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或井口检修封闭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9626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道或井口检修封闭盖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检修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道或井口检修封闭盖。



背景技术:

地下管网是城市排水、通信以及电力线缆的规划等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地下管网密度不断增大,为便于地下管网的检修以及管网内各种工作的进行,各种管道进出口、检修口、井口等数量众多,由于地下管网特别是下水道管网内部环境恶劣,操作者以及各类设备工具不宜长时间停留,时不时需要由地上辅助人员专门传递以及看管工具设备,同时操作者需要不定时上来休息,在暂停施工阶段,需要在管口或井口附近采取警示措施,以防止人员车辆跌落,因此在每次地下管网的检修维护工作过程中,至少需要两名工作人员协同作业,同时配备梯子(用于帮助操作者进入地下管网)、警示牌以及其他工具,相对而言,独立的设备工具多,搬运效率低,导致整体工作效率降低,也不利于规范化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现状,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或井口检修封闭盖,该封闭盖能够提供实际检修工作的需要的基本功能,代替多种必要设备或工具,同时能够收缩存储或搬运,减小空间占用,提高搬运效率,该封闭盖适应性强,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多种拓展运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管道或井口检修封闭盖,包括一个支撑圈,所述支撑圈为圆环状或者方形环状等相近形状,支撑圈的外部尺寸应当大于管口或井口的尺寸,在支撑圈下端面上设置有防滑纹,支撑圈的内部设有封盖,封盖的一端通过封盖轴连接在在支撑圈上,支撑圈上挖有封盖轴孔,封盖轴两端固定在封盖轴孔内,封盖轴孔是从支撑圈的上端面向下挖出的孔,以便使封盖轴活动的连接至支撑圈,以可更换外部的支撑圈,以便于根据需要使用特定形状或者尺寸的支撑圈,扩大本发明的适用性,因此本发明中还包括多个内圈尺寸相同但外圈尺寸不同的支撑圈。封盖是安装于支撑圈上端面向下挖出的圆形台阶孔中。

封盖内部挖设有安装孔,封盖轴从封盖内的安装孔中穿过,安装孔的轴线平行于封盖上下端面,特别的,本实施例中安装孔的轴线位于上下端面的中间面上,以便于在封盖竖起后能够更好的维持封盖的平衡。在封盖上平行于封盖轴且离封盖轴最近的一侧设有连接面,连接面上有两个凸起的连接柱,连接柱之间设有连接轴。

还包括梯架,梯架包括位于最顶端的顶板以及下方平行分布的踏板,顶班与踏板以及相邻的踏板之间通过两个中间杆相互连接,中间杆的下端铰接在踏板上端面,顶板以及踏板的下端面挖有容纳腔,容纳腔沿竖直方向的两壁上挖有滑动槽。中间杆的上端设有凸起或滚轴,凸起或滚轴可以在滑动槽内滑动,当顶板和踏板相互靠近或者两个相邻的踏板相互靠近后,中间杆的上端分别交叉移动后收缩至容纳腔中。

踏板的下端向内凹陷形成了两个平行且宽度与中间杆接近以容纳中间杆的容纳腔,中间杆的一端可滑动的设置在容纳腔内部,在踏板的一侧还设有用于栓系拉线的凸起或者用于悬挂重物的挂钩,为防止中间杆端部从容纳腔中脱出,容纳腔边缘设置有凸起的防脱层,为保证梯架拉直后中间杆保持垂直以降低其所受应力,位于踏板下端的容纳腔沿踏板长度方向宽度不小于中间杆在下方踏板顶端的铰接点的距离。

为防止梯架收缩时中间杆在容纳腔中卡住,在容纳腔水平方向的两端不设置有弹簧,在梯架被拉长时,弹簧被压缩,梯架不受力的时候,弹簧伸长使中间杆端部向中间移动以便于折叠梯架。

顶板的上端连接有连杆组,连杆组至少包括两个连杆,连杆之间铰接,上方的连杆通过连接轴与封盖铰接,下方的连杆与顶板上端面铰接,使用连杆组用于实现将收缩折叠后的梯架折叠至封盖下端,防止干涉冲突,提高下方梯架的自由度。特别的,在顶板的上端面设有用于铰接连杆的柱形结构。

在封盖的内部设有警示腔,警示腔在封盖内垂直于封盖轴挖出且在竖直方向的顶端设有开口,警示腔内设有警示牌,警示牌可在警示腔垂直上下移动,为简化操作,实现操作者下至管口/井口之后自动警示,在警示牌的下端面附近设置连接点,在警示腔的顶端的开口处设置滚轮,在连接点上连接有拉线,拉线从警示腔开口出伸出,从滚轮上弯折后向下连接至梯架的踏板上,当操作者沿踏板下至管口/井口,踏板被踩下时,会拉扯拉线,并带动警示牌从警示腔中升起,当操作完成之后,将警示牌压下后,也会带动梯架收缩。为提高操作的顺畅度,同时防止拉线纠结缠绕,在顶板上端面以及侧端面设置有引导拉线的滚轮以及导向孔等结构,在踏板上相应的设有用于连接拉线的固定点。

