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马桶以及马桶坯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18087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抽水马桶以及马桶坯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抽水马桶以及马桶坯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抽水马桶中,在马桶清洗后,有时残留于唇面通水路径的水形成为条状的水(以下,称作条状水),并经过便盆部的内表面而流下。该条状水不仅在不规则地改变经过便盆部的内表面的路线的同时流动,有时还长期流动,成为导致外观效果的降低的原因。

作为该对策,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设置有连通向唇面通水路径供给清洗水的供水管(watersupplytube)与回水弯部(stenchtrap)的水路(channel)的马桶。在该马桶中,认为唇面通水路径内的水通过水路向回水弯部排出,从而防止条状水长期在便盆部的内表面流下。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99/5738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发明人对专利文献1的构造进行了研究,结果认识到以下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的马桶中,用于排出唇面通水路径内的水的水路配置为通过回水弯部的密封水积存部的上壁部。由此,回水弯部的上壁部沿前后方向增厚水路的厚度程度的厚度,在直到污物穿过其下方为止的期间中污物移动的距离变长,通过回水弯部难以排出污物。因此,专利文献1的马桶出于在防止因马桶清洗而导致的外观效果的降低的同时确保污物排出性能的观点,存在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在防止因马桶清洗而导致的外观效果的降低的同时确保污物排出性能的抽水马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抽水马桶。抽水马桶具备:便盆部,在上端部形成有唇面部;唇面通水路径,形成于所述唇面部的外周侧;唇面喷水孔,用于从所述唇面通水路径内向所述便盆部内喷水;回水弯部,与所述便盆部的底部连接,且具有在从该便盆部的底部朝向该回水弯部的里侧的中途位置处向上方延伸的上升通路部;以及排水通路,用于将所述唇面通水路径内的水向所述上升通路部排出,所述回水弯部具有存积密封水的密封水积存部,所述排水通路的一部分配置为相对于在所述密封水积存部从上游端向下游端扩展的内部空间通过左右一方侧。

采用该方式,能够使唇面通水路径内的水通过排水通路向回水弯部排出。由此,能够防止唇面通水路径内的水从唇面喷水孔通过便盆部内而作为条状水长期地流下,能够防止因马桶清洗而导致的外观效果的降低。另外,排水通路配置为相对于密封水积存部的内部空间通过左右一方侧。由此,由于也可以不将排水通路配置为通过密封水积存部的上壁部,因此能够变薄密封水积存部的上壁部的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因此,能够缩短直到污物穿过密封水积存部的上壁部的下方为止的期间中污物移动的距离,即使在存在有排水通路的情况下,也易于通过回水弯部排出污物。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在防止因马桶清洗而导致的外观效果的降低的同时确保污物排出性能的抽水马桶。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抽水马桶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3是图2的b-b线剖视图。

图4是图2的密封水积存部的放大图。

图5是图2的c-c线剖视图。

图6是从斜上侧观察图2的抽水马桶的立体剖视图。

图7是图4的d-d线剖视图。

图8是图4的e-e线剖视图。

图9是表示在密封水积存部的通路面形成有凸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分解第一实施方式的抽水马桶的马桶主体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分解第一实施方式的抽水马桶的马桶主体的状态的正面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成形第一实施方式的抽水马桶的便盆侧部分的中途状态的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形成于各唇面通水路径的内底面的斜度的图。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抽水马桶的正面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在密封水积存部的内部空间的内侧配置有排水通路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变形例中,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在各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适当地省略构成要素的一部分。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抽水马桶10的俯视图。

抽水马桶10具备以陶器为材料的马桶主体12。马桶主体12是以挂着的状态安装于卫生间的侧壁面100的壁挂型马桶。

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图3是图2的b-b线剖视图。

马桶主体12具备:便盆部16,在上端部形成有唇面部14;两个唇面通水路径18l、18r,形成于唇面部14的外周侧;以及三个唇面喷水孔20a~20c,用于从唇面通水路径18l、18r内向便盆部16内喷水。另外,马桶主体12具备:回水弯部22,与便盆部16的底部连接;以及排水通路24,用于将唇面通水路径18l、18r内的水向回水弯部22排出。虽然抽水马桶10具有排水通路24这一主要特征,但是先行从周边构造起进行说明。

便盆部16形成于马桶主体12的前部。便盆部16除了唇面部14以外,还具备:盆状的接收面部26,用于接收污物;存水部28,从接收面部26的下缘部向下方凹陷,并且形成于便盆部16的底部。接收面部26在俯视时形成为前后尺寸比左右尺寸大的椭圆状。在存水部28的底面部开设有回水弯部22的入口22a。

在唇面通水路径18l、18r中包括有相对于抽水马桶10的左右中心线cl配置于作为左右一方侧的左侧的左唇面通水路径18l(第一唇面通水路径)和相对于该左右中心线cl配置于作为左右另一方侧的右侧的右唇面通水路径18r(第二唇面通水路径)。左右中心线cl是指将抽水马桶10的外表面部分形成为最大的左右尺寸lx(参照图1)二等分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此外,以下,也以抽水马桶10的左右前后为基准说明各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

