局
雨水室外监测控制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雨水室外监测控制柜。

[

背景技术:
]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时空分布又极不均匀的国家。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降水及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在夏季的几个月中;连丰、连枯年份交替出现,造成一些地区干旱灾害出现频繁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而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正好可以合理地缓解这两大矛盾,不仅可以节约水源,还可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由于降雨过程中初期雨水冲刷屋面和路面,其中夹杂着大量粉尘和泥砂,水质较差,应对初期雨水进行弃流处理。

目前,我国现有的弃流装置多数为机械或半自动的弃流设备,稳定性、实用性、适应不同地区径流的能力较差,可调性较弱,自动化程度较低,不能稳定有效地适用于各个地区,对初期雨水弃流的控制也并不精准,导致收集雨水的能力非常有限。

[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雨水室外监测控制柜,节省了空间,同时还存在稳定性好、适应能力强和自动化程度高,能精确地控制初期雨水的弃流,以收集更多的优质雨水,安全性能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雨水室外监测控制柜,包括翻斗式雨量传感器1和电控柜2,所述翻斗式雨量传感器1设置在电控柜2上方,所述翻斗式雨量传感器1、电控柜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电控柜2的前端面设有显示屏7和按钮8,所述电控柜2内设有PLC控制器,所述翻斗式雨量传感器1通过线路连接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分别通过线路连接按钮8及显示屏7上的按键控制区。

所述翻斗式雨量传感器1包括外壳体3和底板4,所述底板4设于外壳体3内底端,所述外壳体3上端处设置有承雨口5,所述外壳体3内底部设置有计量部件6,所述计量部件6连接在底板4上。

所述电控柜2通过PLC控制器分别连接雨水管网上的水质传感器和雨水收集系统内的水位检测传感器。

所述电控柜2外表面覆有铝箔层,所述电控柜2内壁覆有用于防水的隔离膜层。

所述电控柜2内还设有防盗检测装置、声光报警装置和计数器,所述防盗检测装置、声光报警装置、计数器分别通过线路连接PLC控制器。

所述承雨口5的口径为200mm,所述承雨口5的口缘为45°倾斜角的刃口状,所述承雨口5下方设有滤网。

所述计量部件6包括左翻斗、右翻斗和分水墙,所述左翻斗、右翻斗分别设于分水墙左右两侧,所述底板4上对应左翻斗、右翻斗倾水口分别设有引水斗,所述引水斗内装设有导体电极,所述导体电极通过导线连接PLC控制器。

所述导体电极露出引水斗外的端部设置有接线柱,所述接线柱通过导线连接PLC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新颖、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将翻斗式雨量传感器与监测控制柜集合为一体,从而节省了空间,同时还存在稳定性好、适应能力强和自动化程度高,能精确地控制初期雨水的弃流,收集更多的优质雨水,安全性能高等优点,解决了现有装置所存在的稳定性、实用性、适应不同地区径流的能力较差,可调性较弱,自动化程度较低和地区适应能力较弱等缺点,实现了对初期雨水弃流的精确控制,提高了雨水自动收集的能力,可广泛应用于对降雨的频次、雨量、降雨强度等进行记忆处理,根据测试数据调整弃流时间,收集优质雨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翻斗式雨量传感器 2、电控柜 3、外壳体 4、底板 5、承雨口 6、计量部件 7、显示屏 8、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翻斗式雨量传感器1和电控柜2,该翻斗式雨量传感器1与电控柜2集成的雨水室外监测控制柜能够安装于室外四周无遮挡处,翻斗式雨量传感器1设置在电控柜2上方,翻斗式雨量传感器1、电控柜2为一体式结构,电控柜2的前端面设有显示屏7和按钮8,显示屏7上记录有雨型、降雨频次、降雨雨量以及雨水水质等数据,电控柜2内设有PLC控制器,翻斗式雨量传感器1通过线路连接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分别通过线路连接按钮8及显示屏7上的按键控制区。

本实用新型中,电控柜2通过PLC控制器分别连接雨水管网上的水质传感器和雨水收集系统内的水位检测传感器;电控柜2外表面覆有铝箔层,电控柜2内壁覆有用于防水的隔离膜层,从而能够防止水分进入电控柜内,使电控柜内的元器件保持干燥,保护电控柜内的电气设备;电控柜2内还设有防盗检测装置、声光报警装置和计数器,防盗检测装置、声光报警装置、计数器分别通过线路连接PLC控制器。

电控柜采用PLC控制,所述的PLC控制采用多点信号串联监测控制,可对降雨的雨型、频次、雨量、pH值、暴雨倒灌等进行记忆处理,根据测试数据调整弃流时间和流量,收集优质雨水。所述的多点信号串联监测控制包括:根据雨水汇流面积、汇流时间确定初期雨水弃流2~3mm降雨径流的时间;根据雨频确定收集时间;根据雨水管网上的水质监测探头的监测结果确定弃流时间;根据雨水收集内的水位确定是否还需收集雨水。

本实用新型中,翻斗式雨量传感器1包括外壳体3和底板4,底板4设于外壳体3内底端,外壳体3上端处设置有承雨口5,外壳体3内底部设置有计量部件6,计量部件6连接在底板4上;承雨口5采用国际标准口径φ200mm,承雨口5的口缘为45°倾斜角的刃口状,该刃口状设计能够使得进入承雨口的降雨不外溅,从而减小了水分蒸发导致的误差,同时在承雨口5下方设有滤网;计量部件6采用翻斗式机械双稳态秤重机构,具有能将以mm计的降雨深度转换为开关量信号输出,该计量部件6包括左翻斗、右翻斗和分水墙,左翻斗、右翻斗分别设于分水墙左右两侧,底板4上对应左翻斗、右翻斗倾水口分别设有引水斗,引水斗内装设有导体电极,导体电极通过导线连接PLC控制器,由于引水斗内装设有如碳棒作为导电电极,利用雨水作电极导通触发媒介,使信号的获得和传输更加稳定可靠,保证了雨量测量的精度和灵敏度;还可在导体电极露出引水斗外的端部设置有接线柱,接线柱通过导线连接PLC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翻斗式雨量传感器为机械双稳态结构,当一引水斗接水时,另一引水斗处于倒水等待状态,当降水达到设定值时,在重力作用下,翻斗翻到,另一引水斗接雨水,翻倒的雨水撒落在引水斗内安装的碳棒上,从而使两级导通,送出开关脉冲信号,由计数器记录次数和时间,如此循环往复,即可测出降雨的雨量和降雨强度,达到测量目的。

本实用新型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