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疏排桩高桩承台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0221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疏排桩高桩承台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在河道整治中常常采用直立式的高桩承台护岸结构,该结构具有结构强度高、景观优美、占用土地少、开挖范围小等优点,该结构又分为前板桩高桩承台和灌注桩密排桩高桩承台两种型式:前板桩高桩承台结构是采用相互连接的预制混凝土板桩或钢板桩作为受力和挡土结构,灌注桩高桩承台结构采用密排的前排钻孔灌注桩作为受力结构,在前排灌注桩后设置防止水土流失的旋喷桩等加固辅助措施。然而在城市或环境要求高的区域施工以上结构时均有一些缺点:混凝土板桩由于板桩间的摩擦效应,需采用较大功率的沉桩设备施工,振动及噪音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钢板桩则造价较高,经济性较差;钻孔灌注桩虽然无沉桩设备的振动、噪音影响,但施工速度慢,造价高且泥浆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基于以上原因特提出一种前疏排桩高桩承台护岸结构。

本发明是在承台护岸结构建设中,采用前疏排桩作为受力结构,然后在前疏排桩前设置一排防渗挡土短桩,以防止水土从疏排桩间隙流失,该结构不仅减少了沉桩难度,而且可采用压入式的沉桩方式,减少了对周围环境、噪音等影响,具有造价低、施工速度快、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前疏排桩高桩承台护岸结构由承台2、前疏排桩5、后桩6及挡土防渗短桩3组成;

所述承台2底板的下方前侧设有前疏排桩5,所述所述承台2底板的下方后侧设有后桩6,所述挡土防渗短桩3连接在所述承台2底板的下方最前侧且在所述前疏排桩5前侧,即靠岸侧。

所述前疏排桩5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矩形桩或管桩,用以抵抗水平力。所述后桩6用以承受竖向力,所述承台2底板将前疏排桩5、后桩6连成一个整体,承台2底板对前疏排桩5具有卸荷作用。所述挡土防渗短桩3是小型的钢板桩、木桩或其他结构型式,用以防止水土从前疏排桩间流失。

较佳地,所述前疏排桩5的排布密度小于所述后桩6的排布密度;

较佳地,所述后桩6为两排及两排以上;

较佳地,所述承台2上设有填料1;

较佳地,所述挡土防渗短桩3的前部为设计泥面标高4;

较佳地,所述承台2底板后方表面为边坡开挖线7的最低点;

较佳地,所述前疏排桩5和所述后桩6均采用压入式的沉桩方式。

有益效果:本结构减少了沉桩难度,且减少了对周围环境、噪音等影响,具有造价低、施工速度快、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前疏排桩高桩承台护岸结构的断面图;

图2为本发明前疏排桩高桩承台护岸结构的平面图。

图中所示:1 填料,2承台,3 挡土防渗短桩,4设计泥面标高,

5前疏排桩,6后桩,7边坡开挖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前疏排桩高桩承台护岸结构由承台2、前疏排桩5、后桩6及挡土防渗短桩3组成;

所述承台2底板的下方前侧设有前疏排桩5,所述所述承台2底板的下方后侧设有后桩6,所述挡土防渗短桩3连接在所述承台2底板的下方最前侧且在所述前疏排桩5前侧,即靠岸侧。

所述前疏排桩5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矩形桩或管桩等,是抵抗水平力的主要结构。所述后桩6是承受竖向力的主要结构,所述承台2底板将前疏排桩5、后桩6连成一个整体,承台2底板对前疏排桩5具有卸荷作用。所述挡土防渗短桩3是小型的钢板桩、木桩或其他结构型式,用以防止水土从前疏排桩间流失。所述前疏排桩5的排布密度小于所述后桩6的排布密度;所述后桩6为两排及两排以上;所述承台2上设有填料1;所述挡土防渗短桩3的前部为设计泥面标高4;所述承台2底板后方表面为边坡开挖线7的最低点;所述前疏排桩5和所述后桩6均采用压入式的沉桩方式。

本发明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该结构采用压入式的沉桩方式,减少了沉桩难度,减少了对周围环境、噪音等影响,具有造价低、施工速度快、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