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发明涉一种装配式预应力组合方桩。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上述装配式预应力组合方桩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方桩的装配结构不便插接,整个连接过程耗费工时较多,而且连接后相邻方桩之间的连接结构不够牢固,容易出晃动。并且传统方桩未针对方桩在土体中不同深度下受力情况的差别进行配置,容易导致浪费或者抗水平力不足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更加方便快捷,连接结构更加牢固的装配式预应力组合方桩。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包括提供一种上述装配式预应力组合方桩的施工方法。
为此,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预应力组合方桩,包括方桩模块和桩尖,多个方桩模块逐一连接形成桩体,桩尖固定在最下端的方桩模块上,其特征是:所述方桩模块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插口或金属插脚,插口埋设于方桩模块内,插口内带有弹扣,弹扣为固定于插口侧壁上且斜向向内的多个弹性板,弹扣下方具有卡入槽,所述方桩模块的下端对应所述插口固定有金属插脚,所述金属插脚下端部带有卡位件,卡位件的宽度大于弹性板下端部之间的间距,相邻方桩模块的金属插脚插入插口中,所述卡位件克服弹性板的夹紧力进入卡入槽中,所述弹性板卡在卡位件的上方,插口内灌注有固化剂或密封剂。
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装配式预应力组合方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A、 预制所述方桩模块和所述桩尖;
B、 将相邻的方桩模块的金属插脚插入插口中形成卡接,并在插口中灌注固化剂,再直接将另一方桩模块连接到相邻方桩模块上,依次重复施工完成桩体连接,将桩尖固定到最下端的方桩模块上,由此形成桩体;
C、 将桩体整体打设入土体中;
D、 绑扎桩承台钢筋,并在部分钢筋上固定金属插脚,金属插脚插入最上端的方桩模块的插口内形成卡接,并灌注固化剂;
E、 浇筑桩承台。
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预应力组合方桩的装配方便、快捷,结构更加牢固,与上部建筑物的连接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预应力组合方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空心方桩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心方桩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桩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桩尖的仰视图。
图6为插脚与插口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插脚与插口插接并灌注固化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桩承台的钢筋端部与插脚螺纹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预应力组合方桩的上下方桩模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图6、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预应力组合方桩,包括方桩模块1和桩尖2,多个方桩模块逐一连接形成桩体,桩尖2固定在最下端的方桩模块1上,方桩模块1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插口3或金属插脚6,插口3埋设于方桩模块1内,相邻方桩模块1的金属插脚6插入插口3中,在本实施例中其具体结构是方桩模块1上端埋设有插口3,插口3内带有弹扣,弹扣为固定于插口侧壁上且斜向向内的多个弹性板4,弹扣下方具有卡入槽5,所述方桩模块1的下端对应所述插口3固定有金属插脚6,金属插脚6下端部带有卡位件7,卡位件7的宽度大于弹性板4下端部之间的间距,上一方桩模块1的金属插脚6插入相邻的下一方桩模块1的插口3中,所述卡位件7克服弹性板4的夹紧力进入卡入槽5中,所述弹性板4卡在卡位件7的上方,插口3内灌注有固化剂或密封剂以固定金属插脚6在插口3中的位置。