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板与外墙交接处施工定型模板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9451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底板与外墙交接处施工定型模板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底板与外墙交接处施工定型模板支架。



背景技术:

在地下室底板与外墙的水平施工缝的施工过程中,为了实现防水层的设置,通常采用砖胎模作为外侧模板,内侧用木模板及木方与砖胎模一起组成混合模板体系进行加工。

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垫层浇筑完成后,开始砌筑砖胎模,然后在砖胎模内侧抹灰,等抹灰层上强度且干燥后,才能进行卷材防水等防水层施工,防水层施工完毕后浇筑混凝土保护层,侧墙进行水泥砂浆保护,最后才能绑扎底板及外墙钢筋,钢筋绑扎完成后,采用大量方钢管进行内侧模板与砖胎模的加固。

现有技术中的地下室底板与外墙的施工缝的施工过程,由于需要将木模板与砖胎模进行交叉加固,不能构成模板体系,相互加固较为困难,整体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模板上浮及跑模等质量问题,而且现有技术中的施工过程步骤繁多,过程复杂,造成工期长,成本高,且浪费材料。

因此,如何提高外墙施工缝的定型效率,降低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底板与外墙交接处施工定型模板支架,该底板与外墙交接处施工定型模板支架能够有效的提高底板与外墙交接处的浇注效率,并且可重复利用,节约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底板与外墙交接处施工定型模板支架,包括分别位于外墙内外两侧的内侧支架和外侧支架;所述外侧支架包括可与所述外墙的外侧面贴合的外侧模板,以及用于安装所述外侧模板的至少两个外侧方钢管;所述内侧支架包括可与所述外墙的内侧面贴合的内侧模板,以及用于安装所述内侧模板的至少两个内侧方钢管;所述内侧方钢管与所述外侧方钢管的上端均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弯折部,并且所述内侧方钢管与所述外侧方钢管的弯折部套接。

优选的,所述外侧方钢管的底部还固设有向远离所述外墙的方向延伸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底板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底板之间通过膨胀型地脚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侧方钢管的纵向主体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设有斜向加强钢管。

优选的,所述内侧支架还包括L型钢筋,所述L型钢筋的一端与底板的上层钢筋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侧模板抵接。

优选的,所述内侧方钢管上安装有可压紧所述L型钢筋的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与所述L型钢筋之间通过垫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侧方钢管与所述外侧方钢管均为双方钢管。

优选的,所述外侧支架的底部设有底部模板,并且所述底部模板与底板的防水层之间设有垫板。

优选的,所述垫板为弹性橡胶垫板。

优选的,所述内侧方钢管的水平弯折部端口呈喇叭开口,所述内侧方钢管的弯折部与所述外侧方钢管的弯折部套接后,所述喇叭开口处通过楔形销钉紧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底板与外墙交接处施工定型模板支架,包括分别位于外墙内外两侧的内侧支架和外侧支架;所述外侧支架包括可与所述外墙的外侧面贴合的外侧模板,以及用于安装所述外侧模板的至少两个外侧方钢管;所述内侧支架包括可与所述外墙的内侧面贴合的内侧模板,以及用于安装所述内侧模板的至少两个内侧方钢管;所述内侧方钢管与所述外侧方钢管的上端均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弯折部,并且所述内侧方钢管与所述外侧方钢管的弯折部套接。该底板与外墙交接处施工定型模板支架,通过设置所述内侧支架和所述外侧支架,实现所述内侧模板和所述外侧模板的安装固定,无需砌筑砖胎模,无需穿墙螺栓及木方钢管,组装快捷、便利,混凝土垫层施工完毕后,即可进行防水附加层及防水层施工,并且,该装置可重复利用,降低成本,节约资源。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外侧支架的底部设有底部模板,并且所述底部模板与所述底板的防水层之间设有垫板。上述设置,通过所述垫板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外侧支架损坏预先铺设完成的防水层,在浇注完成后,拆除外部支架即可进行将防水层掀起后完成外墙外侧面的防水层的施工过程,操作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底板与外墙交接处施工定型模板支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底板与外墙交接处施工定型模板支架中内侧支架的左视图;

图3为图2所示双方钢管的剖面A-A剖面图;

图4为图1所示底板与外墙交接处施工定型模板支架中内侧支架的俯视图;

图5为图4所示内侧支架的内管弯折部的B-B剖面图;

图6为图1所示底板与外墙交接处施工定型模板支架中外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内侧支架、11-内侧方钢管、12-内侧模板、13-L型钢筋、14-内管弯折部、2-外侧支架、21-外侧方钢管、22-外侧模板、23-固定部、24-外管弯折部、25-地脚螺栓、3-楔形销钉、4-底板、5-外墙。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底板与外墙交接处施工定型模板支架,该底板与外墙交接处施工定型模板支架能够避免砖胎膜的使用,避免浪费,并且可重复利用,节约成本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底板与外墙交接处施工定型模板支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底板与外墙交接处施工定型模板支架中内侧支架的左视图;图3为图2所示双方钢管的剖面A-A剖面图;图4为图1所示底板与外墙交接处施工定型模板支架中内侧支架的俯视图;图5为图4所示内侧支架的内管弯折部的B-B剖面图;图6为图1所示底板与外墙交接处施工定型模板支架中外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底板与外墙交接处施工定型模板支架包括分别位于外墙5内外两侧的内侧支架1和外侧支架2。

