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水道污水初级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3339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下水道污水初级过滤装置,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下水道是一种城市公共设施,早在古罗马时期就有该设备出现。近代下水道的雏形源于法国巴黎,至今巴黎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下水道系统。一般说来,下水道系统是用于收集和排放城市产生的生活废水以及工业生下水道下水道产上所产生的工业废水。(城市降雨暂且算着城市废水),现有的下水道由于时城市污水的主要排放处,很多大颗粒固体垃圾在下水道中聚集,集聚时间长久后很容易造成下水道堵塞的问题,但现有的城市下水道很难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的现有的城市下水道由于很多大颗粒固体垃圾聚集,长久后很容易造成下水道堵塞的问题,提供一种下水道污水初级过滤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水道污水初级过滤装置,包括井盖、下水道入口、水泥管口、下水道主管、过滤管、过滤物取出口、滤网、第一支管、第二支管、蒸馏箱、蒸气收集箱、加温机、小型水泵和送水管,所述井盖的底部设置有所述下水道入口,所述下水道入口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水泥管口,所述水泥管口的底部设置有所述下水道主管,所述下水道主管的底部设置有所述过滤管,所述过滤管的内部设置有所述滤网,所述过滤管的底部设置有所述蒸馏箱,所述蒸馏箱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加温机,所述加温机的顶部设置有所述蒸气收集箱,所述蒸气收集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送水管连接,所述送水管上设置有所述小型水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管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支管,所述过滤管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支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与过滤管的连接处均为封闭式。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是一种下水道污水初级过滤装置,可以在污水进入下水道支管之前,将污水中的固体杂质过滤下来,只有液体进入到支管中流往污水处理的地方,这样下水道中的污水没有可能会堵塞下水道,为城市下水道的疏通方便节省了麻烦,整个装置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提供了一种下水道污水初级过滤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城市下水道由于很多大颗粒固体垃圾聚集,长久后很容易造成下水道堵塞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井盖;2、下水道入口;3、水泥管口;4、下水道主管;5、过滤管;6、过滤物取出口;7、滤网;8、第一支管;9、第二支管;10、蒸馏箱;11、蒸气收集箱;12、加温机;13、小型水泵;14、送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水道污水初级过滤装置,包括井盖1、下水道入口2、水泥管口3、下水道主管4、过滤管5、过滤物取出口6、滤网7、第一支管8、第二支管9、蒸馏箱10、蒸气收集箱11、加温机12、小型水泵13和送水管14,井盖1的底部设置有下水道入口2,下水道入口2的底部设置有水泥管口3,水泥管口3的底部设置有下水道主管4,下水道主管4的底部设置有过滤管5,过滤管5的内部设置有滤网7,过滤管5的底部设置有蒸馏箱10,蒸馏箱10的内部设置有加温机12,加温机12的顶部设置有蒸气收集箱11,蒸气收集箱11的两端分别与送水管14连接,送水管14上设置有小型水泵13。

过滤管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管8,过滤管5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支管9,便于将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支管流走。

第一支管8和第二支管9与过滤管5的连接处均为封闭式,防止未经过滤的水流入支管。

该装置是一种下水道污水初级过滤装置,当需要用该装置时,污水先从下水道入口2流入下水道主管4,再进入过滤管5中,过滤管5中的滤网6会将一些大颗粒杂质过滤出来,污水进入到蒸馏箱10中,蒸馏箱10中的加温机13会持续加热,将污水蒸发,水蒸气到达蒸气收集箱11中,经由小型水泵13通过送水管14送入第一支管8和第二支管9中。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是一种下水道污水初级过滤装置,可以在污水进入下水道支管之前,将污水中的固体杂质过滤下来,只有液体进入到支管中流往污水处理的地方,这样下水道中的污水没有可能会堵塞下水道,为城市下水道的疏通方便节省了麻烦,整个装置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提供了一种下水道污水初级过滤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城市下水道由于很多大颗粒固体垃圾聚集,长久后很容易造成下水道堵塞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