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过滤组件的水槽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9019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过滤组件的水槽净化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净化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过滤组件的水槽净化器。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食品清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手工清洗,二是机器清洗。

手工清洗不仅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费水,而且清洗效果不好,常常不能彻底清除残留污染物、细菌、寄生虫卵等有害物质,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巨大隐患。

而采用机器对食品进行清洗又分为以下几种方式:纯机械搅拌式、水流冲洗式、臭氧消毒式以及水羟基氧化式。其中,机械搅拌式和水流冲洗式对食品损伤大、营养损失多,动力和水消耗大,且不能有效彻底清洗;采用臭氧消毒式清洗,对臭氧浓度不易把控,且臭氧在水中溶解度小,多余臭氧释放到空气中,被人吸入后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水羟基氧化式的工作原理是:水在电机作用下生成羟基自由基,它是氢氧根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具有极强的获得电子的能力,羟基自由基与有机物发生反应,能够将其氧化产生对人体无害的稳定的氧气、二氧化碳、水、矿物盐等,用于食品清洁具有安全性高、清洗彻底的效果,并且可以大量节约电能和水资源。

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的食品净化系统,所述净化系统包括水槽及设置于水槽侧壁的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包括一气体输送装置,所述气体输送装置通过净化模块底部的进气通道将气体输送至净化模块内,促进净化模块内的净化水与水槽内的清洗用水之间的循环交换,从而提高了清洗效果。在此基础上,申请人又发明了一种水体动力驱动的水槽净化器,其安装有水体动力驱动装置,可保证净化水与清洗用水的充分搅动交换,改善清洗净化效果。然而,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一些技术缺陷:(1)采用水体动力驱动,食品清洗后的残留杂志容易被带入净化发生装置中,造成堵塞;(2)简单设置滤网又可能因滤网密度过大造成出水效果不好,搅动不充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过滤组件的水槽净化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有过滤组件的水槽净化器,所述水槽净化器包括水槽、注水装置、净化发生装置和控制模块;

所述水槽包括槽体和水平面板,所述槽体的底部设有排水口;

所述注水装置设置于所述槽体的上方;所述净化发生装置安装在所述槽体的侧壁外部,并通过槽体侧壁的开口与槽体相连通,所述净化发生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槽体侧壁的开口上设置有一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一滤网,所述滤网上设置有若干个过滤孔,所述滤网上半部分的单个过滤孔的面积小于滤网下半部分的单个过滤孔的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一盖板,所述盖板通过活动支杆与所述净化发生装置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滤网上半部分的过滤孔数量为n1,滤网下半部分的过滤孔数量为n2,所述滤网上半部分的过滤孔的面积之和为s1,所述滤网下半部分的过滤孔的面积之和为s2,n1>n2,s1>s2。

作为优选,所述槽体侧壁的开口和所述滤网之间设置有一密封胶圈。

作为优选,所述盖板通过滑动的方式打开或遮盖所述滤网。

作为优选,所述盖板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通过所述控制模块可自动控制所述盖板的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注水装置设有进水阀,所述排水口设有排水阀,所述进水阀和所述排水阀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触摸式控制面板、控制器和电源,所述触摸式控制面板嵌入水平面板,所述触摸式控制面板与所述水平面板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控制器和电源设置于所述控制面板的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注水装置设有进水阀,所述排水口设有排水阀,所述进水阀和所述排水阀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触摸式控制面板、控制器和电源,所述触摸式控制面板嵌入所述水平面板,所述触摸式控制面板与水平面板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控制器和电源设置于所述控制面板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在水槽的槽体侧壁开口上设置过滤组件,使得水槽中食品的残留杂质不会进入到净化发生装置中,防止发生堵塞;(2)过滤组件中的滤网设置为上半部分的过滤孔较小,下半部分的过滤孔相对较大的结构,有利于水流从净化发生装置喷出时,大部分从滤网的下半部分快速进入水槽槽体中,形成由下而上的漩涡,使槽体内的水得到充分搅动,获得良好的清洗效果;(3)过滤组件上设置有盖板,在净化发生装置不工作时,可以有效阻止槽体中的残留物质从滤网下半部分的过滤孔进入净化发生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水槽净化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水槽净化器的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公开的过滤组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公开的滤网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公开的水槽净化器的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公开的水槽净化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带有过滤组件的水槽净化器,水槽净化器包括水槽1、注水装置2、净化发生装置3和控制模块4。注水装置可以为水龙头,水槽包括槽体10和水平面板11,槽体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

