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033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地漏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漏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地漏组件在安装完成后很容易脱落,需要经常重新固定相关组件;同时,由于地漏主体为上下一体,无法通过放置多个过滤或隔离部件进一步改善过滤隔离的效果;由于不能对毛发等细微的污物进行过滤,很容易引起下水道堵塞;此外,下水道中渗出的污物容易污染地漏周围的区域,并散发异味,还可能有蚊虫从下水道通过地漏爬出,影响环境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地漏组件,将地漏箅子和地漏主体通过卡扣连接,使得地漏组件间的连接更加紧固;地漏主体由多层直径上大下小的型腔构成,便于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多层过滤、隔离部件以进一步改善过滤效果;在地漏主体中放置地漏硅胶用于隔离下水道的污物和异味;设置地漏防污隔板以进一步防止细微的污物进入下水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组件包括:

包括地漏箅子、地漏主体,所述地漏箅子置于所述地漏主体内,地漏箅子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地漏主体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扣连接。

优选地,所述地漏主体包括多个上大下小的型腔。

优选地,所述地漏主体包括第一型腔、第二型腔、第三型腔、第四型腔;所述第一型腔、第二型腔、第三型腔和第四型腔的底部为位于同心轴上的圆环,侧壁为圆心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圆环壁;所述第一型腔的直径大于第二型腔直径,所述第二型腔的直径大于第三型腔的直径,所述第三型腔的直径大于第四型腔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地漏组件还包括地漏硅胶,所述地漏硅胶上层置于所述第三型腔内,上层直径等于所述第三型腔内侧直径,上层高度等于第三型腔高度;所述地漏硅胶下层置于所述第四型腔内,下层直径等于所述第四型腔内侧直径,下层高度等于第四型腔高度。

优选地,所述地漏组件还包括地漏防污隔板,所述地漏防污隔板置于所述第三型腔内,直径等于所述第三型腔直径。

优选地,所述地漏防污隔板包括网板和环板,所述环板围绕在所述网板周围。

优选地,所述地漏组件还包括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包围在所述第四型腔的外围,外侧和顶部与所述第四型腔(24)位于同一圆心,呈圆环状,内侧与下水管道连接;所述连接槽的直径大于第四型腔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漏组件,由于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卡扣连接,因此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之间不易脱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多层型腔的地漏主体中放置多个过滤、隔离部件,从而因一部改善地漏过滤、隔离污物的效果,并且能够防止下水道渗出的污物和异味产生污染,用户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漏组件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箅子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中置于地漏箅子上的第一卡接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主体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中置于地漏主体上的第二卡接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主体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地漏组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地漏组件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防污隔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参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通过实施方式清楚、完整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地漏组件包括地漏箅子1、地漏主体2,地漏箅子1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31、地漏主体2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32。

如图2a所示,地漏箅子1通常为铸铁、PVC、锌合金、陶瓷、铸铝、不锈钢、黄铜、铜合金等制成,其表面为镂空的图案,用于排放地面的污水。地漏主体2的上表面与地面齐平,其余部分伸入室内地面以下,末端与下水道相连。室内地面的污水等混合其他细微的杂物经地漏箅子1 上的镂空处流入地漏主体2,排放到下水道中。

在本实施例中,地漏箅子1置于地漏主体2内,地漏箅子1与地漏主体2通过第一卡接部31和第二卡接部32卡扣连接,使得地漏箅子1 与地漏主体2紧密地贴合在一起,在使用中不易脱落。

图2b和图3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中置于地漏箅子1上的第一卡接部31 以及置于地漏主体2上的第二卡接部32的局部放大图。第一卡接部31的侧面投影可以为方形、圆形或者直角梯形等形状,优选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斜边和水平边可以设计成任意角度,方便卡扣,使地漏箅子1和地漏主体2能够牢固地贴合在一起。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地漏组件包括地漏箅子1、地漏主体2;地漏箅子1 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31,地漏主体2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32,地漏主体 2包括多层型腔。

