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雨水收集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3117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雨水收集排水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善道路积水的雨水处理系统,尤其是一种道路雨水收集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进入到雨季时期,各地暴雨、降水等情况普遍,容易出现地面积水情况。对雨水的合理收集处理与应用不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城市用水紧张问题,而且对于防止道路积水,减少防洪工作负荷,保证城市稳定有序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3160147 U公开了一种道路雨水收集排水系统。这种结构的道路雨水收集排水系统,不具有快速排水、集水、多重过滤和雨水再利用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道路雨水收集排水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优化了道路雨水收集排水结构,具有快速排水、集水、多重过滤和雨水再利用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道路雨水收集排水结构,包括行车路面,所述行车路面设有若干第一圆形排水井和若干第二圆形排水井,第一圆形排水井和第二圆形排水井交错设置,第一圆形排水井和第二圆形排水井均设有排水井盖,排水井盖的顶面开有若干圆形通孔,圆形通孔内部固定连接有金属丝网,第一圆形排水井与第一下水管相连通,第二圆形排水井与第二下水管相连通,第一下水管与第二下水管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交错设置的折流板,第一下水管与第一集水管相连通,第二下水管与第二集水管相连通,第一集水管和第二集水管均连接有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第一分流管与市政管网相连通,第一分流管内部设有第一截止阀门,第二分流管与集水井相连通,集水井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水平放置的隔板,隔板开有若干矩形通孔,矩形通孔内部设有第一网筛过滤层,集水井底部与泄水管的一端连接,泄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水泵,泄水管内部设有第二截止阀门,水泵与排水管相连通,排水管内部设有第二网筛过滤层,排水管通往植被层路面。

作为优选,所述折流板的顶面开有若干矩形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排水管末端与金属套片焊接连接,金属套片的顶面与金属弹簧的一端焊接连接,金属弹簧的另一端与排水管盖焊接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行车路面设有若干第一圆形排水井和若干第二圆形排水井,第一圆形排水井和第二圆形排水井相互独立设置,分别处于不同的排水系统中,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在其中一个排水系统阻塞时造成路面的积水情况。进一步的,第一圆形排水井和第二圆形排水井交错设置,可以在第一圆形排水井阻塞时,由其周围的第二圆形排水井进行排水,有效的防止了局部积水的情况发生。第一圆形排水井和第二圆形排水井均设有排水井盖,排水井盖的顶面开有若干圆形通孔,圆形通孔内部固定连接有金属丝网,金属丝网可以对雨水进行初步的过滤,有效的防止杂物进入排水系统造成排水阻塞。第一圆形排水井与第一下水管相连通,第二圆形排水井与第二下水管相连通,第一下水管与第二下水管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交错设置的折流板,折流板可以有效的增加雨水在第一下水管和第二下水管中的流程,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充分的沉淀。进一步的,折流板的顶面开有若干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可以储存一定量的杂质,防止杂质的淤积造成雨水流动的不畅,甚至阻塞。第一下水管与第一集水管相连通,第二下水管与第二集水管相连通,第一集水管和第二集水管均连接有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第一分流管与市政管网相连通,第二分流管与集水井相连通,第一分流管内部设有第一截止阀门,在雨量较小时,可以通过关闭第一截止阀门来对集水井进行蓄水,在雨量大时或者集水井无需蓄水时,开启第一截止阀门将雨水直接排放到市政管网。集水井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水平放置的隔板,隔板开有若干矩形通孔,矩形通孔内部设有第一网筛过滤层,第一网筛过滤层可以对进入到集水井中的雨水进行多次的过滤,确保雨水在进入水泵之前没有固体颗粒物杂质,避免造成水泵的损坏。集水井底部与泄水管的一端连接,泄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水泵,水泵与排水管相连通,由于排水管通往植被层路面,可以开启水泵利用集水井中的雨水对植被经行灌溉,对雨水进行了有效的再利用,节约了水资源。泄水管内部设有第二截止阀门,在集水井蓄水时或者雨量大,需要及时排水时,需要关闭第二截止阀门。排水管末端与金属套片焊接连接,金属套片的顶面与金属弹簧的一端焊接连接,金属弹簧的另一端与排水管盖焊接连接。在进行植被灌溉时,打开水泵,排水管盖会在水的冲击力作用下开启。在灌溉结束后,停止水泵的运行,水的冲击力消失,由于金属弹簧的伸缩性,排水管盖会自动恢复闭合状态,有效的防止了杂物进入到排水管中。进一步的,排水管内部设有第二网筛过滤层,第二网筛过滤层可以确保杂质不会进入到水泵中,对水泵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甚至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下水管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下水管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折流板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排水井盖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集水井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隔板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排水管盖的连接图。

