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调节地漏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8775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可调节地漏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家庭、学校及许多公共场所所用的过滤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可调节地漏盖。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学生宿舍洗漱间及卫生间、家庭卫生间、公共卫生间的滤塞孔是不可调节的。以学生宿舍为例,卫生间一个地漏、洗漱室一个地漏,地漏的目的是及积水排入下水道,保持地面干燥整洁,除此之外无更多功能。

一般宿舍为四人间,由于宿舍人流性大,宿舍易脏,常扫地却不常清洗地面,导致地面污垢较多且灰尘粘结在地面不易清扫,当务必要清洗地面时,常常的做法:第一步,先用水冲洗地面,湿润地面;第二步,再用拖把进行拖地。所以进行大扫除时且此时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由于冲洗使用水较多,浪费较大。首先,在用水冲洗地面时大部分水未起到实质作用就流走了;其次,由于地面粘结污垢较多,拖把只拖一小片区域,就需将其清洗一遍并进行下一片区域,如此反复用水量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可调节地漏盖,以克服现有地漏结构的缺陷。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可调节地漏盖,包括地漏盖本体,在地漏盖本体上沿中心设置至少2个孔隙,在地漏盖本体背面中心处设置转盘,该转盘通过转动轴与地漏盖本体背面中心处连接,在转盘沿边均匀设置数量与孔隙的弧状凸台,在地漏盖本体背面设置滑槽且该滑槽与对应孔隙处于同一径向上,在滑槽底端设置挡板且在该挡板中部设置通孔,底端设置推动杆的密封叶片两端卡入对应滑槽内,且该推动杆插入对应挡板的通孔中,该推动杆与对应弧状凸台配合,实现在转盘转动过程中通过推动杆与对应弧状凸台配合,从而达到叶片在滑槽内移动过程中对孔隙的遮挡。

前述的一种新型可调节地漏盖中,在转盘一侧设置拨杆开关,在地漏盖本体与拨杆开关对应位置处设置弧形通槽,使得拨杆开关通过弧形通槽露出地漏盖本体正面。

前述的一种新型可调节地漏盖中,所述叶片的尺寸不小于孔隙尺寸。

前述的一种新型可调节地漏盖中,在推动杆上套有回位弹簧且该回位弹簧两端分别与挡板和密封叶片顶紧。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拨杆开关推动转盘转动,实现弧形凸台与推动杆配合顶紧,推动密封叶片在滑槽内移动,从而实现密封叶片对孔隙的密封,在完成密封回拨拨杆开关后,由于回位弹簧的作用,使得密封叶片回位,孔隙继续实现原来漏水的作用,本发明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俯视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仰视图;

附图3是本发明中密封叶片与孔隙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新型可调节地漏盖,如附图所示,包括地漏盖本体1,在地漏盖本体1上沿中心设置至少2个孔隙2,在地漏盖本体1背面中心处设置转盘3,该转盘3通过转动轴4与地漏盖本体1背面中心处连接,在转盘3沿边均匀设置数量与孔隙2的弧状凸台7,在地漏盖本体1背面设置滑槽5且该滑槽5与对应孔隙2处于同一径向上,在滑槽5底端设置挡板6且在该挡板6中部设置通孔,底端设置推动杆8的密封叶片9两端卡入对应滑槽5内,且该推动杆8插入对应挡板6的通孔中,该推动杆8与对应弧状凸台7配合,实现在转盘3转动过程中通过推动杆8与对应弧状凸台7配合,从而达到叶片9在滑槽5内移动过程中对孔隙2的遮挡。

其中在转盘3一侧设置拨杆开关10,在地漏盖本体1与拨杆开关10对应位置处设置弧形通槽11,使得拨杆开关10通过弧形通槽11露出地漏盖本体1正面,该叶片9的尺寸不小于孔隙2尺寸,在推动杆8上套有回位弹簧12且该回位弹簧12两端分别与挡板6和密封叶片9顶紧。

本实施例能有效充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第一,在开始用水冲洗地面时,将地漏盖完全闭合或根据实际需要部分闭合,此时水将停留在地面,不流入地漏或少量流入;第二,用扫把或拖把将粘结在地面污垢清扫并污垢;第三,在将宿舍初次清扫完后,将地漏盖开关完全打开或根据需要部分打开,用扫把或拖把将污水推至地漏,污水流入下水道;最后,只需再用清水冲一下地面,残余的少量污渍就随水流流入下水道,地面变得干净。

考虑我国正在建设绿色生态及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节约用水变得尤为重要;相比宿舍现常用的下水道滤水器,在第一步步骤时,由于下水道过滤器封闭减少了冲洗用水并将水充分利用,不仅湿润了地面,而且使粘结在地面的污垢松动。在第二步骤时,省去多次清洗拖把的用水量且节省时间。

具体使用时

日常模式下叶片为敞开型,留下孔隙供积水流入下水道;在宿舍进行大扫除时,可根据打扫需要控制孔隙,如:开始打扫时,可将开关拨到最远处将叶片闭合,使水不流入下水道,这样可以不必反复多次冲洗地面,使水重复在清扫中使用直至将宿舍打扫干净,打扫完毕后,将开关拨回原处,水流入下水道。后,再用水冲洗一遍宿舍,宿舍就干净了。

上述方案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的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实施方案做出各种修改,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