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倒虹吸涵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6990阅读:1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倒虹吸涵洞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设计涵洞施工技术领域,特别设计一种生态倒虹吸涵洞。



背景技术:

随着我们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增多,作为主力交叉输水建筑物的倒吸虹被广泛应用。传统的倒虹吸涵洞在进水段和出水段设置斜管,给施工增加了较大难度,且稳固性不好,长时间使用斜管和直管易裸露在地表外面,后期维护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生态倒虹吸涵洞。

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生态倒虹吸涵洞,包括进水池、管身段和出水池,进水池后连接管身段,管身段后连接出水池;所述进水池和出水池的外端分别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池和出水池的外侧分别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有扭坡,所述扭坡包括翼墙,翼墙底部设置扭坡护底;所述管身段包括三段长度、孔径均相同的圆管涵,所述管身段底部设置有管涵护底;所述扭坡护底高于管涵护底,所述进水池的底面与出水池的底面均为斜坡面;所述管身段上设置涵背填土,涵背填土上设置盖板,盖板上设置盖板填土。

优选地,所述进水池和出水池与管身段的连接处均设置挡水墙,挡水墙的高度等于翼墙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翼墙为一字形翼墙。

优选地,所述涵背填土厚度为75厘米,所述盖板填土厚度为40厘米,所述涵背填土与盖板填土的压实度不小于0.9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倒虹吸涵洞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水流条件好,造价低,且施工难度小,后期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态倒虹吸涵洞的剖面图。

图2位本实用新型生态倒虹吸涵洞的平面图。

图3位本实用新型生态倒虹吸涵洞Ⅰ-Ⅰ的剖面图。

图4位本实用新型生态倒虹吸涵洞Ⅱ-Ⅱ的剖面图。

图5位本实用新型生态倒虹吸涵洞Ⅲ-Ⅲ的剖面图。

图中,1进水口,2进水池,3管身段,4出水池,5出水口,6扭坡,7管涵护底,8涵背填土,9盖板,10盖板填土,11挡水墙,61翼墙,62扭坡护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5所示,一种生态倒虹吸涵洞,包括进水池2、管身段3和出水池4,进水池2后连接管身段3,管身段3后连接出水池4;所述进水池2和出水池4的外端分别设置进水口1和出水口5,所述进水池2和出水池4的外侧分别通过进水口1和出水口5连接有高度为95厘米的扭坡6,即进水池2和出水池4的外侧均设置扭坡6,所述扭坡6包括厚度为30厘米的翼墙61,翼墙61底部设置厚度为30厘米的扭坡护底62;所述管身段3包括三段长度、孔径均相同的圆管涵,所用圆管涵的内径为40厘米,厚度为10厘米,所述管身段3底部铺设有厚度为20厘米的管涵护底7;所述扭坡护底62高于管涵护底7,所述进水池2的底面与出水池4的底面均为斜坡面;所述管身段3上设置涵背填土8,涵背填土8上设置厚度为10厘米的盖板9,盖板9的两端应砌在挡水墙11的内墙面上,盖板9上设置盖板填土10。

所述进水池2和出水池4与管身段3的连接处均设置高度为225厘米、厚度为20厘米的挡水墙11,挡水墙11的高程等于翼墙61的高度。

所述翼墙61为一字形翼墙。

所述涵背填土8厚度为75厘米,所述盖板填土10厚度为40厘米,所述涵背填土8与盖板填土10的压实度不小于0.93。

本倒虹吸涵洞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水流条件好,造价低,且施工难度小,后期维护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