盥洗池的防溅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7503阅读:840来源:国知局
盥洗池的防溅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洁具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盥洗池的防溅水结构。



背景技术:

盥洗池在我们平时的居室生活中也叫做洗手台,它和洗面盆的功能也是一样的,所以对于盥洗池来说,想必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而在每个家庭中也充当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人们都会在这个地方进行洗漱打扮。可以说盥洗池是家家户户必备的一件卫浴产品,对于这个产品我们在选择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它的材质、造型美观,同时也更加要注重购买的盥洗池尺寸是否符合自身家庭的需求,这样才能为生活带来方便。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盥洗池自身深度的局限性,当位于上方的水龙头流水时会导致盥洗池内的水溅出,这样就会洒湿地面,从而导致卫生间内湿度过大,滋生细菌。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盥洗工作台[申请号:201620398132.9],所述盥洗工作台包括盥洗柜、台面板及固定于所述台面板的盥洗池,所述台面板包括覆盖于所述盥洗柜顶端的本体和叠设于所述本体上的挡水沿,所述台面板还包括自所述挡水沿弯折延伸且覆盖于所述盥洗柜的侧壁的延伸段。

上述方案主要通过挡水沿对水流进行阻挡,防止其溅脏使用者的衣物,但是由于挡水沿的存在势必会增加盥洗台的体积,这样就侵占了卫生间的空间,通过由于挡水沿高度的局限性,依然存在着:防溅水功能差,使用不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伸缩功能的盥洗池的防溅水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盥洗池的防溅水结构,包括盥洗池本体,所述的盥洗池本体上端敞口,下端封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盥洗池本体为具有引流腔的双层空心结构,所述的盥洗池本体下端具有与排水管相连通的排水孔,所述的盥洗池本体上端内侧具有和引流腔相连通的溢出孔,所述的引流腔通过引流组件和排水管相连通,所述的盥洗池本体上端周向外侧活动设有若干沿盥洗池本体上端周向外侧依次设置的挡水板,所述的挡水板一侧通过滑动连接结构和盥洗池本体滑动相连,另一端朝向远离盥洗池本体一侧倾斜向上延伸设置。

在上述的盥洗池的防溅水结构中,所述的挡水板均呈弧形,且所述的挡水板周向依次分布设置。

在上述的盥洗池的防溅水结构中,所述的盥洗池本体包括锥形筒体,所述的锥形筒体下端设有封闭底板,且所述的锥形筒体由分别呈圆锥形的内锥筒和外锥筒同心设置而成,所述的引流腔形成于内锥筒和外锥筒之间,且所述的内锥筒位于外锥筒的周向内侧,且所述的内锥筒上端和外锥筒上端通过环形顶盖相连,所述的内锥筒下端和外锥筒下端分别和封闭底板相连。

在上述的盥洗池的防溅水结构中,所述的滑动连接结构包括若干周向设置在环形顶盖上的弧形槽,所述的挡水板分别和弧形槽一一对应,且所述的挡水板一侧分别滑动设置在弧形槽内并延伸至引流腔内,且所述的挡水板和盥洗池本体之间设有能防止挡水板脱离弧形槽的限位结构。

在上述的盥洗池的防溅水结构中,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挡水板位于引流腔内一侧的限位块,且所述的限位块抵靠在弧形槽内侧。

在上述的盥洗池的防溅水结构中,所述的挡水板位于盥洗池本体的一侧设有延伸块,且所述的延伸块朝向远离盥洗池本体的一侧延伸设置。

在上述的盥洗池的防溅水结构中,所述的引流组件包括设置在封闭底板上的漏水孔,且所述的漏水孔上端和引流腔相连,所述的漏水孔下端通过接水管和排水管相连通。

在上述的盥洗池的防溅水结构中,所述的盥洗池本体上端周向外侧和挡水板之间设有导流结构。

在上述的盥洗池的防溅水结构中,所述的导流结构包括若干设置在环形顶盖周向外侧且分别和挡水板一一对应的导流板,且所述的导流板下端铰接设置在环形顶盖上,所述的导流板上端朝向挡水板倾斜向上延伸且所述的导流板上端抵靠在挡水板的周向内侧。