在本实施例中,地漏箅子1(如图2a所示)置于地漏主体2内,地漏箅子1与地漏主体2通过第一卡接部31和第二卡接部32卡扣连接。地漏主体2由多层型腔构成,多层型腔的底部为位于同心轴上的圆环,侧壁为圆心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圆环壁,从上层至下层型腔的同心轴直径依次递减。型腔的数量通常在五个以内,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进行增减。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地漏主体2上位于各个层的型腔中放置不同的过滤或隔离部件,从而改善地漏的过滤和隔离效果。例如,在靠近下水道的型腔中放置一个隔离部件,用于防止下水道的污物渗入以及缓解下水道散发出的异味;在其上面一层放置过滤部件,以过滤流入地漏的污水中混杂的固体物、纤维物、毛发、易沉积物等,防止下水道堵塞。

实施例三

如图1所示,地漏组件包括地漏箅子1、地漏主体2。

地漏箅子1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31,地漏主体2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32。地漏箅子1(如图2a所示)置于地漏主体2内,地漏箅子1与地漏主体2通过第一卡接部31和第二卡接部32卡扣连接。

如图3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地漏主体2包括第一型腔21、第二型腔22、第三型腔23、第四型腔24;第一型腔21、第二型腔22、第三型腔23和第四型腔24均为圆环状侧壁和圆环状底部;其中第一型腔21的直径大于第二型腔22直径,第二型腔22的直径大于第三型腔23的直径,第三型腔23的直径大于第四型腔24的直径。

地漏主体2的结构为直径上大下小的四层圆形型腔,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不同的型腔中放置不同的过滤隔离部件,以改善地漏的过滤隔离效果。常见的过滤隔离部件包括地漏硅胶、地漏防污隔板、地漏过滤网等。地漏硅胶通常放置在多层型腔的最下层,起到连接下水道及防臭的作用。地漏防污隔板和地漏过滤网放置在地漏硅胶上面一层的型腔,用于过滤毛发等污物,防止下水道堵塞。四层型腔的设计满足大多数用户对型腔数量的需求。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地漏组件包括地漏箅子1、地漏主体2、地漏硅胶4。

地漏箅子1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31,地漏主体2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32。地漏箅子1(如图2a所示)置于地漏主体2内,地漏箅子1与地漏主体2通过第一卡接部31和第二卡接部32卡扣连接。

如图3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地漏主体2包括第一型腔21、第二型腔22、第三型腔23、第四型腔24;第一型腔21、第二型腔22、第三型腔23和第四型腔24均为圆环状侧壁和圆环状底部;其中第一型腔21的直径大于第二型腔22直径,第二型腔22的直径大于第三型腔23的直径,第三型腔23的直径大于第四型腔24的直径。

地漏硅胶4的上层充满第三型腔23,其上层直径等于第三型腔的内侧直径,其上层高度等于第三型腔的高度;地漏硅胶4的下层充满第四型腔24,其下层直径等于第四型腔的内侧直径,其下层高度等于第四型腔的高度。地漏硅胶4的末端伸入下水道内。

地漏硅胶4密封性好,能够隔离下水道渗出的污物及散发的异味、防止蚊虫从下水道入侵。

实施例五

如图5所示,地漏组件包括地漏箅子1、地漏主体2、地漏硅胶4、和地漏防污隔板5。

地漏箅子1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31,地漏主体2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32。地漏箅子1(如图2a所示)置于地漏主体2内,地漏箅子1与地漏主体2通过第一卡接部31和第二卡接部32卡扣连接。

如图3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地漏主体2包括第一型腔21、第二型腔22、第三型腔23、第四型腔24;第一型腔21、第二型腔22、第三型腔23和第四型腔24均为圆环状侧壁和圆环状底部;其中第一型腔21的直径大于第二型腔22直径,第二型腔22的直径大于第三型腔23的直径,第三型腔23的直径大于第四型腔24的直径。