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是通过从用于向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供给清洗水的共用通水路32的下游端部起向左右分支而形成的。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的分支位置34配置于唇面部14的后方。如图2所示,从作为清洗水供给装置102的一部分的送水管102a向共用通水路32供给有清洗水。在图3中,示出清洗水从送水管102a朝向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内的通水路线wp。

左唇面通水路径18l形成为从作为始端侧的分支位置34起沿周向上的一方侧(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以下,简称为顺时针方向)延伸。在左唇面通水路径18l的终端侧形成有折回部分18la,在该折回部分18la的前端部形成有第一唇面喷水孔20a。另外,在左唇面通水路径18l形成有从自该始端侧朝向终端侧的路线的中途位置起分支的第二唇面喷水孔20b。第二唇面喷水孔20b形成为从该中途位置沿便盆部16的内侧、且周向上的另一方侧(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以下,简称为逆时针方向)延伸。

右唇面通水路径18r形成为从作为始端侧的分支位置34起向逆时针方向延伸。在右唇面通水路径18r的终端侧形成有第三唇面喷水孔20c。

向左唇面通水路径18l供给的清洗水从第一唇面喷水孔20a以及第二唇面喷水孔20b喷出。向右唇面通水路径18r供给的清洗水从第三唇面喷水孔20c喷出。从各唇面喷水孔20a~20c沿唇面部14的内周面向逆时针方向喷出清洗水。由此,形成有用于清洗便盆部16的内表面,特别是唇面部14、接收面部26的内表面的水流。

回水弯部22形成为从便盆部16内向下水侧水路(图中没有示出)排出的污物的通道。如图2所示,回水弯部22从上游侧至下游侧依次具有上游通路部36、上升通路部38以及下游通路部40。上升通路部38设于从便盆部16的底部朝向回水弯部22的内侧的中途位置处。上游通路部36形成为与便盆部16的底部相连并向下方且后方延伸。上升通路部38形成为与上游通路部36的下游端部相连并向上方且后方延伸。下游通路部40形成为与上升通路部38的下游端部相连并向后方延伸。在下游通路部40的下游端部连接有从卫生间的侧壁面100引出的排水管104,回水弯部22经由排水管104与下水侧水路连接。

图4是图2的密封水积存部44(后述)的放大图。

回水弯部22具有积存密封水42的密封水积存部44。密封水42具有切断回水弯部22的通水方向上的空气的流动的功能。密封水积存部44由回水弯部22的上游通路部36和从后述的溢出缘46位于下侧的位置处的上升通路部38的一部分构成。

在密封水积存部44的内部形成有从上游端向下游端扩展的内部空间44a。在图4中示出从密封水积存部44的上游端至下游端的范围sa。密封水积存部44的上游端形成为回水弯部22的入口22a。另外,密封水积存部44的下游端形成为在上升通路部38位于与溢出缘46相同的高度位置处的部位。

回水弯部22具有规定密封水42的非清洗时的最高水位的溢出缘46。此处的“非清洗时”是指处于开始便盆部16内的清洗前的待机状态时。在本实施方式中,溢出缘46由上升通路部38的后壁面的上端缘构成。当在回水弯部22内进入有超出溢出缘46的水时,回水弯部22内的水通过从溢出缘46向下游侧溢出而向下水侧水路排出。其结果是,规定了残留在回水弯部22内的水、即密封水42的非清洗时的最高水位。

密封水积存部44的上壁部44b形成为实心的板状,配置为将上游通路部36的内部空间的一部分与上升通路部38的内部空间的一部分前后隔开。从便盆部16内向下水侧水路排出的污物穿过密封水积存部44的上壁部44b的下方。密封水积存部44的上壁部44b构成将便盆部16以及上游通路部36的内部空间与上升通路部38的内部空间前后隔开的第一隔壁部50的下侧部分。

转到排水通路24的说明。图5是图2的c-c线剖视图,图6是从斜上侧观察图2的抽水马桶10的立体剖视图。

排水通路24在从清洗水供给装置102向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内供给完清洗水后,使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内的水的一部分不通过便盆部16内而向回水弯部22排出。由此,能够防止从各唇面喷水孔20a~20c通过便盆部16内长期流下条状水。

排水通路24从左唇面通水路径18l侧至密封水积存部44的内部空间44a侧具有纵通路52和扩散通路54。在纵通路52的上游端部形成有用于将清洗水从左唇面通水路径18l内向排水通路24内导入的水导入口56。在本实施方式中,水导入口56在左唇面通水路径18l的内底面开口。在扩散通路54的下游端部形成有用于将水从排水通路24内向密封水积存部44的内部空间44a内排出的排水口58。排水口58相对于密封水积存部44的内部空间44a配置于抽水马桶10的左侧(图5中右侧),并向抽水马桶10的右侧(图5中左侧)开放。