在上述的盥洗池的防溅水结构中,所述的导流板和挡水板上分别设有疏水层。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盥洗池的防溅水结构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通过抽拉挡水板来阻挡水流的溅出,防溅出效果好,能防止盥洗池地下的地面湿润,不使用时可以将挡水板收纳在盥洗池内,不会侵占卫生间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挡水板收纳至盥洗池本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挡水板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放大图。

图中,盥洗池本体1、引流腔11、排水孔12、溢出孔13、锥形筒体14、内锥筒141、外锥筒142、封闭底板15、环形顶盖16、导流板17、排水管2、引流组件3、漏水孔31、接水管32、挡水板4、滑动连接结构5、弧形槽51、限位块52、延伸块5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4所示,本盥洗池的防溅水结构,包括盥洗池本体1,所述的盥洗池本体1上端敞口,下端封闭,盥洗池本体1为具有引流腔11的双层空心结构,盥洗池本体1下端具有与排水管2相连通的排水孔12,盥洗池本体1上端内侧具有和引流腔11相连通的溢出孔13,引流腔11通过引流组件3和排水管2相连通,盥洗池本体1上端周向外侧活动设有若干沿盥洗池本体1上端周向外侧依次设置的挡水板4,挡水板4一侧通过滑动连接结构5和盥洗池本体1滑动相连,另一端朝向远离盥洗池本体1一侧倾斜向上延伸设置。显然,当使用盥洗池本体1时,通过抽拉挡水板4使其位于盥洗池本体1周向外侧,这样可以使得挡水板4可以阻挡水流溅出打湿地面,当不需要使用挡水板4时可以将挡水板4收回,这样不会对空间造成侵占。

优选地,这里的挡水板4均呈弧形,且挡水板4周向依次分布设置。其中,这里的盥洗池本体1包括锥形筒体14,锥形筒体14下端设有封闭底板15,且锥形筒体14由分别呈圆锥形的内锥筒141和外锥筒142同心设置而成,引流腔11形成于内锥筒141和外锥筒142之间,且内锥筒141位于外锥筒142的周向内侧,且内锥筒141上端和外锥筒142上端通过环形顶盖16相连,内锥筒141下端和外锥筒142下端分别和封闭底板15相连。

进一步地,这里的滑动连接结构5包括若干周向设置在环形顶盖16上的弧形槽51,挡水板4分别和弧形槽51一一对应,且挡水板4一侧分别滑动设置在弧形槽51内并延伸至引流腔11内,且挡水板4和盥洗池本体1之间设有能防止挡水板4脱离弧形槽51的限位结构。为了防止抽拉挡水板4时将挡水板4脱离弧形槽51,这里的限位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挡水板4位于引流腔11内一侧的限位块52,且限位块52抵靠在弧形槽51内侧。其中,这里的挡水板4位于盥洗池本体1的一侧设有延伸块53,且延伸块53朝向远离盥洗池本体1的一侧延伸设置,这里的延伸块53可以起到阻挡水流进入弧形槽51内的作用。

更进一步地,这里的引流组件3包括设置在封闭底板15上的漏水孔31,且漏水孔31上端和引流腔11相连,漏水孔31下端通过接水管32和排水管2相连通。为了防止挡水板4展开时,水流进入弧形槽51,这里的盥洗池本体1上端周向外侧和挡水板4之间设有导流结构。

其中,这里的导流结构包括若干设置在环形顶盖16周向外侧且分别和挡水板4一一对应的导流板17,且导流板17下端铰接设置在环形顶盖16上,导流板17上端朝向挡水板4倾斜向上延伸且导流板17上端抵靠在挡水板4的周向内侧,导流板17和挡水板4上分别设有疏水层,这里的疏水层主要起到防止水流聚集的作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盥洗池本体1、引流腔11、排水孔12、溢出孔13、锥形筒体14、内锥筒141、外锥筒142、封闭底板15、环形顶盖16、导流板17、排水管2、引流组件3、漏水孔31、接水管32、挡水板4、滑动连接结构5、弧形槽51、限位块52、延伸块5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