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煤矸石强夯加固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31003阅读:8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煤矸石强夯加固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煤矸石强夯加固的方法,属于土木工程地基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煤矸石每年的排放量相当于当年煤炭产量的15%~20%,全国每年产生的煤矸石约1.5~2.0亿t。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累计煤矸石山1500多座,堆存量达40多亿t,占地1.33万hm2,而且每年还以约1亿t的速度递增,新增占地约400hm2。而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尚不到15%,数量众多的矸石山不仅侵占大量耕地,而且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由于煤矸石存在许多的危害,已经成为制约煤炭行业持续发展的一个沉重的包袱,也是人类环境的一大公害。因此,如何治理和综合利用煤矸石,正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煤矸石主要用于发电、砖、水泥掺合料、充填复垦、作路基填料、路面基层掺和料等。近年来,国内许多矿区开始将煤矸石填筑塌陷区,然后用作建筑地基。国内的一些学者通过试验手段,研究了煤矸石地基的强度特性、动力特性、破碎特性和分层振动碾压特性,为煤矸石在地基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煤矸石作为人工地基的填筑材料,其密实度以及承载力能否满足工程的要求,是其用作地基填料要考虑的主要问题。由于天然煤矸石结构松散,孔隙率大,天然级配存在缺陷,粗大煤矸石块含量比例过高和细小颗粒含量比例过低,承载能力低,必须对天然松散的煤矸石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强夯法。

由于目前没有用强夯法加固煤矸石地基的整套理论和计算公式,有关强夯加固煤矸石地基可检索到的文献主要集中于工程实例,机理研究很少。通常是参考用强夯法处理碎石土场地地基的经验。但是,煤矸石是一种松散堆积物,在颗粒结构和岩性组成上有特殊性,使其在物理力学性质、压密性等方面与其他松散介质相比有明显差异。破碎压密是土的工程压密研究中比较特殊的问题,尽管国外在煤矸石工程利用的实践中已积累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关于矸块破碎程度与压密效果关系问题目前仍有各种不同的观点。这个问题涉及到施工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是煤矸石破碎压密处理技术中的关键理论问题。

以上的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也表明:由于强夯机理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不论国内或国外,强夯法仍停留在经验设计阶段,严格的强夯模型和理论计算分析并不多。强夯法的理论研究正处于发展阶段,而且研究主要是针对不同性状的土进行的,对煤矸石地基的加固机理的研究较少,可以说强夯加固矸石地基理论研究远落后于工程实践。因此,需要对强夯过程中的矸块破碎特点、动力压密机制、一定夯击能下有效加固范围及强夯后煤矸石地基的容许承载能力等做进一步的研究,以推进强夯加固煤矸石地基的较广泛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煤矸石强夯加固的方法,利用模型试验的相似第二准则和量纲分析法,推导相似准则,建立试验模型,通过试验模型确定现场施工参数。

所述对煤矸石强夯加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模型试验的相似第二准则和量纲分析法,推导相似准则,确定相似模型试验应遵守的条件,包括各参数在模型、原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2)设计模型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台、夯锤;

(3)进行模型试验,确定夯击条件,包括夯击能和夯击次数;

(4)根据模型试验结果,进行现场夯击施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1)列出参数方程:

f(u,r,z,ρ,g,h,h,lm,e,n,γd,c,v,t,φ,l,em,m)=0

式中:

l—模型试验几何量,单位为m,量纲为[l];

u—夯击后煤矸石地基顶面的夯沉量,单位为m,量纲为[l];

r—夯锤的底面半径,单位为m,量纲为[l];

z—夯锤的高度,单位为m,量纲为[l];

