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永久性锚索锚固导向承载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2937阅读:7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永久性锚索锚固导向承载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锚索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永久性锚索锚固导向承载体。



背景技术:

由钻孔穿过软弱岩层或滑动面,把一端锚固在坚硬的岩层中,然后在另一个自由端进行张拉,从而对岩层施加压力对不稳定岩体进行锚固,这种方法称预应力锚索。锚索技术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应用领域涉及水利水电、铁路隧道、公路桥梁、工业与民用建筑、矿山开采、环境治理、军事工程等。永久性锚索在施工时需要锚索承载体来固定,锚索承载体可取代小直径锚索,补强加固锚杆支护。现有的锚索承载体与导向装置是分开的,施工安装时十分麻烦,导致施工进度缓慢。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锚索承载体与导向装置分开设置,施工安装时较为麻烦,施工进度缓慢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永久性锚索锚固导向承载体,该承载体将中心螺栓和扩张体进行有机的结合,对钢绞线进行有效的固定,固定效果较好,操作过程简单,施工效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永久性锚索锚固导向承载体,包括导向锥,导向锥中轴线上设置有通孔,导向锥大头端外螺纹连接导向壁;通孔内部安装有中心螺栓,中心螺栓右端和导向壁右端的中央部位连接,中心螺栓左端通过螺母固定在导向锥小头端上;所述的中心螺栓上套装有扩张体,扩张体与导向壁右端之间的中心螺栓为连续变径结构,连续变径结构从左到右直径逐渐增大;扩张体包括若干相互分离的太阳环片,两个紧邻的太阳环片之间设置有间隙,太阳环片内壁与导向壁之间固定着钢绞线。导向锥为一端大一端小的结构,是整个装置的承载体;通过调节螺母在中心螺栓上的位置即可调整中心螺栓向左前进还是向右后退,当中心螺栓向左前进时,扩张体相对于中心螺栓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扩张体的中心轴经过连续变径结构,扩张体的太阳环片向四周扩张,使得太阳环片作用力于钢绞线,将钢绞线卡死,方便将钢绞线紧固;当中心螺栓向右运动时,扩张体沿着连续变径结构向左运动,扩张体的太阳环片即向圆心收缩,不再对钢绞线施加作用力,方便对钢绞线进行拆卸;通过中心螺栓和扩张体的有机结合,对钢绞线固定的效果较好,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优选的,所述的螺母与导向锥小头端之间的中心螺栓上套装有弹簧垫片和平垫片,防止中心螺栓退丝并且可以减少中心螺杆转动的阻力。

优选的,所述的太阳环片包括四个相互分离的太阳环片。

优选的,所述的太阳环片与导向壁之间可固定住2~8根钢绞线,可固定的钢绞线数量多,固定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将中心螺栓和扩张体进行有机的结合,钢绞线紧固效果较好;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在施工现场可以任意组装,缩短锚索安装时间,施工效率高,降低人力资源消耗;

(3)本实用新型各种规格数量的钢绞线都能组装,能满足施工中的规范及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沿中轴线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中轴线剖开后将各零部件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扩张体的右视图。

图中符号说明:1、螺母;2、弹簧垫片;3、平垫片;4、导向锥;5、导向壁;6、扩张体;7、中心螺栓;8、钢绞线;9、连续变径结构;10、太阳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永久性锚索锚固导向承载体,包括导向锥4,导向锥4中轴线上设置有通孔,导向锥4大头端外螺纹连接导向壁5;通孔内部安装有中心螺栓7,中心螺栓7右端和导向壁5右端的中央部位连接,中心螺栓7左端通过螺母1固定在导向锥4小头端上,螺母1与导向锥4小头端之间的中心螺栓7上垫有弹簧垫片2和平垫片3;所述的中心螺栓7上套装有扩张体6,扩张体6与导向壁5右端之间的中心螺栓7为连续变径结构9,连续变径结构9从左到右直径逐渐增大;扩张体6包括四个相互分离的太阳环片10,两个紧邻的太阳环片10之间设置有间隙,太阳环片10内壁与导向壁5之间固定着钢绞线8。太阳环片10与导向壁5之间固定住四根钢绞线8。

具体使用方法:将各个组件进行组装,将四根钢绞线8插入到太阳环10内壁与导向壁5内壁之间,调整螺母1,使得中心螺栓7向左运动,从而导致扩张体6相对于中心螺栓7向右运动,扩张体6中心轴沿着连续变径结构9向右运动,导致扩张体6上的太阳环片10向四周扩张,太阳环片10对钢绞线8施加压力,对钢绞线8进行紧固作业。当需要将钢绞线8撤出时,只需要调整螺母1,使得中心螺栓7向右运动,扩张体6自动相对于中心螺栓7向左运动,撤除太阳环片10对钢绞线8的作用力,即可将钢绞线8撤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