地漏硅胶4的上层充满第三型腔23,其上层直径等于第三型腔的内侧直径,其上层高度等于第三型腔的高度;地漏硅胶4的下层充满第四型腔24,其下层直径等于第四型腔的内侧直径,其下层高度等于第四型腔的高度。地漏硅胶4的末端伸入下水道内。

地漏防污隔板5置于第三型腔23内,其直径等于第三型腔23的直径即地漏硅胶4的上层直径,底部覆盖地漏硅胶4。地漏防污隔板5用于进一步过滤、隔离污物,防止下水道堵塞。

实施例六

如图5所示,地漏组件包括地漏箅子1、地漏主体2、地漏硅胶4、和地漏防污隔板5。

地漏箅子1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31,地漏主体2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32。地漏箅子1(如图2a所示)置于地漏主体2内,地漏箅子1与地漏主体2通过第一卡接部31和第二卡接部32卡扣连接。

如图3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地漏主体2包括第一型腔21、第二型腔22、第三型腔23、第四型腔24;第一型腔21、第二型腔22、第三型腔23和第四型腔24均为圆环状侧壁和圆环状底部;其中第一型腔21的直径大于第二型腔22直径,第二型腔22的直径大于第三型腔23的直径,第三型腔23的直径大于第四型腔24的直径。

地漏硅胶4的上层充满第三型腔23,其上层直径等于第三型腔的内侧直径,其上层高度等于第三型腔的高度;地漏硅胶4的下层充满第四型腔24,其下层直径等于第四型腔的内侧直径,其下层高度等于第四型腔的高度。地漏硅胶4的末端伸入下水道内。

本实施例中的地漏防污隔板5包括网板51和环板52,环板52围绕在网板51周围。地漏防污隔板5置于第三型腔23内,环板52的直径等于第三型腔23的直径,并覆盖第三型腔的圆环状底部;网板51的直径等于第三型腔的内侧直径即地漏硅胶4的上层直径,并覆盖地漏硅胶4。

在本实施例的地漏防污隔板5中,网板51用于过滤毛发等细微的污物,防止下水道堵塞;环板52使得地漏防污隔板5整体更加坚固。

实施例七

如图5所示,地漏组件包括地漏箅子1、地漏主体2、地漏硅胶4、地漏防污隔板5和连接槽25。

地漏箅子1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31,地漏主体2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32。地漏箅子1(如图2a所示)置于地漏主体2内,地漏箅子1与地漏主体2通过第一卡接部31和第二卡接部32卡扣连接。

如图3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地漏主体2包括第一型腔21、第二型腔22、第三型腔23、第四型腔24;第一型腔21、第二型腔22、第三型腔23和第四型腔24均为圆环状侧壁和圆环状底部;其中第一型腔21的直径大于第二型腔22直径,第二型腔22的直径大于第三型腔23的直径,第三型腔23的直径大于第四型腔24的直径。

连接槽25包围在第四型腔24的外围,外侧和顶部为圆环状,内侧与下水管道连接;所述连接槽25的直径大于第四型腔24的直径。

地漏硅胶4的上层充满第三型腔23,其上层直径等于第三型腔的内侧直径,其上层高度等于第三型腔的高度;地漏硅胶4的下层充满第四型腔24,其下层直径等于第四型腔的内侧直径,其下层高度等于第四型腔的高度。地漏硅胶4的末端伸入下水道内。

地漏防污隔板5包括网板51和环板52,环板52围绕在网板51周围。地漏防污隔板5置于第三型腔23内,环板52的直径等于第三型腔23的直径,并覆盖第三型腔的圆环状底部;网板51的直径等于第三型腔的内侧直径即地漏硅胶4的上层直径,并覆盖地漏硅胶4。

连接槽25的结构使得污水等可以通过网板51上的网眼经过地漏硅胶4后通过连接槽25直接进入下水道排走;同时使得地漏主体2与下水道之间的连接和拆卸更为简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来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