如图4~图6所示,纵通路52的一部分以及扩散通路54配置为不通过密封水积存部44的上壁部44b而相对于密封水积存部44的内部空间44a通过抽水马桶10的左侧。纵通路52的一部分以及扩散通路54配置为不通过前后夹着上游通路部36的内部空间与上升通路部38的内部空间的位置。出于其它观点,如图4所示,排水通路24的一部分也可以配置为,当从侧方观察马桶主体12时通过与密封水积存部44的内部空间44a重叠的位置。进而出于其它观点,排水通路24的一部分也可以配置为,相对于位于抽水马桶10的右侧(左右另一方侧。图5中左侧)的密封水积存部44的侧壁部44c通过抽水马桶10的左侧(左右一方侧。图5中右侧)。

如图5所示,纵通路52形成为呈直线状地延伸。另外,纵通路52形成为沿铅垂方向延伸。此处的“沿铅垂方向延伸”包括纵通路52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与铅垂面完全平行的情况和与铅垂面几乎平行的情况。此处的“与铅垂面几乎平行的情况”是指纵通路52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对于铅垂面的角度斜度为超过0°且在~10°以下的情况。

在纵通路52的下游端部形成有用于限制在排水通路24内从左唇面通水路径18l侧朝向密封水积存部44的内部空间44a侧的水的流动的第一限流孔60。第一限流孔60在排水通路24的、从左唇面通水路径18l至回水弯部22的路线中配置于靠近回水弯部22的位置。第一限流孔60用于限制从上升通路部38内朝向排水通路24的纵通路52内的污水的逆流。

扩散通路54形成为扩大通过第一限流孔60的水的流动。通过第一限流孔60的水在扩散通路54内扩散,水势比通过第一限流孔60前减弱。

扩散通路54形成为将通过第一限流孔60的水的流动方向从向下改变为向右(图5中向左)并向排水口58引导。从第一限流孔60观察,扩散通路54形成为在下游侧具有供通过第一限流孔60的水碰撞的壁部54a的形状。通过第一限流孔60的水通过与扩散通路54的壁部54a相碰,水势比通过第一限流孔60前进一步减弱。

图7是图4的d-d线剖视图,图8是图4的e-e线端面图。

如图4~图8所示,密封水积存部44在从密封水积存部44的上游端至下游端的范围sa内,在内侧具有以不存在向内侧突出的阶梯的方式圆滑地相连的方式形成的通路面64。通路面64由密封水积存部44的左右两侧壁部44c和下壁部44d的内表面形成。

在上升通路部38的密封水积存部44形成有比左侧壁部44c的通路面64向密封水积存部44的径向外侧凹陷的凹部66。凹部66形成于从密封水积存部44的上下方向的中途位置至上升通路部38的上端部的范围。

形成纵通路52的壁部的一部分构成将纵通路52的内部空间与密封水积存部44的内部空间44a左右隔开的第二隔壁部62。第二隔壁部62设于从密封水积存部44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途位置至上升通路部38的上端部的范围。如图7所示,第二隔壁部62形成为不与回水弯部22的周围的壁部分离而是前后相连。在该图中,示出了形成为与作为回水弯部22的壁部的密封水积存部44的左侧壁部44c前后相连的例子,但是在比溢出缘46靠上侧处也形成为与回水弯部22的壁部前后相连。

如图4~图7所示,纵通路52的第二隔壁部62配置为比凹部66的开口缘66a向密封水积存部44的径向外侧收纳。该开口缘66a形成为密封水积存部44的通路面64与凹部66的内壁面之间的边界位置。由此,形成排水通路24的第二隔壁部62被设为在密封水积存部44的左侧壁部44c的通路面64未形成凸部。此处的凸部68是指例如图9所示,在密封水积存部44的左右的两侧壁部44c与下壁部44d的通路面64形成为向密封水积存部44的径向内侧突出的部位。该凸部68形成为在密封水积存部44内形成于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的中途位置(在图9中朝向上侧的中途位置)的阶梯。该凸部68形成为在密封水积存部44内流动的清洗水、污物的阻碍。

另外,如图5所示,第二隔壁部62形成为随着朝向上方而向回水弯部22的径向外侧倾斜。形成排水通路24的第二隔壁部62形成为在朝向上方的中途位置不向回水弯部22的径向内侧突出。

采用以上的抽水马桶10,能够将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内的水通过排水通路24向回水弯部22内排出。由此,能够防止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内的水从各唇面喷水孔20a~20c通过便盆部16内作为条状水长期地流下,能够防止因马桶清洗而导致的外观效果的降低。

另外,排水通路24的一部分配置为相对于密封水积存部44的内部空间44a通过左侧。由此,由于无需将排水通路24配置为通过密封水积存部44的上壁部44b,因此能够变薄密封水积存部44的上壁部44b的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因此,能够缩短直到污物穿过密封水积存部44的上壁部44b的下方侧的过程中污物移动的距离,即使在存在有排水通路24的情况下,也易于通过回水弯部22排出污物。其结果是,容易在防止因马桶清洗所导致的外观效果的降低的同时确保污物排出性能。