为便于将收缩之后的梯架固定,在梯架最下端的踏板的下端面上设置第二卡扣,在封盖的下端面设置第一卡扣,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可以相互连接。所述卡扣结构可采用常见的活动扣,也可以采用简单的手动插销等结构。

所述梯架收缩后重心位于封盖轴前侧,即靠近警示腔开口的一侧。以便于梯架收缩后压住封盖使其盖在支撑圈上不会翘起。

在封盖的上端面还设置有便于开合封盖的把手。

警示牌上设有警示标志、警示色以及反射镜等结构。

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管道或井口检修封闭盖,在充分考虑地下管网操作所需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一体可压缩的支撑圈、封盖以及梯架结构,减少操作者执行任务时所需设备,减小操作强度,籍此提高工作效率,其中封盖以及支撑圈能够地下管网保证无人时行人不会跌落,随着操作者从踏板通过,警示牌会自动升起提醒过往行人车辆,梯架使用过程中会一直保持封盖以及警示牌的竖起,本发明结构简单,在使用后可以快速收缩搬运储藏,空间占用小,耗费资源少,同时纯机械的机构不依赖电力资源,在各种工作环境中均可以使用,也减少了使用电器设备必须的维护工作以及辅助设备,使用本发明可以使操作者方便有效的进行各类操作前后的布置工作,便捷的进出地下管网,为各类地下管网操作规范有序系统的进行提供了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管道或井口检修封闭盖使用时的展开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管道或井口检修封闭盖收纳时的收缩示意图(仰视);

图3是本发明管道或井口检修封闭盖展开时的剖视图;

图4是梯架的结构及其局部剖切示意图;

图5是梯架收缩后的结构及其局部剖切示意图;

图6是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踏板的仰视图。

其附图标记包括:

支撑圈1、防滑纹11、封盖轴孔12、台阶孔13;封盖2、安装孔21、警示腔22、第一卡扣23;封盖轴3、滚动轴承31、定位环32;

梯架4、顶板41、踏板42、容纳腔421、滑动槽422、弹簧423、中间杆43、第二卡扣44、固定点45;

警示牌5、连接点5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作详细说明。

如图1、图2中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管道或井口检修封闭盖,包括一个支撑圈1,根据实际应用时管口(指地下管网的进出口)或井口的形状,所述支撑圈1为圆环状或者方形环状等相近形状,易知的,支撑圈1的外部尺寸应当大于管口或井口的尺寸以防止支撑圈1跌落,支撑圈1用于支撑封闭盖,同时辅助封闭管口或井口,防止落石等其他杂物掉落至管网中,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圈1为圆环状,支撑圈1的下端面贴紧管口/井口的地面或其他结构,为防止支撑圈1滑动/转动等导致封闭盖松动,在支撑圈1下端面上设置有防滑纹11(如齿状或者突刺装结构等),在一些危险性较高,对设备仪器的牢固程度要求很高的场合,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特别的紧固结构,例如螺纹孔,卡扣等固定结构以便于使封闭盖牢固的固定在管口/井口附近位置。

如图2、图6中所示,支撑圈1的内部设有封盖2,封盖2的一端通过封盖轴3连接在在支撑圈1上,支撑圈1上挖有封盖轴孔12,封盖轴3两端固定在封盖轴孔12内,其中封盖轴孔12是从支撑圈1的上端面向下挖出的孔,以便使封盖2活动的连接至支撑圈1,其目的是实现可以更换外部的支撑圈1,以便于根据需要使用特定形状或者尺寸的支撑圈1,扩大本发明的适用性,因此本发明中还包括多个内圈尺寸相同但外圈尺寸不同的支撑圈1。本实施例中,封盖2安装于支撑圈1上端面向下挖出的圆形台阶孔13中,圆形台阶孔13的深度与封盖2厚度相同,以能够将封盖2完整的容纳,保证封盖2盖下后,支撑圈1以及封盖2的上端面保持共面以防止形成障碍。为防止多次开合后封盖2的两端在支撑圈1中被磨损,封盖2的外径小于封盖轴孔12的内径r,封盖2两端设有台阶孔13,台阶孔13上安装有滚动轴承31,滚动轴承31的外径为r,特别的,本实施例中,滚动轴承是安装在封盖轴孔12上挖出的槽内,滚动轴承31两端固定有定位环32以控制滚动轴承31的相对位置,同时防止滚动轴承31从封盖轴上脱离。

如图6中所示,封盖2内部挖设有安装孔21,封盖轴从封盖2内的安装孔21中穿过,安装孔21的轴线平行于封盖2上下端面,特别的,本实施例中安装孔21的轴线位于上下端面的中间面上,以便于在封盖2竖起后能够更好的维持封盖2的平衡。在封盖2上平行于封盖2且离封盖轴最近的一侧设有连接面,连接面上有两个凸起的连接柱,连接柱之间设有连接轴。

