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山地用自动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0940阅读:837来源:国知局
新型山地用自动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水系统,特别是新型山地用自动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山地是一个众多山所在的地域,有别于单一的山或山脉,山地与丘陵的差别是山地的高度差异比丘陵要大,高原的总高度有时比山地大,有时相比较小,但高原上的高度差异较小,这是山地和高原的区分,但一般高原上也可能会有山地。

现在大力发展山地种植,退耕还林,一般来说,山上会缺乏水源,或者某些地区水源在半山,为了便于浇灌需要将水从山地高处深圳山顶往下走,这样就需要通过水泵将水抽到高处,抽水距离很远的时候,就需要提前布设管道,如果要实现自动补水,就需要同样布设很长的传输线路,不管采用强电或者弱电线路,这样都需要同样布设很长的线路,线路中有电力的话,不利于管理,而且如果造成信号丢失,会造成系统失灵。

还有一种系统是如本申请人早期申请的申请号2016205272098公开了一种山地用自动供水系统,包括上水池、主管道和主水泵,上水池位于山地的顶部,主水泵位于上水池与水源地之间,主水泵通过主管道与上水池和水源连通;主水泵旁边设置有个计量桶,计量桶上中下分别设置有小感应探头,上小感应探头和中小感应探头接入到主水泵的控制器内,计量桶配有一个下水泵,下水泵的控制器与上小感应探头和下小感应探头连接;上水池用过副管连接到计量桶内,对应位置设置的上大感应探头和下大感应探头接入到副管上的上水泵控制器内。

但是上述系统依然存在问题,就是当管道铺设距离过长的话,这样副管的铺设成本也会增大,当铺设几公里的管道的时候,副管的投入也是很大一笔成本,这样不利于降低使用成本。同时就是由于抽水管上水池高度问题,容易造成管道的水并不能被排空,会驻留在管道和主水泵内,会给主水泵基座形成很大的压力,不利于长期使用。整个系统结构较为复杂,多个水池和计量桶的使用,增加了后期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本更低,又能保证使用效果,同时又能及时排空输水管内的积水,有效降低抽水泵基座的负担,延长使用寿命,延长后期维护的间隔时间的新型山地用自动供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山地用自动供水系统,包括蓄水池、输水管、与用户连通的下水管和抽水泵,蓄水池位于整个系统的最高点位置,抽水泵位于蓄水池与水源地之间,抽水泵通过输水管将蓄水池和水源连通;蓄水池底部设置底部支管接入到输水管上,底部支管上设置控制阀门;抽水泵的出水管和进水管之间设置一个连通管,连通管上设置电磁阀,电磁阀接入到抽水泵的控制器内,控制器上设置有定时器;连通管的顶部设置水量感应器,水量感应器接入到抽水泵的控制器内。

所述底部支管的控制阀门为浮球阀。

只需要架设输水管就可以进行自动供水,由于蓄水池容量是恒定不变的,需要多长时间能够灌满是可以确定,这样在第一次蓄水结束后,抽水泵停止工作,抽水泵的控制器给予连通管上的电磁阀信号,连通管打开后,抽水泵出水口的输水管内的水顺着连通管从抽水泵的进水口的输水管流回到水源地,减轻了抽水泵的负担,同时又避免了水的浪费。

当蓄水池内的水低于一定水位时候,底部支管的控制阀门打开,这样就会有水顺着支管流入到输水管内,最终流到连通管上,被水量感应器检测到,说明需要进行补水了,这样反馈到抽水泵的控制器内,关闭连通管的电磁阀和启动抽水泵进行补水。

所述输水管位于蓄水池上方的出水口设置一个蓄水箱,蓄水箱底部设置顶部支管接入到输水管内,顶部支管出口处悬挂一个浮球阀控制支管通断。

这样可以解决某些蓄水池无法在底部设置支管,这样当输水管供水的时候就会灌满蓄水箱,当水位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候,浮球阀就会打开顶部支管,这样蓄水箱内的水就会流入到输水管内,最终被水量感应器感应到,开始控制抽水泵工作。蓄水箱内的水流干后,当输水管进行补水时候又会被再次灌满保证下次的使用。

所述顶部支管的浮球阀由挡板、限位杆、悬挂绳和浮球组成,挡板设置在蓄水箱与支管之间,限位杆位于挡板上方,限位杆限制挡板提升高度,悬挂绳从蓄水箱上方进入悬挂在挡板上,悬挂绳另外一端挂着浮球。