图中:1、行车路面;2、第一圆形排水井;3、第二圆形排水井;4、排水井盖;5、圆形通孔;6、金属丝网;7、第一下水管;8、第二下水管;9、折流板;10、矩形凹槽;11、第一集水管;12、第二集水管;13第一分流管;14、第二分流管;15、第一截止阀门;16、集水井;17、隔板;18、矩形通孔;19、第一网筛过滤层;20、市政管网;21、泄水管;22、第二截止阀门;23、水泵;24、排水管;25、第二网筛过滤层;26、金属套片;27、金属弹簧;28、排水管盖;29、植被层路面;30、溢水口;31、溢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参照图1-8,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行车路面1,所述行车路面1设有若干第一圆形排水井2和若干第二圆形排水井3,第一圆形排水井2和第二圆形排水井3交错设置,第一圆形排水井2和第二圆形排水井3均设有排水井盖4,排水井盖4的顶面开有若干圆形通孔5,圆形通孔5内部固定连接有金属丝网6,第一圆形排水井2与第一下水管7相连通,第二圆形排水井3与第二下水管8相连通,第一下水管7与第二下水管8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交错设置的折流板9,第一下水管7与第一集水管11相连通,第二下水管8与第二集水管12相连通,第一集水管11和第二集水管12均连接有第一分流管13和第二分流管14,第一分流管13与市政管网20相连通,第一分流管13内部设有第一截止阀门15,第二分流管14与集水井16相连通,集水井16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水平放置的隔板17,隔板17开有若干矩形通孔18,矩形通孔18内部设有第一网筛过滤层19,集水井16底部与泄水管21的一端连接,泄水管21的另一端连接有水泵23,泄水管21内部设有第二截止阀门22,水泵23与排水管24相连通,排水管24内部设有第二网筛过滤层25,排水管24通往植被层路面29。本实施例中行车路面1设有若干第一圆形排水井2和若干第二圆形排水井3,第一圆形排水井2和第二圆形排水井3相互独立设置,分别处于不同的排水系统中,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在其中一个排水系统阻塞时造成路面的积水情况。进一步的,第一圆形排水井2和第二圆形排水井3交错设置,可以在第一圆形排水井2阻塞时,由其周围的第二圆形排水井3进行排水,有效的防止了局部积水的情况发生。第一圆形排水井2和第二圆形排水井3均设有排水井盖4,排水井盖4的顶面开有若干圆形通孔5,圆形通孔5内部固定连接有金属丝网6,金属丝网6可以对雨水进行初步的过滤,有效的防止杂物进入排水系统造成排水阻塞。第一圆形排水井2与第一下水管7相连通,第二圆形排水井3与第二下水管8相连通,第一下水管7与第二下水管8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交错设置的折流板9,折流板9可以有效的增加雨水在第一下水管7和第二下水管8中的流程,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充分的沉淀。进一步的,折流板9的顶面开有若干矩形凹槽10,矩形凹槽10可以储存一定量的杂质,防止杂质的淤积造成雨水流动的不畅,甚至阻塞。第一下水管7与第一集水管11相连通,第二下水管8与第二集水管12相连通,第一集水管11和第二集水管12均连接有第一分流管13和第二分流管14,第一分流管13与市政管网20相连通,第二分流管14与集水井16相连通,第一分流管13内部设有第一截止阀门15,在雨量较小时,可以通过关闭第一截止阀门15对集水井16进行蓄水,在雨量大时或者集水井16无需蓄水时,开启第一截止阀门15将雨水直接排放到市政管网20。集水井16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水平放置的隔板17,隔板17开有若干矩形通孔18,矩形通孔18内部设有第一网筛过滤层19,第一网筛过滤层19可以对进入到集水井16中的雨水进行多次的过滤,确保雨水在进入水泵23之前没有固体颗粒物杂质,避免造成水泵23的损坏。集水井16底部与泄水管21的一端连接,泄水管21的另一端连接有水泵23,水泵23与排水管24相连通,由于排水管24通往植被层路面29,可以开启水泵23利用集水井16中的雨水对植被经行灌溉,对雨水进行了有效的再利用,节约了水资源。泄水管21内部设有第二截止阀门22,在集水井16蓄水时或者雨量大,需要及时排水时,需要关闭第二截止阀门22。排水管24末端与金属套片26焊接连接,金属套片26的顶面与金属弹簧27的一端焊接连接,金属弹簧27的另一端与排水管盖28焊接连接。在进行植被灌溉时,打开水泵23,排水管盖28会在水的冲击力作用下开启。在灌溉结束后,停止水泵23的运行,水的冲击力消失,由于金属弹簧27的伸缩性,排水管盖28会自动恢复闭合状态,有效的防止了杂物进入到排水管24中。进一步的,排水管24内部设有第二网筛过滤层25,第二网筛过滤层25可以确保杂质不会进入到水泵23中,对水泵23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甚至损坏。

另外,本实施例中集水井16的侧壁开有溢水口30,溢水口30与溢水管31的一端固定连接,溢水管31的另一端与市政管网20相连通。当集水井16处在蓄水状态,并达到规定水位时,多余的水将沿溢水管31排出至市政管网20。进一步的,在雨量大时,可以通过关闭第二截止阀门22,开启第一截止阀门15,雨水将通过第一分流管13和溢流管31分两个路径排放在市政管网20中,有效的缓解了第一分流管13的排水压力。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截止阀门、第一网筛过滤层和水泵等器件属于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其具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