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管廊软基支撑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54032阅读:8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综合管廊软基支撑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综合管廊地基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综合管廊软基支撑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吹填造陆能缓解前述矛盾。吹填造陆是一种利用海积软土或淤泥作为围海造陆的基础资源,增加建设用地,解决沿海地区用地需求量急剧增加的方法。但新吹填土具有“三高两低”的工程地质性质,即高含水率、高孔隙比、高压缩性、低渗透性和低强度的特征,同时淤泥层深厚,不利于吹填区内的城市建设。

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综合管廊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是我国近年来建设的热点之一。综合管廊内设置不同管径不同类型的各种管线,管廊基础变形过大将引起管廊接缝错位,最终影响市政管线正常使用。因此,综合管廊下持力层不仅应满足其承载力要求,同时更应解决竖向变形问题。

在吹填区地质条件下,综合管廊必须通过软基处理才能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工后沉降。目前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例如排水固结法、复合地基法、刚性桩处理法等,要么处理时间长、效果不佳,要么造价太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吹填区软弱地基综合管廊竖向变形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综合管廊软基支撑及其施工方法,用于提高综合管廊在深厚软土地基情况下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和耐久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综合管廊软基支撑,所述综合管廊包括外部管廊箱体和内部管线,所述综合管廊的外部管廊箱体由若干箱体节段顺次连接而成,相邻的所述箱体节段之间设有变形缝,每个所述变形缝下端贴紧设置承台,所述承台下方布置刚性桩基础。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节段的长度为10~30m。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变形缝下端对称设置两根所述刚性桩基础,两根所述刚性桩基础分别固接于承台两端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刚性桩基础的型号、数量、长度以及桩间距均根据管廊荷载以及软土地质情况计算确定。

进一步地,所述承台的截面为矩形。

本发明还提供了前述综合管廊软基支撑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设计在软基上间隔布置若干对刚性桩基础,刚性桩基础支撑于软基的持力层,以满足综合管廊承载力和竖向变形要求;

步骤二:每对所述刚性桩基础上方对应设置一承台;

步骤三:根据综合管廊以及管廊内管线允许变形的程度,兼顾管廊箱体的配筋经济性和分节经济性,对管廊进行分节,形成若干箱体节段,相邻的所述箱体节段之间设置变形缝,所述变形缝的位置与下方的承台相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本发明提供的综合管廊软基支撑,通过综合考虑管廊及管廊内部管线允许变形的程度,兼顾管廊箱体的配筋经济性和分节经济性,对管廊箱体进行分节,使得综合管廊的外部管廊箱体由若干箱体节段顺次连接而成,相邻的箱体节段之间设有变形缝,每个变形缝下端贴紧设置承台,以控制箱体节段与相邻箱体节段之间的变形。并根据受力计算,在承台下方布置刚性桩基础,使得桩刚性桩基础支撑于可靠的持力层,从而对管廊进行支撑,避免管廊结构竖向变形。该软基支撑不仅提高了综合管廊下的地基承载力,更解决了综合管廊,尤其是管廊衔接处严格限制工后竖向变形的难题。与常规软基处理手段相比,本技术处理控制竖向变形效果好,工期短、造价低,经济、实用,具有较好地推广价值。

二、本发明提供的综合管廊软基支撑的施工方法,首先根据受力计算,在软基上间隔布置若干对刚性桩基础,并使得刚性桩基础支撑于可靠持力层;然后在每对刚性桩基础上方设置一承台;最后综合考虑综合管廊本身允许的变形程度以及经济性,对管廊箱体进行分节,形成若干箱体节段,并在相邻的箱体节段之间设置变形缝,变形缝的位置与下方的承台相对应。该施工方法操作简便,所采用的综合管廊软基支撑制作简单,安装方便,作为一种刚性软基处理技术,不仅对综合管廊提供了刚性支撑,同时针对综合管廊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的接缝处进行了增强,而且提高了综合管廊在深厚软土地基情况下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和耐久性,对于工程建设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综合管廊软基支撑的立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综合管廊软基支撑的纵断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综合管廊软基支撑的平面示意图。

图中:1-刚性桩基础;2-承台;3-管廊箱体;4-变形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综合管廊软基支撑及其施工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以下将由所列举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特征。需另外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实施例一

下面结合图1至图3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综合管廊软基支撑的结构组成。本实施例中的地质条件为:深厚淤泥的沿海吹填区或者类似软土地质区域。

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综合管廊软基支撑,综合管廊包括外部管廊箱体3和内部管线(未图示),综合管廊的外部管廊箱体3由若干箱体节段顺次连接而成,相邻的箱体节段之间设有变形缝4,每个变形缝4下端贴紧设置承台2,承台下方布置刚性桩基础1。具体来说,本实施例针对具有深厚淤泥的沿海吹填区的地质条件,采用上部简支结构下部刚性桩基础的方式对综合管廊进行软基处理。也就是说,所谓上部简支结构是根据管廊整体以及管廊内部管线允许变形的程度,兼顾管廊箱体3的配筋经济性和分节经济性,对管廊箱体3进行分节,形成若干箱体节段,相邻的箱体节段时间设置变形缝4,每个变形缝4下端设置承台2以防止不均匀沉降。所谓下部刚性基础是指在承台2的下方贴紧设置刚性桩基础1,刚性桩基础1支撑于持力层,以满足综合管廊承载力和竖向变形要求。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提高了综合管廊下的地基承载力,更解决了综合管廊,尤其是管廊衔接处严格限制工后竖向变形的难题。与常规软基处理手段相比,本技术处理控制竖向变形效果好,工期短、造价低,经济、实用,具有较好地推广价值。

特别地,根据综合管廊及管廊内部管线允许变形的程度,并考虑管廊箱体3的配筋经济性和每节管廊桩基处理费用,对管廊箱体3进行分节,例如箱体节段的长度为10~30m。

较佳地,变形缝4应具备防水抗渗和适应不均匀沉降的要求,同时还应兼顾施工便捷性和经济性。此外,为了保证该软基支撑的稳定性,每个变形缝4下端对称设置两根刚性桩基础1,两根刚性桩基础1分别固接于承台2两端的下方。也就是说,上部承台2以及下部刚性桩基础1共同形成近似π型结构。

较佳地,刚性桩基础1通过承台2对上部综合管廊提供支撑,解决综合管廊整体承载力和竖向变形问题。根据管廊荷载以及软土地质情况,通过计算,选择合适的刚性桩基础1的型号、数量、长度以及桩间距。

当然,为了取材方便,节省成本,承台2的截面为矩形。

实施例二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的综合管廊软基支撑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根据设计在软基上间隔布置若干对刚性桩基础1,刚性桩基础1支撑于软基的持力层,以满足综合管廊承载力和竖向变形要求;

步骤s2每对刚性桩基础1上方对应设置一承台2;

步骤s3根据综合管廊以及管廊内管线允许变形的程度,兼顾管廊箱体3的配筋经济性和分节经济性,对管廊进行分节,形成若干箱体节段,相邻的箱体节段之间设置变形缝4,变形缝4的位置与下方的承台2相对应。也就是说,每个变形缝4下端对应设置一承台2。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综合管廊软基支撑及其施工方法,是一种刚性软基处理技术,不仅对综合管廊提供了刚性支撑,同时针对综合管廊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的接缝处进行了增强。而且提高了综合管廊在深厚软土地基情况下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和耐久性,对于工程建设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