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一体成槽锤。
背景技术:
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过程中,确保槽段的槽壁光滑,以使槽段尺寸达到要求、不卡笼,槽段间连接成一体时,不夹泥漏水,这些是连续墙成槽施工质量好坏的重要评判标准。
为了避免连续墙成槽后钢筋笼下放过程中出现卡笼,混凝土浇筑后相邻两幅连续墙之间出现夹泥现象,传统施工时,往往会制作一个方锤进行修槽以避免钢筋笼下放过程中出现卡笼现象,并专门制作一个刷壁器对槽段两侧残留泥块进行清理以避免混凝土浇筑后相邻两幅连续墙之间出现夹泥现象。
修槽和刷壁为两个不同的工序,采用方锤修槽后需将方锤卸下,然后换上刷壁器对槽段间接口处进行刷壁,这样施工现场需准备一个方锤、一个刷壁器,方锤换成刷壁器的过程中还需使用汽车吊,这样不仅增加了施工成本,同时还增加了成槽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成槽锤,以解决修槽和刷壁施工时存在的施工成本高、施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一体成槽锤,用于在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中下放至槽段中以对槽段的槽壁进行修整和对槽段的端面进行清理,一体成槽锤包括:用于与吊装设备相连的主支撑体,主支撑体的外周壁上固定有两块用于对槽段的槽壁进行修整以使槽壁光滑的侧刃板,两块侧刃板关于主支撑体相对设置;用于对槽段的端面进行清理以使相邻两段槽段连接后不夹泥漏水的刷壁器,刷壁器与主支撑体的外周壁相对固定。
进一步地,两块侧刃板均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刷壁器位于两块侧刃板的端部。
进一步地,一体成槽锤还包括多块用于加强两块侧刃板与主支撑体的连接强度的第一加强板;各第一加强板的一端与侧刃板固定,其相对设置的另一端与主支撑体的外周壁固定。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板的数量为四块,其中两块第一加强板分设于其中一块侧刃板的两端以加强侧刃板与主支撑体的连接强度;另外两块第一加强板分设于另外一块侧刃板的两端以加强侧刃板与主支撑体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一体成槽锤还包括多块用于加强两块侧刃板之间的连接强度的第二加强板; 各第二加强板位于两块侧刃板的下方且各第二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刃板固定。
进一步地,一体成槽锤还包括两块用于加强两块侧刃板之间的连接强度的第三加强板;两块第三加强板均位于两块侧刃板之间且分设于两块侧刃板的两端,各第三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刃板固定。
进一步地,刷壁器包括与第三加强板固定的刷毛架,刷毛架上设有用于对槽段的端面上存有的泥块进行清理的刷毛。
进一步地,刷毛架包括两块相对设置且与两块侧刃板平行的连接板,两块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三加强板固定,两块连接板的另一端通过安装板相连,刷毛设置于安装板上。
进一步地,一体成槽锤还包括两块用于加强侧刃板与主支撑体之间的连接强度的第四加强板;其中一块第四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块第三加强板和主支撑体的外周壁固定;另一块第四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另一块第三加强板和主支撑体的外周壁固定。
进一步地,主支撑体为截面呈圆形的支撑柱;两块侧刃板关于支撑柱的轴线对称设置,刷壁器与支撑柱的外周壁焊接固定或与第三加强板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新型的一体成槽锤对槽段的槽壁进行修整和对槽段的端面进行清理时,由于无需首先将一体成槽锤从槽段中升起,接着将侧刃板从吊装设备上拆卸,然后再将刷壁器吊装于吊装设备上,最后再将刷壁器下放至相邻槽段间,故而不仅降低了由于多次使用吊装设备而产生的施工成本,同时还简化了操作步骤,减少了成槽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体成槽锤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0、主支撑体;20、侧刃板;30、刷壁器;31、刷毛架;311、连接板;312、安装板;32、刷毛;40、第一加强板;50、第二加强板;60、第三加强板;70、第四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体成槽锤,用于在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中下放至槽段(图未示)中以对槽段的槽壁进行修整和对槽段的端面进行清理,一体成槽锤包括:用于与吊装设备(图未示)相连的主支撑体10,主支撑体10的外周壁上固定有两块用于对槽段的槽壁进行修整以使槽壁光滑的侧刃板20,两块侧刃板20关于主支撑体10相对设置;一体成槽锤还包括用于对槽段的端面进行清理以使相邻两段槽段连接后不夹泥漏水的刷壁器30,刷壁器30与主支撑体10的外周壁相对固定。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时,首先将主支撑体10与吊装设备相连以使一体成槽锤与吊装设备相连,然后再在吊装设备的吊装下下放至槽段中,驱动吊装设备使一体成槽锤移动以使侧刃板20与槽壁接触并在槽壁上往复移动以切除槽壁上存在的硬梗,从而完成对槽壁的修整以使槽壁光滑;接着再驱动吊装设备使一体成槽锤移动以使刷壁器30与槽段的端面接触并在槽段的端面上往复移动以清除端面上存有的泥块,从而完成对槽段的端面的清理以使相邻两段槽段连接后不夹泥漏水。