所述插口3处于插口金属件8内,插口金属件8底部带有插口连接孔9,方桩模块1内的竖向钢筋10穿过插口连接孔9进入所述卡入槽5中与插口金属件8铆固连接,所述金属插脚6后端带有螺纹孔,所述方桩模块内竖向钢筋10的下端带有外螺纹,所述金属插脚6与竖向钢筋10下端螺纹连接,金属插脚6的后部埋设于构成方桩模块1的混凝土中。当相邻方桩模块1插接时,可预先向下方的方桩模块1中注入固化剂11,并上方的方桩模块1的金属插脚6向下插入下方的方桩模块1的插口3中,金属插脚6顶开弹性板并卡入弹性板下方的卡入槽5中,待固化剂11凝固后就完成了上下方桩模块1的固定连接。
参照图1、图9所示,在实际生产中也可以在相互对接的方桩模块1端面上均设置插口3,用双头插脚22的两端分别插接在插口3中实现上下方桩模块1的固定连接,这种连接结构也应属于本发明的等同结构。
参照图1、图4、图5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装配式预应力组合方桩的结构如下:最下端的所述方桩模块1带有金属连接件,金属连接件带有内螺纹孔12,所述桩尖2为金属桩尖,桩尖2上对应所述内螺纹孔12带有桩尖连接孔13,桩尖连接孔13内就有环形台阶面14,螺杆15穿过桩尖连接孔13与所述内螺纹孔12连接,螺杆15的钉帽沉入桩尖连接孔的环形台阶面14处。所述桩尖2包括尖端部的锥形体16,锥形体16可以为圆锥体或者方锥体,锥形体16以下是与锥形体16一体成型的渐变底座17,渐变底座17顶面与方桩模块1下端面相同且相互紧固,渐变底座17顶部呈与所述方桩模块1一致的方形,渐变底座17底部呈与所述圆锥体16顶部匹配的圆形,所述渐变底座17的中间部从顶部方形到底部圆形逐渐渐变,所述桩尖连接孔13处于渐变底座17的侧面上,以所述渐变底座17的方形四角为起点到所述锥形体16的尖端形成肋板18,肋板18的外侧形成锋利的刃口。本实施例中,桩尖2由锥形体16、渐变底座17和四角的肋板18构成,锥形体16的破土能力较强,底部的渐变底座17可使锥形体16桩尖顺利过渡到方形体状的方桩模块1,而四角的肋板18可辅助对四周的土体进行剖切,可提升破土能力,并且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参照图1、图8所示,为了使下部的方桩与上部的桩承台19等建筑物形成更加牢固的结构关系,顶部的所述方桩模块1插入桩承台19的插接槽20中,所述桩承台19上的钢筋21端部对应所述方桩模块顶部插口设置有金属插脚6,金属插脚6插入插口3中形成卡接,插口3内灌注有固化剂11;所述金属插脚6上连接有可相对其转动的螺母22,所述桩承台19上的钢筋21端部加工有与所述螺母22匹配的外螺纹,所述桩承台19上的钢筋21端部进入螺母22的内螺纹孔形成螺纹连接,连接时只需插入钢筋21端部并转动螺母22即可。或者桩承台19端部的钢筋与顶部方桩1的连接结构也可以为:顶部的所述方桩模块1插入桩承台19的插接槽20中,顶部的所述方桩模块1转动连接有多个方桩螺母,所述桩承台19上的钢筋21端部对应方桩螺母加工有外螺纹,所述桩承台上的钢筋端部与所述方桩螺母螺纹连接。
参照图1、图2、图3所示,为了在节省材料成本的同时保障桩体抗水平方向力的能力,所述方桩模块1包括带有中间通孔的空心方桩模块1和未带有中间通孔的实心方桩模块1,所述桩体上部采用实心方桩模块1构成,所述桩体下部采用空心方桩模块1构成。由所述实心方桩模块1构成的所述桩体上部占桩体总长的五分之二,由所述空心方桩模块1构成的所述桩体下部占桩体总长的五分之三。土体中桩体上部承受的水平力较大,因此上部方桩模块1采用实心方桩模块1可保障抗水平力,而土体下部主要是承受竖向承载力,因此只需采用空心方桩模块1既可,相比实心方桩模块1,空心方桩模块1可大量节约材料成本。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装配式预应力组合方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预制所述方桩模块1和所述桩尖2;
B、将相邻的方桩模块1的金属插脚6插入插口3中形成卡接,并在插口中灌注固化剂或密封剂,再直接将另一方桩模块1连接到相邻方桩模块2上,依次重复施工完成桩体连接,将桩尖2固定到最下端的方桩模块1上,由此形成桩体;
C、 将桩体整体打设入土体中;
D、 绑扎桩承台钢筋,并在部分钢筋上固定金属插脚6,金属插脚6插入最上端的方桩模块1的插口3内形成卡接,并灌注固化剂11;
E、 浇筑桩承台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