ρ—夯锤的密度,单位为kg/m3,量纲为[ml-3];

m—夯锤的质量,kg,量纲为[ml-3];

g—重力加速度,单位为m/s2,量纲为[lt-2];

h—夯锤的落距,单位为m,量纲为[l];

h—矸石地基有效加固深度,单位为m,量纲为[l];

lm—夯点间距,单位为m,量纲为[l];

e—单击夯击能,单位为kn.m,量纲为[ml2t-2];

n—单点夯击次数,无量纲;

em—煤矸石地基的弹性模量,单位为mpa,量纲为[ml-1t-2];

c—煤矸石的粘聚力,单位为mpa,量纲为[ml-1t-2];

t—冲击应力的作用时间,单位为s,量纲为[t];

v—强夯作用下冲击应力波波速,单位为m/s,量纲为[lt-1];

γd—煤矸石的干密度,单位为g/cm3,量纲为[ml-3];

—煤矸石的内摩擦角,无量纲;

利用因次分析法,求得以下相似准则:

π14=n,π15=φ,

相似模型试验应遵守的条件为:

cu=cl,cr=cl,cz=cl,ch=cl,clm=cl,ch=cl,

cc=cem,cγd·cl3=cm,

cρ·cl3=cm,cn=1,cφ=1。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模型试验采用与原型相同的材料,则材料特性缩比为1;模型试验的几何缩比为cl=10。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1)确定模型与原型之间的关系下表所示: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2)所述试验台高1000mm,它由两块直径为φ410mm、高度为500mm、厚度为10mm的半圆弧板和厚度为10mm的底板通过螺栓联结组成,在半圆弧板外部焊有加固筋板。用于单点夯击试验。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2)所述夯锤为钢筋混凝土锤,外壳为钢管,钢管厚度为10mm,顶面钢板厚10mm,底面钢板厚10mm,顶面与底面钢板和钢管采用焊缝连接,钢管内浇注混凝土,混凝土等级为c30。为了使重锤落下时不发生偏斜,设计成孔半径为12mm的穿心锤,使重锤从导杆上落下。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3)模型试验中用的煤矸石在原级配的基础上进行了缩尺。例如,根据“土工试验规程”sd128-84的规定,采用相似级配法缩尺。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①测定夯前煤矸石的级配情况,包括干密度、含水量、粘聚力、内摩擦角、弹性模量、承载力。;

②剔除>31.5mm的矸石颗粒,煤矸石在原级配的基础上进行缩尺,然后按缩尺后的相似级配备料;为了模拟现场实际情况,分层填煤矸石,人工分层夯实,分层夯实后的厚度除最底层控制在200mm,其余各层均控制在150mm;

③调试仪器,使夯锤从预定高处自由落下,每夯一击后,用直尺量其夯沉量,当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5mm时,即停止夯击;

④停止夯击后,拆卸煤矸石,量测各层夯锤下煤矸石移动变形量以求干密度;

⑤取样,测定夯后煤矸石的级配情况、粘聚力、内摩擦角、弹性模量、承载力;

⑥改变夯击能,重复操作②~⑤;

⑦试验数据处理分析,确定最佳夯击条件。

本发明为了通过强夯实现煤矸石地基的有效加固,设计试验模型并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以测定不同夯击能的有效加固深度,找到满足工程需要的最佳夯击能与最佳锤击数,为现场试夯提供依据。对确保强夯作用下煤矸石地基的承载能力,填筑建筑场地的整体稳定、施工后沉降量小、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都有重要的意义。本发明通过模型试验确定了最佳夯击条件,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实际的夯击效果也符合模型试验预期的效果。

另外,也可以在用强夯法处理煤矸石地基方面积累有益的试验资料,对强夯处理煤矸石地基的理论加以完善,对提高煤矸石综合利用的水平以及煤矸石地基处理技术都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同时,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强夯加固煤矸石地基,对其他松散易碎介质(如建筑渣土)的强夯地基加固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设计的模型试验装置。