另外,形成排水通路24的内部通路的第二隔壁部62被设为在密封水积存部44的通路面64未形成凸部。由此,难以对在密封水积存部44内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流动的水、污物造成阻碍,更加易于确保污物排出性能。

另外,形成排水通路24的壁部的一部分构成将排水通路24的内部空间与回水弯部22的内部空间左右隔开的第二隔壁部62。由此,与使形成排水通路24的壁部与形成回水弯部22的内部通路的壁部分离相比,抑制了排水通路24与回水弯部22的合计的左右尺寸,有助于抽水马桶10的左右尺寸的小型化。

另外,排水通路24具有扩散通路54。由此,通过排水通路24的水通过扩散通路54扩散,从而水势减弱,能够将水势弱的水从排水通路24向密封水积存部44的内部空间44a排出。因此,当马桶清洗时,从排水通路24排出的水难以对在密封水积存部44内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流动的水、污物造成影响,更加易于确保污物排出性能。

另外,扩散通路54形成为改变水的流动方向而将水向密封水积存部44内排出。由此,在扩散通路54内通过的水与扩散通路54的内壁面相碰,从而水势进一步减弱,能够将水势更弱的水从排水通路24向密封水积存部44的内部空间44a排出。因此,当马桶清洗时,从排水通路24排出的水更加难以对在密封水积存部44内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流动的水、污物造成影响,更加易于确保污物排出性能。

此外,如图2所示,排水通路24的一部分在密封水42内被水淹,排水通路24与回水弯部22之间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为被密封水42切断的状态(以下,称作切断状态)。如图5所示,排水通路24具有最低切断水位规定部69,该最低切断水位规定部69规定能够将排水通路24形成为切断状态的密封水42的切断水位中的、作为最低水位的最低切断水位。最低切断水位规定部69由位于从作为排水通路24的上游端的水导入口56朝向作为下游端的排水口58的路线的、排水通路24的上壁面的下端部位构成。当密封水42的水位低于最低切断水位规定部69时,空气在排水通路24与回水弯部22之间形成为能够流通的状态。当密封水42的水位形成为最低切断水位规定部69以上时,形成为切断状态。

该最低切断水位规定部69配置为相对于溢出缘46向下方隔开50mm以上的距离l1。由此,即使在密封水42的水位因干燥等而下降的情况下,也能够长期维持排水通路24基于密封水42的切断状态。由此,能够长期稳定地防止臭味从下水侧水路通过排水通路24逆流。此外,该数值条件是基于本发明的发明人实验的研究而设定的。距离l1的上限值并无特殊限定,例如,将从溢出缘46至回水弯部22的通路面64的最低位置的距离作为上限值。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最低切断水位规定部69相对于密封水积存部44的上壁部44b的下端配置于下方。

接着,说明抽水马桶10的制造方法。图10、图11是表示分解抽水马桶10的马桶主体12的状态的图,图10是从与图2相同的视点观察的图,图11是从与图5相同的视点观察的图。

抽水马桶10具备上下分割马桶主体12而成的形状的上表面侧部分70和便盆侧部分72。上表面侧部分70是包括马桶主体12的上表面部12a和划定共用通水路32的壁部32a在内的部分。便盆侧部分72是比上表面侧部分70靠下侧的部分。便盆侧部分72是包括便盆部16的大部分在内的部分。上表面侧部分70与便盆侧部分72的边界线位置被设定为上下分割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的位置。便盆侧部分72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形成为向上侧开放的形状。上表面侧部分70配置为在与便盆侧部分72接合时从上侧封闭唇面通水路径18l、18r。

马桶主体12是通过在利用浇铸成型分别将该上表面侧部分70以及便盆侧部分72各自烧制前的马桶坯成型,并通过粘合等接合这两者后经过干燥、涂釉、烧制等后工序而获得的。以下,以便盆侧部分72的马桶坯的制造方法为主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成形抽水马桶10的便盆侧部分72的马桶坯的中途状态的图。

便盆侧部分72是通过使用多个模110~114的浇铸成形而获得的。浇铸成形包括通过将多个模110~114合模而形成用于成形马桶坯的型腔116的工序和向由多个模110~114形成的型腔116内注入未固化状态的料浆的工序。模110~114由石膏等具有吸水性的材料构成。料浆沿各模110~114的表面固化而获得便盆侧部分72的马桶坯120。浇铸成形还包括排出残留在便盆侧部分72的马桶坯120内的未固化状态的料浆的工序和将各模110~114从马桶坯120脱模的工序。在该图中,表示刚要将各模110~114从马桶坯120脱模之前的状态。

在本例中,模110~114使用有配置于上侧的上模110、配置于下侧的下模111、配置于左右两侧的左模112以及右模113。各模110~113具有与抽水马桶10的便盆侧部分72相应的形状的成形面110a、111a、112a、113a。

