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溢流堰和溢流堰河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7378阅读:1447来源:国知局
河道溢流堰和溢流堰河道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河道溢流堰和使用该河道溢流堰的溢流堰河道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河流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河道内细颗粒沉积物量增大,使河流底栖动物等生物生境丧失。原有水流条件单一,河道内缺乏深潭、浅滩等适于不同生物生存的多样化生境。

在河道修复过程中,河道溢流堰可以抬高河道上游水位,增加水流势能,使水流从上游经过河道溢流堰向下游流动过程中流速加快,对河道溢流堰下方河床的冲击性增强,形成适于鱼类生存的深潭结构,被冲刷出的泥沙淤积到深潭下游形成适于植物侵入和生存的浅滩结构。同时,溢流堰使河水形成落差,使水流在下落过程中充分与空气结合,增加河水的曝气性,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使河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得到进一步的氧化分解。但是传统溢流堰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方面缺乏观赏性,破坏河道景观;另一方面也无法为水生生物提供自然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河道溢流堰,该河道溢流堰既可以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避难所,又可以增加河水的曝气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溢流堰河道系统,该溢流堰河道系统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溢流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河道溢流堰,包括插入至河床的多排木桩,每排木桩中的木桩在河道两岸之间依次排列,相邻两排木桩之间设置有封闭的无纺布包,并且所述无纺布包内填充满细砂。

可选地,所述每排木桩中的多根木桩的高度从河道两岸到河道中间逐渐降低,并且顶部呈U型,并且相邻木桩的间距相同。

可选地,所述溢流堰还包括铺盖在无纺布包顶部的碎石。

可选地,所述碎石的高度与每排木桩中最低的木桩上端齐平。

可选地,最下游的一排木桩下游侧底部堆积有巨石。

可选地,所述多排木桩平行排列在河道内。

可选地,所述细砂的填充厚度为30-35cm。

可选地,所述木桩的直径为10-20cm,长为1.5-2m,所述相邻木桩间距为15-25cm。

可选地,所述多排木桩为两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溢流堰河道系统,包括沿所述河道间隔设置的多个河道溢流堰,所述多个河道溢流堰中的至少一个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道溢流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河道平水期,可抬高上游水位,增加上游水深,营造多样化的河流生境,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避难所。在河道洪水期,使河水形成落差,水流在下落过程中充分与空气结合,增加河流曝气性,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同时美化了河道景观。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河道溢流堰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河道溢流堰的横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木桩 2 河床

3 无纺布包 4 细砂

5 碎石 6 巨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道溢流堰的实际应用为基准定义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河道溢流堰,该河道溢流堰包括插入至河床2的多排木桩,每排木桩中的木桩1在河道两岸之间依次排列,相邻两排木桩之间设置有封闭的无纺布包3,并且该无纺布包3内填充满细砂4。这样,当河水自上游流下时,插入至河床2的多排木桩和设置在木排之间的无纺布包3起到了阻栏水流的作用,将河水阻拦在多排木桩的上游。在河道平水期,可抬高上游水位,增加上游水深,营造多样化的河流环境,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避难所。在河道洪水期,河水水位升高,当河水水位高于每排木桩中最低的木桩1高度时,河水漫过多排木桩,水流在下落过程中充分与空气结合,增加河流曝气性,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同时,水流对位于溢流堰最下游一排木桩下方的河床2冲击性增强,形成适于鱼类生存的深潭结构,被冲刷出的泥沙淤积到深潭下游,形成适于植物侵入和生存的浅滩结构,提供了适用于不同生物生存的多样化环境。将无纺布包3填充在相邻两排木桩之间,起到了防渗的作用,而且无纺布包3比较柔软,可塑性强,易于填充相邻木桩1间的缝隙,使水流不易于从木桩1之间流出,并且使用木桩作为原材料,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美化了河道景观。

如图2所示,每排木桩中的多根木桩1的高度从河道两岸到河道中间逐渐降低,并且顶部呈U型,并且相邻木桩1的间距相同。这样,可以使大量河水从河道中间部分的木桩1上方流过,只有少量的河水从靠近河岸的木桩1上方流过,以减少河水对河岸的冲击,保护河岸。该溢流堰还包括铺盖在无纺布包3顶部的碎石5,该碎石5是为了使溢流堰结构更加稳固,相邻木桩1之间的间距应小于碎石5的粒径,从而使得碎石5不能通过木桩1之间的间隙掉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碎石5的高度与每排木桩中最低的木桩1上端齐平,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加固溢流堰,同时保证碎石5不会被上游流下来的河水冲走。

同时,如图1所示,位于最下游的一排木桩下游侧底部堆积有巨石6,当河水从上游流下来时,会有较大的冲击力,在最下游的一排木桩的下游侧底部堆积巨石6,可以加固木桩1,使木桩1不容易被河水击倒。为了使多排木桩更为坚固,多排木桩平行排列在河道内。这样可使上游水流冲击力均匀分布在溢流堰上游侧,避免冲击力积于一点从而破坏溢流堰整体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至河床2的木桩1可以设计为直径10-20cm,例如15cm,长1.5-2m,例如1.8m,相邻木桩1间距为15-25cm,例如20cm,这样可以使溢流堰结构稳固,并且节省木桩。同时,相邻两排木桩之间无纺布包3中细沙的填充厚度为30-35cm,例如32cm。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多排木桩为两排,这样可以节约原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溢流堰河道系统,包括沿河道间隔设置的多个河道溢流堰,多个河道溢流堰中的至少一个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道溢流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