净化发生装置3安装于槽体10的侧壁外部,并通过槽体侧壁的开口与槽体10相连通,净化发生装置3与控制模块4电连接。如图3所示,在槽体侧壁的开口处设置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包括滤网71、活动支杆72和盖板73。盖板73通过活动支杆72与净化发生装置3连接。具体地,活动支杆72设置于滤网71的两侧,其一端与净化发生装置3连接,另一端与盖板73连接。盖板73可通过滑动的方式打开或关闭。当净化发生装置3工作时,盖板73打开,以利于水流从净化发生装置3进入水槽槽体10。当净化发生装置3不工作时,盖板73关闭,遮挡滤网71,以阻止槽体10内的残留杂质进入净化发生装置3。

如图4所示,滤网71上设置有若干个过滤孔。滤网71上半部分的每个过滤孔的面积均小于滤网下半部分的过滤孔的面积。更优选地,滤网上半部分的过滤孔数量为n1,下半部分的过滤孔数量为n2,上半部分的过滤孔的面积之和为s1,下半部分的过滤孔面积之和为s2,n1>n2,s1>s2。具体地,上半部分的过滤孔单个的面积为0.18mm-0.425mm,下半部分的过滤孔单个的面积为1.18mm-2.80mm。水体动力驱动装置的出水口正对所述滤网的下半部分,这样设置的作用在于,水流从净化发生装置3喷出时,由于滤网71下半部分的过滤孔面积较大,水流大部分从滤网下半部分的过滤孔通过,从底部进入到水槽槽体10中。水流从底部由下往上形成漩涡,对槽体10内的储水进行充分搅动,达到良好的清洗效果。同时,还能防止粒径较大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动力驱动装置影响其工作性能。

如图5所示,净化发生装置3包括净化发生器31和水体动力驱动装置32,水体动力驱动装置32用于促进净化发生装置内的净化水与槽体10内的清洗用水之间的交换。此外,在槽体侧壁的开口和滤网71之间还设置有一密封胶圈8,用于保证净化发生装置3与水槽1的良好密封性。

结合图1-6所示,水龙头内设有进水阀,排水口设有下水头9,下水头9内设有排水阀5,所述进水阀和所述排水阀5分别与控制模块4电连接。控制模块4包括触摸式控制面板6、控制器和电源(未图示),触摸式控制面板6嵌入水平面板11,触摸式控制面板6与水平面板11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控制器和电源设置于控制面板6的下方。

此外,水槽净化器还可包括检测模块,检测模块(未图示)与控制模块4电信号连接,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清洗水中的污染物残留量并反馈给控制模块4。控制模块4可根据污染物残留量控制净化发生器31的开关和功率、以及进水阀和出水阀的开关和水流量。典型地,进水阀和出水阀均为一智能电磁阀。

水槽净化器还可包括显示模块(未图示),显示模块与控制模块4电信号连接。具体地,显示模块可集成在触摸式控制面板6上,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污染物残留量反馈给控制模块4之后,控制模块4再转化为数字信号或颜色信号在显示模块上显示出来,便于使用者实时观察到水中污染物的残留量。比如,显示模块可采用红色灯、绿色灯和黄色灯表示不同程度的污染物残留量,不同颜色的灯分别对应不同的操作指令;控制模块40接收显示模块反馈的操作指令,并根据操作指令控制净化模块3的开关和功率、废水排放和新水注入。

水槽1还可进一步设置有可拆卸的上盖,上盖的上表面与水平面板平齐,上盖的下表面设有可拆卸的滤水篮。滤水篮用于按压待净化食品至槽体中使之充分与水接触,以便于食品中大多数的污染物溶于水。

以上任意实施例中的水槽净化器,均可设置一个或两个槽体,当然也可设置多个槽体。两个或多个槽体之间设有连接筋板,该连接筋板的高度小于槽体的高度,若水位超出连接筋板的高度,将溢出至其它槽体内。

触摸式控制面板6上设有电源开关按键、启动/暂停按键、清洗类型选择键等。工作时,将待洗物放至槽体10内,盖好上盖。打开电源开关,匹配好清洗类型,按下启动按键,即可按照设定的程序自动进行清洗净化:首先自动打开进水阀注水一定时间或一定量,无管水泵启动,然后自动启动净化模块进行清洗净化,净化完毕自动打开排水阀将废水排出,排出废水后再进水,进行第二次冲洗,冲洗完排水,最后进入待机状态,整个过程完全由控制模块4实现自动化控制,不需要人在旁边操作。其中清洗类型选择按键可以根据待清洗对象的不同种类,选择不同的分类清洗按键,具体可设置米、果蔬、肉、餐具等分类清洗净化按键,不同的分类清洗净化按键对应不同的清洗时间。净化功率调节按键用于调节气泵或水触媒发生器的功率。当然,进水程序也可以由人工控制。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