上模110的成形面110a用于成形面对便盆侧部分72的上方的部位。上模110的成形面110a至少具有模仿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的内底面的形状。另外,虽图中没有示出,上模110的成形面110a也具有模仿便盆部16的内表面的形状。下模111的成形面111a用于成形面对便盆侧部分72的下方的部位。下模111的成形面111a至少具有模仿回水弯部22的下壁部以及两侧壁部的形状。左模112的成形面112a以及右模113的成形面113a用于成形面对便盆侧部分72的左右两侧方的部位。上模110以及下模111配置为使彼此的成形面110a、111a上下相对,左模112以及右模113也配置为使彼此的成形面112a、113a左右相对。在各成形面110a、111a之间形成有用于成形马桶坯的型腔116。

在此,在多个模110~114中包括用于成形排水通路24的纵通路52的棒状的模构件114。模构件114具有用于成形纵通路52的内表面的成形面114a。在上模110形成有贯通成形面110a的插入孔110b,模构件114相对于上模110的插入孔110b拔插。此时,模构件114沿插入孔110b的轴线方向、且是向各模110~114内的型腔116靠近的方向插入。

在该状态下,向多个模110~114内的型腔116内注入未固化状态的料浆。此后,如上所述,排出料浆,将各模110~114从马桶坯120脱模。在此,在通过从上模110的插入孔110b拔出模构件114而先行将模构件114脱模之后,将其他模110~113脱模。此时,模构件114的脱模方向pa为插入孔110b的轴线方向,且向离开各模110~113内的型腔116的方向拔出。另一方面,上模110的脱模方向pb为与模构件114的脱模方向pa不同的方向,更加详细地说,形成为相对于与模构件114的脱模方向pa平行的假想面倾斜的方向。这样,通过先行将模构件114脱模,即使在上模110的脱模方向pb与模构件114的脱模方向pa为不同的方向的情况下,也能够分别将上模110、模构件114顺畅地脱模。

本实施方式的排水通路24的纵通路52形成为呈直线状地延伸,具有向上侧开放的水导入口56。由此,当浇铸成形时,仅将棒状的模构件114插入上模110的插入孔110b,即可形成为能够成形排水通路24的纵通路52的形状,能够容易地制造具有排水通路24的马桶主体12。

此外,模构件114的外周面以随着朝向前端侧而前端变细的方式形成为锥状。由此,排水通路24的纵通路52的内表面以随着从水导入口56朝向下方而越来越细的方式形成为锥状。通过设为这样的形状,在模构件114的外周面设有所谓的拔模斜度。由此,易于从上模110的插入孔110b拔出模构件114,能够更加容易地制造具有排水通路24的马桶主体12。

接下来,说明抽水马桶10的其它特征。

参照图5。在排水通路24的上游端部形成有阶梯面74。阶梯面74形成为面对左唇面通水路径18l。抽水马桶10还具备安装于排水通路24内的安装构件76。安装构件76以载置于阶梯面74上的状态通过粘合等被安装。安装构件76安装为横断排水通路24的内部空间。

安装构件76呈板状,形成有作为用于使水从左唇面通水路径18l侧朝向回水弯部22侧流动的贯通孔的第二限流孔76a。第二限流孔76a在排水通路24中的、从左唇面通水路径18l至回水弯部22的路线上配置于靠近左唇面通水路径18l的位置。第二限流孔76a用于限制在排水通路24内从左唇面通水路径18l侧朝向密封水积存部44的内部空间44a侧的水的流动。第二限流孔76a具有如下功能:在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内被清洗水充满时限制从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内朝向排水通路24内的清洗水的流入,从而提高从各唇面喷水孔20a~20c喷出的清洗水量。

采用以上的抽水马桶10,由于在排水通路24安装有具有第二限流孔76a的安装构件76,因此能够分别将排水通路24的内径尺寸与第二限流孔76a的内径尺寸设定为不同的大小。由此,能够将排水通路24的内径尺寸设定为确保所述模构件114的强度所需的适当的大尺寸。另外,能够将第二限流孔76a的内径尺寸设定为抑制从排水通路24向回水弯部22内排出的水的水势所需的小尺寸。由此,当马桶清洗时,从排水通路24排出的水难以对密封水积存部44的内部空间44a内的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的水流造成影响,易于确保污物排出性能。这样,在抽水马桶10具备排水通路24的情况下,容易在确保排水通路24的成形所使用的模构件114的强度的同时确保污物排出性能。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形成于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的内底面的斜度的图。在该图中,通过箭头示出从高位置朝向低位置的斜度。

在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的内底面设有随着从各唇面喷水孔20a~20c朝向里侧而形成为向下倾斜的斜度。

