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进水口岩石地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6285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巨型进水口岩石地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巨型进水口岩石地基。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



背景技术:

进水口的岩石地基应该具有足够的承载力、整体稳定性、渗透稳定性和良好的变形特性,对于岩石地基中存在的局部断裂发育、软弱夹层、岩溶及不稳定块体时,应进行挖除或加固处理,满足承载力、抗滑稳定及沉降变形等方面的要求。

拟建某西部巨型水电站左岸进水口均采用岸塔式分层取水设计,8个进水塔一字排开,单个塔体宽度33.2m,进水口前缘总宽度为265.6m,顺水流方向长33.5m,依次布置拦污栅段、通仓段、喇叭口段及闸门段,塔体最大高度103.0m。各进水塔均为独立结构,之间设结构缝。

进水口塔基下部基岩以微晶质玄武岩、角砾熔岩和杏仁状玄武岩为主,岩质坚硬,岩体结构以块状和次块状结构为主,岩体以Ⅲ1类为主,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缓倾角层间错动带发育部位岩体以碎裂结构为主,局部夹断层泥,岩体为Ⅳ或Ⅴ类,承载力不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的巨型进水口岩石地基,以使塔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巨型进水口岩石地基,岩石地基表面为基础面,在基础面以下的岩石地基内具有向下倾斜的缓倾角层间错动带,其特征在于:在岩石地基上、基础面与层间错动带相交处开挖有置换槽,所述置换槽内设有回填混凝土后形成的混凝土置换块,该混凝土置换块经系统插筋与岩石地基相连;所述基础面及混凝土置换块上方覆盖有底板混凝土层,底板混凝土层与岩石地基之间经系统锚筋、锚筋束相连;所述底板混凝土层内预埋有若干竖直穿过基础面向下、用于固结灌浆的灌浆导向钢管。

所述置换槽为沿所述层间错动带层面倾向开挖到设计深度后反向1:0.5放坡至基础面后形成。

所述锚筋束穿过所述层间错动带上盘,锚固在层间错动带下盘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基础面与缓倾角层间错动带相交处抠槽置换并结合锚筋和盖重固结灌浆对塔基一定深度范围内的缓倾角层间错动带进行系统的加固处理,使得塔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置换槽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系统锚筋、锚筋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巨型进水口岩石地基,岩石地基1的表面为基础面11,在基础面11以下的岩石地基1内具有向下倾斜的层间错动带12。本实施例在基础面11与层间错动带12相交处开挖有置换槽2,置换槽2内回填混凝土,形成的混凝土置换块3,该混凝土置换块经系统插筋8与岩石地基1相连。在基础面11及混凝土置换块3上方覆盖有底板混凝土层4,底板混凝土层4与岩石地基1之间经系统锚筋5、锚筋束6相连,其中锚筋束6穿过所述层间错动带12上盘,锚固在层间错动带12下盘内(图3)。底板混凝土层4内预埋有若干竖直穿过基础面11向下的灌浆导向钢管7,通过灌浆导向钢管7配合底板混凝土层4进行盖重固结灌浆,在置换槽2以外,层间错动带12上盘一定范围内布置加密加深固结灌浆13,加密加深固结灌浆孔13穿过层间错动带12至少2m以上深度。

本实施例中置换槽2是通过沿层间错动带12层面倾向开挖到设计深度后反向1:0.5放坡至基础面11后形成的(图2)。

本实施例的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a、根据规范要求计算不同工况下塔基应力,及塑性区深度,得出塔基缓倾角层间错动带12须抠槽的深度h为3m;

b、抠槽置换:沿着层间错动带层面12倾向开挖,挖至设计抠槽深度3m后,反向1:0.5放坡至基础面11,完成抠槽;在形成的置换槽2内两侧布置系统插筋4,槽内配筋,回填混凝土至基础面11;

c、系统锚筋:在基础面11上布置系统锚筋5,外露基础面11一定长度;锚筋束6布置于层间错动带上盘、置换槽2以外9m范围内,穿越层间错动带上盘,锚固在错动带下盘内,确保上下盘岩体整体性,及后续层间错动带盖重灌浆,上盘岩体不发生过大抬动;

d、盖重灌浆:锚筋实施完成后,基础面11上浇筑2~3m厚的混凝土,形成底板混凝土层4,混凝土内预埋灌浆导向钢管7,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通过灌浆导向钢管7进行盖重固结灌浆。置换槽2区域外9m(层间错动带上盘)布置加密加深固结灌浆孔13,确保穿越层间错动带2m以上深度,分段固结灌浆,加强未抠槽层间错动带岩体整体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