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逆变器箱变平台的桩基加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18443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逆变器箱变平台的桩基加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桩基加固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逆变器箱变平台的桩基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国家绿色能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则是地面光伏电站的主要形式之一。

目前,已经有一些渔光互补光伏项目的逆变器箱变平台采用桩柱一体式结构,但是考虑到光伏项目的逆变器箱变平台桩基施工规范性较差,一般采用改装的挖掘机进行施工,而不是采用锤击沉桩,桩基施工存在缺陷的现象常有发生,比如桩身有局部裂缝、桩基施工未达到设计标高、桩长未达到设计桩长等。

同时,单个平台的所有桩基并不一定同时存在缺陷,可能只是少数几根桩基存在缺陷,这就需要将整个平台所有的桩基全部连成整体,保证其能够受力均匀,共同作用。一般情况下,桩和桩之间只是在桩顶通过平台连接起来,这样的连接整体性不是很强。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强整个逆变器箱变平台整体性的桩基加固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逆变器箱变平台的桩基加固方法,包括由圈梁联结的若干管桩,通过与圈梁连接的抱箍包裹管桩后,使用混凝土将圈梁、抱箍和管桩浇筑一体。

上述抱箍的外侧面设有若干对角钢。

进一步的,上述角钢,任意一对相互对称。

上述圈梁底部设有混凝土垫层。

上述抱箍包括若干单片抱箍。

上述圈梁包括若干横向圈梁和纵向圈梁。

上述管桩与圈梁、抱箍接触的外侧面涂有防腐漆。

上述圈梁没于地面。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逆变器箱变平台的桩基加固方法,在逆变器箱变平台管桩的地面附近增加钢筋混凝土圈梁,通过圈梁的拉结作用将管桩连接成为整体,同时通过两侧焊接有角钢的抱箍使得管桩和地面圈梁有效的连接,当某一根管桩由于桩身缺陷导致承载力偏低发生局部沉降时,可以通过抱箍和角钢将下拉力传给附近的圈梁,圈梁又将该力传给相邻的桩基,最终整个平台的桩基都来分摊该下拉力,最终均匀受力,平台就算存在一定沉降,也是均匀的、相对较小的。避免了由于个别桩基不均匀沉降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整个平台所有的桩基共同受力,整体性加强。

采用本发明的加固方式后,可以有效的处理由于施工导致的桩身缺陷,避免了由于个别桩基不均匀沉降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保证了平台上面的逆变器、箱变等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了光伏项目的正常发电,为绿色能源的大力发展创造了条件。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逆变器箱变平台的桩基加固方法,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施工方便、效果显著,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逆变器箱变平台的桩基加固方法的地面圈梁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逆变器箱变平台的桩基加固方法的抱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逆变器箱变平台的桩基加固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1、圈梁,2、横向圈梁,3、纵向圈梁,4、抱箍,5、单片抱箍,6、管桩,7、角钢,8、混凝土垫层,9、防腐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一种用于逆变器箱变平台的桩基加固方法,在素混凝土垫层8上,通过由若干横向圈梁2和纵向圈梁3组成的地面圈梁1联结若干管桩6,再通过与圈梁1连接的、由若干单片抱箍5组成的、外侧面设有若干对相互对称角钢7的抱箍4包裹管桩6后,使用混凝土将圈梁1、抱箍4、角钢7和管桩6浇筑一体。

管桩6与圈梁1、抱箍4接触的外侧面涂有防腐漆9。

实际施工时,先在地面附近浇筑素混凝土垫层8,然后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6桩身设置抱箍4,用螺栓连接拧紧后,在抱箍4两侧焊接角钢7,最后立模板、绑扎圈梁1钢筋,将抱箍4与圈梁1连接固定后,浇筑地圈梁1的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可拆除模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逆变器箱变平台的桩基加固方法,包括由圈梁联结的若干管桩,通过与圈梁连接的抱箍包裹管桩后,使用混凝土将圈梁、抱箍和管桩浇筑一体。本发明在逆变器箱变平台管桩的地面增加钢筋混凝土圈梁,通过圈梁的拉结作用将管桩连接成整体,通过两侧焊有角钢的抱箍有效连接管桩和圈梁;当某一根管桩由于桩身缺陷导致承载力偏低发生局部沉降时,可通过抱箍和角钢将下拉力传给附近的圈梁,进而传给相邻的桩基,最终整个平台的桩基都分摊该力,使得均匀受力,避免由于个别桩基不均匀沉降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整个平台所有的桩基共同受力,整体性加强,使得平台上面的逆变器、箱变等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万山;王磊;吉春明;刘欣良;彭秀芳;李素良;张源;袁万;王泽国;王广兵;吴慕丹;陈勖;石保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3.15
技术公布日:2017.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