详细地说,在左唇面通水路径18l的内底面设有第一唇面喷水孔20a形成为高位置且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的分支位置34侧形成为低位置的第一斜度80a。另外,在左唇面通水路径18l的内底面设有第二唇面喷水孔20b形成为高位置且具有第一斜度80a的内底面的中途位置形成为低位置的第二斜度80b。另外,在右唇面通水路径18r的内底面设有第三唇面喷水孔20c形成为高位置且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的分支位置34侧形成为低位置的第三斜度80c。

通过以上的斜度80a~80c,排水通路24的水导入口56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各唇面喷水孔20a~20c低的位置处。本实施方式的水导入口56整体配置于比各唇面喷水孔20a~20c低的位置处。

说明以上构成的优点。当来自清洗水供给装置102的清洗水的供给结束时,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内的水除了各唇面喷水孔20a~20c以外,还通过水导入口56从排水通路24排出。在此,考虑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内的水位下降至各唇面喷水孔20a~20c的下缘附近的状况。当处于该状况时,残留在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的内底面上的残留水能够通过位于比各唇面喷水孔20a~20c低的位置处的水导入口56从排水通路24排出,易于通过各唇面喷水孔20a~20c减少在便盆部16内流动的水的量。此外,在此处的“残留水”中包括马桶清洗所使用的清洗水、作为用于在马桶清洗后贮存密封水42的补供水而从清洗水供给装置102供给的水。

另外,在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内的水位下降的过程中,易于通过第一斜度80a~第三斜度80c借助自重将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的内底面上的水引导至水导入口56。由此,易于通过排水通路24排出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的内底面上的水,易于通过各唇面喷水孔20a~20c减少在便盆部16内流动的水的量。

在此,如图3、图5所示,在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的分支位置34形成有储水部82。储水部82形成于左唇面通水路径18l以及右唇面通水路径18r各自的上游端部。储水部82形成为以随着朝向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的上游侧、即随着靠近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的分支位置34而内底面配置于低位置的方式向下凹陷。储水部82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各唇面喷水孔20a~20c低的位置处、且是比水导入口56低的位置处。由此,在马桶清洗结束后,能够以贮存于储水部82内的状态残留某种程度的水。在图5中,以点划线示出残留在储水部82内的水的水位wlc。

采用以上构成,即使在将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内的水通过排水通路24向回水弯部22排出后,也能够在储水部82内残留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内的水的一部分。由此,当从清洗水供给装置102供给清洗水时,能够将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内快速地形成为满水状态,从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通过各唇面喷水孔20a~20c快速地喷出高水压的清洗水。

参照图4、图5。将沿通过排水通路24的排水口58的中心的轴线la的方向设为轴线方向pc。本实施方式的排水口58的轴线方向pc在图5中形成为左右方向,并形成为与图4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即,图4变为从排水口58的轴线方向pc观察的图。当清洗水从排水通路24向回水弯部22内排出时,清洗水以从排水通路24的排水口58沿轴线方向pc的方向排出。即,当从排水口58的轴线方向pc观察时,与排水口58重叠的范围变为当从排水口58排出的清洗水呈直线地流动时该呈直线地流动的清洗水通过的范围。

另外,将在密封水积存部44沿从便盆部16排出的清洗水的流动方向的通路中心线设为lb。通路中心线lb为将在密封水积存部44与清洗水的流动方向正交的剖面处的密封水积存部44的内部空间44a的几何学的重心位置在从密封水积存部44的上游端至下游端的范围沿流动方向连接而成的线。

从所述轴线方向pc观察(从图4的视点观察),排水通路24的排水口58配置于不与密封水积存部44的通路中心线lb重叠的位置。从该轴线方向pc观察,排水口58也可以说是配置于相对于密封水积存部44的通路中心线lb偏离的位置。由此,清洗水从排水通路24的排水口58朝向错过密封水积存部44的通路中心线lb的位置排出。由此,从排水通路24的排水口58排出的清洗水难以阻碍在密封水积存部44内沿通路中心线lb流动的清洗水的流动,易于确保污物排出性能。

[第二实施方式]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抽水马桶10的正面剖视图。

在图5中,说明了排水通路24的排水口58在上升通路部38相对于密封水积存部44的内部空间44a配置于左侧的例子。在本例中,排水通路24的排水口58在上升通路部38相对于密封水积存部44的内部空间44a配置于下方侧,并向马桶主体12的上方侧开放。这样,排水通路24的排水口58相对于密封水积存部44的内部空间44a配置于左右一方侧或者下方侧即可。

从该排水通路24的排水口58起,以在上升通路部38内沿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壁面62a的方式向上排出水。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壁面62a是位于回水弯部22的内部空间侧的排水通路24的第二隔壁部62的壁面。

由此,能够与上升通路部38内的清洗水、污物的流动方向同样向上地从排水通路24的排水口58排出水。由此,当马桶清洗时,从排水通路24排出的水难以对密封水积存部44的内部空间44a内的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流动的水、污物造成影响,更加易于确保污物排出性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水通路24的上游端部形成于从左唇面通水路径18l的内底面突出的筒状部84内,筒状部84的上端开口构成水导入口56。由此,从储水部82的深处位置至水导入口56的高度变大,难以通过排水通路24的水导入口56排出储水部82内的水。其结果是,能够增加残留在储水部82内的水的量,当从清洗水供给装置102供给清洗水时,能够将各唇面通水路径18l、18r内更加快速地形成为满水状态。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实施方式仅示出本发明的原理、应用。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规定的本发明的思想的范围内,还可以有多个变形例、配置的变更。

