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浇带留设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01975阅读:2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浇带留设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后浇带留设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设计中大批超长地下室结构,超大的综合体及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之间,为削减混凝土收缩应力及主体结构间的不均匀沉降设计通常会采用后浇带形式,作为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留置的临时性变形缝。

后浇带留设需要在绑扎钢筋时支设模板,然后浇筑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待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后再对后浇带部分进行浇筑。但现有技术中,无论采用钢丝网模板还是木模板均会存在模板固定强度不足,在混凝土膨胀应力作用下容易破坏,导致混凝土泄漏至后浇带部分中的问题。其中因素众多,如模板质量不佳,支撑结构薄弱,或混凝土振捣不均等,多难以避免。

一旦混凝土大量泄漏至后浇带中,不仅清理十分麻烦,一旦清理不佳还会影响结构的强度及稳定性,最终留下安全隐患。

上述问题在地下室后浇带基础梁位置尤其严重,地下室基础梁位置深度较大,且基础梁位置相比其它楼板等位置,钢筋密度大,且下方为土基,无法从下方清理。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后浇带部分泄漏混凝土及杂物的清理工作是现有后浇带施工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浇带留设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现有后浇带难以清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后浇带留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泡沫板进行裁切并通过泡沫板将需要留设的后浇带部分填满;

步骤二,在后期需要浇筑后浇带部分时,用工具将泡沫板捣碎;

步骤三,在后浇带部分注水,泡沫板的碎料上浮,然后清理泡沫板的碎料;

步骤四,排除后浇带部分中的积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后浇带留设时通过泡沫板将后浇带部分填满,不仅可以加强对后浇带两侧模板的支撑作用,使得后浇带模板不易开裂、损坏;使得混凝土难以泄漏至后浇带部分中;同时避免了其它杂物掉入到后浇带部分中;在后期需要浇筑后浇带部分时,将泡沫板捣碎,并在后浇带注水,泡沫板的碎料便自动上浮,便于泡沫板的碎料进行清理;然后将后浇带中的积水抽走便可对后浇带部分进行施工。采用上述方案,不仅便于施工,而且克服了现有后浇带留设施工过程中,后浇带部分易泄漏混凝土以及掉入杂物,难以清理的问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施工对象为地下室基础梁的后浇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法特别适用于地下室基础梁的后浇带留设,地下室基础梁处的后浇带不同于楼板后浇带,楼板后浇带落入杂物时,解除下方支撑,可以从下方取出;但对于地下室基础梁,由于下方为土基,且深入较深,钢筋密集,传统方式清理杂物十分困难。采用本方案,有效克服了上述困难,在前期便可避免杂物掉入,后期,清理泡沫板的碎料的难度也十分小,有效克服了现有地下室基础梁后浇带部分杂物难以清理的技术难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二中,捣碎泡沫板时注意将黏着于混凝土上的泡沫板充分捣碎,避免黏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泡沫板的碎料充分清理,避免泡沫板的碎料参杂入后浇带部分浇筑的混凝土内,避免对结构强度造成影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泡沫板捣碎采用铁锹进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铁锹为建筑常用工具,便于对泡沫板进行捣碎。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后浇带部分填充泡沫板的长度为部分长度时,在该长度范围两端设置防水隔离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后浇带部分其中一段填充泡沫板的情况下,在该段部分两端设置防水隔离结构;在后期捣碎泡沫板进行清理时,只需在该段部分注水即可,无需将后浇带部分全部注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降低施工成本。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防水隔离结构为用密封胶固结两端的泡沫板,并在固结的泡沫板上方设置向下施压的抗浮锚固措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接由泡沫板本身作为防水隔离结构,节约施工成本,且只需采用密封胶密封两端部分的泡沫板即可,方便施工;在固结的泡沫板上方设置向下施压的抗浮锚固措施可以防止在注水时,泡沫板上浮,提高密封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抗浮锚固措施为在固结的泡沫板上方放置重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现场就地取材,方便施工,节约施工成本。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二中,捣碎泡沫板时同时对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在浇筑后浇带部分膨胀混凝土时,可以提高膨胀混凝土与两侧混凝土的粘结作用,提高结构强度和防水性。

综上所述,采用本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后浇带留设时,后浇带部分,特别是地下室基础梁后浇带部分易泄漏入混凝土及杂物难以清理的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凸显泡沫板填充位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泡沫板;2、基础梁;3、后浇带部分;4、后浇带模板;5、钢筋;6、木方;7、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后浇带的留设方法,特别适用于地下室基础梁后浇带的留设,但不限于地下室基础梁后浇带。

本方法在于解决现有后浇带部分,特别是地下室基础梁后浇带部分易泄漏入混凝土及杂物难以清理的技术难题。

结合图1和2为本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该方法主要涉及原材料为泡沫板1,后浇带模板4为快易收口网或钢丝网。

在地下室基础梁2的钢筋5绑扎时,根据需要对泡沫板1进行裁切,在钢筋5绑扎时将裁切后的泡沫板1逐块嵌入到基础梁2留设后浇带部分3中,直到将基础梁2与后浇带交叉部分形成的区域填充满;

对于基础梁2上方的后浇带部分3,由于深度较浅,清理难度不大,可以不进行泡沫板1填充;如图1、2所示,泡沫板1的填充部分从基础梁2与后浇带的交叉部分向后浇带两端延伸出一段距离;该段部分为填充泡沫板1的部分,该部分两端的泡沫板1通过密封胶进行粘接,使得该段部分两端的泡沫板1形成整体结构。

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成且充分凝固,准备浇筑后浇带部分3的混凝土时,需要将泡沫板1拆除,拆除过程如下:

检查填充泡沫板1的部分两端与两侧混凝土的间隙,并通过密封胶进行封堵,在该部分两端上方放置木方6,并在木方6上安放重物7对该部分施加向下的压力。

然后通过铁锹捣碎中间部分的泡沫板1,尤其对于基础梁2部分的泡沫板1充分捣碎,捣碎过程可以同时对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对于与混凝土黏结的泡沫板1碎料特别注意,要进行凿除;对于上方施加有重物7的泡沫板1先进行保留作为防水隔离结构。

然后在捣碎部分注水,捣碎的泡沫板1的碎料在浮力作用下浮起,此时对泡沫板1的碎料进行清理;清理完毕后,将积水抽干;最后拆除通过密封胶粘接的泡沫板1,该泡沫板1位于基础梁2两侧位置,深度较浅,可人工拆除。

通过上述方法,完成对后浇带部分3的留设,在泡沫板1拆除完毕后可进行后浇带部分3的膨胀混凝土浇筑。

采用该方法,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中,泡沫板1可以作为辅助支撑,使得后浇带模板4不易开裂损坏,同时避免了杂物掉入泡沫板1的填充部位,在后期拆除泡沫板1后,后浇带部分3中可做到无杂物残留;克服了现有的施工难题,更好地保障了工程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