图2是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设计的模型试验重锤实物图。

图3是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设计的模型试验重锤剖面图。

图4是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取样位置图。

图5是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强夯前后内聚力。

图6是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不同取样位置的弹性模量。

图7不同压实度k的煤矸石地基p-s曲线。

图8现场试验图。

图9夯点现场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干密度的测定

夯击结束后,用标准方法很难测其干密度。在强夯冲击荷载下,每一层的煤矸石取得了相应的压缩变形,因此用夯锤下每一层煤矸石的平均移动变形量来间接的换算出相应的干密度。

(2)粘聚力的测定

粘聚力测定最普遍的方法是直接剪切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但是由于煤矸石颗粒粒径较大,常规的土工试验仪器(直剪仪和三轴仪)因试样尺寸大而不能使用。因此,根据试验室现有条件,先测出100mm×100mm试样的劈裂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绘出对应的摩尔应力圆,求出试样的粘聚力。

(3)弹性回弹模量的测定

通过承载板进行逐级加载、卸载的方法,测出每级荷载相应的回弹弯沉值,通过计算求得不同衰变时间下的煤矸石的回弹模量。

(4)承载性能测定

静载荷试验是确定矸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的基本方法,它较接近于实际基础受力状态和变形特征,目前矸石地基承载力多采用这种方法确定。但该方法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成本较高。并且由于受试验条件的限制,决定采用室内模拟载荷试验方法,该方法是一种较经济和准确的方法。室内模拟载荷试验采用承载板法测定。

实施例1

1、相似准则推导模型试验参数

利用模型试验的相似第二准则和量纲分析法,推导相似准则。强夯加固煤矸石地基相似模型试验涉及的主要因素有:夯锤重,夯锤落距,单击夯击能,夯点布置及间距,单点夯击次数及夯击遍数;夯击作用下煤矸石地基顶面的沉降量。煤矸石的物理力学参数:如煤矸石地基的弹性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含水量,干密度等。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可以列出以下参数方程:

f(u,r,z,ρ,g,h,h,lm,e,n,γd,c,v,t,φ,l,em,m)=0

式中:

l—模型试验几何量,单位为m,量纲为[l];

u—夯击后煤矸石地基顶面的夯沉量,单位为m,量纲为[l];

r—夯锤的底面半径,单位为m,量纲为[l];

z—夯锤的高度,单位为m,量纲为[l];

ρ—夯锤的密度,单位为kg/m3,量纲为[ml-3];

m—夯锤的质量,kg,量纲为[ml-3];

g—重力加速度,单位为m/s2,量纲为[lt-2];

h—夯锤的落距,单位为m,量纲为[l];

h—矸石地基有效加固深度,单位为m,量纲为[l];

lm—夯点间距,单位为m,量纲为[l];

e—单击夯击能,单位为kn.m,量纲为[ml2t-2];

n—单点夯击次数,无量纲;

em—煤矸石地基的弹性模量,单位为mpa,量纲为[ml-1t-2];

c—煤矸石的粘聚力,单位为mpa,量纲为[ml-1t-2];

t—冲击应力的作用时间,单位为s,量纲为[t];

v—强夯作用下冲击应力波波速,单位为m/s,量纲为[lt-1];

γd—煤矸石的干密度,单位为g/cm3,量纲为[ml-3];

—煤矸石的内摩擦角,无量纲;

利用因次分析法,求得以下相似准则:

π14=n,π15=φ

相似模型试验应遵守的条件为:

cu=cl,cr=cl,cz=cl,ch=cl,clm=cl,ch=cl,

cc=cem,cγd·cl3=cm,

cρ·cl3=cm,cn=1,cφ=1

为简化模型试验条件,模型试验采用与原型相同的材料,即材料特性缩比为1。则em,c,ρ,λd的相似常数为1,准则π15自动满足。

由cr=cl知,模型中重锤的半径为实际重锤的1/cl;由cz=cl知,模型中重锤的高度为实际重锤的1/cl;则模型中重锤的质量为实际重锤的1/cl3;由ch=cl知,模型中重锤的落距为实际重锤的1/cl;由clm=cl知,模型中重锤的夯点间距为实际重锤的1/cl;由cu=cl知,模型中测得的夯击后煤矸石地基顶面的夯沉量为实际重锤的1/cl;由ch=cl知,模型中测得的煤矸石地基的有效加固深度为实际重锤的1/cl;由得到模型中的应力波波速与实际的相同,由得,冲击应力的作用时间,模型试验中的为实际的1/cl。

