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地下综合管廊雨水舱与综合舱变形缝防水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56919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用于地下综合管廊雨水舱与综合舱变形缝防水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管网可说是一座城市的"地下生命线",在城市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城市排污、输送能源、沟通信息等作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是将各类城市管线集中设置在同一人工空间中,所形成的一种现代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必然趋势。综合管廊作为城市地下综合设施动脉工程对于城市建设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综合管廊是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并设投料口、进风排风井、人员出入口、通风、监控等附属系统。由于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综合管廊避免了由于敷设或维修地下管线而反复挖掘道路,减少对道路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的影响和干扰,保持路面的完整和美观;提高了市政管线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便于对各种管线的敷设、增设、维修和管理;有效利用了地下空间,节约了城市用地。减少了道路的杆柱和架空线等,保证了城市的整体景观,提升了城市品位。

地下综合管廊的防水工程,即是给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部穿上一件不透水的外衣,保证管廊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确保所有管线能在不漏水的环境下运行,管廊防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解决好防水问题是综合管廊建设必须考虑的技术问题之一。除结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道、集水坑等土建构造的附加防水措施以外,结构外增设可靠的防水材料,是整个防水工程的最重要的部分,承担着地下综合管廊防渗防漏的主要任务。

目前我国对于综合管廊雨水舱与综合变形缝处的防水大部分是按常规管廊侧墙防水工艺进行处理,这对于设计使用年限长达100年的构筑物的防水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特别是雨水舱与综合变形缝处的防水,因管廊的不均匀沉降,变形缝处舱内雨水渗透,预埋橡胶止水带老化等原因,其常规防水工艺是否能满足管廊长达几十年的运营使用还是未知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地下综合管廊雨水舱与综合舱变形缝防水的施工方法,其通过设置渐变的结构,使综合舱与雨水舱之间的隔墙分离成两片独立的外墙。两片外墙按无雨水舱的节段侧墙变形缝防水方式设置两个独立封闭的防水环,渐变的两片墙之间的结构空间全断面加设3mm双面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剩余结构空间再填充掺水泥膨润土泥浆,从而达到性能更佳的防水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用于地下综合管廊雨水舱与综合舱变形缝防水的施工方法,在雨水舱与综合舱共用墙体的部位通过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围成中空状的第一腔体,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上分别布置有一条变形缝,所述变形缝通过橡胶止水带并用聚苯板和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处理,往所述第一腔体内浇筑掺水泥膨润土泥浆后封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包括以下步骤,

1)在雨水舱和综合舱共用墙体的部位,通过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围成中空状的第一腔体,并在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上分别预留变形缝;

2)分别在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变形缝内埋设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在变形缝的迎水面埋设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后,在变形缝中用聚苯板和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处理;

3)在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中分别远离第一腔体的端面敷设有pvc抗根系刺穿材料层及双面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层;

4)通过第一腔体上端面预留的浇筑孔往所述第一腔体内浇筑掺水泥膨润土泥浆后封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墙体靠近雨水舱,第一墙体包括第一分墙、第二分墙以及第三分墙,所述第一分墙与第二墙体平行,所述第二分墙和第三分墙分别位于第一分墙的两端,第二分墙、第一分墙、第三分墙以及第二墙体依次首尾相连后构成截面为梯形的第一腔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腔体的凸出处位于雨水舱中,所述雨水舱的另一侧壁上布置有与第一墙体相对应的第三墙体,所述第三墙体与第一墙体的结构一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中的变形缝内分别设置剪力筋及中埋式封闭橡胶止水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综合舱与雨水舱之间的隔墙分离成两片独立的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并在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内设置两个独立封闭的防水环,并通过在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之间形成第一腔体内填充掺水泥膨润土泥浆后进行防水,从而达到三重防水效果。即:①两个独立封闭的防水环防水;②混凝土结构自身防水;③水泥膨润土泥浆防水,使防水效果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变形缝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

参照图1~图2,用于地下综合管廊雨水舱与综合舱变形缝防水的施工方法,在雨水舱5与综合舱4共用墙体的部位通过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围成中空状的第一腔体,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上分别布置有一条变形缝,所述变形缝通过橡胶止水带并用聚苯板7和双组份聚硫密封膏6处理形成防水环,往所述第一腔体内浇筑掺水泥膨润土泥浆后封堵。在雨水舱5与综合舱4共用墙体中的变形缝间距约40m,变形缝的缝宽30mm。雨水舱5余下一侧墙体中的变形缝与雨水舱5与综合舱4共用墙体中的变形缝一一对应。综合舱4余下一侧墙体中的变形缝与雨水舱5与综合舱4共用墙体中的变形缝一一对应。

通过综合舱4与雨水舱5之间的隔墙分离成两片独立的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并在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内设置两个独立封闭的防水环,并通过在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之间形成第一腔体内填充掺水泥膨润土泥浆后进行防水,从而达到三重防水效果。即:①两个独立封闭的防水环防水;②混凝土结构自身防水;③水泥膨润土泥浆防水,使防水效果更加明显。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1)在雨水舱5和综合舱4共用墙体的部位,通过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围成中空状的第一腔体,并在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上分别预留变形缝;

2)分别在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的变形缝内埋设中埋式橡胶止水带8,在变形缝中用聚苯板7和双组份聚硫密封膏6处理;

3)在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中分别远离第一腔体的端面敷设有pvc抗根系刺穿材料层及双面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层;

4)通过第一腔体上端面预留的浇筑孔往所述第一腔体内按1:0.03浇筑掺水泥膨润土泥浆后封堵。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墙体1靠近雨水舱5,第一墙体1包括第一分墙10、第二分墙11以及第三分墙12,所述第一分墙10与第二墙体2平行,所述第二分墙11和第三分墙12分别位于第一分墙10的两端,第二分墙11、第一分墙10、第三分墙12以及第二墙体2依次首尾相连后构成截面为梯形的第一腔体,变形缝位于第一分墙10中。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腔体的凸出处位于雨水舱5中,所述雨水舱5的另一侧壁上布置有与第一墙体1相对应的第三墙体3,所述第三墙体3与第一墙体1的结构一样。第三墙体3和综合舱4的底板外侧面由内至外分别敷设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防水砼、2~3mm水泥浆粘结层、3mm厚的双面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层、20mm厚1:3水泥砂浆保护层和120mm厚砖砌保护层。雨水舱5和综合舱4的顶板由内至外分别敷设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防水砼、刷冷底子油层、3mm厚的双面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层、1.5mm厚的pvc抗根系刺穿层和50mm厚的c20细石砼保护层。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中的变形缝内分别设置剪力筋中埋式封闭橡胶止水带,以减少相对沉降,确保变形缝的水密性。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