如图1、图4、图5中所示,本发明还包括梯架,梯架包括位于最顶端的顶板41以及下方平行分布的踏板42,顶班与踏板42以及相邻的踏板42之间通过两个中间杆43相互连接,中间杆43的下端铰接在踏板42上端面,顶板41以及踏板42的下端面挖有容纳腔421,容纳腔421沿竖直方向的两壁上挖有滑动槽422。中间杆43的上端设有凸起或滚轮,凸起或滚轴可以在滑动槽422内滑动,当顶板41和踏板42相互靠近或者两个相邻的踏板42相互靠近后,中间杆43的上端分别交叉移动后收缩至容纳腔421中。

如图7中所示,踏板42的下端向内凹陷形成了两个平行且宽度与中间杆43接近以容纳中间杆43的容纳腔421,中间杆43的一端可滑动的设置在容纳腔421内部,在踏板42的一侧还设有用于栓系拉线的凸起或者用于悬挂重物的挂钩,为防止中间杆43端部从容纳腔421中脱出,容纳腔421边缘设置有凸起的防脱层,为保证梯架拉直后中间杆43保持垂直以降低其所受应力,位于踏板42下端的容纳腔421沿踏板42长度方向宽度不小于中间杆43在下方踏板42顶端的铰接点的距离。

进一步地,为防止梯架收缩时中间杆43在容纳腔421中卡住,在容纳腔421水平方向的两端不设置有弹簧423,在梯架被拉长时,弹簧423被压缩,梯架不受力的时候,弹簧423伸长使中间杆43端部向中间移动以便于折叠梯架。

如图3中所示,顶板41的上端连接有连杆组,连杆组至少包括两个连杆,连杆之间铰接,上方的连杆通过连接轴与封盖2铰接,下方的连杆与顶板41上端面铰接,使用连杆组用于实现将收缩折叠后的梯架折叠至封盖2下端,防止干涉冲突,提高下方梯架的自由度。特别的,在顶板41的上端面设有用于铰接连杆的柱形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提到的上述铰接结构或柱形结构中,可以是利用铰接轴/杆加铰接孔形成,也可以使采用合页等现有铰接件来实现。

如图1、图6中所示,为实现自动警示效果,在封盖2被打开以后,封盖2内会升起警示牌5以提示管口/井口已经被打开或者下方有操作者,为实现上述功能,在封盖2的内部设有警示腔22,警示腔22在封盖2内垂直于封盖2挖出且在竖直方向的顶端设有开口,警示腔22内设有警示牌5,警示牌5可在警示腔22垂直上下移动,为简化操作,实现操作者下至管口/井口之后自动警示,在警示牌5的下端面附近设置连接点51,在警示腔22的顶端的开口处设置滚轮,在连接点51上连接有拉线,拉线从警示腔22开口出伸出,从滚轮上弯折后向下连接至梯架的踏板42上,当操作者沿踏板42下至管口/井口,踏板42被踩下时,会拉扯拉线,并带动警示牌5从警示腔22中升起,当操作完成之后,将警示牌5压下后,也会带动梯架收缩。为提高操作的顺畅度,同时防止拉线纠结缠绕,在顶板41上端面以及侧端面设置有引导拉线的滚轮以及导向孔等结构,在踏板42上相应的设有用于连接拉线的固定点45。

进一步地,为便于将收缩之后的梯架固定,在梯架最下端的踏板42的下端面上设置第二卡扣44,在封盖2的下端面设置第一卡扣23,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44可以相互连接。当梯架收缩以后,可以通过第一卡扣23以及第二卡扣44将梯架固定在封盖2底部,通过手动以及梯架自身重力作用使封盖2会压下并盖在支撑圈1内。所述卡扣可采用常见的活动扣,也可以采用手动插销等连接结构。所述梯架收缩后重心位于封盖2前侧,即靠近警示腔22开口的一侧。以便于梯架收缩后压住封盖2使其盖在支撑圈1上不会翘起。

在封盖2的上端面还设置有便于开合封盖2的把手。

其具体实施过程为:

根据需要进行操作的管口/井口准备好相应尺寸的支撑圈1,将封盖2两端置于支撑圈1内使封盖2与支撑圈1连接,到达工作区域后,取下原有封盖,将支撑圈1置于管裤/井口上端固定。

当需要工作时,打开封盖2通过梯架协助下至地下管网,在使用梯架过程中,踏板42被踩下将带动警示牌5从警示腔22升起以进行提示。

当使用过程中,需要短时间离开时,从梯架上离开,并将警示牌5压入警示腔22中,将梯架压缩收起,并折叠至封盖2下方,由于梯架的重心偏向于封盖2顶端,封盖2被压下后会持续保持封闭状态。

当使用完成后,取下支撑圈1以及封盖2,盖回原有封盖。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