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管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59816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综合管廊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综合管廊结构。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又称为地下管廊,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市政管线或管件设施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其中,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主要是粪便和洗涤污水。城市每人每日排出的生活污水量为150-400l,其量与生活水平有密切关系。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无机盐类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和钠、钾、钙、镁等。总的特点是含氮、含硫和含磷高,在厌氧细菌作用下,易生恶臭物质。简单的水处理无法满足其二次利用的效果,而雨水中的污染物主要在灰尘、细菌、以及其他的杂质。

目前,如图5所示的传统的一种综合管廊,包括管线综合仓1和设置在仓内的维修通道7,所述管线综合仓1包括底板111、侧墙112和顶板113,所述侧墙112上设有用于放置市政管线的支架114,所述底板111上固定设置有给水管网11。其中,路面雨水和屋面雨水统一经市政排水管或雨水井排入到污水管道内并统一排放,却没有得到良好的利用,而管线综合管廊内的消防用水、清洁用水以及其他城市内的部分生活用水都需要从水厂或其他地下工程开采地下水的方式提供水源。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雨水资源回收利用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合管廊结构,目的在于快速补充地下水资源,提高综合管廊内雨水的回收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综合管廊结构,包括管线综合仓、雨水井和设置管线综合仓下方的污水仓,所述雨水井的底壁上开设有与污水仓导通的排污管道,所述雨水井设置在污水仓的远离管线综合仓的一侧面,所述管线综合仓与污水仓之间设有雨水仓,所述雨水井的侧壁上设有与雨水仓导通的雨水管道,所述排污管道上设有排污阀门,所述雨水仓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隔离仓,所述隔离仓之间设若干用于雨水净化的处理仓,所述隔离仓内设有导流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污阀门闭合时,雨水能够经市政雨水管或雨水井流入到雨水仓内而非直接排入到污水仓内,此时雨水能够与其他生活或者工业用水分类处理,由此可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同时雨水的污染物较少经过简单净化处理后即可再次作为综合管廊内或者城市内的消防用水、生活中水、其他市政清洁用水和浇灌用水使用,大大提高了雨水的回收利用的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处理仓包括沉降仓、消毒仓、过滤仓和生物净化仓,所述沉降仓通过雨水管道与所述雨水井相连通,所述生物净化仓通过给水泵与设置在所述管线综合仓内的中水管道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雨水中主要的污染物包括酸性物质、痕量重金属、粉尘、细菌和病毒等危害物质,在通过对雨水中的灰尘进行物理沉降和经化学沉降剂沉降后可以减少雨水中灰尘和固体杂质的含量,此时在经由消毒剂和紫外杀菌灯的消毒作用后能够有效的减少雨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随后经活性炭、石英砂、硅砂等物质进行层级过滤,由此能够除去雨水中细小的杂质;然后再通过生物浮床技术吸收雨水中富含的磷、钾、氮、硫等化合物,能够减少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发生的机率,同时还能够增加综合管廊内的氧气含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生物净化仓的底壁上设有若干用于向地基内渗水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现阶段由于多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且未及时补充地下水源,不仅会破坏地下生态平衡的而且还会导致地基整体或局部下沉的危险,由此通过持续或间歇性的还原地下水分,不仅能够解决路面积水等问题,而且还能够快速补充地下水源,有利于保护地下生态平衡。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生物净化仓的底壁上设有用于开合通孔的活塞,所述生物净化仓内设有用于净化雨水的浮床,所述活塞上表面通过连接杆与浮床相连接,活塞密封通孔时所述浮床漂浮在所述生物净化仓的水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生物净化仓内的雨水增多时,浮床随着生物净化仓内水位的升高而升高,此时浮床向上移动带动连接杆上移,活塞随之上移,此时活塞与通孔相互分离,位于生物净化仓内的水体能够经通孔流出,由此能够有效的降低生物净化仓淹没人工维修通道的机率;当水位下降后,浮床随之下移,此时与浮床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的活塞随之下移,在导杆的限位作用下,活塞能准确向下密封通孔,此时位于生物净化仓内的水体不在向地基内渗水,由此保证了生物净化仓内的相对稳定的储水量供给水网管。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内设有具有渗水管,所述渗水管在远离雨水仓的一侧面上设有若干排水孔,所述渗水管的端部设有闭合渗水管的盖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减少地基内的土壤从渗水管的端部开口处进入到渗水管内而造成堵塞渗水管的可能性,从而保证渗水管能够正常使用,同时也能够减少土壤层中的其他生物从渗水管进入到生物净化仓内而造成生物净化仓内水体的二次或多次污染,从而起到了保护水体的作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渗水管内固定设有聚酯无纺布过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减少地基内的土壤进入到小孔内,堵塞小孔的可能性,从而保证渗水管能够持续使用,延长了渗水管的使用使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线综合仓内设有给水管网,所述生物净化仓内设有与给水管网相连通的排放管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净化后的水体经排放水管并流到管线综合仓内的给水管网内,实现对综合管廊内消防用水、市政清洁用水以及部分生活用水的供给,由此提高了对雨水的回收利用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雨水仓在远离雨水井的一侧面上设有与管线综合仓相贯通的维修通道,所述隔离仓与维修通道通过隔离门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雨水仓内设置通道,有助于后期维修设备、管道和清洗雨水仓。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线综合仓和维修通道的底壁上均设有与地基相连通的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上设有单向排水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维修通道或管线综合仓内因事故或渗漏出现积水时,所述积水能够沿着排水管道并流到渗水管内,然后经由排水孔下渗到地基内,而地基内的水则不会经排水管道反向流入到管线综合仓或维修通道内,由此能够较好的保持维修通道和管线综合仓内的干燥,提高了维修通道和管线综合仓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线综合仓和维修通道内均设有照明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照明组件不仅能够用作综合管廊内基本照明所需,还为生物浮床内的植物的正常生长提供了必要的光源。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综合管廊结构,结构合理、设计有效,目的在于快速补充地下水资源,提高综合管廊内雨水的回收利用率;通过设置雨水仓能够实现了雨水与其他生活生产污水相互分离,分类进行水处理,使得对于雨水的处理更加具有针对性,由此提高了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其次,通过在生物净化仓上设置通孔和渗水管,能够及时快速的补充地下水,有效的保护了地下生态平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剖视图,主要用于体现雨水仓内部的结构;

