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字钢微型桩成桩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83156阅读:12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字钢微型桩成桩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微型桩成桩方法,它适用于排土场或尾矿坝等边坡的加固治理。



背景技术:

微型桩是指小口径的钻孔灌注桩,直径一般小于300mm,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意大利。微型桩一般采用多排群桩的形式布置,桩与桩之间的间隔较窄,且桩顶用联系梁相互连接起来,使得载荷由桩-土复合结构共同承受,微型桩及其周围的岩土体共同形成一个复合型整体,有如“网状结构树根桩”一样起到抗滑挡墙的作用,现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边坡加固和基坑支护等工程中。

传统微型桩的骨架结构一般采用钢筋笼或钢管结构。专利号cn103882858a所述的微型桩骨架结构为钢筋笼结构,但是钢筋笼需要人工制作,费时费力;刚度和整体性不够好,起放吊装容易变形。专利号cn104452755a所述的微型桩骨架为蜂窝式钢管结构,但是蜂窝式钢管结构需要周边开孔,工序复杂;而且相同截面积条件下,钢管的截面模量不如工字钢的截面模量,钢管结构的抗弯承载力不够强。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工字钢微型桩的成桩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是在于提供了一种工字钢微型桩成桩方法,具有施工方便、费用低廉、整体性好、穿透能力强及抗弯承载能力高等优点,是一种能够适应复杂地质和狭窄场地的“小径高强”灌注桩。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字钢微型桩成桩方法,微型桩是指小口径的钻孔灌注桩,直径一般小于300mm,采用工字钢作为微型桩的骨架结构,其步骤是:

步骤a:清场:对微型桩施工区域内的浮土及浮石进行清除。

步骤b:放点:施工人员根据设计图纸的微型桩横纵间距2-3m×2-3m,进行现场施工区域的钻孔位置标记,方便后续钻孔施工。

步骤c:钻孔:通过潜孔钻机钻孔,一般孔径200-300mm(或小于300mm),钻进至设计孔深后清孔,微型桩设计长度11-13m,嵌固段4-6m(嵌固端须嵌入基岩中,约为桩长的1/3~2/5);钻孔技术采用偏心钻跟管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1310022355.6)钻进块石层或砾石层,采用常规的潜孔冲击钻钻进基岩层(专利号:201310647880.7)。

步骤d:在钻孔内下放第一塑料套管、第二塑料套管、第三塑料套管,拔起钢套管。将第一塑料套管、第二塑料套管、第三塑料套管采用透明胶带缠绕粘结,再将第一塑料套管、第二塑料套管、第三塑料套管从孔口位置下放至基岩层标高,保证不塌孔缩径。

步骤e:吊放第一工字钢、第二工字钢至孔内,孔径200-300mm(或小于300mm)。第一工字钢、第二工字钢采用小于孔径、满足推力的碳素钢或低合金钢,将第一工字钢、第二工字钢采用对焊形式焊接连接,再将第一工字钢、第二工字钢的腹板方向调整为滑坡推力方向,保证第一工字钢、第二工字钢发挥最大抗弯承载力,最大抗弯承载力为56-81kn·m。

步骤f:注浆成桩:微型桩采用两根注浆管进行两次高压注浆,注浆压力宜为3-10mpa,直至孔口返浆,形成微型桩。水泥浆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宜为0.5-0.6,标号不低于m30,能够特别适应块石或砾石等复杂地质作业,获得一种工字钢微型桩成桩。

通过上述六个步骤,采用微型桩小直径钻孔成桩方法,解决了复杂地质和狭窄场地的钻孔技术难题;采用工字钢作为微型桩的骨架结构,实现了微型桩更高的抗弯承载能力要求,解决了块石及砾石堆填的排土场或尾矿坝的滑坡治理技术难题。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的工字钢微型桩采用工字钢作为微型桩的骨架结构,在相同截面积条件下,工字钢截面模量比钢管截面模量大,具有更高的抗弯承载力。