抽水马桶10也可以通过直冲式、虹吸式等清洗方式来清洗便盆部16内。抽水马桶10也可以使用水管直压式、重力供水式等供水方式。对于马桶主体12,以壁挂式马桶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设置于卫生间的地面上的落地式马桶。另外,马桶主体12除陶器以外也可以以树脂等为材料。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回水弯部22,由于通过从卫生间的侧壁面100引出的排水管104进行排水,因此以形成为回水弯部22的下游通路部40朝向侧壁面100水平地延伸的、所谓的p回水弯的构造为例进行了说明。此外,对于回水弯部22,由于通过从卫生间的地面引出的排水管进行排水,因此也可以是形成为回水弯部22的下游通路部40朝向地面铅垂地延伸的、所谓的s回水弯的构造。

另外,说明了在本实施方式的回水弯部22的上升通路部38与便盆部16之间配置有将这两者前后隔开的实心的板状的第一隔壁部50的例子。此外,也可以在这两者之间夹着中空空间地配置有将这两者前后隔开的多个壁部。

形成于唇面部14的唇面喷水孔20a~20c的数量并无特殊限定,除了三个以外,也可以是一个、两个、四个以上。来自唇面喷水孔20a~20c的清洗水的喷出方向并无特殊限定,除了向沿便盆部16的内周面的周向的一方侧喷出的情况以外,也可以向下喷出。也可以在唇面部14的外周侧仅形成有左唇面通水路径18l以及右唇面通水路径18r中的一方。

排水通路24配置为相对于密封水积存部44的内部空间44a通过马桶主体12的左右一方侧即可,也可以如图8那样,配置为不通过马桶主体12的左侧而通过马桶主体12的右侧。另外,在图8中,说明了排水通路24配置于密封水积存部44的内部空间44a的外侧的例子。此外,也可以如图15所示,排水通路24配置于密封水积存部44的内部空间44a的内侧。即使在该情况下,排水通路24也配置为相对于密封水积存部44的内部空间44a的一部分通过马桶主体12的左右一方侧。

作为形成排水通路24的壁部,说明了第二隔壁部62被设为在密封水积存部44的通路面64未形成凸部的例子。这样的排水通路24的壁部并不局限于第二隔壁部62。另外,说明了在满足这样的条件的基础上,排水通路24的壁部(第二隔壁部62)配置为比凹部66的开口缘66a向密封水积存部44的径向外侧收纳的例子。此外,位于密封水积存部44的内部空间44a侧的排水通路24的第二隔壁部62的内表面形成为通路面64的一部分,且将排水通路24的排水口58形成为比通路面64凹陷,从而也可以满足这样的条件。

另外,说明了排水通路24具有将排水通路24的内部空间与回水弯部22的内部空间左右隔开的第二隔壁部62的例子,但是排水通路24也可以不具有第二隔壁部62。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排水通路24的内部空间与回水弯部22的内部空间之间配置有其他空间。

另外,说明了排水通路24的扩散通路54形成于在排水通路24中相对于第一限流孔60与回水弯部22侧相连的位置处的例子。扩散通路54只要是能够使通过排水通路24的水的流动变宽且能够扩散的形状即可,也可以不形成于相对于第一限流孔60与回水弯部22侧相连的位置。

安装构件76相对于排水通路24的安装位置并无特殊限定,除了排水通路24的上游端部以外,也可以安装于该通水方向的中途位置、下游端部。

若将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变形例具体化的发明一般化,则导出以下的技术思想。

所述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所记载的方式的抽水马桶也可以是,所述密封水积存部在内侧具有形成为在从其上游端至下游端的范围相连的通路面,形成所述排水通路的壁部被设为在所述通路面未形成凸部。

采用该方式,难以对在密封水积存部内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流动的水、污物造成阻碍,更加易于确保污物排出性能。

所述方式的抽水马桶也可以是,形成所述排水通路的壁部的一部分构成将该排水通路的内部空间与所述回水弯部的内部空间左右隔开的隔壁部。

采用该方式,与使形成排水通路的壁部与形成回水弯部的内部通路的壁部分离相比,抑制了排水通路与回水弯部的合计的左右尺寸。

所述方式的抽水马桶也可以是,所述排水通路的排水口形成为,相对于所述上升通路部的内部空间配置于下方侧,并在该上升通路部内向上排出水。

采用该方式,能够与上升通路部内的清洗水、污物的流动方向同样向上地从排水通路的排水口排出水。由此,当马桶清洗时,从排水通路排出的水难以对在密封水积存部内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流动的水、污物造成影响,更加易于确保污物排出性能。

