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融合观景平台和公路的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972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融合观景平台和公路的组合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坝顶公路,尤其是一种融合观景平台和公路的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的使用量近几年逐渐增加,这样导致堤顶公路、坝顶公路及马道在某些人流高峰期时容易造成堵塞,影响了整个交通的通行速度,造成局部地区的拥堵。另外,在经济方面施工占地面积大,用途单一且造价高,在施工过程中难度系数大,维护费用高,在安全方面踏步、伐道、景观桥都很难保证观光者安全,特别是雨雪天气,很多景点均出现过类似现象。另外,在某些地方由于两旁缺乏坚固的护栏,经常发生公交车沉湖事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融合观景平台和公路的组合结构,既方便坝顶观光,同时方便错车,避免拥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融合观景平台和公路的组合结构,在公路两侧沿长度方向交错设置有观景平台;所述观景平台包括主体,主体上端面与公路齐平,主体中部设有镂空层,镂空层边缘上下通过立柱进行支撑,立柱之间设有透明的玻璃。

所述主体的镂空层下部分包括设置在迎水面的浆砌石层,混凝土硬化垫层、石砖层;所述主体的镂空层上部包括钢筋混凝土层、加筋网层及路面结构,路面结构上设有护栏。

所述护栏包括扶手、底座,扶手、底座之间设有支撑杆、缓冲杆,其中、缓冲杆横截面均为S型。

所述护栏高度为1.4m-1.6m之间。

本实用新型一种融合观景平台和公路的组合结构,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将坝顶的公路与观景平台相结合,这样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加大通行面积、增加错车、休息、观光集一体的平台,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通行障碍,简化管理难度,且能很好的将人水在不影响河道排洪的情况下亲密的结合起来。

2)、通过在观景平台上设置镂空层,即使在人流高峰期,也可实现下层观光、上层通车,且避免吸入灰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观景平台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观景平台构造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护栏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中缓冲杆的示意图。

图中:公路1,观景平台2,主体3,镂空层4,立柱5,浆砌石层6,混凝土硬化垫层7,石砖层8,钢筋混凝土层9,加筋网层10,路面结构11,扶手13,底座14,支撑杆15,缓冲杆1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一种融合观景平台和公路的组合结构,在坝顶公路1两侧沿长度方向交错设置有观景平台2;所述观景平台2包括主体3,主体3上端面与公路1齐平,这样可提高空间利用率,加大通行面积。所述主体3中部设有镂空层4,镂空层4包括外走廊和休息室,外走廊上下部分通过立柱5进行支撑,立柱5之间设有透明的玻璃。通过设置镂空层,可形成上下两层观赏区间,可从不同角度进行观赏。而下部的镂空层设置,相对上端而言,一方面可减少粉尘吸入,另一方面在高峰期可避免车、人互扰。

在制造过程中,为了保证稳定可靠, 所述主体3的镂空层4下部分包括设置在迎水面的浆砌石层6,浆砌石层6作为基本框架,内部采用混凝土硬化垫层7、石砖层8进行回填、平铺;所述主体3的镂空层4上部包括钢筋混凝土层9、加筋网层10及路面结构11,路面结构11上设有护栏12。为了避免因地基下移导致开裂,通过采用钢筋混凝土层、加筋网层可保证连接的紧密可靠,使上层的公路与观景平面粘合度强,不开裂。

所述护栏3包括扶手13、底座14,扶手13、底座14之间设有支撑杆15、缓冲杆16,其中、缓冲杆16横截面均为S型。通过设置支撑杆、S型缓冲杆,可使撞击过程中的力进行分散、缓冲,相对直杆而言减少了撞坏飞出的可能,避免了更严重的交通事故的发生。

所述护栏高度为1.4m-1.6m之间。由此可防止攀爬出现危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