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便器坑距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0810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坐便器坑距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精确控制坐便器坑距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坐便器坑距是指坐便器的排水立管B中心与其后方卫生间墙面A之间的最短距离。通常坐便器都是安装在卫生间靠墙的一侧,并且卫生间的排水立管B事先已经设置好,因此坐便器的坑距是决定其能否能够安装坐便器的重要参数。目前,高层及超高层住宅排水洞口预留过程中,洞口预留位置偏差较大,排水立管B安装过程中容易忽视排水立管离墙距离,在业主拿到毛坯房后,装修人员会对毛坯房进行施工处理,诸如瓷砖铺设、墙体粉刷等施工操作,这些施工处理完成后,施工人员对坐便器进行安装,时常会出现排水立管B因其他交叉作业被扰动,导致坑距变化,以致坐便器根本无法进行安装,需要重新在楼板进行开洞后安装坐便器,不仅严重影响施工进度,而且极度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坐便器坑距控制装置,精确地控制坑距,杜绝坑距变化导致坐便器无法安装的情况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坐便器坑距控制装置,包括与墙体固定的膨胀螺栓和固定排水立管的管卡,控制杆两端分别与所述膨胀螺栓和管卡固连,所述控制杆包括主杆和套设在主杆内的滑杆,主杆与滑杆上均标设刻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膨胀螺栓与墙体固定,管卡与排水立管固定后,通过控制杆两端分别与所述膨胀螺栓和管卡固连,再根据设定的坑距,调节滑杆的伸长量,这样就精确地控制了坑距,避免了坑距变化导致坐便器无法安装的情况发生,不仅保证了施工质量,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此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叙述。

一种坐便器坑距控制装置,包括与墙体A固定的膨胀螺栓10和固定排水立管B的管卡30,控制杆20两端分别与所述膨胀螺栓10和管卡30固连,所述控制杆20包括主杆22和套设在主杆22内的滑杆21,主杆22与滑杆21上均标设刻度。

将膨胀螺栓10与墙体A固定,管卡30与排水立管B固定后,通过控制杆20两端分别与所述膨胀螺栓10和管卡30固连,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能够稳妥安装坐便器的坑距后,参照主杆22与滑杆21上标设的刻度,调节滑杆21的伸长量直至设定的坑距,这样就精确地控制了坑距,避免了坑距变化导致坐便器无法安装的情况发生,保证了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本实用新型的滑杆21可伸缩,携带或存放不用时将滑杆21滑入主杆22内,不仅结构简单,携带方便,而且可重复使用。

所述主杆22一端与管卡30固连、另一端套设有沿主杆22轴向滑动的滑杆21,主杆22上设置有固定滑杆21的锁紧螺母23,滑杆21杆端经由底座24与膨胀螺栓10固连。主杆22上设置有固定滑杆21的锁紧螺母23,调节好设定的坑距后,将滑杆21经由锁紧螺母23锁紧,保证坑距控制的精度。

所述管卡30包括用于固定排水立管B管体的卡箍31,所述卡箍31为半开合的连体式结构,所述卡箍31与排水立管B管体接触处布置防滑单元32。卡箍31为半开合的连体式结构,一方面半开合的结构可稳妥地固定排水立管B管体,另一方面卡箍31连体的状态便于操作工人携带和储放。防滑单元32保证排水立管B管体固定后不会滑移,影响坑距控制精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滑单元32为防滑橡胶或防滑布料,直接布置在卡箍31的内侧面即可。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