采用本新型的一体成槽锤对槽段的槽壁进行修整和对槽段的端面进行清理时,由于无需首先将一体成槽锤从槽段中升起,接着将侧刃板20从吊装设备上拆卸,然后再将刷壁器30吊装于吊装设备上,最后再将刷壁器30下放至相邻槽段间,故而不仅降低了由于多次使用吊装设备而产生的施工成本,同时还简化了操作步骤,减少了成槽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优选地,如图2所示,由于槽壁为竖直平面,为使侧刃板20迅速的将槽壁上存在的硬梗冲切掉,本优选实施例中,使两块侧刃板20均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刷壁器30位于两块侧刃板20的端部。由于两块侧刃板20竖直设置,故而可迅速的将槽壁上存在的硬梗冲切掉,且冲切后的效果好;两块侧刃板20相互平行,故而通过合理设计两块侧刃板20之间的距离,即可实现对槽段的两个槽壁同时进行修整,提高工作效率且,减少修槽次数。
可选地,如图1所示,本新型的一体成槽锤还包括多块用于加强两块侧刃板20与主支撑体10的连接强度的第一加强板40;各第一加强板40的一端与侧刃板20固定,其相对设置的另一端与主支撑体10的外周壁固定。本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加强板40的数量为四块,其中两块第一加强板40分设于其中一块侧刃板20的两端以加强该块侧刃板20与主支撑体10的连接强度;另外两块第一加强板40分设于另外一块侧刃板20的两端以加强该块侧刃板20与主支撑体10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如图3所示,本新型的一体成槽锤还包括多块用于加强两块侧刃板20之间的连接强度的第二加强板50;各第二加强板50位于两块侧刃板20的下方且各第二加强板50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刃板20固定。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板50的数量为四块,四块第二加强板50沿侧刃板2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各块第二加强板50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刃板20固定。
可选地,如图3所示,本新型的一体成槽锤还包括两块用于加强两块侧刃板20之间的连接强度的第三加强板60;两块第三加强板60均位于两块侧刃板20之间且分设于两块侧刃板20的两端,各第三加强板60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刃板20固定。
可选地,如图1所示,本新型的刷壁器30包括与第三加强板60固定的刷毛架31,刷毛 架31上设有用于对槽段的端面上存有的泥块进行清理的的刷毛32。优选地,刷壁器30的数量为2个,两个刷壁器30分别与位于侧刃板20两端的两块第三加强板60固定,每个刷壁器30均包括与第三加强板60固定的刷毛架31、固定于刷毛架31上的用于对槽段的端面上存有的泥块进行清理的刷毛32。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刷毛架31包括两块相对设置且与两块侧刃板20平行的连接板311,两块连接板311的一端与第三加强板60固定,两块连接板311的另一端通过安装板312相连,刷毛32设置于安装板312上。优选地,刷毛32由废旧钢丝绳制作而成,使用前用铁锤将钢丝绳锤散开。
可选地,如图3所示,本新型的一体成槽锤还包括两块用于加强侧刃板20与主支撑体10之间的连接强度的第四加强板70;其中一块第四加强板70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块第三加强板60和主支撑体10的外周壁固定;另一块第四加强板70的两端分别与另一块第三加强板60和主支撑体10的外周壁固定。
可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主支撑体10为截面呈圆形的支撑柱;两块侧刃板20关于支撑柱的轴线对称设置,刷壁器30与支撑柱的外周壁焊接固定或与第三加强板60焊接固定。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主支撑体10的材料来源于废弃的圆锤,刷毛32的材料来源于废旧的钢丝绳,侧刃板20、连接板311、安装板312、第一加强板40、第二加强板50、第三加强板60及第四加强板70的材料均来源于废旧的钢板。由于本新型的一体成槽锤的材料均来源于施工现场的废旧材料,做到了废旧材料重复利用,节约了施工成本。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一体成槽锤仅包括主支撑体10、两块侧刃板20、刷壁器30、第一加强板40、第二加强板50、第三加强板60及第四加强板70,故而其结构简单。且两块侧刃板20与主支撑体10之间、连接板311与第三加强板60之间、安装板312与连接板311之间、第一加强板40与侧刃板20和主支撑体10之间、第二加强板50与侧刃板20之间、第三加强板60与侧刃板20之间及第四加强板70与第三加强板60和侧刃板20之间均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故而一体成槽锤制作时操作简单、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