图3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的放大图;

图5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管线综合仓;11、给水管网;111、底板;112、侧墙;113、顶板;114、支架;2、雨水井;3、污水仓;31、排污管道;32、排污阀门;4、雨水仓;41、雨水管道;5、隔离仓;6、处理仓;60、导流管;61、沉降仓;62、消毒仓;63、过滤仓;64、生物净化仓;641、通孔;642、活塞;643、连接杆;644、导杆;645、海绵棒;65、浮床;66、渗水管;661、排水孔;662、聚酯无纺布过滤层;663、盖体;67、排放管道;7、维修通道;71、排水管道;72、单向排水阀门;8、照明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综合管廊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管线综合仓1、雨水井2和设置管线综合仓1下方的污水仓3,其中管线综合仓内设置有用于各类放置市政管线的支架114以及用于生活供水的给水管网11,雨水井2的底壁上开设有与污水仓3导通的排污管道31,并且为了更好的将雨水井2内的雨水排放到雨水仓4内,在排污管道31上设有排污阀门32。

为了方便收集雨水,减少雨水渗流到管线综合仓1内的机率,操作者将雨水井2设置在污水仓3的远离管线综合仓1的一侧面,管线综合仓1与污水仓3之间设有雨水仓4,雨水仓4位于雨水井2与管线综合仓1之间且处在污水仓3的上方,雨水仓4与管线综合仓1共用一个侧墙112;雨水井2的侧壁上设有与雨水仓4导通的雨水管道41,雨水管道41上设有雨水管阀门,当需要清洗雨水井2底部污泥时,则需要闭合雨水管阀门,打开排污阀门32,由此雨水井2内的雨水就能从雨水井2内流入到污水仓3内,而不能方向涌回到雨水井2内,实现了雨水井2内污水的单向导通,由此能够减少在清洗雨水井2时,污水从雨水管道41流入的雨水仓4内的机率,保护了水质,降低雨水仓4内水体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如图1和图2所示,雨水仓4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隔离仓5,隔离仓5之间设若干用于雨水净化的处理仓6,其中处理仓6包括沉降仓61、消毒仓62、过滤仓63和生物净化仓64。另外,沉降仓61通过雨水管道41与雨水井2相连通,生物净化仓64通过给水泵与设置在管线综合仓1内的给水管网11相连通,其中,在沉降仓61、消毒仓62、过滤仓63和生物净化仓64之间均设置有导流管60,导流管60安装在隔离仓5内并且在导流管60上设有电控阀门;其中,导流管60上的进水口的位置高于出水口的位置,使得雨水能够实现自动沿着处理仓6中的雨水处理步骤逐步进行雨水的净化处理目的,而非人工手动控制,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雨水净化处理的效率。

