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声测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0757阅读:1163来源:国知局
超声波声测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超声波测试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扩大、建筑事业的发展,桩基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形式,得到广泛地应用,桩基检测工作是整个桩基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提高桩基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检测评定结果的可靠性,才能真正地确保桩基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超声波法是目前检测桩基完整性最有效最准确的检测方法,超声波法检测对声测管总体的要求较高,因此声测管的埋设决定了超声波法检测能否顺利进行。当声测管材料或安装工艺较差时,可能造成漏浆、堵管、断裂、弯曲、下沉、变形等事故的发生,对超声波透射法进行桩基完整性检测产生较大影响,甚至于无法进行超声波透射法检测。目前在进行超声波声测管的安装时,会出现安装不方便,声测管之间的接头不牢靠,密封度不好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超声波声测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声测管接头不牢靠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超声波声测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滑动连接有若干凸起,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纳凸起的若干凹槽,所述凸起的截面呈直角梯形,直角梯形斜面沿管体外径向内径向下倾斜设置,直角梯形直角面与管体的外壁相对齐,所述凹槽下底面内侧和管体内壁对齐,凹槽下底面外侧沿管体外壁向外延伸,与管体内壁相齐向外延伸,凹槽上底面与管体外壁相齐向外延伸,所述凹槽的内壁上涂有粘接剂。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为:超声波声测管是在前期预埋到桩基里面的,首先将本方案提供的一个声测管安装在桩基中,设有凹槽的一面朝上,使用与管体内径大小相同的圆柱体按压棒插入管体中,使得按压棒与声测管凸起的斜面相抵,继续向按压棒施加压力,相当于对凸起施加了一个倾斜向下的压力,由于凸起与管体之间为滑动连接,使得凸起向外滑动,进而能够牢固固定在土地中;同理,在前一个声测管的上方继续放置第二个声测管,设有凹槽的一面依然朝上,再使用按压棒插入该声测管管体中,向下施加压力,使得该声测管管体上滑动连接的凸起向外滑动,从而将第二个声测管的凸起容纳到前一个声测管的凹槽中,凹槽的内壁上涂有粘接剂,能够有效避免凸起从凹槽中滑出来,实现两个声测管之间的相互固定。本技术方案提供的超声波声测管,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声测管结构不牢靠的问题,由于凸起与管体之间为滑动连接,通过按压棒对凸起施加的压力即能够实现凸起的滑动,使得凹槽将凸起容纳,实现声测管之间的有效连接,本方案结构设计简单,操作使用方案,便于人工进行安装,实用性强。

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凸起与凹槽的个数均为两个,所述凸起与凹槽以管轴线为轴对称设置;两个凸起与凹槽的设置,即可以实现将两个声测管之间固定,节约成本。

优选方案二,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凹槽下底面与凸起底面涂抹有润滑剂;润滑剂的涂抹使得第二个声测管放置在前一个声测管上时,使用按压棒对第二个声测管的凸起施加压力,使得凸起容易向外滑动,滑动至前一个声测管的凹槽中,减少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

优选方案三,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管体外壁还设置有若干花键,所述花键设置于凸起的上方,所述凹槽上底面上方还设置有与花键对应的键槽;当第二个声测管安装在第一个声测管上方时,使得第二个声测管外壁设置的花键能够与第一个声测管凹槽上底面上方设置的键槽想匹配,即第一个声测管与第二个声测管的外壁之间形成花键连接,进行固定了声测管之间的连接,有效防止其安装成功后会发生滑动的问题。

优选方案四,作为对优选方案三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花键和键槽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花键和键槽均以管轴线为轴对称设置;两个花键连接即可将声测管之间相对固定,比较稳定,且节约制作成本,不影响超声波的检测。

优选方案五,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用于密封管体的封口盖,所述封口盖的直径与管体外径大小相同,所述封口盖的上方设置有提醒作用的提示板;超声波声测管是在前期就预埋在桩基里面的,因此,超声波声测管在使用前需要进行封口处理,封口盖能够放置于声测管凹槽的下底面,实现对声测管的封口,此外,提示板一方面可以提示施工者声测管的位置,另一方面能够防止车辆和人员的误行而产生的碰撞造成声测管变形。

优选方案六,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凸起的高度与凹槽上、下底面之间的距离相等;使得凸起在滑动到凹槽中,两者之间的没有间隙,加强声测管之间安装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超声波声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超声波声测管相互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管体连接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管体1、凸起2、凹槽3、花键4、键槽5、封口盖6、提示板7、按压棒8。

实施例基本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超声波声测管,声测管管体1的一端滑动连接有两个凸起2,管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纳凸起2的两个凹槽3,凸起2与凹槽3以管体1的内径为轴对称设置,凸起2的高度与凹槽3上、下底面之间的距离相等,凸起2底面与凹槽3下底面涂抹有润滑剂,凸起2的截面呈直角梯形,直角梯形斜面沿管体1外径向内径向下倾斜设置,直角梯形直角面与管体1的外壁相对齐,凹槽3下底面与管体1内壁相齐向外延伸,凹槽3上底面与管体1外壁相齐向外延伸,管体1外壁还设置有两个花键4,花键4设置于凸起2的上方,凹槽3上底面上方还设置有与花键4对应的键槽5,凹槽3的内壁上涂有粘接剂,花键4和键槽5均以管体1的管轴线为轴对称设置,还包括用于密封声测管管体1的封口盖6,封口盖6的直径与管体1外径大小相同,封口盖6的上方设置有提醒作用的提示板7。

使用时,超声波声测管是在前期预埋到桩基里面的,首先将本方案提供的一个声测管安装在桩基中,设有凹槽3的一面朝上,使用与声测管管体1内径大小相同的圆柱体按压棒8插入管体1中,使得按压棒8与声测管凸起2的斜面相抵,继续向按压棒8施加压力,相当于对凸起2施加了一个倾斜向下的压力,由于凸起2与管体1之间为滑动连接,使得凸起2向外滑动,进而能够牢固固定在土地中;同理,在前一个声测管的上方继续放置第二个声测管,设有凹槽3的一面依然朝上,再使用按压棒8插入该声测管管体1中,向下施加压力,使得该声测管管体1滑动连接的凸起2向外滑动,从而将第二个声测管的凸起2容纳到前一个声测管的凹槽3中,凹槽3的内壁上涂有粘接剂,能够有效避免凸起2从凹槽3中滑出来,实现两个声测管之间的相互固定,润滑剂涂抹在凹槽3下底面和凸起2底面,使得第二个声测管放置在前一个声测管上时,使用按压棒8对第二个声测管的凸起2施加压力,使得凸起2容易向外滑动,滑动至前一个声测管的凹槽3中,减少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此外,第二个声测管外壁设置的花键4能够与第一个声测管凹槽3上底面上方设置的键槽5想匹配,即第一个声测管与第二个声测管的外壁之间形成花键4连接,进行固定了声测管之间的连接,有效防止其安装成功后会发生滑动的问题。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超声波声测管,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声测管结构不牢靠的问题,由于凸起2与管体1之间为滑动连接,通过按压棒8对凸起2施加的压力即能够实现凸起2的滑动,使得凹槽3将凸起2容纳,实现声测管1之间的有效连接,此外,超声波声测管是在前期就预埋在桩基里面的,因此,超声波声测管在使用前需要进行封口处理,封口盖6能够放置于声测管凹槽3的下底面,实现对管体1的封口,提示板7有提示施工者声测管的位置和防止车辆和人员的误行的作用,有效保护声测管不会被碰撞造成变形,本方案结构设计简单,操作使用方案,便于人工进行安装,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