所述方式的抽水马桶也可以是,所述排水通路具有用于使通过该排水通路的水的流动变宽地扩散的扩散通路。

采用该方式,通过排水通路的水被扩散通路扩散,从而水势减弱,从排水通路将水势弱的水向密封水积存部的内部空间排出。由此,当马桶清洗时,从排水通路排出的水难以对在密封水积存部内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流动的水、污物造成影响,更加易于确保污物排出性能。

所述方式的抽水马桶也可以是,所述扩散通路形成为改变水的流动方向而将水向所述密封水积存部内排出。

采用该方式,通过扩散通路的水与扩散通路的内壁面相碰,从而水势进一步减弱,能够从排水通路将水势更弱的水向密封水积存部的内部空间排出。由此,当马桶清洗时,从排水通路排出的水更加难以对在密封水积存部内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流动的水、污物造成影响,更加易于确保污物排出性能。

所述方式的抽水马桶也可以是,所述排水通路具有用于限制从所述上升通路部内朝向该排水通路内的污水的逆流的第一限流孔。

所述方式的抽水马桶也可以是,所述排水通路具有用于限制从所述唇面通水路径内朝向该排水通路内的清洗水的流入的第二限流孔。

所述方式的抽水马桶也可以是,所述回水弯部具有规定所述密封水的非清洗时的最高水位的溢出缘,所述排水通路具有最低切断水位规定部,该最低切断水位规定部规定能够形成为切断了该排水通路与所述上升通路部之间的空气的流动的状态的所述密封水的最低切断水位,所述最低切断水位规定部配置为相对于所述溢出缘向下方隔开50mm以上的距离。

采用该方式,即使在回水弯部内的密封水因干燥而水位下降的情况下,也能够长期维持通过密封水切断了排水通路与回水弯部之间的空气的流动的状态。由此,能够长期防止臭味从下水侧水路通过排水通路逆流。

所述方式的抽水马桶也可以是,所述排水通路具有形成为呈直线状地延伸的纵通路,所述纵通路具有向上侧开放的水导入口。

采用该方式,当浇铸成形时,仅需将棒状的模构件插入模框,即可形成为能够成形排水通路的纵通路的形状,能够容易地制造具有排水通路的马桶主体。

所述方式的抽水马桶也可以是,在所述唇面通水路径,在比所述排水通路的水导入口低的位置处形成有储水部。

采用该方式即使在将唇面通水路径内的水通过排水通路向回水弯部排出后,也能够在储水部内残留唇面通水路径内的水的一部分。由此,当从清洗水供给装置供给清洗水时,能够将唇面通水路径内快速地形成为满水状态,从唇面通水路径通过唇面喷水孔使高水压的清洗水快速地喷出。

所述方式的抽水马桶也可以是,从所述排水通路的排水口的轴线方向观察,该排水口配置于不与所述密封水积存部中的沿清洗水的流动方向的中心线重叠的位置处

采用该方式,清洗水从排水通路的排水口朝向错过密封水积存部的通路中心线的位置排出。由此,从排水通路的排水口排出的清洗水难以阻碍在密封水积存部内沿通路中心线流动的清洗水的流动,易于确保污物排出性能。

本发明的其它方式为马桶坯的制造方法。马桶坯的制造方法是接合上表面侧部分与比所述上表面侧部分靠下侧的便盆侧部分而构成的马桶主体中的所述便盆侧部分的马桶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桶主体具备:便盆部,在上端部形成有唇面部;唇面通水路径,形成于所述唇面部的外周侧;唇面喷水孔,用于从所述唇面通水路径内向所述便盆部内喷水;回水弯部,与所述便盆部的底部连接,且在从该便盆部的底部朝向该回水弯部的里侧的中途位置具有向上方延伸的上升通路部;以及排水通路,用于将所述唇面通水路径内的水向所述上升通路部排出,所述制造方法包括通过将多个模合模而形成用于成形所述马桶坯的型腔的工序,在所述多个模中包括:上模,具有用于成形所述唇面通水路径的内底面的成形面,且形成有贯通所述成形面的插入孔;以及相对于所述插入孔拔插的模构件,具有用于成形所述排水通路的内表面的成形面。

采用该方式,仅需将模构件插入上模的插入孔即可成形排水通路的一部分,能够容易地制造具有排水通路的马桶主体。

附图标记

10、抽水马桶;14、唇面部;16、便盆部;18l、左唇面通水路径(第一唇面通水路径);18r、右唇面通水路径(第二唇面通水路径);20a、第一唇面喷水孔;20b、第二唇面喷水孔;20c、第三唇面喷水孔;22、回水弯部;24、排水通路;38、上升通路部;42、密封水;44、密封水积存部;46、溢出缘;52、纵通路;54、扩散通路;56、水导入口;58、排水孔;60、第一限流孔;64、通路面;68、凸部;76、安装构件;76a、第二限流孔;82、储水部。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抽水马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