为了及时快速的补充地下水源,如图1和图4所示,在生物净化仓64的底壁上设有若干通孔641,生物净化仓64内的水体能经通孔641向地基内缓慢渗水,从而达到及时补充地下水资源的作用,保护了地下生态平衡。

为了保持生物净化仓64内相对稳定的储水量,如图1和图4所示,在生物净化仓64的底壁上设有用于开合通孔641的活塞642,生物净化仓64的水面漂浮有浮床65,并且浮床65内种植有喜阴的植物,并且浮床65内部设有独立的储水槽,储水槽内设有吸水海绵棒645,海绵棒包覆在连接杆643的侧壁上,其下端穿过浮床65的底壁并向下延伸到生物净化仓64底部。

其中,活塞642上表面通过连接杆643与浮床65相连接,并且浮床65恰好漂浮在生物净化仓64的水面上,当生物净化仓64内的雨水增多时,浮床65随着生物净化仓64内水位的升高而升高,此时浮床65向上移动带动连接杆643上移,活塞642随之上移,此时活塞642与通孔641相互分离,位于生物净化仓64内的水体能够经通孔流出,由此能够有效的降低生物净化仓64淹没人工维修通道7的机率;当水位下降后,浮床65随之下移,此时与浮床65通过连接杆643固定连接的活塞642随之下移,在导杆644的限位作用下,活塞642能准确向下密封通孔641,此时位于生物净化仓64内的水体不在向地基内渗水,由此保证了生物净化仓64内的相对稳定的储水量供给水管网11。

为了减少地基内的土壤或其他生物从通孔641处进入到综合管廊内,如图1和图3所示,操作者在通孔641内设有具有渗水管66,渗水管66在远离雨水仓4的一侧面上设有若干排水孔661,渗水管66的端部设有闭合渗水管66的盖体663。其中,渗水管66为双层渗水管,双层渗水管66之间存在缝隙,上述缝隙内固定设有聚酯无纺布过滤层662。

为了提高雨水的回收利用率,如图1和图2所示,在生物净化仓64内设有与给水管网11相连通的排放管道67。操作者能够将净化后的水体经排放管道67并流到管线综合仓1内的给水管网11内,实现对综合管廊内消防用水、市政清洁用水以及部分生活用水的供给,由此提高了对雨水的回收利用率。

为了方便工作人员维修维护雨水仓4内的相关设施,如图1所示,在雨水仓4在远离雨水井2的一侧面上设有维修通道7,其中维修通道7通过消防安全门与管线综合仓1相贯通,另外隔离仓5与维修通道7相连通。在管线综合仓1和维修通道7的底壁上均设有与地基相连通的排水管道71,排水管道71上设有单向排水阀门72。为了维持综合管廊内的基本设施和浮床生物的正常生长,在管线综合仓1和维修通道7内均设有照明组件8。

雨水回收流程:雨水从市政雨水管或雨水井2经雨水管道41汇总在沉降仓61内并通过对雨水中的灰尘进行物理沉降和经明矾等化学沉降剂沉降后可以减少雨水中灰尘和固体杂质的含量,此时再经导流管60流入到消毒仓62内,并由漂白粉等化学消毒剂和紫外杀菌灯的消毒作用下,能够有效的减少雨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随后再经导流管60流入到过滤仓63内并经活性炭、石英砂、硅砂等物质进行层级过滤,由此能够除去雨水中细小的杂质;然后再经导流管60流入到生物净化仓64内并在生物浮床加水作用下除去雨水中的含有的磷、钾、氮、硫等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相关化合物;最后再经排放管道67并流到管线综合仓1内的给水管网11中,实现对综合管廊内消防用水、市政清洁用水以及部分生活用水的供给,由此提高了对雨水的回收利用率。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