由于顶部支管的设置位置,距离蓄水池的补水水位有很长距离,如果直接设置在水里面,那样浮球阀会承受很大的压力,不利于长期使用。将浮球放在水池内,没有达到补水位时候,悬挂绳是松散状态,挡板也是自重关闭状态,当达到补水位,悬挂绳拉直并且拉动挡板向上打开,达到限位杆位置后停止,这样避免过度拉升。

为了使用户使用的水更安全,所述与用户连通的下水管的顶部设置有水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本结构,很好的解决上水池内水位的反馈情况,实现起来更为便捷,整个设备实现起来更为稳定和可靠,可操作性更强,而且这样可以解决长距离传输问题,这样抽水泵的位置选定灵活性更强。同时能够解决山地上架设信号传输线路需要从高处穿过的问题,避免挂树枝上造成线路终断等等情况,现在的结构只需要进行主管的铺设,不再需要铺设副管,节约了使用成本,降低维护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设置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蓄水箱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新型山地用自动供水系统,包括蓄水池1、输水管2、与用户连通的下水管和抽水泵3,蓄水池1位于整个系统的最高点位置,抽水泵3位于蓄水池1与水源地4之间,抽水泵3通过输水管2将蓄水池1和水源连通;蓄水池1底部设置底部支管5接入到输水管2上,底部支管5上设置控制阀门6,底部支管5的控制阀门6为浮球阀。

抽水泵3的出水管和进水管之间设置一个连通管7,连通管7上设置电磁阀8,电磁阀8接入到抽水泵3的控制器内,控制器上设置有定时器;连通管7的顶部设置水量感应器9,水量感应器9接入到抽水泵3的控制器内。

只需要架设输水管2就可以进行自动供水,由于蓄水池1容量是恒定不变的,需要多长时间能够灌满是可以确定,这样在第一次蓄水结束后,抽水泵3停止工作,抽水泵3的控制器给予连通管7上的电磁阀8信号,连通管7打开后,抽水泵3出水口的输水管2内的水顺着连通管7从抽水泵3的进水口的输水管2流回到水源地4,减轻了抽水泵3的负担,同时又避免了水的浪费。

当蓄水池1内的水低于一定水位时候,底部支管5的控制阀门6打开,这样就会有水顺着底部支管5流入到输水管2内,最终流到连通管7上,被水量感应器9检测到,说明需要进行补水了,这样反馈到抽水泵3的控制器内,关闭连通管7的电磁阀8和启动抽水泵3进行补水。所述与用户连通的下水管的顶部设置有水过滤装置。

实施例2

如图2和图3所示,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输水管2位于蓄水池1上方的出水口处设置一个蓄水箱10,蓄水箱10底部设置顶部支管11接入到输水管2内,顶部支管11出口处悬挂一个浮球阀控制支管通断。

这样可以解决某些蓄水池无法在底部设置底部支管5,这样当输水管2供水的时候就会灌满蓄水箱10,当水位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候,浮球阀就会打开顶部支管,这样蓄水箱10内的水就会流入到输水管2内,最终被水量感应器9感应到,开始控制抽水泵3工作。蓄水箱10内的水流干后,当输水管2进行补水时候又会被再次灌满保证下次的使用。

所述顶部支管11的浮球阀由挡板12、限位杆13、悬挂绳14和浮球15组成,挡板12设置在蓄水箱10与顶部支管11之间,限位杆13位于挡板12上方,限位杆13限制挡板12提升高度,悬挂绳14从蓄水箱10上方进入悬挂在挡板12上,悬挂绳14另外一端挂着浮球15。

所述输水管2的顶部出水口处设置有水过滤装置。这样对水质进行有效的过滤,保证抽取上来的水能够得到过滤。

由于顶部支管11的设置位置,距离蓄水池10的补水水位有很长距离,如果直接设置在水里面,那样浮球阀会承受很大的压力,不利于长期使用。将浮球放在水池内,没有达到补水位时候,悬挂绳14是松散状态,挡板12也是自重关闭状态,当达到补水位,悬挂绳14拉直并且拉动挡板12向上打开,达到限位杆13位置后停止,这样避免过度拉升。

整个系统成本更低,又能保证使用效果,同时又能及时排空输水管2内的积水,有效降低抽水泵3基座的负担,延长使用寿命,延长后期维护的间隔时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