并且,内侧支架1和外侧支架2可固定安装在底板4上;外侧支架2包括可与外墙5的外侧面贴合的外侧模板22,以及用于安装外侧模板22的至少两个外侧方钢管21;内侧支架1包括可与外墙5的内侧面贴合的内侧模板12,以及用于安装内侧模板12的至少两个内侧方钢管11。

同时,内侧方钢管11与外侧方钢管21的上端均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弯折部,具体的,内侧方钢管11的上部设有内管弯折部14,外侧方钢管21的上部设有外管弯折部24,并且内侧方钢管11与外侧方钢管21的弯折部延伸方向相对,并且套接连接。

该底板与外墙交接处施工定型模板支架,通过设置内侧支架1和外侧支架2,实现内侧模板12和外侧模板22的安装固定,无需砌筑砖胎模,无需穿墙螺栓及木方钢管,组装快捷、便利,混凝土垫层施工完毕后,即可进行防水附加层及防水层施工,并且,该装置可重复利用,降低成本,节约资源。

进一步,外侧方钢管21的底部还固设有向远离外墙5的方向延伸的固定部23,固定部23优选为方形钢管,并且固定部23沿水平方向延伸,固定部23与底板4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具体的,固定部23与底板4之间通过膨胀型地脚螺栓25连接,固定部23与外侧方钢管21之间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两个方形钢管焊接而成。

进一步,由于外侧支架2的高度较高,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对外侧支架2中的外侧模板22以及外侧方钢管21的横向压力较大,因此,为了提高外侧方钢管21与固定部23之间的连接牢固性,防止在浇筑的过程中外侧方钢管21弯曲,外侧方钢管21的纵向主体部与固定部23之间设有斜向加强钢管。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内侧支架1还包括L型钢筋13,L型钢筋13的一端与底板4的上层钢筋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内侧模板12抵接。

具体的,内侧方钢管11上安装有可压紧L型钢筋13的紧固螺栓,紧固螺栓与L型钢筋13之间通过垫板连接,更具体的,在安装内侧支架1之前,可以先将L型钢筋13通过钢丝捆绑在底板4的上层网片上,然后放置内侧方钢管11后,采用紧固螺栓,将L型钢筋13压紧在内侧模板12上,即可实现内侧模板12与底板4的固定连接,防止内侧模板12的位置偏离。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内侧方钢管11与外侧方钢管21均为双方钢管,如图6所示,双方钢管的使用,一方面可以提高抗弯抗压能力,另一方面,方便螺栓等连接部件的安装,例如,紧固螺栓可以直接安装在双方钢管的两个方钢管之间的缝隙中,无需开设孔洞等步骤,拆装方便,连接牢固。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外侧支架2的底部设有底部模板,并且底部模板与底板4的防水层之间设有垫板。上述设置,通过垫板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外侧支架2损坏预先铺设完成的防水层,在浇注完成后,拆除外部支架即可进行将防水层掀起后完成外墙5外侧面的防水层的施工过程,操作简单,成本低。

优选的,垫板为弹性橡胶垫板,更好的防止损坏防水层,当然,也可以为其他材质的垫板,例如塑料垫板等。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内侧模板12与外侧模板22均为铝框木模板,强度高,重量轻。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内侧方钢管11的水平弯折部,即内管弯折部14的端口呈喇叭开口,内侧方钢管11与外侧方钢管21套接后,喇叭开口处通过楔形销钉3紧固,楔形销钉3具体为铁质楔形销钉,并且,内管弯折部14的喇叭开口的上端呈楔形,下端呈水平状态,即内管弯折部14与外管弯折部24套接之后,仅在内管弯折部14的端口处上部形成楔形空间,以便铁质楔形销钉的插入紧固。

具体的,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定型模板支架,首先安放外侧支架2结构于外墙5外侧,复核外侧模板22与外墙5线无误后,可在外侧支架2结构远离外侧模板22的双方钢管的固定部23的中间位置打入膨胀地脚螺栓25加铁质垫片,将固定部23固定于底板4的垫层上,然后将内侧支架1结构的上部变截面内管弯折部14套入外侧支架2结构的上部外管弯折部24的外侧,用铁锤将铁质楔形销钉3钉入内管弯折部14的楔形口处,并挤紧,然后用L型钢筋13从内侧方钢管11的下部插入紧固螺栓锁紧,将此钢筋与内侧方钢管11结构锁紧,并将L型钢筋13绑扎或焊接于底板4上层网片上,主要起到防止模板上浮和水平位移的作用。

该定型模板支架,安装于底板4与外墙5的交接处,无需砌筑砖胎模,无需穿墙螺栓及木方钢管,组装快捷,便利,混凝土垫层施工完毕后,即可进行防水附加层及防水层施工,防水层可事先空铺至外墙5面以外,且留够垂直附加层及搭接宽度,然后可进行防水保护层施工,防水保护层只需施工至与底板4外侧外墙5钢筋网平齐,即与外墙5混凝土外侧平齐,可进行外侧支架2结构的安装,对底板4外侧防水起到事先保护作用,然后进行底板4和外墙5的钢筋绑扎。

该定型模板支架的使用,使得底板4与外墙5的交接处的施工工作,无需砖胎模砌筑及抹灰工作,节约大量工期,节约人力和材料成本,操作简单且高效,模板整体稳定性好不易跑模和上浮,周转料具可重复多次利用,并且该支架操作简单、高效,模板体系稳定性高。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底板与外墙交接处施工定型模板支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