由于采用的是非离心模拟试验,且选择了与原型材料相同的材料作为模拟材料,故有cg=cem=1。由相似准则π10=em/gγdl得:cγd=1/cl,即要求模型材料密度是原型的1/cl,实际上这是做不到的。试验取cγd=1,故要求重力场为cl倍空气中重力场。又由于模型的自重力远小于原型,且重力与夯击作用下的冲击力相比又很小,因此重力不成比例的影响不大,可以忽略。

根据以上相似理论的推导,各量的模型与原型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模型试验相关参数

综合考虑模型试验台的规模,煤矸石的颗粒组成特点,量测系统的精度等因素,确定模型试验的几何缩比为cl=10。

对夯锤质量为25t,夯击能分别为2000kn.m、2500kn.m、3000kn.m、3500kn.m、4000kn.m,即对应的落距分别为8m、10m、12m、14m、16m的五种情况分别做模型试验。以找到满足工程需要的最佳夯击能与最佳锤击数,为现场试夯提供依据。

根据上述相似准则和模化设计,最后确定试验参数见表2。

表2模型试验参数表

2、模型试验装置设计

本着模型试验结果准确可靠,试验方便,试验费用相对较低的原则,并考虑了煤矸石的颗粒大小及组成特点设计了强夯加固矸石地基的相似模型试验台。试验台高1000mm,它由两个直径为φ410mm,高度为500mm,厚度为10mm半圆弧板和厚度为10mm的底板通过m16螺栓联结组成,在半圆弧板外部焊有加固筋板,详见图1。此试验装置主要用于单点夯击试验。

与地震或机器振动的周期性循环荷载不同,强夯是间歇性冲击荷载。因此,为模拟冲击荷载作用下煤矸石地基的动力学特征,需采用落锤加载。用吊车将夯锤提到预定的高度,然后使其做自由落体运动。重锤为钢筋混凝土锤,外壳为钢管,钢管厚度为10mm,顶面钢板厚10mm,底面钢板厚10mm,顶面与底面钢板和钢管采用焊缝连接。钢管内浇注混凝土,混凝土等级为c30。为了使重锤落下时不发生偏斜,设计成孔半径为12mm的穿心锤,使重锤从导杆上落下。重锤实物图见图2。重锤的结构详细尺寸见图3。图中尺寸单位均为mm。3、模型试验具体试验过程

模型试验前,先从山东兴隆庄煤矿取煤矸石试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测定强夯前煤矸石的颗粒级配,密实度、粘聚力、内摩擦角、弹性模量等主要物理力学特性指标。

筛分结果表明:煤矸石粒径小于4.75mm的颗粒即细料占15.58%,大于4.75mm的颗粒即粗料占84.42%。说明煤矸石细小颗粒含量较少,粗大颗粒含量较多。由于模型试验台直径为410mm,夯锤的直径为220mm,容许的最大颗粒直径为31.5mm,由上面的筛分试验可看出,天然煤矸石中大于31.5mm的颗粒,也即超粒径颗粒占45.56%。为利用现有仪器进行强夯模拟试验,需要对超粒径颗粒进行必要的处理。故将煤矸石在原级配的基础上进行了缩尺。根据“土工试验规程”sd128-84的规定,缩尺方法采用相似级配法。

相似级配法是根据原级配的最大粒径d0max和容许最大粒径dmax的比例,将各粒径缩小,缩小前后对应粒级间的含量百分数不变,或者说在颗粒组成累计曲线图上以dmax点代替d0max点,以此点为起始点将颗粒组成曲线平移,保持两曲线间的水平距离始终相等。处理后级配的计算方法为:

式中d0max—原级配的最大粒径,mm;dmax—相似级配(缩小后)的最大粒径,mm;d0i—原级配某粒径,mm;di—相似级配(缩小后)某粒径,mm;n—缩小倍数;pi—di的含量百分数;poi—d0i的含量百分数;采用相似级配法缩尺后的颗粒组成见表3。

