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分腔式稳流补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0055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分腔式稳流补偿器,属于稳流补偿器领域。



背景技术:

稳流补偿器是无负压供水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稳流补偿器的作用是与市政管网一体叠压消除负压,消除二次污染,智能补偿用水流量。现有的稳流补偿器内部只一个空腔,进水量较大,稳定性不强,会影响信号的采集,不能彻底的消除负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新型分腔式稳流补偿器,它解决了现有稳流补偿器不能彻底的消除负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新型分腔式稳流补偿器,包括壳体,设置壳体上部的进水口和真空抑制器,壳体内部分隔为恒压腔、储能腔和预压平衡腔,所述恒压腔内部设置有磁力浮球,恒压腔下部设置有恒压腔出水弯管,所述储能腔下部设置有储能腔出水弯管和真空抑制器呼吸口,所述真空抑制器通过呼吸管与储能腔底部的真空抑制器呼吸口连通。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恒压腔上部。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真空抑制器设置在储能腔上部。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壳体上部两侧固定有吊耳,壳体底部固定有支撑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稳流补偿器内部分为三个空腔,在恒压腔向水泵进水端送水时,一部分水由双向补偿器进入储能腔,用水量较少时,储能腔释放高压水源,来维持水管网压力稳定,减少水泵的频繁启动,水源严重缺水时,预压平衡腔原来储备的能量气体进行释放,以补足恒压腔内能量的不足,达到整个系统内压力的自动平衡状态,抑制负压产生,完成不间断的持续供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壳体1,进水口2,真空抑制器3,恒压腔4,储能腔5,预压平衡腔6,磁力浮球7,恒压腔出水弯管8,储能腔出水弯管9,真空抑制器呼吸口10,呼吸管11,吊耳12,支撑腿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新型分腔式稳流补偿器,包括壳体1,设置壳体1上部的进水口2和真空抑制器3,壳体1内部分隔为恒压腔4、储能腔5和预压平衡腔6,恒压腔4内部设置有磁力浮球7,恒压腔4下部设置有恒压腔出水弯管8,储能腔5下部设置有储能腔出水弯管9和真空抑制器呼吸口10,真空抑制器3通过呼吸管11与储能腔5底部的真空抑制器呼吸10口连通。

进水口2设置在恒压腔4上部,真空抑制器3设置在储能腔5上部,壳体1上部两侧固定有吊耳12,壳体1底部固定有支撑腿13。

稳流补偿器内分为三个腔体,分别为恒压腔4、储能腔5和预压平衡腔6,磁力浮球7装置实时检测稳流补偿器内恒压腔4内的用水量变化情况,正常供水时,市政水源进入恒压腔4内,使恒压腔4内充满水,恒压腔4向水泵进水端送水,恒压腔4出水的同时一部分水由双向补偿器进入储能腔5,此时稳流补偿器的储能腔5进入储能状态。

当低峰时,用户用水量较少时,储能腔5释放高压水源,来维持水管网压力稳定,避免矢量变频泵的频繁启动,当检测到实际用水量大于网管的给水量时,恒压腔4出水的同时利用双向补偿器将储能腔5内储存的势能向恒压腔4内补水,来补偿进水的不足,达到供水恒压平衡的效果。

当市政水源严重缺水时,设备通过真空抑制器3和双向补偿器中的磁力浮球7装置检测采集稳流补偿器内恒压腔4的真空度及水位信号,通过微机控制真空抑制器3和稳流补偿器内的预压平衡腔6,将稳流补偿器内的预压平衡腔6原来储备的能量气体进行释放,以补足恒压腔4内能量的不足,达到整个系统内压力的自动平衡状态,抑制负压产生,完成不间断的持续供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