(2)本发明的工字钢微型桩骨架结构无需额外加工,工序简单,施工方便;整体性和刚度好,起放吊装不易变形。

(3)本发明的工字钢微型桩成桩方法,钻孔技术采用偏心钻跟管技术和同心钻钻进技术,穿透能力强,能够适应复杂地质和狭窄场地作业。

(4)本发明的工字钢微型桩成桩方法,微型桩孔径小,能够适用狭窄场地施工;工字钢选型小,费用低廉,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工字钢微型桩成桩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工字钢微型桩简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其中:1-浮石、2-标记、3-钻机、4-钢套管、5a-第一塑料套管、5b-第二塑料套管、5c-第三塑料套管、6a-第一工字钢、6b-第二工字钢、7-水泥浆、8-注浆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根据图1-图3所示,一种工字钢微型桩成桩方法,微型桩是指小口径的钻孔灌注桩,直径一般小于300mm,采用工字钢作为微型桩的骨架结构。首先对施工区域进行清场,接着对微型桩位置进行放点,然后通过潜孔钻机进行钻孔,钻进至设计孔深后清孔;接着下放塑料套管,拔起钢套管;接下来吊放工字钢至孔内;最后注浆成桩。其步骤是:

如图1(a)所示:清场:对微型桩施工区域内的浮土及浮石1进行清除。

如图1(b)所示:放点:施工人员根据设计图纸的微型桩横纵间距2.5m×2.5m,进行现场施工区域的钻孔位置标记2,便于后续钻孔施工。

如图1(c)所示:钻孔:通过潜孔钻机3钻孔,设计孔径为250mm,钻进至设计孔深后清孔,微型桩设计长度12m,嵌固段5m(嵌固端须嵌入基岩中,约为桩长的1/3~2/5)。钻孔技术采用偏心钻跟管技术(专利号cn103114807a)钻进块石层或砾石层,采用常规的潜孔冲击钻钻进基岩层(专利号cn104695858a)。

如图1(d)所示:在钻孔内下放第一塑料套管5a、第二塑料套管5b、第三塑料套管5c,拔起钢套管4。将第一塑料套管5a、第二塑料套管5b、第三塑料套管5c采用透明胶带缠绕粘结,再将第一塑料套管5a、第二塑料套管5b、第三塑料套管5c从孔口位置下放至基岩层标高,保证不塌孔缩径。

如图1(e)所示:吊放第一工字钢6a、第二工字钢6b至孔内,孔径200或230或250或280或300mm(或小于300mm)。第一工字钢6a、第二工字钢6b采用小于孔径、满足推力的碳素钢或低合金钢,将第一工字钢6a、第二工字钢6b采用对焊形式焊接连接,再将第一工字钢6a、第二工字钢6b的腹板方向调整为滑坡推力方向,保证第一工字钢6a、第二工字钢6b发挥最大抗弯承载力,最大抗弯承载力为56或81kn·m。

如图1(f)所示:注浆成桩:微型桩采用两根注浆管(8)进行两次高压注浆,注浆压力宜为3或5或7或8或9或10mpa,直至孔口返浆,形成微型桩。水泥浆7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宜为0.5-0.6,标号不低于m30,能够特别适应块石或砾石等复杂地质作业,获得一种工字钢微型桩成桩。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微型桩的设计孔径为250mm,若采用适宜孔径的钢管和工字钢两种微型桩骨架,则对比结果如下:若采用219×6型号的钢管骨架(钢管规格参数:219mm外径,6mm壁厚,截面面积40.15cm2),截面模量为208.1cm3;若采用20b型号的工字钢骨架(工字钢规格参数:200mm高度,102mm宽度,截面面积39.5cm2),沿x轴的截面模量为250cm3,两种微型桩骨架的截面面积都近似等于40cm2,但是工字钢截面模量比钢管截面模量大20%左右,因此本发明的工字钢作为微型桩的骨架结构具有更高的抗弯承载力。

本发明的工字钢微型桩成桩方法,具有施工方便、费用低廉、整体性好、穿透能力强及抗弯承载能力高等优点,是一种能够适应复杂地质和狭窄场地的“小径高强”灌注桩。能够适应复杂地质和狭窄场地

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了详细的描述,但是并不形成对本发明的限制,一切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的修改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