表3煤矸石颗粒组成表

整个模型试验过程为:

(1)先测定强夯前煤矸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煤矸石的级配情况,干密度,含水量、粘聚力、内摩擦角、弹性模量、承载力。

(2)模型试验前,先剔除>31.5mm的煤矸石颗粒,然后按缩尺后的相似级配备料。为了模拟现场实际情况,分层填煤矸石,人工分层夯实,分层夯实后的厚度除最底层控制在200mm,其余各层均控制在150mm。

(3)调试仪器,使落锤从预定高处自由落下,按照表2设定的试验参数,进行夯击,每夯一击后,用直尺量其夯沉量,当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5mm时,即停止夯击。

(4)停止夯击后,拆卸煤矸石,量测各层夯锤下煤矸石移动变形量以求干密度。

(5)取样,取样位置见图4,测定强夯后煤矸石的级配情况、粘聚力、内摩擦角、弹性模量、承载力。

取样位置1:具体为直径220mm,高150mm的圆柱体内的经过夯击破碎密实后的煤矸石,取样位置1顶面距试验台顶面50mm,底面距试验台顶面200mm。

取样位置2:具体为直径220mm,高150mm的圆柱体内的经过夯击破碎密实后的煤矸石,取样位置2顶面距试验台顶面200mm,底面距试验台顶面350mm。

取样位置3:具体为直径220mm,高150mm的圆柱体内的经过夯击破碎密实后的煤矸石,取样位置3顶面距试验台顶面350mm,底面距试验台顶面500mm。

取样位置4:具体为直径220mm,高150mm的圆柱体内的经过夯击破碎密实后的煤矸石,取样位置4顶面距试验台顶面500mm,底面距试验台顶面650mm。

取样位置5:具体为直径220mm,高150mm的圆柱体内的经过夯击破碎密实后的煤矸石,取样位置5顶面距试验台顶面650mm,底面距试验台顶面800mm。

(6)改变夯击能,重复操作(2)~(5)。

(7)试验数据处理分析。

4、模型试验强夯加固效果分析

(1)干密度的变化

夯击结束后,用标准方法很难测其干密度。在强夯冲击荷载下,每一层的煤矸石取得了相应的压缩变形,因此用夯锤下每一层煤矸石的平均移动变形量来间接的换算出相应的干密度。随着深度的增加,强夯作用下煤矸石的竖向变形量也随之减少,表明夯击能的传递,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强夯前,煤矸石的干密度平均值为1.60g/cm3。强夯后,煤矸石的干密度有了较大的增长,增长幅度随单击夯击能的增大而增大。且同一夯击能作用下,干密度的增长幅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近似按负幂指数规律变化。具体如表4所示:

表4强夯后不同夯击能作用下的煤矸石干密度

(2)粘聚力的变化

强夯前后的不同位置不同夯击能的煤矸石的粘聚力见图5。

由图5可看出,不同的夯击能作用下,强夯后煤矸石的粘聚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强夯前煤矸石的粘聚力为14.05kpa,强夯后粘聚力提高的幅度随夯击能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夯击能作用下,提高的幅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具体如表5所示:

表5强夯后不同夯击能作用下的煤矸石粘聚力

(3)弹性模量的变化

由图6可看出,强夯前,煤矸石的弹性模量平均值为22.43mpa。强夯后,煤矸石的弹性模量有了较大增长,且弹性模量的增长幅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近似按负幂指数规律变化。根据强夯前后不同夯击能作用下的矸石地基的平均压实度可推算其弹性模量。具体如表6所示:

表6强夯后不同夯击能作用下的煤矸石弹性模量

(4)强夯后矸石地基承载力评定

天然煤矸石结构松散,空隙率大,承载力低,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对其进行强夯加固,主要是提高其承载能力。因此,承载能力是评价加固处理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强夯后不同压实度的煤矸石地基的p-s曲线如图7所示:

强夯后煤矸石地基的承载力随着夯击能的增大而显著增大,根据强夯前后不同夯击能作用的煤矸石地基的平均压实度可推算其容许承载力。具体的如表7所示:

表7强夯后不同夯击能作用下的煤矸石容许承载力

(5)模型试验结论

强夯后煤矸石被破碎,粗大块比例降低,细小颗粒比例提高,煤矸石的颗粒级配得到改善,使煤矸石地基由松散变得密实。强夯后煤矸石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较夯前有较大改善,加固效果明显。强夯加固范围内,煤矸石的密实度、弹性模量、粘聚力承载力有了较大的增长,其增长的幅度随夯击能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夯击能作用下,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近似按负幂指数规律变化。弹性模量、粘聚力、密实度与承载能力有较好的相关性,即在强夯冲击荷载作用下,随着弹性模量、粘聚力、密实度的提高,承载能力也相应的提高。

强夯后煤矸石地基的有效加固深度随夯击能增大而增大,夯击能e=2000kn.m~4000kn.m时,煤矸石地基的有效加固深度h=4.7~8.4m,梅那公式修正系数α=0.33~0.42,示范工程实际需要的夯击能3000kn.m以上为佳,最佳夯击数为7~9击。

5、强夯法处理煤矸石填筑场地现场试验

“兴隆庄煤矿塌陷区矸石造地迁村重建生态环境示范工程”是“兖州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与重建技术的研究”的课题的主要内容之一。

为了确保示范工程煤矸石地基强夯法处理高效可靠进行,填筑的建筑地基稳定可靠,依据理论和实验室研究成果,进行煤矸石填筑建筑场地的强夯法处理现场试验研究。

强夯现场试验需要的主要施工设备包括:强夯吊机选用装配龙门架的履带式强夯吊机,起吊能力50t、起吊高度20m。主夯锤重20t,满夯锤重10t。重型推土机(ty230)等,现场试验如图8所示:

(1)现场试验夯击布置

现场试验夯击能分为2000、2500、3000、3500kn.m四级。夯点布置:夯点间距为6m,夯点布置如图9所示。图中圆圈为主夯点,黑色圆为副夯点。

(2)夯击次数n和夯击遍数n:

确定夯击次数的原则为:夯坑的压缩量最大。夯坑周围的隆起量最小,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发生起锤困难。

夯击遍数为3遍,即:第一遍:主夯,按设定间距,第二遍:副夯,在主夯点中间进行,第三遍:满夯,夯点搭接1/4。主夯和副夯夯击能相同,为试验设定夯击能,满夯夯击能为1000kn.m。

(3)现场试验研究结论:

3000kn.m以上夯击能作用下,煤矸石地基有效加固深度达到6~8m,级配改善,细粗比达到0.5以上,煤矸石地基处于较好的物理力学状态;随夯击次数增加,单击夯沉量逐渐减少并趋于稳定,最佳夯击次数随单击夯击能加大而增大。强夯处理后煤矸石地基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随单击夯击能增大而增大,通过静荷载试验,得出3000kn.m以上单击夯击能处理后煤矸石地基承载能力达到350kpa;强夯法加固处理煤矸石填筑建筑地基施工主要技术参数为:单击夯击能3500kn.m、最佳夯击次数9~11击。

强夯处理后煤矸石地基物理力学性能提高,承载能力提高,抗变形能力增强,可以满足示范工程建筑对地基的要求。

采用室内物理模拟试验研究强夯作用下煤矸石地基的承载性能,优化设计并指导现场施工是一种积极的尝试,由于受试验条件的限制,必须对煤矸石作必要的处理,使试验中所用的矸石试样与天然状态的煤矸石在粒度构成上存在一定差别。这些环节可能导致试验结果出现由人为和设备因素引起的误差。尽管如此,作为一种模拟性质的试验,试验的结果能够反映煤矸石工程性质的基本特征。所以,模型试验的结果基本和现场试验相吻合。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